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皮波人物军政馆(共4册)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布赖恩·克罗泽//(英)迪克·威尔逊//理查德·伊文思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毛泽东传》:作为全球毛泽东研究领域里最权威、最畅销的作品之一,本书采取以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其他领域并穿插个人生活的写法,揭秘了他的那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如何为此而奋斗。
作者精心研究了大量最新的文献资料,完整、准确、生动地再现毛泽东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做出令人信服的评说。《毛泽东传(最新全译本插图珍藏版)》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可读性,对世人重新理解、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大有裨益。
《周恩来传》:本书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出版后在世界多国都影响甚大,是周恩来传记中最全面、生动和畅销的版本之一。周恩来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在中国现代史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现代中国具有持续影响力和感染力的领导人,他对中国作出的贡献,以及他卓越深厚的人格力量和对中国人民的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作者自1960年第一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收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详实权威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具有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他的工作作风,以及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邓小平传》:世界视野中的邓小平,西方同类传记中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者来到中国,担任英国驻华代办处的政治参赞。他为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所作的报告所吸引,并对邓小平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4年至1988年,他担任英国驻华大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和邓小平。
作者耗时多年,潜心研究邓小平,最终完成这一力作。他以客观平和的眼光展示、解读了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
《蒋介石传》: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深刻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长久以来,人们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呈现出多极趋势,中外史学界也热衷于研究、挖掘蒋介石的性格、思想和生平。由美国知名传记作家兼历史学者布赖恩·克罗泽撰写的《蒋介石传》一书,抛开两岸意识形态差异,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冷静、客观地考察了蒋介石波澜起伏的一生。在西方出版后引起重大反响,被誉为一部尊重历史,客观、完整的蒋介石传记。
作者深入历史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多次亲自赴台会晤蒋介石本人,同国民党上层要员频繁接触,专访过蒋经国、陈立夫、王世杰等人,并深入民间大量搜集有关蒋介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作者还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并深入探讨了不同时期蒋介石的个人生平、思想性格,以及政治作为、治国方略等。对于读者公正、真实、深入地了解蒋介石其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蒋介石传记,许多内容在海内外皆为首次披露。此次正式出版,特请译者做了全新校订,不仅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蒋介石,也会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大变革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历史脉搏。
