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10部大结局枭雄的宿命)/读客公务员读史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晓磊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经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不可避免地步入暮年,统一天下的目标依旧遥遥无期。大瘟疫毁灭生灵无数、南征孙权再度无功而返、功勋老将夏侯渊战死、关羽水淹七军、魏讽鼓动叛乱,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曹操终于向现实低头,选择在“君不君臣不臣”的位置上结束一生。另一方面,在贾诩、陈群、司马懿等帮助下,曹丕最终击败曹植登临太子之位,没想到曹彰却因平叛乌丸异军突起,成了另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他临终之际有何令人感慨的遗嘱?曹丕兄弟间又有怎样的最后争斗?邺城、许都、洛阳三地的臣僚如何渡过政权交接的危机扶曹丕上位?一代奸雄曹孟德又给那个时代乃至后世留下了怎样的影响呢?一切谜底将在王晓磊编著的这本《卑鄙的圣人曹操(第10部大结局枭雄的宿命)》中揭晓!

内容推荐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公元189年秋,曹操逃避董卓追杀,躲到老友吕伯奢家。吕家人磨刀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却疑心他们要谋害自己,断然砍杀吕氏全家;逃出门正好遇到吕伯奢打酒归来,问他猪杀好没?曹操惊愕中将热情的吕伯奢一刀捅死。

公元194年,曹操攻打吕布,为激励士气,他火烧城门断绝后路,但一开战就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赶紧仓皇回撤,穿过自己刚才点燃的熊熊大火,胡子烧焦了一半,正在残余人马垂头丧气的时候,满脸烟灰的曹操沉思半晌,突然下令立即夜袭吕布,因为他算到吕营刚刚得胜,此时必然松懈!果然得计。

公元220年3月15日,临终前,这个一代枭雄的遗言却如此温柔:老婆们要学会做鞋子来卖,挣钱养活自己,想改嫁的就改嫁,说完永远合上了他的眼睛。

翻开《卑鄙的圣人曹操(第10部大结局枭雄的宿命)》,您将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个独一无二的家伙,进入曹操尘封了两千年的精彩内心世界。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10部大结局枭雄的宿命)》由王晓磊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包藏祸心,关中旧势力谋叛曹操

第二章 问策贾诩,曹操定储

第三章 老骥伏枥,强撑病体征江东

第四章 血战濡须,损兵折将

第五章 议和北退,曹操再次败给了瘟疫

第六章 册立太子,树立曹丕权威

第七章 诛杀酷吏、儿媳,为新政权扫清障碍

第八章 许都叛乱,暴戾枭雄大开杀戒

第九章 一战降两胡,黄须儿威震塞北

第十章 曹彰意外崛起,争储再起波澜

第十一章 亲征汉中,曹操为天下最后一搏

第十二章 君心不可测,杨修冤死

第十三章 失汉中,统一天下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

第十四章 水淹七军襄樊惨败,曹魏面临重大危机

第十五章 手足相残,为储位曹丕强行灌醉曹植

第十六章 联手孙权,有惊无险保住中原重地

第十七章 魂断故都,枭雄离世

第十八章 步步惊心,曹丕继统

尾声 汉末众生相

后记 曹魏的历史结局

试读章节

即便这种鬼天气,许都以东的十里驿亭还是胜友如云。锦衣绣袍香车宝马,峨冠重重揖动如云,驿道两旁挤满官员,你言我语叽叽喳喳,还源源不断有车马赶来,朝廷百官来了一大半——他们都是来给调任邺城的治书侍御史陈群、侍郎仲长统饯行的。

陈群字长文,许都人士。颍川陈氏是响当当的名门,陈群的祖父陈蹇(shi)仕宦不过县令,却以清静修德、仁信笃诚著称,与同乡钟繇之父钟皓、苟或祖父荀淑以及著名循吏韩韶并称“颍川四长”。陈窘病逝时天下衣冠之士三万余人赶来送葬,披麻戴孝者五百有余,文坛魁首蔡邕亲撰碑文,连大将军何进都派使者吊唁,传为士林佳话。陈群之父陈纪也大有贤名,董卓乱国之际险被逼着担任三公,侥幸逃亡徐州,辗转落入吕布之手;曹操水淹下邳擒杀吕布,见陈纪如逢至宝,软磨硬泡将老人家请回许都,授以大鸿胪之职,多年前也已去世。

