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丽的邂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谷潘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果说,小说是作家精心制造的文字迷宫,需要通过一些专业技巧才能猜透隐藏在背后的秘密。那么,散文就像一把钥匙,直接就可以打开作家的心扉。

谷潘的这本新散文集《美丽的邂逅》就是这样坦诚和直露心迹的文字。本书体现出作家对生命有了新的体验,那里面更多的是包含了感恩和彻悟。这种改变融入到文字里,在字里行间跳动的,是思想变迁的轨迹。

内容推荐

《美丽的邂逅》是谷潘的第二部散文集。谷潘的散文不是简单的人淡如菊,换言之,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美文,而是自我的成长史和生活史。《美丽的邂逅》中,《奶奶,以及豆腐》《外婆,你给了我妈妈》《茄子开花》《姐妹》,这些都是写家人的,用童年记忆的视角写困窘的岁月里残剩的美好——就像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演说中提及自己的母亲与童年一样,在中国,困窘曾是一样的困窘,不幸曾是一样的不幸,但唯其如此,童年中的一点点甜美都会被放大以及照亮,映衬出更大的无言的黑色渊面。谷潘的家族记忆、童年记忆就是这样的文字,其朴实的缓慢感仿佛就是一种历史和记忆需要消化的时间感,其情感上处理后的淡然则渗出背后沉痛的忧伤——“我的外婆家在大山里,和我们家相隔二十里山路。

谷潘始终有种少女样的洁净之美,同时,她又另有一种以花树喻人的能力。《血色紫荆》是一位不得志却坚毅的男子的象征,《梅花开了》是江南才子、抒情诗人潘维的写照,《说不尽的芦苇》是对于底层生活者的悯爱,《栾树的花儿开疯了》是“像介绍一个我所仰慕的爱人的一生”那样描述人生自“小时候的青涩、青春期的疯狂、成熟的绚丽和老迈的高洁”的过程……她写石蒜,却想到鲁迅的“反抗绝望”;她写无患子,却反问“这城市还有贞操吗?”——这些花事本该清淡,却包容了热烈和坚贞,令你会怀疑她是否还是温柔敦厚的信徒?

目录

第一辑 2006

 血色紫荆

 家有宠猫

 美丽的邂逅

 夜色阑珊

第二辑 2007

 花事

 漫步烟霞岭

 爆米花

 西湖雨

 丰收的杨梅

 境界

 合欢,合欢

 石蒜:烈焰汹汹

 陌生女子

 无患子

第三辑 2008

 栀子花开

 没有比之更大的胜利

 子欲养而亲不在

 上个世纪的快乐

 在车上

 石莲

 山中一日

 立冬

 南园,以及仙人掌

 空山人语

 说不尽的芦苇

 圣诞夜,平安夜

第四辑 2009

 梅花开了

 古道梅花

 奶奶,以及豆腐

 外婆,你给了我妈妈

 生命树

 表姐的理想

 燕亲

 茄子开花

 姐妹

 立秋

 曾经的葡萄

 马奴

 冬天的脚步凝重,而温柔

第五辑 2010

 旧戏台情话

 寻找车前草

 栾树的花儿开疯了

 桂落人不闲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流浪

 当火把再次点燃

 我们和你不相干

第六辑 2011

 不一样的兔子

 梅花、四合院和康庄公路

 何为故乡

 樱桃,樱桃

 中老年男人

 荷花开了,一朵

 我的时间

 这样一个地方

 2011年终日记

 丽水三年,以及《彩虹桥》

后记

试读章节

血色紫荆

满院植物,没有一种像紫荆,让我如此的痛彻心扉。

那是秋末,一个细雨霏霏的早晨。我出差在外,办公室的小崔打电话给我,说,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你肯定会很悲伤的。我笑,说,不会吧,就办公室那点事,至于让我悲伤吗?她说,不是!是老谢得了癌症,到晚期了。

我怔住,半晌说不出话来。眼前忽然出现了一丛光秃秃的树干,在姹紫嫣红开遍的庭院里黄惨惨地孤立着。院子里,腊梅花掉了一地,淌了一地的浓香;白梅红梅在枝头摇曳着低吟着,真正是冰清玉洁;低矮的迎春和海棠在草儿的簇拥下,兀自唱着红红绿绿的歌;柳枝黄眉绿眼,弯腰挑逗一池春水;鸟儿躲在高大浓密的广玉兰树丛中呢喃……这一切,仿佛都在刻意打击坚硬而冷漠的紫荆。本该是出太阳的时候了,可天地间没有一丝温暖的光线,只是一片惨白的亮,表明万物都处在光明的庇护下,而并非被黑暗笼罩。但这自昼简直比黑夜更坏、更冷、更让人自尊全无。紫荆粗壮的枝条外有一层坚韧的表皮,仿佛雨雪不侵,冷热不惧。

