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随着大地一阵低沉的轰鸣,四川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等地瞬时山崩地裂、天塌地陷,数以万计的建筑物顷刻问化为瓦砾,数以万计的生命顷刻间被掩埋,生死未卜…… 在国家有灾、人民有难的危急时刻,抗震救灾部队在第一时间驰援灾区。其间,涌现出一大批英雄集体和个人,他们在国家有灾、人民有难的时刻,用勇敢、忠诚、奉献,充分展现了人民军队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政治本色,谱写了“爱党忠诚、爱国奉献、爱军精武、爱岗敬业”的新篇章。
曾茉编著的《感动中国的抗震故事(青少版)》搜集、整理、改编了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大地震、灾害中涌现出来的感人故事。
曾茉编著的《感动中国的抗震故事(青少版)》是“红色记忆书系”之一,分为母亲篇、夫妻篇、老师篇、少年篇、特警篇、志愿者篇、地震诗歌等主要内容。
《感动中国的抗震故事(青少版)》内容通俗易懂,基本史实正确,可读性较强。
一、感人肺腑的灾区故事
1.“你这个傻子,你都挺了三天了……” /1
2.男孩浑身淌血却说:叔叔先救别人吧/2
3.兄弟俩背断腿母亲逃生/2
4.带上相片来认亲/3
5.还愿:抱着女儿遗像看大海/4
6.老人地震中弯腰守护一岁婴儿/5
7.八岁小英雄舍己救人失去左脚掌/6
8.妻子说“爱你”支撑瓦砾下的丈夫/7
9.被埋男子遗嘱:我欠王老大3000元/8
10.特警:无能为力放声大哭/9
11.地震时正在手术的医生:丢下病人会不安一辈子/10
12.地震袭来时医生仍坚持手术/10
13.“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11
14.“孩子,妈妈来不及啊” /12
15.“不要把弟弟美化成完美的人。” /12
16.我们要一起活下去/14
17.废墟下互相提醒“不要睡着了” /14
二、母亲篇
1.人物群像:地震中的母亲/16
2.亲爱的宝贝,妈妈爱你! /18
3.我一定要活下去,我的女儿需要我/19
4.遇难妈妈生前录音唤醒昏迷18天的幼儿/21
三、老师篇
1.教师智救59名学生 自己永失爱女/24
2.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25
3.代课老师杜正香临死胸前护着三个幼小学生/27
4.重伤教师得知所护两名学生无恙后死去/28
5.中学校长加固教学楼2300师生震后无一伤亡/30
6.老师距离门外仅1米放弃逃生机会救学生/34
7.教师用手挖出61名孩子/35
8.“这个时候,校长怎能抛下学生不管” /36
9.有师生在,就有教育事业的希望/37
四、勇敢少年篇
1.9岁小林浩:我怕,但我是班长/39
2.残疾女孩冒死救同学/41
3.机智勇敢的英雄少年/43
4.“可乐男孩”薛枭/45
5.折翼的芭蕾女孩/49
6.战场上的小翻译/51
7.最动人的女孩,更松代吉/53
五、情爱篇
1.感动中国的九对夫妻! /55
2.坚持住,我们结婚吧/60
3.离异夫妻灾后重逢重结连理/61
4.地震砸坏双脚他撑起幸福之家/64
5.怀孕38周的她被丈夫抱着从三楼跳下逃生/65
六、特警篇
1.钢铁战士:我还会回来/68
2.我是儿子心目中的英雄/71
3.民警毛晓东:欠女儿的太多/74
4.和死神争夺生命的战士/75
5.铁血男儿的悲伤/77
6.最美女军医/80
7.痛着受困者的痛/82
8.救不出乡亲,我吃不下饭/85
七、志愿者篇
1.史上最牛的农民“救援队” /89
2.宋志永:打车千里赴灾区/91
3.盈江靓丽“三角梅” /92
4.21岁的美女“老师” /95
5.夫妻丢下双胞胎女儿双双赴前线救灾/98
6.小伙被埋104小时获救后成为志愿者/100
7.刘连生,一百天“阿庆嫂” /102
八、地震之歌,诗二十二首
1.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108
2.我们和你在一起/111
3.这是开往天堂的火车/112
4.五月的烛光/115
5.写给妈妈的一封遗书/116
6.妈妈,我有光/120
7.乳汁·生命的传递/123
8.生死不离/125
9.天堂的单程车票/126
10.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音乐/130
11.最美的姿势/133
12.为什么我总是满含热泪/136
13.低头,是为了坚强地昂首/140
14.玉树,不倒/142
15.老师,我们永远爱您! /145
16.这一刻,我颤抖着的耳膜/147
17.让我再爱你一次/149
18.中国,五月的名字叫悲伤/ 151
19.天佑玉树/154
20.废墟前的经幡/154
21.玉树的殇咏/155
22.玉树梦想将从这里腾飞/159
附一 近百年来国际大地震一览
附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6.5级以上强震一览
1.人物群像:地震中的母亲
平日里,这些年轻的母亲们,也许柔弱,也许娇媚,也许还比较任性。但是在巨大的灾难来临之际,在幼小的生命亟待保护的时刻,她们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在一瞬间就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感念震灾中的母亲!
