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河流水静静淌/当代著名作家美文自选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邹安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全书分五个篇章:情怀·悠长、山水·悠哉、梦想·悠远、恩情·悠然、幸福·悠漾。作者用回放的镜头,把人置于乡野,置于生活的场景,用心灵的感知与启迪,表现人生历程及生活的哲理。其中有的文章用笔轻盈澄澈,有的文章用笔诗性优雅,有的文章用笔厚重隽永,有的文章用笔自然拙朴,无论哪种笔融,都呈现出一幅温馨曼妙的画卷,读来轻松惬意,给人美妙享受。本书集文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非常适合青少年学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邹安超,重庆市大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在《散文百家》《散文选刊》《青海湖》《太湖》《当代人》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六十余万字。作品人选《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散文百家精选》《大美中华》《中学生每日一读精选本》《大型旅游文化文丛》等多种读本和选本,有文章被多家作文培训机构作为阅读范本推荐。获《重庆晚报》首届文学奖。
目录
第一辑 情怀·悠长
小河那里是故乡
山丘上那棵树
感受春日
乡坝头的胡豆花
李花白
山里人家
清明花儿
安静的葡萄
野菊花开
桔子红了
千年龟的传说
洪水来时好捉鱼
乡村雪
小桥·流水·人家
第二辑 山水·悠哉
西湖的魅
盛夏,木格措的静
东川看日出
竹海闲坐
水韵周庄
从这里可达爱情天梯
秀湖之水
润泽绍兴
玉龙老街:那曾经的烟火
落霞沟日落
仙女山:你是百变的女王
第三辑 梦想·悠远
煤油灯下的夜读
碑石下的期待
窗外,白云朵朵
青山湖之上
走在春风里
惊蛰之时农人忙
谁的心被你牵绊
天地之爱
被水滋养的土地
养伤的日子
鸟迁徙
倔强的小草
樟树林之恋
第四辑 恩情·悠然
宁静的夏
农家小院
红薯之恩
秋来满田黄
母亲的背篼
草香清冽
节令孕育的清香
绿,是为生命而绽
漫舞的雪花
又见冰雪情
老街的黄葛树
为爱留一盏灯
第五辑 幸福·悠漾
炊烟升起幸福来
温馨的鲫鱼
加油,儿子
路过幸福
唷,儿子
米花糖的记忆
花海无涯爱作舟
倾听
考研记
兰香书香茶香
后记:为生活而写
序言
我家门前有条小河,从
小的就是那汪河水,沿着水
流的方向,爬坡上坎,上学
放牧,所有的行为轨迹,都
依恋着水而发生。
依水而居的生活,让我
对水自小产生着爱恋。多年
前,我开始了文字写作,写
出的文字便是出去游历的记
录,也是关于水的描述,是
一篇写重庆武隆芙蓉江的游
记。由此,开启了写水文字
的篇章。接下来我按水的性
情写了许多关于水的散文,
江、河、湖、塘、水库,有
飞流的水,有安静的水,有
润泽的水,有温情的水……
不管是哪样的水,都赋予她
们一种代表的性情,要么诗
意,要么澎湃,要么安静,
要么灵动,这样,关于水,
就有了一个系列,《水韵周
庄》《盛夏,木格措的静》
《九寨,纯美的水》《西湖
的魅》《江南,水做的女儿
身》《润泽绍兴》《峡谷之
水天上来》《秀湖之水》等
等。多个篇章还发表在《散
文百家》《太湖》《青海湖
》《重庆日报》《重庆晚报
》《西部开发报》等省级以
上公开出版物,由此,水对
于我的恩泽不单从生命赋予
而上升到一种精神层面的慰
藉。此系列得到国内多位评
论家的关注和指点,也有评
论家在我水系列文评中所述
“她以自己对于水的语言表
达,不时让人眼睛一亮,我
想,一个简单的标准,让人
眼前一亮该是好作品的基本
评判。读她的作品,我也在
跟随她的脚步,感知她的思
绪,沉浸在她的山水……”
看到水就会首先感受到
万物的灵性,有句俗话说,
水生灵也生情。灵是外在的
,情是感知的。水是生命之
源,所有生物,水所占比重
都是绝大部分的,如人,水
就占百分之七十以上。水载
万物,水生万物。孔子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老
子也说过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可见
,圣人也那么喜爱着水,何
况凡夫俗子?