但这只是它的外表。事实上,它体内的生命在喧哗,在骚动,终于,在某一个不为人知的时刻哗然裂开,如一条条血管爆裂,鲜血渗出体外,却遇风凝固,像珠泪结成的红绳,一道道缠在身上一一啊,紫荆终于开出花来了。

当时,来自福建的他从未见过这种花,问我这是什么花,我告诉他,这是紫荆。

“忧郁的紫荆啊,你为什么流血?会不会血尽而亡?”这是老谢的诗。说实话,整首诗写得实在不怎么样,只这一句,却令人的心为之一疼。

春天多么美好,紫荆多么美丽,你为什么要把它们和血液、死亡联系在一起?看惯了他的忧郁的我们又一次劝他。

“你们不懂!”他回答,懒得跟我们多说。他总是觉得我们涉世不深,无法理解他的思想,无法与他有心灵的共鸣。

在一个暮色苍茫的黄昏,他却单独跟我说过自己的大致情况,叮嘱我不要说给其他人听: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下乡插过队;爱好文学,爱看书,偶尔还写点小说散文,但从未发表过;为上调而结婚,夫妻感情淡漠,现在,妻子患严重的风湿双腿不能走路,病退在家,拿一份最低生活保障费;在工厂的供销科跑过业务;做过生意,炒过股票,两度失手,欠下一大笔债(我猜债主还在追讨,导致他可能负讼在身,不敢回福建老家);最后是在单位的职工子弟学校任教。谁知女儿大学期间学业未成,却患上重病,为替女儿治病,他办了内退来到杭州,举家投奔在杭的岳父母;夫妻感情破裂,岳父母也不待见他。因受不了寄人篱下的屈辱,他独自一人在外租了问房单独过日子,唯一的生活目标便是领了工资送去给女儿治病。

“奔六”的人了,又没有高学历高文凭,能在人才济济的杭城找到一份编辑工作,真可谓是幸运。虽然工资不高,但他确实很难找到更好的工作了,就这份工作,单位其实已经有辞退他的意思了,只是一时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来替代他。他心知肚明。于是,便对自己的文字和学识有了病态的自负。有时候,为了坚持一个很浅显的错误,他也要旁征博引,强词夺理,跟我们争论不休,不肯认错。本来学术上的讨论,也是为了工作,没有丝毫的个人恩怨,争论完毕后尽可付之一笑,他却耿耿于怀,郁闷大半天,总觉得人家是在故意贬低他,造成的后果就是他被辞退。弄得我们都不太敢跟他争论了,如果他固执己见,也就由他错去;如若事关重大,就瞒着他偷偷地更正过来,免得触动他敏感的神经。

最近,我是感觉到他身体可能有些问题,因为他编稿校稿的差错和效率已经到了让人怀疑他工作态度的程度。偶尔,见他趴在桌上歇息。我问他是不是身体不好,劝他去看看医生,他仍是不说实话,只一句“这几天有点失眠,头疼”,便把我们的关切拒之千里外。而我,作为办公室的头儿,又深知他的境遇,也不敢把他的工作情况向领导汇报,怕他被辞退,只默默地替他承担了部分工作,并把他看过的稿子都重新检查一遍,以免出错。

可能他终于支撑不住了,提出请假,说老家有事要回去一趟,十天半月即回来。他妻子后来说,他已经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不知道有这么严重,以为回去化疗上一个疗程就可以延续生命,还回来上班,挣钱替女儿治病。

P3-5

序言

文字温暖人生

他他

如果说,小说是作家精心制造的文字迷宫,需要通过一些专业技巧才能猜透隐藏在背后的秘密。那么,散文就像一把钥匙,直接就可以打开作家的心扉。

谷潘的这本新散文集《美丽的邂逅》就是这样坦诚和直露心迹的文字。在正式交付印刷之前,谷潘就把文稿交给了我。许多个夜深人静的闲暇时刻,在灯下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它。透过这些优美而真诚的文字,让我见证了谷潘一段生活和心路的历程。