作者简介
迪克·威尔逊,《中国季刊》(The ChinaQuarterly)主编,《远东经济评论》(FarEaster-Economic Review)前主编,国外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威尔逊在研究当代中国历史和人物方面有深厚造诣,其主要著述有:《毛泽东传》、《周恩来传》、《长征,1935年》、《亚洲的觉醒》、《人类的四分之一》等。
目录
《毛泽东传》
作者序
第一部分 引弓待发
1 属蛇的孩子(1893—1910)
2 守规矩的学生(1911—1915)
3 深渊蛟龙(1915—1918)
4 转变(1918—1921)
5 未来的缔造者(1921—1924)
6 三薯饭(1925——1927)
第二部分 奋斗
7 “山大王”(1927—1928)
8 抗争(1928—1930)
9 遭贬(1931—1934)
11 延安(1935—1937)
12 蓝苹(1937—1938)
13 恶战(1938—1941)
14 “抽象的爱”(1942—1945)
15 魔鬼的晚宴(1945—1948)
16 兵临北平(1948—1949)
第三部分 大权在握
17 虎口取食(1949—1951)
18 挥鞭(1952—1954)
19 弄潮(1955——1956)
20 夜鹰(1956)
21 百花齐放(1957)
22 东风压倒西风(1957—1958)
23 大跃进(1958——1959)
24 旧靴(1960—1963)
25 孤军奋战(1964—1965)
26 文化大革命(1965—1966)
27 黑手(1966——1970)
28 和尚打伞(1970—1976)
结论
注释
译后记
《周恩来传》
作者序
译者新序
1 多次收养(1898~1913)
2 就学津门(1913~1917)
3 东渡日本(1917~1919)
4 身陷囹圄(1919~1920)
5 留学法国(1920~1924)
6 革命婚姻(1924~1925)
7 占领上海(1925~1927)
8 南昌起义(1927)
9 重获信任(1928~1930)
10 技高一筹(1931~1934)
11 长征路上(1934~1936)
12 虎落陷阱(1936~1940)
13 猪变成鸭(1940~1943)
14 赢得胜利(1943~1949)
15 蓝色睡衣(1949~1952)
16 国际舞台(1953~1955)
17 百花齐放(1956~1958)
18 拨乱反正(1959~1961)
19 非洲之行(1962~1965)
20 文革之初(1966~1967)
21 文革受困(1967~1968)
22 握手言和(1969~1976)
尾声
结束语
译后记
《邓小平传》
第一章 农民的儿子(1904~1920)
第二章 油印博士(1920~1926)
第三章 军阀与布尔什维克(1926~1927)
第四章 身处险境(1927~193I)
第五章 长征(1931~1935)
第六章 转战太行(1935~1945)
第七章 逐鹿中原(1945~1952)
第八章 百花齐放(1952~1957)
第九章 大跃进(1957~1965)
第十章 走资派(1965~1973)
第十一章 打倒“四人帮”(1973~1976)
第十二章 收拾善后(1976~1981)
第十三章 国家领导人(198I~1984)
第十四章 天安门(1984~1989)
第十五章 可敬的老人(1989~1993)
结论
附录
《蒋介石传》
1 保守的革命者
2 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3 求学日本
4 动荡与背叛
5 走近共产国际
6 孙中山逝世前后
7 北伐
8 上海事变
9 蒋氏再婚
10 蒋“统一”中国
11 失去的革命
12 命运自定
13 毛泽东的崛起
14 日本和西安事变
15 日本全面侵华
16 日本陷入困境
17 蒋介石和他的同盟者
18 战争结束
19 马歇尔使命的失败
20 蒋介石引退
21 蒋介石失去大陆
22 避难之地
23 最后二十年
24 对蒋介石的评价
序言
毛泽东是近代最后一
位伟大的领导者,他从一
个农家子弟,获得神秘的
幸运之神的帮助,以坚强
的毅力,不屈不挠地攀登
着,终于成为一个大国的
统治者。他的故事一段不
朽的历史。可以说,像毛
泽东这样一个统治人类四
分之一人口达四分之一世
纪之久的伟人,在历史上
也是罕见的。
他为中国创造了全新
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并留下了一批理论著作
和评注文章,也留下了一
小部分很杰出的诗词,其
中很多是在马背上吟诵而
成的——本书引录或节引
