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2微历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马谧挺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世界史学及考古者,“闪客作家”,研究世界历史的怪才,著名历史学者马谧挺倾力揭密尘封170年的鸦片战争发生的内幕!《微历史: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第一部上市首月,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凤凰网等几十家媒体重磅推荐!

一部鸦片战争史,就是一部中国史!

《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2微历史)》精心选取剑桥史学,历史学家笔记,不为人知的鸦片战争历史。作者参阅了一百多部中外史学资料、考古资料、大英博物馆近代史资料,历经三年时间著成。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说起,再到英国的工业革命,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整个过程涉及成百上千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场面宏大,规模空前!揭密被尘封了170年的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对外战争,抽丝剥茧,一步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内容推荐

马谧挺编著的《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2微历史)》是《微历史: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的第二部,描述了18世纪末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大清王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突出描写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和各路人马的血腥博弈,以及从正面和侧面反映同一时期世界各个角落的历史、人文科技、市井风情。

《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2微历史)》时间跨度五十多年,涉及同期英国的发迹史、西班牙的沉沦史、美国的崛起史、葡萄牙的奴隶买卖,东印度公司的发迹史,美国铁路与中国劳工,世界各地的工业革命,探索新大陆,海盗贸易,新事物萌芽等,内容宏大,意旨宏远,文笔犀利、柔美,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同时又不禁叹惜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历史车轮的生猛。

目录

附图 鸦片战争人物群像

第一章 广州之战

 第一节 常胜将军的马桶阵

 第二节 靖逆将军奕山

 第三节 广州之战

 第四节 三元里抗英

 第五节 义律下岗

第二章 大清的主战派

 第一节 英国的常胜将军

 第二节 史上最坚固的防线

 第三节 两江总督裕谦

 第四节 定海的土城

 第五节 裕谦之死

 第六节 宁波沦陷

第三章 五虎闹浙东

 第一节 璞鼎查的困惑

 第二节 道光的决策

 第三节 台湾的鸡血

 第四节 扬威将军奕经

 第五节 五虎闹浙东

 第六节 浙东反攻

第四章 十可虑

 第一节 十可虑

 第二节 耆英出山

 第三节 乍浦之战

 第四节 吴淞口之战

 第五节 第一次求和

 第六节 镇江的汉奸

 第七节 镇江之战

第五章 南京条约

 第一节 圣意回春

 第二节 临危受命

 第三节《中英南京条约》

 第四节 出让的主权

 第五节 《中英虎门条约》

 第六节 《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浦条约》

第六章 命运

 第一节 道光的遗命

 第二节 咸丰皇帝的政治清算

 第三节 林则徐

 第四节 琦善

 第五节 耆英

 第六节 其他人的命运

 第七节 城市的命运

 第八节 《海国图志》

年表 1793——1842:中国与世界

小引 历史正面与侧面里的那些人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广州之战

一群英军士兵在追赶着逃跑的清军,清军躲到了一间房子里,英军想都没想,就靠着房门开枪射击。伴随着一声轰隆巨响,数十名英军士兵被炸上了天。英军军官恍然大悟,这里原来是清军的火药库,竟然连个标志都没有。

第一节 常胜将军的马桶阵

林则徐、琦善、伊里布,这三个人一直是大清朝的中流砥柱,也是整个中国最能干的官员,他们一个个相继倒下了,原因各不相同。

林则徐因为引发战争被革职,伊里布是因为懦弱无能,不能收复定海,琦善则是因为私让香港。现在问题摆在道光皇帝面前,如果连琦善和伊里布都没有能力,都会在英军的恐吓之下无能不堪,那么大清朝还有谁能够解决这场战争,还有谁会勇往直前一无反顾。

道光皇帝没有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在道光看来,和谈的旨意是自己下的,那也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在白河口时,英军距离北京不过数百里,天朝的防守还不够完备,暂示羁縻也是可以允许的。

道光自己一直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英军是否桀骜不驯。既然对方表现得非常恭顺,出兵征剿倒显得天朝小气。

可是一到广东,这些英军又要索赔,又要割地,全不将天朝放在眼里,那当然要大兵征剿,以示天威。可气的是,琦善竟然一一答应了这些无理要求。

琦善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还容易解释。伊里布却是老于行伍,接战无数,再加上浙江提督余步云,更是百战余生,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他们面对的,只是定海的千余英军,为什么不敢出兵大张伐挞,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怯战,难道真的像其他大臣说的那样,是因为意志不坚定,缺乏决战的勇气吗?