《美丽的邂逅》是谷潘的第二部散文集,距离上一部散文集子《华丽的孤独》已有5年。5年的时间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不长也不短,但却足以改变许多人和事。在这5年间,谷潘从美丽的西子湖畔回到了家乡丽水生活,用文字开拓自己新的生活空间。生活环境变了、事业的方向变了,不变的是对文字的热爱,和用文字记录生活的情怀。

靠文字生活是一件蛮辛苦的事情,而谷潘始终坚持不懈,除了勤奋,我想背后一定有着更深的道理的。

如果将谷潘两本散文集子对照起来读,我们会发现,虽然文字的风格得到了很好的延续,但内在的心情和思想却悄然发生了变化。仅从书名去理解,我们也能发现这种改变:“华丽的孤独”代表了作家的一种心境,更多的也许是一个小女子对生活片断的感悟,难免陷入自怜自艾的小格局;而“美丽的邂逅”,则体现出作家对生命有了新的体验,那里面更多的是包含了感恩和彻悟。这种改变融入到文字里,在字里行间跳动的,是思想变迁的轨迹。

谷潘热爱花草,喜欢以物咏志。上一部文集以《蒹葭苍苍》作为全书的第一辑,这一次,仍然以写花草的《栀子花开》引领全书。门前的一棵树、路边的一朵花、河边的一株草,在谷潘笔下都成为很好的寄情对象:

不管怎样,有诸多华事,这个世界就是好的;风中有花儿的香味,心中的世界也自然是好的。

——《花事》

花、草、树、木都是有灵性的,是大自然的恩赐,而在谷潘笔下,则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同样是写芦苇的文章,在五年前的《折苇》中,谷潘写道:

折苇干什么?无非想渡江,当年达摩祖师随手折一枝芦苇往江里一掷,踩在江上面过去了……若有闲愁无来由而生又无计可消除,就拼命去折苇,拼命想渡江。

五年后,在《说不尽的芦苇》中,谷潘说:

有许多外来打工者,他们就住在野外的窝棚里或者城里人的车库里,不一定有床,或许一块木板或许一张草席往地上一铺,就是他们的床了。严冬已近,地气侵骨,他们得为自己准备一些御寒的物品吧。在席子下铺一层芦花,冬天里自然多了许多温暖。

从寻求自我救赎到对他人的悲悯和关怀,这种改变是令人欣喜。在文字改变的背后,是作家处世哲学和人生境界的升华。

这几年,谷潘在丽水做的是少年作家培训工作,虽然背着省作协的金字招牌,但谷潘的骨子透着文人气,不太善于商业运营。作为主业的培训班不温不火,却在另一个天地里开创了新局面。现在,谷潘几乎每周都要到乡村学校去,为那些贫困乡村的孩子们送去衣服、书,为他们修改作文,遇到好的就推荐到报刊上发表。谷潘发起的这个“文学影响人生”的纯公益项目,已经在丽水的五个贫困乡校结对挂牌,涉及到上千孩子。谷潘的行动带动了丽水的文友,许多人自愿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当那些衣衫褴褛的孩子们,清澈的目光因为文学而变得充满了希冀,当那他们看到自己稚嫩的文字第一次铅字而欣喜不已,谷潘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的:

从学校回来已经好些天了,总有一些东西氤氲脑际,挥之不去。几十年前,我不知道自己可以给那些孩子什么。现在,我知道可以给他们什么……我给的东西比不了雄伟的校舍和华丽的服装,但或许能影响他们整整一生。我只需去做就是了。

——(《我们需要被围观》)

有经历的文字是丰富的,而带着关怀的文字则是有力量的。在这本集子里,我们处处都可以看到,谷潘对身边的世界以及人群关注的目光。拾荒者子弟、残疾的孩子、流浪儿童……这些处于底层的人物,他们卑微而坚韧的生活通过谷潘的笔下传递出来,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感动。

谷潘写东西比较杂,比起散文,她花在小说上的功夫更多一些,同时,也偶尔写写诗。虽然,谷潘自己说,在散文上是不用心的,基本是随心为之、率性而作。但我觉得,正是这种随性,让谷潘散文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独特风格。写诗可以增添语言的美感,而写小说可以训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这些优点在那些写故人、亲情的文章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再见到的表姐,模样和神态已酷似当年的舅妈,驼背缩脖,脸上布满了超过年龄的皱纹。

——《表姐的理想》

寥寥数语,将一个被生活苦难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谷潘写外婆、奶奶、表姐、武程等等这些人物,传递给我们的不是单纯的记忆和怀念,而更类似于小说中的人物那般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人在每一个阶段心情和境界是不同的,谷潘出身草根,经历过一些曲折,生活的磨砺和沧桑却没有让她变得哀怨、愤怒,更多的是淡定和从容。这种心境,是贯穿整个文集的:

至多,不过像那野草,身处石缝,贫瘠困苦。即便身处石缝,也要快乐地舞蹈,并且,舞得从容,舞得自在……

——《山中一日》

幕早就落了,台上台下空无一人,一切都已沉寂,并且消亡。有些债,欠就欠着吧。月亮夜夜升起,缺时多,圆时少,阴晴圆缺,也是一种令人暗喜给人愉悦的遗憾。

——《旧戏台情话》

人生是一场单向的旅程,没有回路。所以,对每一个人来说,能够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都是一场“美丽的邂逅”。但对于作家来说,更幸运的事情是,能够用文字来记录生活中点滴,亲情、友情、爱情、家庭、经历、回忆、怀想……所有的一切,都因为文字变得生动而温暖,并且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我想,这也是谷潘“美丽的邂逅”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吧!

后记

这是我的第二本散文集,里面的文章写自2008年及前两年和后三年——之所以要说得这么拗口,是因为2008年是个转折点:我又从杭州流浪到了丽水。很多朋友提起这一段,都说我回到了故乡丽水。不,丽水并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故乡。它只是离我地理上的家乡近了些。而我的精神家园,依然在遥不可及的地方。

我不知道自己今生还能不能真正地回到故乡。

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是杂糅在一起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分类都很难,有些篇章是纯粹的闲笔,我自己并不满意。把它们结集,仅仅为了给这一特殊的生命时期留下个印记。本来已经按内容大致分好五辑,定稿之前,忽然决定按写作时间重新排序。这样,细心的读者依然可以看到一条心路,和一个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的身影”(语出盛子潮《华丽的孤独》序言)。

跟第一本散文集《华丽的孤独》(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相比,它遭遇了更加严重的难产。原打算2010年底付梓,但2010年下半年,突然插入了另一本书的出版计划:选编2008年至2010年间的《丽水少年作家优秀作品选》。从策划、编辑、制作到印刷,做这本作品选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的个人作品就只能往后让了。谁知这一让,就让到了现在。

当然,这种让位是我乐意的。我家乡的老作家吴越曾经问我,你究竟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对我说:“到北京来吧,我管吃管住,用十年的时间,写一部真正的传世之作,行么?”他还声明了我可能接受的前提:“住在一起,不是‘夫妻’的名分,不论是朋友、师生、父女,都可以……”我婉言谢绝了。不错,我已经是一个作家,而且还想继续当作家,并无意于做什么社会活动家。我只是想,传世之作恐怕不是那么好写,古今中外,那么多作家,有几人的文章能够传世?也不是自个儿想传世就能传世,起码,它不是坐在书斋里搜肠刮肚就能做出来的。与其制造一堆百无一用的文字垃圾,还不如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即便为了写作,我也需要走出书斋,让自己的内里先充盈起来,比如为孩子们编这么一本作品选、给山区贫困儿童送去几件冬衣、在一辆上坡的三轮车后面搭上一把手、关注一下小人物的悲欢……

我试图给他人以温暖,自己首先得到了温暖。它是直抵心灵的:六一、元旦等节日,会有学校邀请我去学校和孩子们一起欢度;书桌上,满是孩子作品中健康快乐的气息;只要愿意,我随时都可以享受到别人的笑意……特别令我感动的,是为山区贫困儿童征集冬衣的那些天,我——个微不足道的人发出了这个倡议,就有那么多热心人参与进来。他们花钱寄邮包,或把大袋衣物亲自背上四楼。明明是他们在支持我,却总是不忘对我说一句:谢谢你。每当听到他们这声谢谢,我总会眼眶一湿,一股暖流随之在心田弥漫。

正因为有了这种直抵心灵的温暖,让我的文字拥有了许多鲜活的形象和具体的情感,这是我暗自欣喜的。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清楚,文字只是一块布料,它必须披在有思想的挺立的身体上,才能成为一件华裳。

曾经,盛子潮老师严厉地批评过我:“比如手心里长了一枚刺,你成天张开手掌呻吟:痛啊,痛啊!你以为人家喜欢看你的痛?你必须握起拳头,把疼痛藏在手心里,让人看到你拳头的力量。”

现在,我要告诉所有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们:在学着向这个世界展示拳头的时候,我已经感觉不到手心里的刺痛了,虽然那枚刺注定永远存在。

谷潘

2012年11月于杏花山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