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苏莱曼东游记(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阿拉伯)苏莱曼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记述有关中国情况的一部阿拉伯文著作。我国史学家范文澜、白寿彝在他们的著作中也引用过游记史料。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和文学家刘半农与其女刘小蕙,于1927年由法文版转译成中文。本书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了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人情,文内提到了中国国土辽阔,人民勤劳,京城长安的繁华,丝绸和陶瓷工艺精湛,文化发达以及尊重穆斯林的风俗习惯等等。本书译者,曾为加强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起过历史的桥梁作用,值得我们钦佩和纪念。 作者简介 刘半农(1891-1934),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之一,早年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是我国白话诗的拓荒者,同时在书法、摄影、考古等方面也有突出的造诣。1917年由前国立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聘为国文教师。1920年刘半农赴英国伦敦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25年3月他以《汉语字声实验录》等两篇论文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并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他毕业回国以后,复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语音学,并筹建了我国第一个语音乐律实验室。1927年组建我国第一个“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 刘半农的一生著作丰硕,所作新诗多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语言通俗。他创作了《扬鞭集》《瓦釜集》、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学术著作《中国文法通论》和《四声实验录》等。1925年他编著了我国第一部丝路敦煌学著作《敦煌掇琐》,并著有摄影理论书《半农谈影》,另有翻译作品《法国短篇小说集》等。这本《苏莱曼东游记》是刘半农父女合作翻译的唯一作品。 1920年,他在英国留学时创作了《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白话诗,由当时也在欧洲留学的语音学家赵元任谱了曲,随后此歌曲在国内传唱开来,流传至今。其中“她”字,是刘半农首先创造的女性代词,同时他还创造了“它”字,以代表无生物。 1934年夏,刘半农暑假时带领学生去内蒙古等地考察民俗和方言,不幸身染重疾,抱病回到北京后不久与世长辞。 目录 译者刘半农简介 译者刘小蕙简介 序一 序二 9-10世纪阿拉伯人航海东来图 第一卷(苏莱曼著-公元八五一年) 故事的链子 关于印度中国及其国王的消息 第二卷(哈桑补著-公元九一六年) 关于中国和印度的消息 关于爪咓加城的记载 续叙关于中国的消息 关于印度的几个见闻 桑高地方 琥珀 珍珠 关于印度的别种传说 后记 序言 三四年前,我最初的 一部翻译品出版的时候, 父亲便把这书未译完的一 部分交给我,叫我接着把 它译完了。他打算等到我 译完了给我改,再送到《 地学杂志》去发表。因为 父亲的事情很忙,而《地 学杂志》还不时地来催稿 子,《苏莱曼东游记》的 前半部便是在《地学杂志 》上发表的。但因为我那 时身体不大好,时常地生 病,同时又忙着校内的功 课,所以虽然把那一部分 书接了过来,然而始终也 没有动手去译。一直到前 年父亲到西北去之前他又 同我提起这一件事来,我 答应他在暑期中一定替他 译完。但是最教我伤心的 便是我又失信了,在他抱 病归来的时候,我还是一 点也没有动手。因此他始 终也未能看到我翻译的一 部分。 