革掉了琦善和伊里布,还有谁,会有勇气与英军决一死战呢?

道光皇帝想了一个办法,他要用一整套阵容,一堆著名的大臣,去解决勇气的问题。一个人领兵容易怯战,如果是一堆人的话,特别是将一堆名臣放在一起,就会有一个相互鼓励的作用,总不可能所有人都在想办法抗旨吧?!

在这些人里,首先要考虑的是领兵大臣,道光皇帝想到了领侍卫内大臣奕山。奕山是自家人(道光皇帝的侄子),又是天朝最高级别的武将(正一品),爱新觉罗的江山也有他的份儿,他绝对会比琦善更加忠于大清。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参赞大臣,道光皇帝想到了隆文。隆文是军机大臣,又是户部尚书,用隆文负责军需供应,应当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然这是一场战争,最重要的还是武将的配置。湖南提督杨芳是不二人选,他是天朝的常胜将军,打了一辈子的仗,整个中国没有人比他更懂得战争。

不过杨芳的年龄有些偏大,身体也不健康,需要一个活力充沛的年轻将领来辅佐他。道光皇帝想到了四川提督齐慎。齐慎也是百战之身,除了杨芳和余步云之外,他是天朝的第三号将领,年纪不小,但气力正盛,用他来辅佐杨芳,是最合适不过了。

除此以外,广州处理的是洋务,与洋人打仗,还需要一位洋务专家。原两广总督祁贡在广州多年,不但精通洋务,而且老于事故,有他在,这些带兵的将领,也不至于被洋人蒙骗。

那么整个广州的防务,就由这五个人共同组成一个领导班子,来全面负责。再加上刚正不阿的林则徐、在广州为官多年的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广州将军阿精阿、汉军副都统英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整个广州一时间,名臣名将汇集。

为了解决经费问题,吝啬一生的道光皇帝紧急从户部调拨了三百万两白银,从七省调集四万援军,再加上广州行商的派捐,前期组织的水勇,无论是从经费,还是人员,都显得十分充沛。以这样豪华的阵容,这样的规模,对付数千英军,怎么看都是绰绰有余,简直可以说是小题大做。

当然,道光对这场战争,也是有严格要求的,他要让英军片帆不回。要知道这些洋人擅长海战,如果不能全歼,让他们逃遁的话,那么整个中国上万里海岸线,将受到无穷无尽的骚扰,后患无穷。

在这些官员当中,道光皇帝最看重的就是湖南提督杨芳,因为他是道光朝最著名的将领,大清朝的常胜将军。

在大清,杨芳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他十五岁参军,从一名小兵做起,打了五十五年的仗,绝对属于身经百战。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吴八月苗民起义当中,他只身深入起义地区侦察情报,立了重大军功,被破格提拔为守备。两年后,在川陕清剿白莲教的战争当中,他逢战必当先锋,大败起义军,受到了嘉庆皇帝的赏识。

他最著名的一战是在石笋河,当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九个人,遇到了上千叛匪,他让两人赶回求援,然后率领七人七骑奋力冲杀上千叛匪,勇不可当。他人生当中最辉煌的时刻,是跟随百战将军杨遇春征讨新疆张格尔的叛乱。这场战争一共打了七年时间,结果战败的张格尔逃到了浩罕国(今乌兹别克境内)。杨芳率领段永福、胡超等五百勇士,深入浩罕国上千里,终于在喀尔铁盖山全歼叛匪,生擒张格尔本人。

深入敌境,千里擒贼,槛送京城,杨芳声名大振。他被道光皇帝封为三等果勇侯、太子太保,绘像紫光阁,并特赐紫禁城骑马。从此之后,他带领军队走遍全国的各个角落,剿灭了一起又一起的叛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无后患,为大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是真正的戎马一生,也是当之无愧的常胜将军,除了已故的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外,整个大清朝没有人比他更懂得战争。

