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多瑙河的春天(一带一路上的钢铁交响曲)(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立新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多瑙河的春天(一带一路上的钢铁交响曲)(精)》由河北省报告文学作家王立新创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和花山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采用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以河钢集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并扭亏为盈的故事为主体,通过发生在“一带一路”上的感人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前景。此外,该书还展示了中国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世界发展趋势敏锐的判断力、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以及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阳光心态。这是中国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和未来的动力源泉。 作者简介 王立新,河北遵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服役十余年,后转业地方,先后担任报刊主编、文联副主席等职。1978年在《解放军文艺》发表处女作,从此走上文坛。先后在《当代》《十月》《昆仑》《长城》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王国藩沉浮记》《毛泽东以后的岁月》《走出老屋》《永不沉落的白帆》等长、中、短篇报告文学百余篇,出版长篇报告文学《要吃米找万里》《中国往事》《曹妃甸》《首钢大搬迁》《大海上的钢城》《唐山人在汶川》《明星书记》《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等十余部,多次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作家协会年度优秀作品奖、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大型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 目录 第一乐章 走进多瑙河岸边那架古老的钢琴 从北京到斯梅代雷沃 从“塞尔维亚的骄傲”到奄奄一息的老人 从地狱到天堂再到地狱 一个令人头疼的国家难题 “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世界河钢”在中东欧的第一个落脚点 第二乐章 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抢占战略制高点 加速步人高端循环 做新产业新业态的“领先者” 让河钢品牌亮起来 第三乐章 乘着“一带一路”的春风 收购南非矿业 控股瑞士德高公司 遍布全球的“HBIS(河钢)” 第四乐章 春雷激荡在古老钢厂上空 “开启了斯梅代雷沃钢厂的新里程” “我们很自豪能成为河钢集团大家庭的一员……” 河钢塞尔维亚公司正式宣告诞生 第五乐章 从演奏本国钢琴到修复境外钢琴 面对河钢集团新的嘱托 面对两种经营管理模式的差异 面对两种文化和法律的差异 面对两种生产技术设备改造规定的差异 面对两种结算方式的差异 面对两种新市场开发视野的差异 第六乐章 “我们已经在这里扎根了……” “八个全新”的异国生活 不一样的中国作风,不一样的中国亲情 “家庭”是情感浓度最高的字眼 共享中塞两个国家的节日 第七乐章 把陡河的春之声带到多瑙河 保留全部员工 三个本地化 加大技改投入 构筑销售平台 重现春天的生机 第八乐章 多瑙河上奏晌春天的序曲 成功复产的第一座高炉 炼钢、轧钢等全线复产 新年的钟声这样敲响 第九乐章 “我们都欢迎他们的到来” 告别风雨飘摇的日子 逆势涨薪后的喜悦 “我们都是一家人” 正在兴起的“中国热” “河钢塞钢,挽救了斯梅代雷沃 第十乐章 “所有的焦虑和不安都消失了……” “重新有了工作,说不出有多高兴!” “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很开心 “我最大的梦想是学习汉语,将来做一名汉语翻译 “为何要我回去?我不想回去!” 开窗就能望见多瑙河两岸璀璨的灯火 第十一乐章 “河钢塞钢将成为我们共同谱写的成功故事” “一带一路也是塞尔维亚的梦想” 打开欧洲之门的“金钥匙工程” 第十二乐章 “一带一路”在中东欧合作的第一只 报春鸟 “我对河钢的成功收购非常满意” “中塞两国的良好合作,真正转型是从河钢塞钢开始的” 第十三乐章 从一枝独秀到雁阵春潮 “每一次合作都是一个新的旅程” “我一直把它当作五年来最大的成绩” “这是一个关于塞尔维亚变革成功和进步的故事” 一花引来百花开 并非尾声 《多瑙河的春天》交响曲传遍中东欧大地 跃上与世界强者为伍的国际化大舞台 从多瑙河的春天到东南亚的春天 真正的“蓝色多瑙河” 后记 导语 本书为主题性报告文学,旨在通过讲述塞尔维亚共和国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并购发展的感人故事,推进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提升塞尔维亚人民的福祉,为塞中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文化根基。