了许多。他为自己规定的
使命是把统治中国人民许
多世纪的腐败、衰落、无
能的帝制引入现代化——
这个使命他无法完成。作
为一个小省城的小学校长
,到1920年毛确信只有共
产主义才是使中国达到社
会公正和经济发展的唯一
可行的便捷途径。
因而他扮演了中国的
列宁和凯沫尔?阿塔图克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
还有斯大林——的角色。
列宁在1917年以后只执掌
了短短几年的开创性权力
,而毛在历经30年奋战建
立了一个共产党国家后,
又执掌权力近30年之久,
并力图在中国建设社会主
义。挑战与其说是来自反
共人士,不如说是来自共
产党内的对手和竞争者。
毛的许多精力花在了同那
些与他的基本思想相同的
同志的不必要的斗争上。
也许这是由于他个性
中的某种不安全感造成的
,一些解释说是缘于他少
年时期的经历。他在很小
的时候就反抗他的父亲,
显示他的独立性,这在那
个社会是骇人听闻的。作
为家中4个孩子中的长子
,他早年的生活并不轻松
。他所捍卫的独立,他一
心一意地追求了70年之久
的个人启蒙和政治权力,
有许多缘于那些早年经历

但他的个人生活付出
了代价,他不仅不能为其
先后3个妻子提供任何真
正物质的保证,而且似乎
也未能承担感情上的责任
。对他那许多孩子,他没
有给予适当的保护,也没
有给予传统的做父亲应给
予的关怀。
由于他自己从事危险
的事业,他的家庭不得不
退居第二位,从这个意义
上也可以说他毁灭了自己
的家庭。他的两个弟弟,
一个妹妹,他的堂弟和他
的第一个妻子——更不要
说他的众多关系密切的校
友——都被杀害了,常常
是在残酷的环境下,在共
产党与其对手的内战中牺
牲了。他的长子死在朝鲜
战争中,他的第二个妻子
和次子得了精神病,而他
的第三个妻子、两个女儿
和侄子则在他死后不久很
快就失宠了,原因是他们
进行了恐怕应该说是为了
毛本人的政治活动。
令人惊奇的是毛本人
活得那么长,幸运偏袒着
他的生命与事业。1927年
他死里逃生,在内战的一
次战役中站在他旁边的士
兵被打死了,他却幸免于
难。在1935年史诗般的长
征途中,幸运之神一直陪
伴着他。他率领部队爬雪
山,过草地,渡急流,通
过充满敖意的少数民族部
落地区,跋涉25000里到
达了延安的避难所。
在若干年里,我们将
难以知道中国人自己对毛
的真实看法。
一方面,他是平等和
社会正义的旗手,大跃进
和文化革命的创造者,中
国社会被压迫者的斗士。
另一方面,他又是离不开
社会的发明者,他坚持搞
不停顿的、剧烈的运动,
这种运动对许多人来说都
是精疲力尽的和可怕的—
—特别是对技术人员和中
产阶级来说更是如此。毛
自己承认在1949年以后他
引进共产主义的过程中,
死了成千上万的人,而敌
对的外国估计数字高达
5000万人。作为国父式的
人物,今后一段时间内,
他不会得到公正的评价。
林彪是他终生的信徒
,但在其生命的最后几个
星期年又转而反对他。林
彪当面说毛是“世界上最
伟大的天才”,但林的儿
子背后在其父母和亲信面
前又称毛是“中国历史上
最大的封建暴君”。
在中国以外,毛的声
誉同样也是相互矛盾的。
对许多海外华人来说,毛
是个英雄,他使中国站起
来反抗外国的压迫,特别
是西方和俄国的压力。
毛是公然反对斯大林
的共产党人,又是斯大林
的后继者,他想发展新的
具有现代色彩的恰到好处
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他还
是在白种人的西方以外以
毫不动摇的自信心面对西
方的第一位领导人。在西
方面前,他没有丝毫的自
卑感,反而向西方作者宣
传经过修正和调整的西方
理论,同时又适当地揉进
了一些原始的道教思想和
中国的常理。
斯大林嘲笑毛是一个“
人造黄油式的马克思主义
者”,赫鲁晓夫扔给毛一
顶“小资产阶级”的帽子。
但毛还是引起了一些欧洲
共产主义者的关注。一个
东德哲学家在20世纪50年
代宣称:“赫鲁晓夫只是
个经济上的实用主义者,
而毛却是个思想家”,另
一个人则说:“我们需要
思想,今天我们只能从毛
那儿而不是从赫鲁晓夫那
儿得到它。”
中国的情况使一些外
国共产党人很难欣赏毛。
卡斯特罗曾谴责毛是一个
“荒唐可笑的凡夫俗子”,
而他的党居然还把他奉为
“尊神”;同时智利诗人巴
布诺?聂鲁达则批评说:“
毛泽东成了脱离人民的活
佛,他通过宗教法庭按他
自己的方式来解释马克思
主义和当代事件。”
但在第三世界不那么
西方化
导语
套装包含了《毛泽东传》《周恩来传》《邓小平传》《蒋介石传》四本畅销传记作品。
作品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三大发达国家知名作者笔下,以客观的角度诠释他们的一生。
套装内文四色印刷,装帧、开本统一,富有收藏、礼品等价值。
后记
毛泽东留给我们民族
最可宝贵的遗产是以他名
字命名的科学思想体系。
今天,人们愈来愈深切地
认识到,要当之无愧地继
承这笔极其丰富的精神财
富,首先必须对它作出全
面正确的理解;而获得全
面正确理解的重要渠道则
是把这一思想体系同毛泽
东一生波澜壮阔的革命实
践以及这一实践依据的中
国特殊历史条件有机地联
系起来加以考察。只有这
样才可能深刻领会毛泽东
思想的历史内涵和精神实
质,从而真正掌握他的基