如今广州战火纷飞,琦善又一意卖国,为了挽回这种颓势,道光皇帝急怒之下,重新启用已经退休的杨芳,就是希望用他的威望,以及他丰富的军事经验,提振士气,一举歼灭来犯的英国侵略者。

3月5日,就在英国军舰抵达广州城外,守军大溃,猎德、二沙尾炮台相继被攻陷的时刻,万民敬仰的杨芳来到了广州。

杨芳的到来,给这座恐慌的城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所以人都把希望寄托在这位70岁的老人身上,一时间百姓登城欢呼之声不绝于耳。

道光皇帝特意指示杨芳,不必等奕山和隆文到达,只要一有机会,就将所有洋人全部歼灭,穷追猛打,不使片帆回驶。

道光皇帝的这种盲目乐观,并没有使杨芳失去判断力,他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这些洋人。在他看来,对方既然敢攻击广州,肯定具备一定的实力,如果真能一举歼灭,琦善绝不会白白丢失这个立功的好机会,所以杨芳还没到广州的时候,就已经认定这些洋人并不容易对付。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在来广州之前,特意拜访了晚清名士包士臣,他的这个推断也得到了包世臣的肯定。包世臣告诉杨芳,所谓洋人不擅陆战,摔倒不能爬起的谣言,绝对不能相信。洋人也是生长在陆地,又不是生活在海里,怎么可能双腿不会打弯,更不可能不擅陆战。另外还有,洋人此次用兵,有火轮船的便利,一息之间就可以转战沿海万里,绝不是以往的盗匪所能比。再加上汉奸遍地,内地一举一动都难逃窥探,只怕这些洋人会比明朝的倭寇更加难办。

所以杨芳在离开湖南的时候,对英军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他只是想不明白一件事,这些洋人发动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他的内心里,有一些不太清晰的想法,这些洋人专为贸易而来,可是一旦打仗,贸易自然会受到影响。对洋人来讲,这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为什么他们还要一意求战?如果洋人真的是为了贸易而开战的话,大清只需要重开贸易就可以了,又何必兵戎相见劳民伤财。

鸦片战争是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结果,杨芳不具备这些知识,他当然无法理解。他不知道,他的这些想法,与琦善最初的想法不谋而合。如果按当时的舆论,他已经误入了叛国的歧途。领兵的将军,不与敌人做殊死的博斗,却去探查敌人的意图,从封建理教的观点出发,这本身就是大逆不道。

可他还是想不通这件事,因为自古以来,战争的目的一直是开疆拓地,逐鹿中原。即便不能改朝换代,至少也会包含政治目的。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哪一场战争是纯粹为了经济企图。

英国跟中国相隔几万里,显然并不具备逐鹿中原的可能性。如果仅仅是为了贸易而打仗,岂不知,战争影响最大的就是贸易,难道还能指望两国开战,商贸照常进行?如果中国战败了,当然不会与仇敌开展贸易,即使中国战胜了,贸易重开的可能性也不大。想要在中国赚钱,只有成为伙伴一条路,这些情况英国政府不会不知道。但要说英国不是为了贸易,那他们又是为了什么?

杨芳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告诉了道光皇帝,他很想知道皇帝的意图。他没料到,道光皇帝对他的这些想法异常气愤,直接给他下旨:

现在绝不准讨论重开贸易的事,你只需要给朕全歼逆夷,务令片帆不回,其他的事你不要插手。

杨芳带着满腹的疑惑,来到了广州。这道圣旨也等于给他划上了一道清晰的界线,除了领兵作战,其他所有事情,他都不能插手。

也就在他刚刚抵达广州的时候,义律下令英军,攻击了二沙尾岛的中流砥柱炮台。

这是广州城外一个重要的防守据点,共有三十六门大炮。当英军战舰轰炸这座炮台的时候,守军再次闻炮大溃,逃得无影无踪。

杨芳就站在广州的城墙上,目睹了英军的坚船大炮,看到了那摧枯拉朽的破坏力。他此时已经是71岁高龄了,由于长期的战场生涯,他的耳朵已经被炮声震聋了,但他还是站在城墙上,目睹了英军的整个进攻过程。