李奎年仅20岁的儿媳妇初为人母才100天。面对巨大的灾难,母爱的天性使然,让这年仅20岁的年轻妈妈爆发出了惊人的魄力与果敢。地震发生的那天下午,她本是抱着刚满百天的儿子和其他六个亲属去中医院探望刚做妈妈的堂嫂,就在中医院天摇地动即将被撕裂成废墟的千钧一发之际,她抓起旁边病床上的棉被,撕成一条条的布条,系成救生绳,一头系窗户,一头利索地把怀中的儿子捆在怀中,爬出5楼妇产科病房的窗户,顺着救生绳往下滑,她和儿子都顺利逃生。
在四川北川县陈家坝镇展开救援时让某连战士最为感动的一幕,是一对遇难前紧紧相拥的母女。
那是在陈家坝一个山坡下面的一间店铺里,店铺的一面墙整个垮塌下来,将母女俩压在了最底下。
由于水泥板太过沉重,战士们用十字镐一点点将水泥凿开,只为保存遗体的完整。
当遗体终于被拖出来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了:那是一位不到四十岁的妇女,怀中紧紧搂着一个六七岁左右的小女孩,由于抱得太紧,战士们无论怎样都不能将两人分开,最后只得合葬到一起。母亲是面朝下倒地的,看她的姿势,是在墙塌下来的最后一刻,用身体保护着小姑娘。当埋葬这两具遗体时,所有战士的心中都极为悲伤。
在汶川县龙溪乡,武警驻川某师200人展开救援。当抬开最后一根木柱的时候,才看清一位年轻的妇女。
她死了,满面灰尘,面色惨白,怀里抱着一个满脸是血的婴儿,女人弓曲的背抵住木梁巨大的压力保护着孩子。
班长用手指一试。孩子还有气息,见孩子还活着,立即把他从死去的母亲怀里抱了出来。这时候,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孩子脸上的血是母亲手腕静脉血管里流出来的,血流滴的方向正对着孩子的嘴……在场的人突然明白了这孩子为什么能活下来……。
北川县城的三岁小女孩宋欣宜,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的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四十余个小时后终于获救。
在一处严重损毁的屋角处,救护人员发现了压在房屋下的是两个不幸遇难的大人,被他们护在身下的是一名眨着大眼睛的小女孩。
父母早已停止了呼吸,而两人的背上压着一块巨大的水泥板,已经死去的母亲,双手还呈使劲儿撑着地面的姿势,仿佛要给女儿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
“母爱无边!”“恩重如山!”
越过千山万水,越过废墟,我们赞美,我们歌唱。地震中的母亲啊,世界上最平凡的,也是最伟大的群体。
在重建家园时,我们一定要浇铸一座铜像,纪念在灾难中舍生忘死的母亲们。
我想,这些母亲已经完成了自己的雕塑。她们的任何姿势都是美好的,永远矗立在我们的心中!
2.亲爱的宝贝,妈妈爱你!
“母亲用身体护住婴儿,婴儿被救出时仍熟睡。”这是一个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帖子。2008年5月13日的下午,都江堰一座坍塌的民宅里,数十名救援人员用双手奋力挖着,努力搜寻着幸存者。
一块沉重的大石板被移到一边,揪心的一幕跃人人们的眼帘:
一位年轻的母亲,用自己柔弱的脊背顶住轰然倒塌的房屋,用温暖的怀抱呵护熟睡的婴儿,她的头脸和身躯全是血污。她的上衣向上掀起,雪白的胸脯刺得人眼睛生痛。当救护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以这样的姿势定格了:双膝跪地,双手坚定地撑着。她的上身向前匍匐着,模样就像行跪拜礼,她的身体被压得变形了,但是在废墟中,拱起了一座母爱的桥。而怀里的女婴则十分安详。婴儿粉嘟嘟的小脸与母亲残损的头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谁都不知道她从哪里得到的力量,在大厦即将倾倒的瞬间,在水泥板和砖块狂暴地砸向她的那一时刻,她没有趴下,而是用这种独特的姿势支撑着,直到永恒。她背负着的是千万斤的废墟啊。她没有倒下,因为爱的力量在支撑!
救援人员冲她喊叫,用撬棍敲击着水泥框梁。她没有听见,也没有任何的反应。队长从砖石的缝隙中伸进手,触摸到的却是冰凉的躯体。于是人们暂时放下了她,走向下一个废墟,去救一息尚存的人。
或许是得到神灵的启示,救援队长忽然想到什么,他迅速地往回跑,竭尽全力地把手伸进那女人身子弯成的苍穹中,他探到了那个软乎乎、暖融融的小生命!救护队员们把断壁残砖搬开,在她屈曲的身体下面,抱出孩子。孩子被仔细包在一个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三四个月大,被发现时毫发未伤,在母亲的呵护下,她还酣然熟睡着,因为有母亲的庇护。
女婴被小心地抱起,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她大声哭闹了起来。
她贪恋着母亲的乳房,她并不知道,与她亲爱的母亲从此阴阳相隔。
随行的医生准备给她做体检时,襁褓中却滑出一部手机,上面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这是世界上最感人的短信,同时也是一条特殊的遗嘱,一个伟大的祝福!
手机从这一双手传到另一双手,就这么一直传下去,泪水淹没全世界的眼睛。
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