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
因为如此,对毛泽东生平
的研究日益成为毛泽东思
想研究领域中一个不可分
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毛泽东的生平是
一项非常重要而又难度很
大的工作。无论从什么角
度看,毛泽东都是20世纪
最杰出的历史人物。作为
革命家,他在中国这个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农业
大国中成功地领导了新民
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
大大加快了中国社会的历
史进程;作为思想家,他
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追
求真善美的理论创新勇气
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
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创立了一种符合中国历史
要求的思想体系,为落后
民族走向社会主义前途开
拓了一条崭新的思路;作
为军事家,他依据对人民
革命战争特殊规律的深刻
认识,制定了高超的战略
战术原则,运筹帷幄,决
胜千里,创造了以弱胜强
、以小胜大的战争奇迹;
作为诗人,他留下了一篇
篇气势恢弘、才华横溢的
千古绝唱;同时,他又是
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像常人一样具有自己独特
的性格、气质和情感,体
验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这
一切,构成了毛泽东的历
史人格。此其一。毛泽东
以其毕生奋斗改变了中国
的历史走向和世界的政治
格局,在中国现代史半个
多世纪风云变幻的进程中
,他始终处于时代潮流的
中心,中国革命的轨迹同
他的个人经历不可分割地
交织在一起,烙上了他作
为领袖人物的不可磨灭的
个人印迹。可以说,不懂
得毛泽东,就不会真正理
解中国现代革命史,反之
亦然,要真正理解毛泽东
,也必须对中国半个多世
纪血与火的艰难历程有一
个透彻的理解。此其二。
毛泽东的一生全部奉献给
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发展
事业,他的功绩无与伦比
,但是他在晚年也出现过
一些严重失误,尤其是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某
些重大问题上,他的真知
灼见和错误言行交织在一
起,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
的状况。此其三。至少是
由于以上三点,完整地、
准确地、生动地再现毛泽
东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
貌并对其功过是非作出令
人信服的评说,无疑是一
项相当艰巨浩繁的工程。
研究毛泽东的生平,
对中外史学界都是一个具
有挑战性的重要课题。多
年来,国外学者出版了许
多研究毛泽东生平的传记
性著作,我们这里作为《
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
选辑》第六辑介绍给读者
的这部由迪克·威尔逊撰
写的《毛泽东传》,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这
个领域中的研究状况。
迪克·威尔逊先生是国
外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知
名学者。他早年就读于英
国牛津大学,后在研究中
国问题的权威性刊物《中
国季刊》担任主编,现在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从事
有关研究工作。威尔逊先
生在研究当代中国历史和
人物方面有一定造诣,除
这部毛泽东传记著作外,
他的主要著述还有《周恩
来传》《长征,1935年》
《亚洲的觉醒》《人类的
四分之一》等。他曾数次
访华,同我国学者进行学
术交流。
我们在本书编辑过程
中感到,威尔逊先生是以
学者态度从事这项研究的
。毛泽东一生留下了大量
著述和讲话稿,这是研究
他的思想和活动的基础资
料。此外,还有许多有关
历史文献和回忆录对于了
解毛泽东的个人生活,革
命实践及其历史背景也是
非常重要的。详尽准确地
占有这些文献史料是对毛
泽东生平进行科学研究的
前提条件。但由于种种原
因,这无论对于国内学者
还是国外学者都是一项有
相当难度的工作。可以看
出,威尔逊先生在这方面
投入了大量精力,充分利
用了他所能收集到的各种
材料,这是本书具有一定
的学术参考价值的原因所
在。
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有
关文献史料是研究毛泽东
生平的必要前提,但仅此
还远远不够。毛泽东是作