陈群身为颍川陈氏第三代自然也颇风光,被曹操辟为掾属,又被荀或招为女婿,仕途一帆风顺,没几年光景就担任了治书侍御史。与他岳丈荀或相比,陈群不但拥有光鲜的家世背景,而且“通情达理”,对曹氏裂土分茅的行径,他毫无抗拒积极配合,尤其令曹操满意。在士林舆论中陈群更无可挑剔,这也得益于他的年纪,虽是陈纪之子,却比同辈人年长几岁,曾与孔融同辈论交,故而钟繇、王朗、华歆等名臣都把他当作老弟;而在荀恽、鲍勋、司马懿等一干后生眼中他又是可亲可敬的兄长。头顶名士光环,联姻高门大族,才智名声俱佳,沟通上下两代,又深谙和光同尘之道,焉能不被曹氏看重?

与陈群相较,仲长统则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出身兖州寒门,全凭读书勤学、游历四方闯出些名气,倾十余年心血写成一部《昌言》,自诩字字珠玉,却少有人拜读;曾被曹操辟为参军,但除了訾议时政少有建树,又调回朝廷任尚书郎,熬资历升为侍郎。仕途不是很顺,而且他在许都任职十年却没一个朋友,平素独来独往。

其实问题恰恰在于他引以为傲的《昌言》,仲长统分析古今历朝成败,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却大肆质疑天命、君权,抨击世家大族,甚至批判天下仕宦皆有三俗: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交游趋富贵之门,畏服不接于贵尊——如此激烈言论怎能不招怨?朝中官员大多视其为异类,敬而远之。但曹操之心实难揣测,竟把他这等“穷凶极恶”之人也调去邺城,惹得许都百官既气愤又欣羡。

但嫉妒归嫉妒,送行之人还是来了不少,尤其侍郎、议郎一类的散官几乎尽数到齐。固然陈群有些名望,也不至于这么劳师动众,仲长统更不值一提,其实大伙巴结的都是魏王——无利不起早,如今的政局很清楚,魏国掌握实权,汉室朝廷就是摆设,曹氏代汉只是时间问题。在许都为官不但没前途,甚至眼前富贵都随时可能失去。所以人人削尖脑袋要往邺城钻,每逢有人调往魏廷,满朝不得志之徒都来饯行,殷殷切切,嘘寒问暖,甚至不惜溜须拍马行贿献媚,只求那人到任后向魏王美言几句,能把自己也调过去,脱胎换骨报效新朝。

今天也一样,即便雨后道路难行,车陷轮,马陷蹄,众官员还是风雨无阻百折不挠,就算弄得满身污泥形状狼狈,依旧满面春风大献谄媚——并非天下之士尽皆猥琐,只因有才识的多被网罗到魏国,有节操的不是被逼死就是隐遁了,有异志的也投奔孙、刘去了,许都自然只剩一帮庸庸碌碌、死皮赖脸的家伙。这便是末世征兆!

饮过饯行酒陈群便欲启程,无奈被众人簇拥着,碍于情面不得不搪塞。仲长统却“虱子多了不愁”,揣手望着这帮凭空冒出来的“朋友”,不住冷笑——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三俗之论岂是虚言?

二人正疲于应付,驿道上又徐徐行来两辆安车,皆驷马黑轮,列卿规制——中尉邢贞、司直韦晃两个朝廷大员竞也到了。这就不能等闲视之了,陈群忙拨开众人上前施礼:“卑职何德何等,敢劳二公相送?罪过罪过!”