水赋予文学的滋养是无
尽的。几乎所有从事写作的
人都会在文字中有对于水的
展现。因为,水能赋予人们
美学的感知。水是灵性的,
也是柔性的,也是难于用语
言表现的。所以我在写每一
处水时,首先会思考:这里
的水有什么样的心性呢?通
过思考,会找到一个关键的
词来描摹她们,如《盛夏,
木格措的静》,就抓住第一
眼对于这湖水的感知:静。
于一片水喜爱,莫过于静静
地待在那里,任时光悄无声
息地在你身边溜走。朱自清
写梅雨潭水的绿,很是奇妙
,有抒情、有描写、有对比
,把一潭湖水写得呼之欲出
、活灵活现、引人入胜。那
么我在写水时,就力争把各
种水那种扑面而来的喜悦用
直接而强烈的感性表达出来
。在写九寨沟的水时,我有
了“这些飞瀑连缀一体,如
流动的链条将九寨的水从飞
天链接而来,多彩多姿。瀑
,因走势的高低,悬崖的大
小而呈现不同的心性,但无
论以哪种形式的瀑布飞泻,
都是水肆意地在放纵自己,
要么飞动如蛟龙,要么倾泻
如帘幔,要么柔软如丝帛,
要么清雅如素罗,总淋漓展
示着灵动的韵致”。这样一
来,九寨的水让人身临其境
,也让人无法摆脱对她的迷
恋。
写了那么多水之后,写
作的然养成,便有了不自觉
的写作冲动,由此,水像是
一把钥匙,打开我写作的门
锁,也是赋予写作灵感的源
泉,以致后来写了很多的文
,写山,写古镇,写花草树
木,写生产劳动,写乡间的
万事万物,写生活的点点滴
滴……一切,都由景而生,
由心而出,由情而传递,也
成了表现生活的载体和方式

生活因水而丰润而多彩
导语
《感受春日》《乡坝头的胡豆花》《李花白》《山里人家》《清明花儿》《安静的葡萄》《野菊花开》《桔子红了》《千年龟的传说》《洪水来时好捉鱼》……本书是一部散文集,集文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非常适合青少年学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
后记
2007年,偶然的机会,
我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这条路沉静又悠然,既充实
又暖融融。回头一看,十年
有余的时光。一晃而过,最
大的感受就是把我的生活用
文字表达出来。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永
远比我们的想象更加丰富,
是我们灵感再现和创作的源
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
有源头活水来”。没有生活
的文学,就是无根的浮萍。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
上说: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
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
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
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当
初提笔写字,仅写些网络文
字,一旦有空闲就沉湎于网
络之中,在大小论坛的文学
版块串,尽管还在《读者》
杂志等多家官方论坛当过版
主及管理员,但那时,写些
个人小感受、小体会,多是
浮于表象的东西,写出来的
文字就是没有灵魂的躯壳。
再通过慢慢摸索,以及师友
们的引领,找到一些写作路
径,有了一些写作方向。通
过近两年加人一个叫作协的
大家庭,这里有更多师友,
他们也乐于助人。在他们的
帮助和鼓舞下,我的写作风
格也大为改善,写出的东西
有了内容,有了厚重感,一
下就觉得有了灵魂和思想,
很快得到纸媒编辑的认可,
还经常有杂志报纸编辑来约
稿了。近几年就分别在《中
国文化报》《散文百家》《
散文选刊》《辽河》《青海
湖》《重庆晚报》《重庆日
报》《重庆政协报》《西部
开发报》等百余家报刊发表
作品,还在全国征文比赛中
几十次获等级奖,这些成绩
取得都与师友们交流、支持
和鼓励分不开,他们来自生
活,贴近生活,也是现实生
活的一部分。
我是土生土长的大足人
。大足石雕文化源远流长、
长盛不衰。大足石刻这一世
界文化遗产的存在,告诉我
们大足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
深厚沉淀。大足这片厚重的
土地给予我们的精神食粮丰
厚且富饶,注重本土文化资
源的继承与发扬,将是未来
写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70
余处、5万余尊的摩崖造像
以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足珍贵的红色文化、重型
汽车摇篮等等文脉,是大足
人得天独厚的文化基因,一
直等待着我们去做更深更广
阔的发掘和歌咏。由此可见
,生于大足,长于大足的我
,有着如此丰厚的上天赐予
,是历史的眷顾,更是生活
的幸运。
大足“物华天宝,人杰地
灵”。这片土地产生过一批
又一批杰出的人才。在当今
,影响重庆、影响全国的诗
歌散文小说创作中,大足人
仍占有不可忽视的席位,他
们是我们大足文学继往开来
的原始资本,也将是我学习
的楷模与典范。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卓越
的文化氛围,我坚信:越是
生活的,越是有生命力的。
为此,在未来创作中我将努
力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慢慢
讲述在大足这片土地上,我
们及我们的祖辈所发生的故
事与过往。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和引
导者,以后我会全身心地依
附于她,依恋着她,以生活
之哲理,思考生活,以生活
之亲切,扎根于生活并表现
和抒写生活。
诚恳写作是一种庄重严
肃的写作态度,我坚信写作
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正如毛
泽东主席所说:“语言这个
东西不是随便能学的,是非
下苦功夫不可的”。坚持、
坚守内心的真诚,在这个生
活节奏加快物欲横流的时代
,稳住身,静下心,守信寂
寞与清苦,不贪功利,不走
捷径,坚持认真严谨的写作