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参与历
史活动的,在存在不同社
会制度和思想体系的当今
世界上,人们从各自的立
场和角度出发,对他的言
论和行动无疑会作出不同
甚至相反的分析和评价。
精彩页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华中一个叫韶山冲的小村子里,此时还是19世纪光绪皇帝统治的时期。按阴历算,这一年叫蛇年,如果他的父母向算卦人求教的话,算卦人会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将具有蛇的禀性:灵活、狡黠、生存能力强。当时的算命人一般会这样解释:属蛇的人“在保护自己时,反应强烈,凶狠恶毒;在躲避和击败敌人时,身手敏捷;喜欢黑夜”。
毛出身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毛顺生(1870-1920)精力充沛、性子暴烈。相反,毛的祖父生性『需弱,也不会经营,为维持生计被迫出卖田地——毛童年时,他祖父还活着。毛的父亲16岁就离家出去做工,赚钱贴补家用。毛后来回忆说:“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积攒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另有一次,毛回忆说:“我父亲曾经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照料自己,他就会受到老天的惩罚。我母亲不同意他的看法。我父亲死时,有很少一些人来参加他的葬礼,而我母亲死时,却有许多人来送葬。”毛75岁时曾经很坦率地对一些红卫兵说,他父亲不好。要是他今天还活着的话,他也要坐“喷气式”(“喷气式”是红卫兵在“文革”时期所施行的一种很痛苦的惩罚措施:弯腰低头,胳膊反剪在背后,高高举起)。但是他并不完全无知。“我父亲读过两年书,”毛回忆说,“认识一些字,足够记账之用。”毛继承了他父亲那倔强的个性。
毛的母亲叫文其美(1867—1919),是湘乡县唐家蚝人。她性情完全不一样,善良、敦厚,长着一副中国妇女所羡慕的梨子型脸盘。毛长得更像他母亲,而不像他父亲。“母亲完全不识字。”毛后来回忆说。但她在村里很受尊敬,按照毛的传记作者的话说,她“心地善良”,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她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也很相信各种地方迷信。
半瓦半茅的房子从中分开,毛家住一半,另一半住的一家姓周。房子前面有一个池塘,据说毛第一次游泳就在这池塘里。
毛家还有一个牛棚,一个猪圈,一个谷仓和一个小磨房。韶山坐落在狭长的谷地里,地势蜿蜒起伏,住着300来户人家,许多人都姓毛,毛姓是当地最大的姓。该村的全名叫“韶山冲”,即“美丽和平之山冲”,当地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韶山冲来冲连冲,
十户人家九户穷;
有女莫嫁韶山冲,
红薯柴棍度一生。
农民头上三把刀,
税多、租重、利息高;
农民眼前三条路,
逃荒、讨米、坐监牢。
韶山冲坐落在群山之中,树木葱茏,翠竹青青,离市镇湘潭约有100里路,但毛在童年时代从未去过湘潭。毛在韶山冲度过的童年生活是平静、贫穷而闭塞的,他所知道的只有他家族和邻居的人情琐事。
湖南省有3,000万人口,在历史上落后而闭塞,脱离于国家世事沧桑之外。但在毛的时代,湖南不仅因为贸易和交通而变得重要起来,与外界的联系得到了改善,而且已经在知识上领导中国,自然而然地成为变革的中心。在过去两个世纪,湖南的知识分子,特别是王夫之,已经因为重新解释儒家学说而声誉鹊起。他们强调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要根据新的时代的需要进行演变,必须对法律的产生进行科学的探讨。部分是由于他们的影响,19世纪的湖南成为引进现代教育和工业的先锋,成为妇女解放的先驱。这就是毛的诞生之地的知识环境和氛围,他自己就很喜欢引用一句很流行的话:如果把中国比作德意志,那么湖南就是普鲁士。
四分之一世纪之后,毛描述了横跨湘江的他的湖南家乡的情景:“住在这江上和他邻近的民族,浑浑噩噩。世界上事情,很少懂得。他们没有有组织的社会,人人自营散处。只知有最狭的一己,和最短的一时,共同生活,久远观念,多半未曾梦见。他们的政治,没有合议和彻底的解决,只知道私争……他们中也有一些有用人材,在各国各地方学好了学问和艺术。但没有给他们用武的余地,闭锁一个洞庭湖,将他们轻轻挡住。”
毛出生在一个充满巨大潜力的国家,后来他在对自己的共产党伙伴演讲时说:“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它的领土和整个欧洲面积差不多相等。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
《毛泽东传》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