当满天的飞弹倾泻到炮台时,守军闻声大溃,毫无抵抗的勇气。不逃是不可能的,连洋人的踪影都没有看到,就已经被这些开花炮弹炸得人仰马翻,还有谁会有信心抵抗下去。

像这样一边倒的战斗,杨芳还从来没有见过。在这一瞬间,他明白了琦善议和的原因,也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战争的结局。

炮弹从他的身旁呼啸而过,官员们拉着他躲避炮弹,他无动于衷。他是身经百战的将军,无数次死里逃生,这些炮火还不足以吓到他。但如何扭转战局,他却想不出一点办法。他看到了英军炮弹的威力,也明白了英军大炮的射程,他解释不了这一切。

杨芳觉得,不解决炮弹的问题,就无法打赢这场战争。于是他问了现场官员们一个问题,为什么洋人的军舰漂浮在江面上,打出的炮弹却比我军的更远更准,这是什么原因,难道他们的大炮就没有后坐力吗?

在场的官员们面面相觑,没有人可以回答他。

杨芳自己的回答把所有官员都吓了一跳,杨芳说出了意味深长的三个字:有妖术。

后世的学者们认为,杨芳跟白莲教那些号称刀枪不入的叛匪打了一辈子仗,所以耳濡目染,以为英军有妖术。实际杨芳所谓的妖术,就是能使炮弹更准更远的妖术,是能让炮弹落地开花的妖术,所指的是军事科技水平,只是他自己说不出个所以然罢了。

回到城里以后,杨芳陷入了深思,他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人,也知道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现在呈现在他面前的,是波涛汹涌的江面,无坚不摧的大炮,铜墙铁壁的军舰和闻风溃逃的清兵。  这里没有千里戈壁供他驰骋,也没有近身肉博让他扬威,这里对阵的双方,谁都看不见谁。相隔数里距离开战,大清的守军连军舰都还没有看见,就已经被炸得粉身碎骨了。

如果没有相适应的军事技术,不解决这些坚船大炮的话,那么这场仗根本就不用打,败局已定。

他苦苦思索着,始终找不到破解的办法。江面又宽又急,没有水师支援,英军船体坚固,我军炮弹无法击穿船身,所以英军早已立于不败之地。而我军没有相匹配的防御设施,没有能够杀伤英军的武器,只能在敌方的摧残之下四散逃亡。

怎么办?

为了听取更多的意见,他找到了林则徐,希望林则徐能给他一个答案。在接下来的十四天里,他与林则徐见面十一次,最后干脆就住在了林则徐的家里,一住就是八天。

两位曾经的战友(林则徐曾任湖广总督,是杨芳的老上司),一起商讨着制敌方略,一起构思着破敌的办法。两个人看上去相谈甚欢,实质上,林则徐提供的所有办法,都没能得到杨芳的认同。事实是,连林则徐自己,对突如其来的战局,也是无能为力。他已经将家眷送到了城外,他对守住广州城也不再抱有幻想。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杨芳突然发现,自己与琦善一样,陷入到了战守两难的境地,因为他也收到了道光皇帝的严旨。道光皇帝对他说:

洋人已经驶入内江,正是痛歼的大好时机,洋人士兵不足三千,只需要断其归路,前后夹攻,一定可以扬威东南。杨芳久历戎行,受恩深重,是朕的参赞大臣果勇侯,若是杨芳都不能为朕解忧,试问还有谁能?朕日夜期盼,遥望东南,静待捷音。

这是一道严旨,也是一道催命符,战争不是儿戏,更不是道光皇帝的想当然。没有相当规模的战舰,不要说全歼,只怕连靠近洋人都变成了奢望。隆隆的大炮轰炸之下,清军根本连洋人的面都见不着,就已经闻炮而溃、丢盔卸甲了,又怎么去断其归路,前后夹攻。

