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杨绛散文/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绛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杨绛是著名的翻译家和小说家、文学评论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此次出版的《杨绛散文》收入杨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和文艺性的随笔作品。杨绛的散文多采用白描手法,或追忆往事,或记述亲友及个人的生活经历,用真的生活做底子,习惯“让事实说话”,不多发议论和抒情。她散文创作的功夫主要在剪裁上,“笔则笔,削则削”,没有丝毫堆砌修饰的成分,一切都是均匀的,这就尤其难得。读者可以通过杨绛散文的创作,进一步了解作家的内心世界以及她所历经的历史时代的特有面貌。此次出版的《杨绛散文》是杨绛生前确认并认可的一个版本,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是比较难得的杨绛散文选本。 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江苏无锡人。女作家、翻译家。早年留学欧洲,1938年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创作有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等;译作有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以及柏拉图的《斐多》等。有《杨绛全集》(九卷)行世。 目录 导读 《傅译传记五种》代序 干校六记 回忆我的父亲 回忆我的姑母 老王 林奶奶 记钱锺书与《围城》 纪念温德先生 大王庙 花花儿 记杨必 孟婆茶 隐身衣 艺术与克服困难 事实—故事—真实 有什么好? 堂吉诃德和《堂吉诃德》 序言 中国现代文学开启自 一百多年前的一场文学革 命。从此,与社会现实密 切相关,普通大众可以接 受、可以欣赏、可以从中 得到思想启蒙和艺术享受 的新文学,就如雨后春笋 般生长,涌现出一篇又一 篇、一部又一部影响当时 、传之久远的经典作品。 自“五四”新文学以来的中 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 ,散文无疑是耀人眼目的 明星。 散文既能直抒胸臆, 又能描摹万物,因此被视 为自由多样的文体;散文 语言贴近日常,最易触动 人们的情感,可以直接地 陶冶人们的心灵。这也是 经典散文被誉为美文、拥 有广泛读者、历经岁月更 迭仍让人捧读的原因。百 余年来的中国现当代散文 创作云蒸霞蔚,已莽莽如 浩瀚的文学森林,人们若 贸然闯入这片森林之中, 时有乱花迷眼、茫然难辨 之困扰。为了让广大喜爱 散文的读者能够更迅捷地 读到中国现当代散文的经 典性作品,我们精心编选 了这套“中国现当代名家 散文典藏”丛书。本丛书 编选过程中,我们邀请了 文学界的专家学者组成编 委会,在认真商讨的基础 上,汇集、编选了20世纪 以来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 的名家、名作。目的就是 方便广大读者感受散文经 典的艺术魅力,有利于集 中欣赏、比较阅读、收藏 ,以及进行相关研究。 在研究、讨论过程中 ,编委会形成了经典性的 编选宗旨。卷帙浩繁的现 当代散文作品中,以经典 作家、经典作品的筛选为 编选原则,是为读者提供 阅读便利的需要,也是为 百余年散文创作所做的某 种回顾和总结。我们深知 ,任何一部文学经典都并 非一蹴而就,也非任由某 个权威命名而成,文学经 典是经过时间的淘洗,经 受了社会和读者等各个方 面的考验,自然形成的。 这个淘洗和考验的过程就 是一部文学作品被经典化 的过程。经典,是经典化 过程的结晶。中国现代文 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前身 ,当代文学是活在我们身 边的文学,这是一件非常 有趣的事,因为这样一来 ,我们也许就能亲眼看到 一部文学作品是如何诞生 的,又是如何引起社会的 热议、得到不断深入阐释 的,我们对一部当代散文 的喜爱,往往也是在这一 过程中不断地得以强化。 经典便是在这样不断被阅 读、被热议、被阐释的过 程中得到人们的广泛肯定 从而成为大家公认的经典 。当我们要编选一套现当 代散文经典的丛书时,就 应该考虑到当代文学的这 一特点,要意识到当代文 学的经典并不是凝固不变 的,它仍处在不断丰富和 不断成熟的经典化过程之 中。这就确定了我们的基 本编辑思路,即我们自觉 地将“中国现当代名家散 文典藏”的编选和出版, 视为参与到现当代散文的 经典化过程的一次积极行 动。经典化,为我们的编 选打通了一条通往经典性 的最佳通道。