,做一个有风骨的文学追随
者。
邹安超
2020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
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
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
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高尔基
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
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
生活道路。——乌皮特
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
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
的最伟大人物。——斯迈尔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
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
的源泉。——库法耶夫
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
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
。——钦宁格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
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
。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
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精彩页
小河那里是故乡
一条小河,水草茂密,水质清澈,河面不宽,却潺潺悠悠地流着。由此,小河流经之地就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韵致。
这个地方,我称为“故乡”,她的名字叫“天堂”①。
地处西南渝西,浅丘的山峦容貌,清秀淡雅;流水相拥的村庄,静谧迷人。弯弯的河水,流过村庄,流过田野,流过家门前那慈竹环绕的院落和冬水田。
春天,略显苍凉的原野被春风撩醒,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给干燥的空气带来星点诱人的嫩绿,有了微凉的湿润。随小草的萌动,小河里,泛起微微波痕;田野里,有了润浸和生命本色,也有了生机。
抬眼,一垄一垄的耕地,内藏一层夹一层的冬水田。田里的水,与天空直射下来的光线融合,明亮亮地晃眼,那是存储的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澄澈见底。底下的淤泥,躺着苗秆腐熟的印迹,就等春风这一声集结,才唤出活泛的涟漪。
不知不觉,惊蛰来临,沉睡的乡野,有了活动的身影。故乡的汉子从土坯房出来,头戴草帽,肩挎犁铧,吆喝着耕牛,绕过河上的石桥,出现在乡间小路,而后停留在冬水田边上。停下来的汉子,扔掉缰绳,放下犁铧,蹲于田角,点上旱烟,狠劲地抽着。等到烟瘾过足,仿佛浑身有了力气,才脱掉黄胶鞋,挽起裤腿,把独自在一旁低头啃草的牛鼻子一紧,嘴里发出“吁”的指引声,耕牛乖乖走到面前。随汉子手劲用力的倾斜度,慢慢走进田里,随后有了人走牛奔往来反复游走的光影。光影身后,是一铧一铧带着地热的新鲜泥土。
这样的场景往往是乡村耕作的序曲,曲目的表演,与二十四节气交替变换紧密结合。翻地、起垄、播种、覆膜、栽秧、施肥、锄草、防虫、收获……这些过程精耕细耨,周而复始,故乡人给冠上“大春”和“小春”生产的名号;这些过程,让故乡人从土里刨出了赖以生存的满足,它们是粮食,衣物,一家人生计打算的支出;这样的过程,总伴随着劳累和辛苦,但希望的种子,却在心里一点点生出。等到收获之时,尽管时有捉襟见肘,但没有喧嚣,没有争吵的故乡,总是质朴祥和。
都说,乡间的劳作是一幅画。画面,通常都烙刻着季节的符号,演绎出曲线般的生活节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最灵动的画面,是夏季的黄昏。耕耘一天的故乡人,带着喜悦的心情,扛着锄头,牵着耕牛,拿把青菜,三三两两,聊着口音浓重的“龙门阵”①,唱起走调的革命歌曲,从乡村的各个角落走向村口的堤岸,浣衣、淘菜、戏水,仿若乡村小集会。那热闹的场面,可以是会场,是戏场,是谈情说爱的恋爱场,是言传身教的课堂……当欢笑和浣洗结束,温情的小河送走最后一位故乡人,夜幕完全降临。小河安静得如一面博大的镜子,澄澈透亮,水韵的气息慢慢氤氲,把乡野的气息焙制得温润迷人。一缕缕灰白的炊烟从农家烟囱窜出,带着各种饭菜的清香被微风稀散,与空气中停滞的暮霭交融盘旋,给房舍、田野、河面罩上层层纱幔,乡村变得诗意朦胧,叫人痴迷和眷恋。
从河岸回家的人们,各自倦怠家里,在炊烟中,听着犬吠的声息,烹饪着粗茶淡饭,它们是烙麦粑,玉米饼,红苕①饭,自制豆腐乳下稀饭……没有山珍海味,但各家屋头的笑声,清脆悦耳。
笑声散尽,煤油灯里的煤油也已燃尽,大人催促着孩子熄灯就寝,自己却又重新挑亮灯盏,做着针线,擦拭农具,一家人的生计打算,慢慢商定。
故乡人就是如此淡定,不受贫富甘苦的牵绊,不受利益得失的钳制,心澄澈得如那弯河水,不怨不悔,清清静静,坦荡包容。
爱,是万物依恋大地的缘由,故乡的河流也如是对故乡人说。这样的爱悠长、温暖又深厚.山丘上那棵树
沿一条碎石铺成的乡村公路前行,路面不宽,也不好走,我们的车稍不留意就会被一些坑坑洼洼绊住。一路颠簸,一路打着退堂鼓,好不容易在晃晃悠悠中来到一处峡谷。
视野范围内的土地,被杂乱的毛草遮着。两边,则是山丘裹挟的坡地,那些裸露出来的土质,是紫红色的土地本色。在大大小小的地块中,时不时从毛草丛中露出几棵李子树,给人荒郊野外却又具几分生气的自然原生态感觉。这感觉一上来,大家一下像被灌注了兴奋剂,精气神十足。
简易停车场就出现在这里,前面只有一条羊肠似的石板小路,要想继续向山里去,弃车、步行,是必然的选择。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