司直原本只是丞相属官,负责督察京师百官、检举不法,不能与列卿相提并论。但建安九年苟或向朝廷推荐了一位名唤杜畿的能吏,此人深受曹操器重,被任命为司直,曹操又修改官制,把司直的地位提高到与司隶校尉平起平坐,以示荣宠。但杜畿却没在这位子上坐满一年,不久就被派去接替割据河东的王邑担任太守;他到任后惩治豪强、抵抗高斡,深受黎民爱戴,使得河东郡政绩天下第一。曹操要给百官树一榜样,不忍打破他“天下第一郡守”的完美形象,故而只给他加俸禄不迁其官,竟连任了十二年。杜畿风光了,但他留下的司直之职一直空缺,最近两年才落到韦晃身上。

P2-3

后记

曹魏的历史结局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改元延康;仅三个月后便正式颁布了陈群提出的“九品官人法”,新制度擦去了“唯才是举”的最后一抹痕迹,变相承认世家大族仕途特权,并按公卿以下官吏等级分给牛畜和佃户,在经济上予以优待。曹丕以此获得世家大族普遍拥护,也拉开了魏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社会的序幕。七个月后,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一月,在曹氏集团逼迫下汉帝刘协禅位魏王,曹丕终于登上皇帝宝座,建立魏帝国(后世多称曹魏、前魏),追尊其父曹操为魏武帝,再度改元黄初,修复洛阳定为都城。中国历史正式步入三国时代。

翌年,占据益州的汉中王刘备以延续汉统为名自立称帝,国号仍称汉(后世多称蜀汉、季汉),改元章武。孙权虽有九五之志,但已向曹操父子称臣,又鉴于与刘备严重的敌视状态暂时屈居王爵,直至八年后(公元229年)才正式称帝,国号为吴(后世多称孙吴、东吴),改元黄武。

曹丕争夺储君的道路走得异常崎岖,但实际在位仅七年。其当政期间最受后人诟病的是对孙刘战争的立场问题——襄樊之战后刘备丧失荆州,又因内部矛盾导致孟达叛投曹魏,上庸之地也随之落入曹魏之手。刘备震怒,处死义子刘封,虽为亲生子解决了潜在的争位对手,但蜀汉势力已陷入困境。他称帝后三个月立刻发动东征,意图夺回荆州,却被江东大将陆逊以逸待劳,用火攻之法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史称“夷陵之战”。

整个战争期间曹丕始终处于观望姿态,后世诸多论者指责他未能乘刘备伐吴之际直捣江东心脏,仅满足于孙权称臣的表面胜利,错失了统一天下的良机。但三国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离强和弱的,曹丕如果趁火打劫也极有可能导致刘孙之间的妥协,相反坐山观虎斗至少可以保证刘孙某一方受到削弱,不失为稳妥之策,以此指摘曹丕缺乏远见未免过苛。他在位期间注重民生、禁止厚葬淫祀、防止外戚宦官干政、重视水利建设,在黄初五年(公元224年)、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先后两次发动广陵之役,表面向孙氏用武,实际却趁机解除青徐豪族首领臧霸的兵权,继而平灭唐蔡方、唐咨等残余势力掀起的“历城兵变”,将青徐沿海收归朝廷直辖。客观来讲曹丕之才略虽不及其父,却仍不失为明主,在文学诗赋方面的造诣也很高,况乎掌国只七年,又在称帝问题上耗费不少精力,历史舞台并没给他多少表演时间。

但曹丕睚眦必报的狭隘性格在其当权后表现得淋漓尽致:曾给他继位造成危机的丁仪、丁虞兄弟满门抄斩。孔桂虽被任为驸马都尉,但没过多久曹丕就抓个受贿的罪名将其处死。杨俊也因拥护曹植遭到忌恨,却碍于其广有贤名暂时未加处置,转任南阳太守,三年后曹丕南巡,借口南阳治理不佳逼迫其自尽。鲍勋因处死郭氏之弟也被曹丕怀恨在心,又因屡次直谏开罪更深,终被曹丕以欲加之罪处死……对手足兄弟曹丕也颇为刻毒,虽不吝册封王爵,却将他们遣往封国,不准他们擅离封地、不能掌握封国军政,由朝廷派遣相国,情同软禁。但这也使得曹魏宗室势力衰弱,为后来埋下隐患。