可现在最难办的,竟然是如何去面对道光皇帝的殷切期望,总不能直言相告,说我军四万敌不过英军三千?那样的话,皇帝又会怎么看待自己这个常胜将军。

其实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道光皇帝。道光皇帝没有见过洋人,没有见过大海,更加没有见过英国战舰。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三千英军,就会让意气风发的琦善畏首畏尾,定海的一千英军,就能让百折不挠的伊里布庸懦怯战。现在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杨芳的身上,虽然他一口气任命了五名大员,但军事的指挥权,实际是派给了杨芳,就是指望杨芳能够捷报东南。

一口气下拨三百万两白银,是道光一生为数不多的壮举,集结的四万大军,也是大清上百年来难得的豪迈,要是这样都不能克敌制胜的话,那就不是这些大臣无能,而是道光皇帝本人愧对列祖列宗了。

这所有的一切,杨芳的心里是最清楚的。封建帝国的信条就是主辱臣死,除了以身报国之外,并没有第二条路,虎门的关天培已经给自己做了榜样。保住广州是自己的责任,城毁人亡也是坚不可移的信条,难道万民敬仰的果勇侯连关天培都不如吗?

杨芳当然知道,中国历朝历代诿过饰败的将军数不胜数,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负不起战败的责任。大清朝立国以来,对战败的将军,从来不会宽恕。失城寨者斩立决,是所有将军必须恪守的纪律,这条铁的纪律已经执行了二百年,从来没有通融过。

杨芳心里十分清楚,绝不能把广州的实情汇报给道光皇帝,一旦上报,那就是怯战卖国,被革职抄家的琦善就是现成的榜样。但如果毕其功于一役,导致大败而归、广州沦陷的话,那损失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的一世威名,而是大清朝百年未有的惨局。

战守两难摆在了杨芳的面前,开战绝不可能赢,广州也坚决不能失守,失了广州,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包括道光皇帝本人在内。

杨芳在万般无奈之下,用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招术,他除了继续设置木排铁链,横锁珠江,添船造炮,准备桐油火攻之外,还在广州城里大肆搜集女人用的夜壶,也就是马桶。他派士兵扎草人、设道场、祭天地、拜鬼神,祈求神鬼共施法术,一举破了洋人的“妖术”。

谁都没有想到,威名赫赫的常胜将军,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居然装神闹鬼,摇身变成了茅山道人,去做什么天灵灵地灵灵的法术。

当英军发现广州城里漂来的、浩浩荡荡的马桶阵时,着实还是惊慌了一阵子,他们以为是什么先进的化学武器。于是派人划着小艇小心翼翼地靠了上去,检查之后大呼上当。

实际杨芳的这一套动作无非是在作一场政治秀,他是演给道光皇帝,或者是演给满城官员看的。他甚至希望道光皇帝免了自己这个昏庸无能的将军,只要罪名不是投敌卖国。

同时他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能使自己置身事外的机会。这个机会,很快就让他等来了。

3月16日,义律派出英军,划着一艘小艇打着白旗,给杨芳送照会,在途经凤凰岗时被清军一顿炮轰,这艘英军小艇仓皇逃窜。

当时清军已经知道了白旗规则,广州知府余保纯就曾经打着白旗去会见义律。但是驻守在凤凰岗的清军,是刚刚赶来的江西兵,他们并不清楚白旗的含意,以为英军要进攻凤凰岗,所以慌忙之间选择了开炮。

这本来只是一个小误会,但却给杨芳带来了大机会。他毫不犹豫地把这次冲突,描绘成“凤凰岗大捷”。他对道光皇帝说:

我军在广州城外的凤凰岗,击败了洋人。当时我军奋不顾身,打了上百发炮弹,击沉洋人三板船一支,将许多洋人打落水中。洋人兵船材料坚厚,虽然没能将船击穿,但已经打的他们仓皇逃窜。

皇上,洋人进犯以来,仗着船坚炮利,攻破了广州城外的各个炮台。此次扑往凤凰岗,被我军击败,暂时不敢进犯广州,民心已经大定。只是洋人兵船太多,我军顾此失彼,如今只有激励将士,四处堵截,等大军集结,再与洋人决一死战。