对于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走出去”图书,对于宣传推广我国经济建设实现的伟大成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后记 新时代,新壮举,新震撼,用文学奏响“一带一路” 最强音。 这是我创作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时最深刻也是最强烈的 感受。 2018年岁末,我是在遥远的塞尔维亚度过的。正值寒 冷的冬天,前几天刚刚下过一场中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在 明媚阳光下的青山翠岭之间折射着片片银色的光芒,但奔 走在斯梅代雷沃这座正在重新崛起的多瑙河岸边的钢铁之 城里,奔走在重现笑容的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员工队伍中, 每一天都让我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 带一路”伟大倡议给这个远在中东欧的国家所带来的春雷 般的强烈震撼,感受到了一种热血沸腾和心灵温暖。 “一带一路”这一伟大倡议正在受到沿线六十五个国 家和地区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积极响应。但是要真正理解 它的深刻含义,光有国内的视角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 入中国“走出去”的境外企业的实际生活中,深入所在国 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中,深入当地人民的工 作和生活命运变迁中去亲身体验,才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双重视角,认识到恰逢其时的现实意义和高瞻远瞩的历 史意义。 说起发现这个珍贵的创作选题的契机,实属偶然。 2017年年初,我接受河北省作家协会的安排,创作反 映中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长 篇报告文学《钢结构》,其中部分章节涉及河钢集团收购 塞尔维亚共和国斯梅代雷沃钢厂。远在异国他乡的河钢塞 钢管理团队,以半年扭亏、一年全面盈利的壮举,震撼了 巴尔干半岛,震撼了整个中东欧。特大喜讯令我心潮澎湃 、欲罢不能,激励我马不停蹄地投入新时代的激流,不失 时机地投入新的创作,浓墨重彩地反映这段激动人心的史 诗。 掐指算来,从2004年接受反映首钢搬迁曹妃甸这一河 北省作家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重点创作选题,迄今已经过 去了十四年的时间。 在这段难以忘怀的岁月里,我先后采访了首钢、唐钢 、迁钢、首秦和首钢京唐公司五大钢铁基地,并多次远赴 川贵高原深处的攀钢、贵阳特钢、贵州六盘水水城钢铁公 司等深山峡谷大三线钢铁基地深入生活,越发深切地体会 到:原有的生活视野太窄了,原有的文学创作理念明显滞 后了。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这样一个命题:在愈演愈烈的全 球金融危机的疾风暴雪中,中国和世界的许多钢铁企业风 雨飘摇,难以为继,而河钢集团为何能够挑战严冬、倒逼 发展,颠覆传统、破釜沉舟,用崭新的理念和思路,独辟 蹊径、逆势起飞,走向欧洲、走向世界? 这是一个很大的悬念,也是一个需要作家们深入探究 的创作课题。要把这个故事讲深讲透,对于正在暴风雪中 艰难跋涉的中国钢铁企业具有举一反三的启示。 我们常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但是没有外界摧毁 性的压力,人类无法改变自己,也不会去改变自己。 在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疾风暴雪中,中国的企 业面临着转型的极大痛苦。 现实的中国,不仅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 而且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但是要彻底颠覆计划经济的 传统思维禁锢,实现脱胎换骨的灵魂变革,实现向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跨越,是一个杜鹃啼血、生死搏斗的再生 过程。 新旧两种板块的砰然错动,正在传达新世界诞生的声 音,冬天厚厚的积雪里也在生长着预示春天的幼芽。 在今天,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全球化的视野和目光,就 无法全面提升竞争力,也很难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一部作品要为读者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帮助我们认 识这个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球村”时代。 生活永远走在文学的前面,文学创作不仅需要好的文 笔,更需要胆识和勇气,需要对新生活的敏感关注和超前 认知,更需要崭新的创作理念和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见识决定格局。 通过在沸腾火热的现代钢铁工业战线深入采访,我更 加强烈地意识到,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一个作家的 视野和见识对写作是多么重要! 以史诗般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而享誉世界的苏联 知名作家肖洛霍夫在谈到工业题材文学创作之所以贫乏时 ,曾经这样强调过:“作家中有谁像朋友一样走进工人的 家庭或者工程师的家庭,走进生产革新能手或者工厂党的 工作者的家庭呢?” 肖洛霍夫建议更多的作家朋友们到正在复兴的工厂去 :“你是一个聪明的、天才的作家,你一直向往着工人题 材,那么你就搭上车到马格尼托格尔斯克钢厂去,到斯维 尔德洛夫斯克工厂、切利亚宾斯克工厂或者查波罗热工厂 去,住上三四年,写出一本关于工人阶级的好书来!” 