曹彰受封任城王,封邑达一万户,但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人京朝觐期间暴毙于府邸,年仅三十五岁,野史传说他是被曹丕毒害的,未知真假。曹植虽不似民间传说的那样被逼作七步诗,却也饱受欺凌,初封安乡侯,又改鄄城侯、鄄城王,于文、明两朝数次徙封,历雍丘、东阿、陈郡等地,落寞漂泊,直至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在忧郁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非常有趣的是,被废的汉天子刘协,其结局反倒比曹丕的大多数兄弟要好。退位后刘协改封山阳公,迁徙至山阳国居住。由于其妻曹节乃曹氏公主,这位被废的君王在许多方面待遇还算不错,山阳国可以给宗族子弟开设学校,刘协后来喜好医术,据说还专门设立过医馆。刘协卒于青龙二年(公元34年),比曹丕三兄弟都长寿,终年五十四岁,追谥为汉孝献皇帝。由于嫡子早亡,公爵之位由其孙刘康继承。

曹丕在位七年,黄初七年(公元226年)病逝,终年四十岁,庙号世祖,谥号文皇帝;帝位由其子曹叡继承,是为魏明帝。曹教字元仲,曹丕长子,生于建安十年。其母甄宓,原为袁绍中子袁熙之妻,建安九年为丕所纳。虽然甄氏在曹丕称帝后被立为皇后,但转年即在复杂的后宫争宠中失势,被赐自尽,皇后之位被郭氏取代。曹叡因此未能得封太子,不过他几乎凭借着与当年父亲取悦祖父一样的手段,以“仁孝”打动父亲,终于入主东宫,继位时年仅二十一岁。

这位年轻帝王执政的前八年表现很出色,为政勤勉、明察秋毫,尊重元老大臣,颇能听取直谏,诸多方面优于其父。但随着曹魏势力的增强,统一天下的优势渐渐凸显,曹叡也日渐懈怠。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几乎是明帝朝的分水岭,这一年屡次北伐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孙权也日趋老迈政局动荡。曹叡以为天下事已不足为虑,开始骄奢淫逸、追求浮华、大兴土木、耽爱美色,不但劳民伤财惹得群臣不满,也搞坏了身体,五年后便因病而终,年仅三十四岁。

曹叡在位十二年,却始终无子,按理说他应从父、祖后嗣中择贤而立,可他却任性地从民间抱养了曹芳、曹洵两个婴孩作为己子。景初三年(公元239年)他临终指定齐王曹芳为太子,后者继承帝位时年仅八岁。其时曹丕留下的四大重臣中曹真、曹休、陈群皆已过逝,唯司马懿官居太尉声望无人能及。曹叡曾经想让平素亲睦的叔父燕王曹宇、曹真之子曹爽、曹休之子曹肇、夏侯氏族人夏侯献与司马懿共同辅佐少主;但他临终之际头脑已不清醒,最终仅草草任命了曹爽、司马懿两个顾命大臣,这为曹魏政权埋下了巨大危机。

八岁的曹芳不可能掌握偌大的国家,曹爽与司马懿都加“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二人共同主政。曹爽因宗亲身份位列威望老臣之前,这种格局必然产生矛盾。曹爽表面尊敬司马懿,表奏其为太傅,实际却将其排挤出决策中心。虽然曹魏在军事国力等方面相对吴蜀有极大优势,但内部豪族势力也日渐坐大,加之曹叡后期滥用民力,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客观来讲曹爽是想力挽狂澜有一番作为的,但其人资历平庸才智不高,大肆提携几个资历更低的弟弟,所亲信者也多是有才无德、崇尚浮华之辈,这些人掌握权柄引起群臣不满,也将高柔、王观、卢毓、孙礼、刘放等一大批原本忠于社稷的元老大臣推到了对立面上。

司马懿被架空后,整日闲居不出,假装重病以慢曹爽戒心。终于在嘉平元年(公元249年)趁曹爽离京拜谒明帝陵寝之际联合一干老臣发动政变,史称“高平陵政变”。事变之后曹爽兄弟及其亲信党羽皆被冠以谋反罪族灭,但曹魏的军政实权也落人了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将曹氏子孙玩弄于股掌之上,亦如当年曹操篡夺汉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