在他的奏折里,最重要内容,并不是我军大胜的过程,而是最后这句,“等大军集结,再与洋人决一死战”。要知道等大军集结完毕的时候,负责广州防务的就将是奕山,不是他杨芳了。

看到了这份久违的“捷报”,道光皇帝十分兴奋,他说:

从这场战争开始以来,洋人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重创。此次杨芳调度有方,让朕十分欣慰,可惜我军不能完成集结,无法围歼这些洋人,真是让人焦急啊。

杨芳用了一套传统的把戏,先稳住了道光皇帝,成功地将攻剿大计丢给了奕山,使自己置身事外。

但另一边,义律却不肯善罢干休。

其实义律的困惑,也不亚于杨芳。他已经打到了广州城下,特别是当他站在复仇神号武装轮船上,看着清军弃台逃跑,全城百姓相继逃亡的时候,他的内心里,比已经革职的琦善更加难受。

当琦善被革职抄家的消息传来时,义律比琦善更加的伤感。他是来缔结和约的,以往他最害怕的结果,就是没有了谈判对象,这一次真的没有了。上百艘英国商船停泊在虎门之外,等待着进城贸易,可是当英军进攻到广州城外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仓皇出逃的难民,是一座空荡荡的广州城。

他内心里最害怕的事情,终于还是无可避免地发生了。琦善被撤了,行商逃跑了,据说大量的茶叶已经运回了福建,所有人都在想法设法远离广州。英国出动了庞大的军队,换来的,只是一座空荡荡的广州城,条约无法缔结,打了胜仗又有什么用?万一这场战争长年累月地打下去,英国政府的损失,就不是惨不忍睹所能描述的了。他要的是和约,不是这座广州城。

3月6日,就在杨芳刚刚到达广州,英军打进内河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地发布了一则公告。他说:

本公使奉英国政府的命令,为了跟广州市民和睦共处,决定不再进攻广州城。但大清的官员必须保证不再袭击英军,否则英军将被迫应战。若官员们禁止商人自由交易,本公使就彻底封锁广州,谁也别想贸易。事情到了现在这种境地,责任全在皇帝身边的奸臣,希望广州的官员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种把责任推给奸臣的做法,十分符合中国的传统。这则公告表面上,是下发给广州百姓的,实际广州百姓并不能左右战局,只有政府才可以。义律想通过这则公告将自己的观点表达给广州政府。

他提出的内容一共有两点,一是希望与中方停战,他表示英军不再进攻广州,前提是清军不再袭击英军,只要清军不再进攻,他就视为停战。

二是他希望尽快开放贸易,所以公告当中就有了若官员禁止商人自由贸易,就将彻底封锁广州。

义律悄悄地给和谈留下了余地。

此时的广州城,已经变成了杨芳主事,琦善已经失去了权力,按道理来讲,他不应该再继续插手,但他还是派出广州知府余保纯,前来会见义律。他通过余保纯告诉义律,自己失去了所有的权力,新的钦差还在路上,现在再逼迫自己,也不会有任何作用,即便义律攻下广州,也签不了什么条约。

义律对余保纯说:

我知道琦善大人被剥夺了权力,这都是京城里的奸臣们干的。但是他得帮我排除通商的障碍,如果不能恢复通商,我就封锁广州,派兵驻守商馆。

余保纯说:

你也看到了广州现在的情形,老百姓和广州城里的高官们,都希望立即通商,结束这场战争,不过,皇上不批准,这件事根本不可能。

义律很无奈,他知道杨芳只是一名将军,在奕山没有到达广州之前,谁也不敢跟他谈判,谁也不敢答应他的要求。事情越来越复杂了。

此后的十天时间里,义律命令英军停止进攻。他把精力放在清理城外的炮台,他在等待奕山。

义律的心里还有另外一种想法,即使奕山还没有到达,但他也清楚地知道,广州已经不可能缔结条约了,所以攻打广州的目的,只能是开放贸易。如果想要缔结条约的话,就必须把战火烧向北方各省。