父亲逝世以后,因为 我所受打击太大,刚刚养 好的病又复发了。所以我 一方面在家中养病,一方 面就努力地把父亲所托付 的这件事,慢慢地做起来 ,一直到十二月底才算完 完全全地译完了此后又经 过陈绵先生校过,大概也 不至于有太大的毛病。同 时又承了张星烺先生的好 意依旧在《地学杂志》发 表,周岂明老伯更答应在 出版之前为这书作篇序, 蔡元培先生也已经为我写 了一个封面,大家对于我 的帮助我永远也不会忘了 的。借这个机会我在此地 向他们致谢了。 两个月以前,承父亲 的几位老朋友的帮助,我 有了出国求学的机会,所 以在匆忙之中,未动身之 前,我很高兴地把这部《 苏莱曼东游记》赶紧地整 理出来,希望它能快快地 出版,但是在未出国之前 ,我还想在这里说几句话 ,表明我对于父亲永远永 远的纪念。同时对于许多 助我完成这部书的父亲的 友人们道谢。 在最初的时候,当我 开始写一点小东西或是翻 译一些小东西的时候,父 亲曾经向我说过:“好好 地写?好好地译,将来我 们出一本刘氏父女合作的 东西。”当时我听了十分 的喜悦,觉得能同父亲合 作是十分的光荣,同时暗 暗地感激着父亲对于我种 种的希望,但当时又怎会 想到这部《苏莱曼东游记 》便成了我们最初而又是 最末的合作品呢?能承了 父亲的意思把这部书完成 了固然可喜,但是这喜悦 常常引起了我的悲哀,引 起了我不断思念父亲的悲 哀!父亲是去世了,离开 我们已经两年了,然而他 希望我上进的心永远地深 刻在我的心中,使我念念 不会忘去。这便是我特别 看重这部书而觉得宝贵它 的缘故。 导语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大战略的提出,中阿文化交流更加活跃而多彩。中国近现代学者刘半农与其女刘小蕙合译的《苏莱曼东游记》是研究古代丝绸之路、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著作。根据我社“丝路文库”出版计划,现将此译著重新介绍于读者。 译本完成于上世纪初期,曾在《语丝周刊》和《地学杂志》发表,后于1937年由中华书局首次出版。此次出版,为便于读者阅读,在尊重译者原书内容的原则下,征得译者家属同意,在词句和体例方面做出微调,并根据内容搭配部分插图,希望读者喜欢。 后记 今年1月,我们的舅舅 一一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刘 育熙教授,给我们转来了 华文出版社杨平先生的信 。在信中杨先生提到为了 响应党和国家“一带一路” 的倡议,为了促进中国与 丝路经济带地区的文化交 流,华文出版社正在积极 准备出版一套“丝路文库” 精品丛书,其中包括《苏 莱曼东游记》。这本书是 唐代851年来华的阿拉伯 商人所作,也是最早的关 于中国和远东的一本旅游 记,比元代《马可波罗行 纪》还要早约四百多年。 《苏莱曼东游记》最早的 中文译本,就是由我们的 外祖父刘半农和母亲刘小 蕙合作从法文版翻译过来 的,曾于1937年出版过 。今天当我们看到这本八 十年前的小书以崭新的面 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 ,感到很是喜悦,因为它 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 史和文化添上了重要的一 笔。 母亲刘小蕙是外祖父 的长女,1920年外祖父 赴英国伦敦求学时,她随 父母亲同行。1921年外 祖父为了继续完成学业, 又举家迁往巴黎。在这段 时间内,母亲除了帮助外 祖母照顾在伦敦新出世的 双生弟妹以外,还需要经 常和邻居们接触并且外出 购买物品,这样的生活环 境使她得到了生活上的锻 炼,也打下了良好的法语 基础。她在附近的法国小 学读书以后,法文水平提 高得更快。母亲很有语言 天分,而且很早就开始对 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她聪明好学,因此也特别 受到外祖父的疼爱。外祖 父在《朝鲜民间故事》校 后语中曾经这样写到我们 的母亲:“有时叫她去买 面包,买了半点钟不回来 ,出门一看,她正悉心静 气地站在报摊子面前,弯 着头看那横挂着的儿童画 报!因此,我每遇到她可 以看得的书,总给她买几 本。”在此期间,母亲还 阅读了法文本《鲁滨孙漂 流记》和大仲马写的《基 督山恩仇记》,看了以后 还喜欢把故事讲给小朋友 们听。 1925年,外祖父学成 回国以后,复任北京大学 教授,母亲则进了孔德小 学读书。外祖父对母亲的 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他不 但请了老师帮助她补习中 文,同时还送她去一家法 国学校继续进修法文。