本书是采取传统的纪事本末体形式,立条列述世界历史上重大且对后世有影响的事件的一部工具书。全书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四大部分,以时间为序,选择起自远古时代、迄止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事件1000余件,体例之新,字数之多,为我国世界历史辞典所仅有。本书选目精当,编排得体,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对每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都作了详细、具体的叙述,且富有一定的情节性。注意广泛吸收近年来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并溶入编者本人的研究心得,集知识性、科学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身。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列条1100余件叙述世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始自人类的起源,止于20世纪末。是采取传统的纪事本末体形式,立条列述世界历史上重大且对后世有影响的事件的一部工具书。全书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四大部分,以时间为序,选择起自远古时代、迄止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事件1000余件,体例之新,字数之多,为我国世界历史辞典所仅有。本书选目精当,编排得体,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对每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都作了详细、具体的叙述,且富有一定的情节性。注意广泛吸收近年来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并溶入编者本人的研究心得,集知识性、科学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身。
国家的产生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它并非自古便有的,而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以及原始公社制崩溃的基础上出现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由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时代进入到各个阶级对立的时代。国家从其产生的那天起,就是压迫阶级维护其阶级利益的工具。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金属工具,尤其是铁器的广泛使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高涨,同以往相比,使用金属工具挖掘沟渠、松土耕地极为便利。手工业亦因金属工具的使用而得到发展,工具越来越精良,手工制品越来越精致。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剩余产品开始在社会上出现,交换成为可能,商品交换的规模随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越来越大,货币亦应运而生,这更迅速地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富裕人之手,贫穷之人则沦为富裕者的劳动力。另外,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战争成为可能,战争使战俘的数量越来越多,从而扩大了奴隶队伍,这样,社会便明显地分裂为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一方掌握财富,强迫另一方劳动,另一方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糊口,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血缘氏族制度已不再适应生产的需要,开始出现人口迁移,有些人脱离本氏族而迁居它地。于是,在同一地域中往往会有几个不同的氏族居住。这样,原有的血缘关系被打破了,以地域为主的公社便建立起来了,原始公社制度慢慢走向解体。
原始公社的解体及其向国家的过渡并不是一下实现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这一过渡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是军事民主制。这种制度脱胎于原始氏族制度,但又具备了以后国家的雏形,既有一定程度的统治职能,又有原始的民主性质。这一制度中有三种统治体系。其一为军事首领。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以及为了掠夺财产和奴隶,部落之间的战争日益频繁,出于征战的需要,军事首领的地位越来越高。开始时,军事首领的权力很小,他只指挥打仗,并无行政权力,他是靠民主选举产生的,职位也并不世袭。但到后来,随着战争的剧烈程度和战争范围越来越大,军事首领的地位越来越高,并变为世袭继承。正是军事首领慢慢发展成了以后的国王。除军事首领外,这时的权力机构还有酋长议事会,由各个氏族的酋长组成,具有氏族民主的成分。开始时,氏族酋长由选举产生,后来,酋长变成世袭的职位,于是,酋长及其家庭便成为贵族。酋长议事会在当时是最高权力机关,对一切问题都作出最后决定,这种部落酋长会议最后变成了元老院。
第三个机构是人民大会。因为参加战争的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全体成年男子,所以,在处理有关战争的问题上,他们也可发表意见,这样就产生了由全体武装男子参加的人民大会。人民大会在开始时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权决定一些重大事物,在日耳曼人那里,人民大会通常在新月初上或月盈的时刻召开,祭司主持会议并维持秩序,军事首长讲话时,全副武装的战士随时作出反应,满意则挥舞长矛或敲击武器,否则便发出一片啧啧声。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军事首长的权力越变越大,人民大会便变得无足轻重了。
军事民主制后期,民主权利越来越小,而个人或某些贵族的权势越来越大,这些掌握着权力和财富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用强力统治广大的人民,进行掠夺战争和镇压人民的反抗,便设立了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暴力机关,国家便因此而产生了。
国家与原来旧氏族组织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按地区划分居民;一是有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这种权力是实行阶级压迫的工具或手段。
国家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其发生的形式又不尽相同,马克思论证了三种兴起形式:雅典式,也就是国家直接从氏族社会中产生,未受任何外来或内部的暴力干涉。罗马式,它不是直接从氏族社会内部产生,而是在氏族贵族集团与氏族社会外的平民集团在相互斗争中产生。平民集团捣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建立了国家。德意志式,通过征服广大外国领土而产生。国家政权形式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古典国家类型、日耳曼国家类型和古代东方国家类型,它们各有其特点。
国家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跨入了一个新的文明阶段。(赵立行)P8