义律不想用损失贸易的方法去缔结和约。事实上,短期之内签订条约,在义律看来,已经不可能实现了。那么,只要用武力迫使广州开放贸易,重新挥师北上,才有可能在保证商贸的前提下,签订这个“商贸”条约。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海军司令伯麦的认同。

就在这个时候,那只送照会的小艇,竟然被凤凰岗守军炮轰,这让义律十分气愤,在义律看来,清军当然知道白旗规则,而且清军也已经不止一次地使用过白旗,这种突然攻击白旗船只的做法,明摆着是一种挑衅。

义律当即决定报复。3月18日约11点,英军重新开始进攻。主力英军风卷残云般袭击了广东水师,于11点30分攻击了凤凰岗炮台,炸毁了30多门大炮和火药库。

接下来凤凰岗以北的永靖炮台,以及广州西炮台、海珠炮台和广州南面的沙袋炮台,也相继被攻破。所有炮台均遭遇毁灭性的打击,整个广东水师剩余的战船被一扫而空。到下午四点时分,英国人在时隔两年之后,再次进驻广州商馆,重新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

广州已经被笼罩在英军的火力范围之内了,只要义律一声令下,英军就可以一举攻破广州,整军入驻。

到了此刻,义律再也没有犹豫,他已经做好了攻破广州的准备。为了给杨芳最后一次机会,他派人送出了照会,要求杨芳在一个小时之内做出答复,如果不能开放贸易的话,那就只好兵戎相见了。

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可是在天朝的体制之下,杨芳却没有别的选择。他本身就是道光皇帝派来主剿的将军,根本就没有和谈的权力。以目前清军的实力,一旦跟义律作战的话,广州注定会失守,大清将遭遇二百年来最惨痛的局面。

摆在杨芳面前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战,广州失守,自己一世英名尽付流水,更将大清朝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要么和,那样一来,自己将变成著名的汉奸卖国贼,罪名绝不可能轻于琦善。

如何回复义律,变成了一道难题。

事实证明杨芳是大清官员里,最聪明的那个人,他给义律回复说:

你有战,我有守,我们都是领兵在外的将军,不方便面谈,你要有话对我说,可以给我写信。

这封信实在是太聪明了,你有战,我有守,大义凛然,实际上却是打开了和谈的大门,希望跟义律通过书信的方式,商讨重开贸易的事宜。

义律当然明白杨芳的用意,3月20日,他与广州知府余保纯,在商馆达成了停战协定。中断两年的广州贸易,终于重新开放了,广州的商馆大街又开始了人流熙攘,义律也终于达到了目的。他派出军队监管着整个商馆地区,用武力保证着贸易的正常运行。

广州暂时保住了,杨芳擅自开放了商贸,避免了这场战事。可是最难的事情,还远没有结束,如何面对翘盼东南捷报的道光皇帝呢?

在这一点上,杨芳要比琦善高明的多。他本身并没有权力开放贸易,所以他强烈要求广东巡抚怡良,以及广州将军阿精阿,与自己一起联名上奏,以求分担责任。守卫广州本来就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于是广东所有官员与杨芳联名上奏道:

现在各国洋人在广东,都希望能够和平。英国人已经缴还了定海,还说不敢再有其他奢求,只求重新开放贸易。他们向天朝保证,如果携带鸦片,请求由官府严办。臣想目前军务为重,绝不能因洋人的请求而稍懈军心,但这些货船进入海关,正好可以牵制洋人,使他们有所顾忌,至于臣的这个想法是否得当,请皇上指示。

道光皇帝根本没有发觉杨芳的意图,他说:

这显然是洋人的诡计,用来松懈我军的士气,只是现在大兵还没有集结,你应当设法控制住洋人,不让他们逃回海上,为今后大兵攻剿争取时间。

杨芳觉得道光皇帝的口气有所缓和,他和怡良等人决定,再进一步试探,最好能把开放贸易的事情,通过道光皇帝的金口决定下来。于是广州城的官员,又一次联名上奏:

