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近20年来,上海以工业机构调整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是成功而艰难的。宏观层面,这是上海在大格局、大背景下的历史进程;于个人,则是一桩桩、一幕幕鲜活的故事,有迷茫、有奋斗、有牺牲,更有成就。2020年4月起,“上海转型发布”公众号专门开设了“专注20年转型实践,讲述20个更新故事”的系列访谈。通过采访这20年来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的亲历者们,追踪这些成功案例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那一代人的执着、智慧、勇气和担当。本书基于这20个故事,以访谈录为主体,配以相关图片资料,图文并茂地展现20年来的成功实践,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和图片的展示,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在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突破与创新。 作者简介 夏雨,男,历史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曾为海军某部战士、学员、技术员、指导员、副团职干事,曾任上海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副处级秘书、副处长;上海市经委综合规划室主任、工业区管理处处长、副巡视员兼综合规划室主任;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区长;上海市吴淞工业区转型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等职。 曾主持编制上海工业“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行业发展规划;负责起草《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等;主持编写出版《世界服务业发展动态》《世界制造业发展动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海的探索与实践》《上海创意产业的探索与实践》《重塑——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案例》等;参与上海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的编制。曾在全国首创“三个不变”转型方法,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首创并编制发布《上海产业能效指南》《上海产业用地指南》《上海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指南》《上海工业区建设标准》《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上海企业空间流向指数》等;在全国首创“五色节能法”获上海市“管理创新一等奖”;在宝山区工作十年间,具体组织推动了一大批传统企业的调整转型。 目录 重回2000年!“小调研”拉开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实践的序幕 M50:苏州河畔艺术地标“诞生记” 田子坊:“小人物”闯出的一片“新天地” 针织十四厂:上海都市型工业楼宇如何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人民广场都市型工业楼宇”:一只轻轻扇动翅膀的小蝴蝶 双鹿冰箱老厂房涅架重生:转型成为助推“数字长宁”发展的新空间 上海窗钩厂:静安区文创园从1到50+的“星星之火” 上海创意产业园的“策源地”为什么会是“8号桥”? 1933老场坊:一曲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的交响乐 老码头:掀开了黄浦江两岸工业遗存更新的第一道“面纱” 半岛1919:吴淞江北岸百年纺织厂是怎样华丽转身的? 上海智力产业园:昔日远东第一棉花仓库的“前世今生”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为什么会成为传统乡镇工业区转型升级的“先行者”? 上海玻璃博物馆:被外媒誉为“到中国不容错过的三个博物馆之一” 长江软件园:一个濒临倒闭的钢贸市场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上海木文化博物馆:传统木材市场“脱胎换骨”的转型之旅 宝山新业坊十年磨一剑 三邻桥:从废弃的保温瓶胆厂到上海首个体育文化新天地 中成智谷:一个昔日辉煌的援外仓库是怎样不断迭代升级、与时代共舞的? 智慧湾:曾经的仓库+集卡+堆场+搅拌站,如今“六区融合”打造上海首个“创新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