外 祖父也从此时开始指导母 亲翻译短小的文学作品, 母亲自己也喜欢编写一些 小故事,登在《孔德月刊 》上。多年以后,母亲在 她的题为《刘半农与翻译 》的文章中曾经写道:“ 我的翻译工作都是在父亲 的指导下完成的,书的选 题和翻译设计以及译文的 审查都凝结着父亲的心血 ,特别是他通过翻译课题 对他的女儿进行了耳提面 命的教育,真像是一位难 得的严师。”在外祖父耐 心的教育和帮助下,母亲 对翻译工作的兴趣日益浓 厚,还陆续翻译了《朝鲜 民间故事》和《法国中古 短笑剧》等书,以及不少 法国名著和外国电影,最 终成了一位资深的翻译工 作者。《苏莱曼东游记》 的前半部分最初是外祖父 翻译的,并曾在《地学杂 志》上连载过。1934年 外祖父去世以后,母亲记 起了外祖父对她的嘱咐和 期望,为了纪念外祖父, 她继续努力地翻译了本书 的其余部分,1936年终 于完成了外祖父的遗愿。 沉睡了多年的《苏莱 曼东游记》重新出版了, 它又和广大读者们见面了 ,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 。想起我们的外祖父和母 亲当年的辛勤译作,能符 合今天的“一带一路”精神 ,并为丝路文化交流重新 发挥作用,我们为此深感 欣慰。我们还需要进一步 地学习和继承前辈们为我 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能为丝路文化的研究 添砖添瓦,是我们的荣幸 。在此,我代表译者的后 辈们向华文出版社表示感 谢,并衷心希望这本书能 为丝路文化交流做出新的 贡献! 刘小蕙的子女们 方慕文执笔 2015年10月1日 精彩页 故事的链子 这一本书里包藏着一条故事①的链子(这就是说,中间有许许多多的彼此相关的故事)。有邦国的故事,有海洋的故事,有[各色各种的]鱼的故事。也有关于大地以及关于世界上种种奇迹的记述;也说到各邦国及其已经开垦的部分的地理位置;②也有关于动物,关于奇物,以及关于别种东西〔的记述]。这是一部宝贵的书。 这一章书里所说的是海洋,其位置处于西印度,与信德(Sind)与歌革(Gog)和玛各(Magog)二[邦](这是说,亚洲东部,在中国以北的地方),与卡夫山(Kaf,这是个环绕世界的神山),与锡兰(Sirandib),与艾布·胡拜斯(Abu Hubays)所打胜的一个[邦]的中间?。这艾布·胡拜斯是个活到二百五十岁的人。有一年,他到了玛各(Magog)邦,看见哲人萨瓦(As-Sawah)。哲人把他领到海边,指给他看一条鱼,[鱼背上竖着些什么东西],好像是船上的帆一样。有时候,鱼头露到了水面上①,那么人们就看见了一个很庞大的东西了。有时候,它从鼻孔中喷出水来,[人们就看见一根大水柱〕,和[圣教寺的]大塔顶一样高。当海洋平静,鱼类分散在各处的时候,它摇一摇尾,就把鱼类聚拢来;接着是它张开了嘴,人们就可以看见所有的鱼都[投〕到它肚子里去了,像是到一口井里去的一样。航海人在这一个海洋里航行,都怕这一种鱼;所以到了夜里,他们都摇着木闹铃,像耶教(即耶稣教)教徒高声做祷告的时候摇着木闹铃一样,希望这样闹了,鱼就可以不来靠近船,不来把船打沉。 这样一个海洋里,有一种鱼,是我们所捕的,它的长度是二十肘@。我们把它的肚子剖开,中间有一条同类的鱼。再把这第二条鱼的肚子剖开,中间还有一条同类的鱼。这些鱼都是活的,会动的,它们的样子彼此相同。 这种的大鱼名字叫作瓦尔(wal)。虽然它的身体很庞大,却有一种一肘长的,名字叫作拉斯克(Lask)的鱼,寄生在它身上。瓦尔(Wal)一面做着海洋里的王,用它的威力,残杀一切的鱼,一面却被这小鱼制服着①,因为自从瓦尔(Wal)出生的时候起,这小鱼就[附生]在它的耳朵里,直到它死的时候为止。这拉斯克(Lask)鱼也能寄生在船身上,大鱼因怕小鱼的缘故,所以不敢近船。 这海洋里,还有一种鱼,据说它的面孔和人的面孔一样,而且还能飞出水面。这一种鱼的名字叫作梅奇(Mayj,或作Mij)。另有一种鱼在水中等候着,等着它[飞出水面以后]重新跌到水里去的时候,就把它吞吃了。这一种鱼名字叫作安卡他斯(Ankatus),其余的鱼,也都互相吞吃。 【据亚库比(Ya'kubi)说,中国是一个大国,若然要[从波斯海湾起],取道上中国去,就得渡过七个海。这七个海,各有各的颜色,与风,与鱼,与清爽之气,彼此都不相同。第一个海是法尔斯海(Fars,即波斯海湾),其起程处是西拉夫(Siraf),止点是戎朱马角(Ras al-Jum-juma)@。这个海是狭窄的,其中有采取珍珠的区域。】 【据马司乌提(Mas'udi)的《金原宝矿书》里面说,法尔斯(Fars)海一直延长到乌巴拉(Obolla)、巴腊吉(Barrages)与阿巴丹(Abbadan)三处……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