皇上,英国军队二十六日曾经闯进广州,之后立即退出,半月以来没有任何动静。而美国人对皇上开放贸易的事,交口称赞,都说这是皇恩浩荡,英国商人只能暗羡。臣查看广州现在情形,大兵将要集结,英军已经无隙可乘。此次英国人既不要求割地,也不请求赔款,只求能够尽快开放贸易。臣觉得,似乎应该开放贸易,让这些洋人有所顾忌。

由于道光皇帝的口气有所缓和,杨芳还大着胆子,用一份密奏,向道光皇帝详细汇报了广州的情况,他一口气说出了“八难”,希望皇上体谅他的难处。他说:

臣来广州之后,详细查看了现在的情况,虽然殚尽竭虑也不敢说此战必胜,不敢不向皇上汇报实情。

现在英军在广东,就好像强盗进入庄园。海战本是洋人专长,我军水师战船已经全被焚毁,大炮也已经全部丧失,根本没有能力与洋人决战海面。无力海战这是一难。

我军在岸上扎营,洋人在水面开炮,军营无法移动,而战舰来去自如,我军只能被动挨打。这是二难。

自从沙角炮台丢失以来,本地军队已经士气涣散,汉奸又混在其中煽动捣乱,妖言惑众。军心不振这是三难。

皇上调动七省大军,让臣统一调配,但这些外省士兵,虽然久经战阵,却对广东地形不熟,更加不熟悉水战,不加训练的话根本不能抵挡英军进攻。这是四难。

广东是富庶地区,尤其广州是贸易口岸,富人很多。一旦开战,这些富商纷纷逃跑,十室九空,整个广州就像一座空城,损失惨重。这是五难。

广州内城虽然坚固,但南面新城十分单薄,而且濒临河口,就算添兵添炮,也很难固守。无力防守这是七难。

浙江定海缴还之后,英军纷纷回到广东,现在英军兵多将广,船坚炮利,开花炸弹尤其猛烈,气焰嚣张,已经难以压制,这是八难。

臣受恩深重,恨不得灭此朝食,可是现在反复思量,欲速则不达。不如先准通商,只要不赔款割地,以后慢慢再做计较。这些洋人来中国,无非是为了谋利,只要诱导他们堕入术中,战争才能稍有把握。

杨芳的奏折里偷换了一个概念,义律曾经明确地告诉他,广州只求贸易,但战争并不能避免,英军为了达成条约,将把战火烧到北方各省。杨芳却在奏折里说,英国只求通商,不再要求赔款割地。

香港暂时被英军占领,清军全面陷入被动,根本无力收复香港。但这个条款是琦善答应的,跟杨芳无关。赔款和其他要求,英军将在北方达成,杨芳也不可能参与。目前的杨芳,只要肯求道光皇帝恩准通商,按照他和义律的约定,广州将不会再有战事发生,而他这位常胜将军,自然也就不用再打仗了。

相比之下,琦善显得冒失的多,他将所有的事都揽在自己头上,将卖国的罪名一力承担,不断提醒着道光皇帝,战败后条约内容将更加苛刻,丝毫不顾及皇帝的感受,也不在乎民间的流言中伤,终于将自己送进了天朝的大牢。

不过杨芳的这些小动作,也没能逃过道光皇帝的法眼,道光明白杨芳的把戏,他异常气愤,向杨芳和怡良下了一道严旨:

朕绝不允许开放贸易,现在广州已经大兵集结,只等奕山、隆文一到,就可以断其后路,收复香港。你们在这时候替洋人求请,要求开放贸易,朕看你们二人是想重蹈琦善的覆辙。要是能够开放贸易,朕又何必调派这些军队,又何必要逮捕琦善。

同时道光皇帝下旨将怡良和杨芳革职留任,让他们戴罪立功,大兵兜剿,克复香港。

如果这份严旨早一些到达广州,杨芳和怡良肯定难逃厄运。广州到北京几千里路程,救了他们两个人。当这份迟来的圣旨到达广州的时候,杨芳已经不需要再费心机了。因为广州的贸易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他已经顶着巨大的压力,背着道光皇帝擅自开放了贸易,暂时也不会受到惩处。新任的靖逆将军奕山已经到任,杨芳扛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他成功地把这负重担卸在了奕山的肩上。

P1-1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