必须承认,今天所处的急剧变革的时代,远远不同于 肖洛霍夫所处的时代。那时候,更多的工业文学作品主要 讴歌新城市和新生活建设,而今的现代工业文学面对的却 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脱胎换骨的转 型,内容更加铿锵作响,更加激动人心。 如果你想写出优秀的现代工业文学作品,唯一的出路 就是投身到新时代的激流中去,投身到沸腾火热的第一线 去, 精彩页 从北京到斯梅代雷沃 为了采访河钢集团成功收购的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北京时间2018年12月24日凌晨2时20分,我从正在酣然入梦的北京,踏上了飞往塞尔维亚的遥远航程。 辗转飞行了十多个小时,终于抵达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然后乘车前往斯梅代雷沃市。 行驶大约一个小时,一道明亮的金色光带突然向天边伸展开来,如同天宫神女凌空抛下一条神奇的彩带。 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多瑙河。 它不像黄河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长江那样肃穆庄严,而是像妩媚的少女恬静优雅,正伴着清澈的水波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斯梅代雷沃市,就屹立在多瑙河岸边。 因为著名的斯梅代雷沃钢厂坐落在这座城市,所以被称为“钢铁之城”。 透过车窗,远远就可以望见高大的烟囱如同一座锥状的纪念碑,挺立在蔚蓝的辽阔苍穹之下。 我们不远万里渴求一见的斯梅代雷沃钢厂已经近在眼前了。 从“塞尔维亚的骄傲”到奄奄一息的老人 原来的斯梅代雷沃钢厂,是1913年创办的一家拥有小型炼铁炉的钢铁厂,坐落在多瑙河岸边,靠近斯梅代雷沃市区。 当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流离失所的人们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的使命便摆在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铁托面前。 他提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着手推进工业化进程。 钢铁是工业化的基础。要实现工业化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发展钢铁产业。 责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斯梅代雷沃钢厂的肩头。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基础交通设施工程和机械制造等企业逐年增多,钢铁需求量日益扩大和钢材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开始越来越尖锐地暴露出来。原有那座钢厂的生产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整个国家建设的需要,对斯梅代雷沃钢厂扩建的任务被提到了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 铁托总统沿着多瑙河岸边跑了很多地方,最后驻足于距离斯梅代雷沃主城区20多公里的这片一马平川。 很快,一场轰轰烈烈的新钢厂建设战役打响了。短短的两年时间,一座新型钢厂就在欢庆的海洋中,奔涌出了第一炉炙热的铁水。 1964年,国家在对原有炼铁高炉和炼钢转炉设备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的同时,又新建了一个轧钢厂。 随后,铁托总统又根据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斯梅代雷沃钢厂实施了二期扩建工程,组建了新型冷轧厂和2250毫米热轧薄板生产线,使该厂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先进、产品最高端的大型国有钢铁联合公司。 为了提升这个支柱产业,塞尔维亚政府又对钢厂进行了扩建,形成了更大的生产规模。 鼎盛时期,钢厂贡献了斯梅代雷沃市40%的财政收人,被称为“塞尔维亚的骄傲”。 2002年7月,正是多瑙河最酷热的时节,斯梅代雷沃钢厂却由于长期亏损宣告破产,进入了凄寒的冰冻期。 这对全厂五千多名员工来说,几乎是一场灭顶之灾。 钢厂破产了,依靠的大山倒了,工作岗位也没有了。 被呼啸着的心灵暴风雪袭击的这座从顶峰跌落至深谷的百年老厂,如同落叶一样风雨飘摇。 最失魂落魄的是员工。许多人一家三代都在钢厂工作,被称为“钢铁世家”。 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多瑙河岸边垒起了第一座高耸入云的烟囱,建起了第一座简易的炼铁高炉,建起了第一个带钢厂、第一条热轧生产线、第一条冷轧生产线。许多老工人在钢厂工作了一辈子,陪伴高炉、转炉和轧机的时间比陪伴自己家人的时间还多,对钢厂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些“钢铁世家”,把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与钢厂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人们都说,21世纪是个充满希望的世纪。然而,这里的员工谁也没想到,刚刚进入新世纪的第二年,他们的命运就咯噔一下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失去了工作的他们成为飘荡在田野上的亿万微尘之一。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