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建立较晚,严格说来是在1949年以后。这么重要的一个学科到如此晚的时间才出现,根本原因是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了。一个国家在它强盛和发展的时期,总能关注它以外的世界,并具有一种勇于吸收异域文化的雄伟气魄和开阔胸怀。及至式微时,便闭关自守,害怕与外界接触,因而对世界形势和外国事务茫无所知。已故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回忆他幼年时读过《瀛寰志略》和《海国图志》这两部书,但因“该两书中均无德意志之名,所以竟不知德国之所在,由今思之,真觉得可笑了。”他还回忆说:“这时候的人,见闻是很窒塞的。还记得甲午战时,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日本在哪里,只约略知道在东方罢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世界史学科逐步建立起来。这是因为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屹立于亚洲的东方大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不能再像旧中国的统治者那样只把眼睛盯住欧美列强,作它们的尾巴,而必须放眼世界,既要了解它的现状,也要了解它的历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篇讲话中,着重讲了学习中外历史的问题。他说:“希望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地读一点历史,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为了适应扩大国际交往的需要,更好地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长处,还要了解世界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要求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还要学习世界历史;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总之,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我国人民迫切需要丰富自己的世界历史知识。
为此,我们编写了这部《世界五千年纪事本末》,以期能对普及世界历史知识起到一定的作用。“纪事本末”是我国有悠久传统的一种史书体裁,创始于南宋袁枢(1131—1205年)所著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予以表述,其优点是“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本书的开篇尽管上溯至人类的起源,但有比较可靠纪年的则为“埃及的统一”(约当公元前3000年)等事件,从那时起迄今大约是5000年,故以《世界五千年纪事本末》为名。如此命名,也是为了配合本书的姊妹篇:《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已于1996年出版)。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列条1100余件叙述世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始自人类的起源,止于20世纪末。本着“略古详今”的原则,古代史和近代史约占400余件,现代史和当代史约占700余件,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大、最快、最剧烈的20世纪有更详细的了解。“略古”绝不意味着轻视古代,而是在历经久远之后,以史家的眼光,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事实,以求体现历史发展的趋势。犹如一幅《万里长江图》,并不需要万里之长卷,只需画师笔下的山重水覆,云遮雾罩,便可令人领略到大江东去的意境。我们毕竟是生活在20世纪的人,对本世纪的认识理应超过以往各个世纪。如果颠倒过来,越是远古的事情,我们了解得越多,那么历史的重担就要把我们压垮了,我们对现实的认识反而会模糊不清了。
本书的古代史部分包括自远古有人类以来直至1500年左右的历史。从社会形态看,古代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由于严格意义的世界历史在古代尚未形成,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联系还相当松散,各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故就世界范围而言不应再找出一个年代的断限,以区别古代和中世纪。近代史包括自1500年左右至19世纪末的历史。世界近代史主要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而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都发生在1500年左右,故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比较合理的。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时代是从十六世纪才开始的。”
世界现代史包括自20世纪初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展开激烈的斗争,最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大战的过程中,俄国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帝国主义力量在战争中的削弱,由于十月革命的影响,战后出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大战也使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列强支配世界的局面告终。美、日两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崛起于北美和东亚。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俄罗斯帝国废墟上兴起。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剧变都发生在本世纪初期,故把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比较合适的。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从全球范围看,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缓慢(个别国家如苏联除外)、充满暴力(革命的和反革命的)的阶段。世界工业的年增长度,1900—1913年为4.2%,1913—1929年降为2.7%,1929—1938年再降为2.O%。1929—1933年还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大,前所未有,至今无继。在政治方面,暴力与战争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多次向资本主义世界发动冲击,但后来都被镇压下去。在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中,还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内残酷镇压劳动人民,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当代史包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末的历史。从全球范围看,这是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相对和平的阶段。1953—1973年2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800年以来半个世纪的工业产量的总和。造成这一阶段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科学技术曲飞速进步。由于经济的繁荣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比前一阶段巩固,没有受到大的革命冲击。各种类型和性质的战争尽管仍不断发生,但自1945年到现在已经半个世纪尚未爆发新的世界大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仅仅相隔了20年。
我们尽可能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选取历史事件,叙述力求准确、具体,观点寓于叙事之中,而不做空论,但限于水平,所定的标准未必能够达到,还请读者多多提出批评,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予以修订。
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积极支持,责任编辑鲁静同志对本书的审读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我们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谢意。
齐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