我们从经典 化的角度来审视现当代散 文,就要更强调发展和辩 证的眼光,更需要发现和 辨析那些正在茁壮生长中 的新现象和新作品;这也 提醒我们,在经典标准的 确认上不能墨守成规。我 们既要关注作为文学史的 经典,同时又要更看重历 经岁月变幻始终在广大读 者中拥有良好口碑的作品 。我们认为,读者是经典 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参与 者,因此也希望这次“中 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 的编选和出版,能够为广 大读者参与到现当代散文 经典化进程中来提供一次 良好的机会。 经典化的编选思路, 自然决定了这套丛书有另 一特征:开放性。中国现 当代文学作为活在我们身 边的文学,这就意味着它 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 ,仍在茁壮生长的文学。 回望过去的一百余年,现 当代散文已经产生了不少 的经典性作品;凝视当下 的现实,仍有许多正行走 在经典化道路上的优秀作 品;放眼未来,我们相信 ,将会有更多的经典脱颖 而出。我们这套散文典藏 丛书不光要“回望”,而且 还要有“凝视”和“放眼”, 也就是说,我们不光要推 出已有定论的经典性作品 ,而且还要把那些正行走 在经典化道路上的,以及 刚刚萌芽即将脱颖而出的 优秀作品也纳入丛书的视 野,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开 放性的编选方针。我们不 是一次性地编选数十本书 就宣布大功告成了,我们 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延伸 下去,把在经典化进程中 逐渐成熟了的作家和作品 吸纳进来,作为系列丛书 、长期工作、“长河”计划 而接连不断地出版下去。 本丛书编辑过程中, 坚持优中选优原则,同时 也充分尊重作家意愿和相 关版权要求。在编辑“中 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 过程中,由于版权限制等 因素,使得一些名家名作 还没有如期纳入丛书当中 ,我们也将努力创造条件 ,争取将更多的优秀散文 佳作奉献给读者,以呈现 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的整 体成就和总体风貌。 感谢广大作家的支持 ,感谢广大读者的厚爱。 导语 浮躁堆砌依然时兴,杨绛的文章却写得何等朴素自在,今以“不可多得”称之,非是谀词,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祝愿。看似随意实是精心,从遣词到谋篇皆如此。崇尚质朴,反对炫耀夸饰。 本书收录《回忆我的父亲》《干校六记》《纪念温德先生》等文章。 精彩页 《傅译传记五种》代序 我先要向读者道歉,我实在没有资格写这篇序。因为我对于这几部传记的作者以及传记里的人物,毫无研究;也缺乏分别精华和糟粕的能力,不会自信地指出该吸收什么、摈弃什么。但傅敏要我为他爸爸所译的传记作序。我出于对傅雷的友谊,没有推辞。这里,我只简约地介绍这五种传记,并介绍我所认识的这位译者。 传记五种,作者只三人。 《夏洛外传》里的夏洛,是虚构的人物——电影明星卓别林的艺术创造。夏洛是一个追寻理想的流浪者;他的手杖代表尊严,胡须表示骄傲,一对破靴象征人世间沉重的烦恼。有一位早期达达派作者以小说的体裁、童话的情趣,写了这部幻想人物的传。译者在他所处的那个“哭笑不得的时代”,介绍了这么一个令人笑、更令人哭的人物,同时也介绍了卓别林的艺术。 《贝多芬传》《弥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同出罗曼·罗兰之手。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兼画家,一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由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贝多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弥开朗琪罗留给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了他们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谐,借以播送爱的种子,传达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上帝生存的人”;“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所谓英雄,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那种人凭借强力,在虚荣或个人野心的驱策下,能为人类酿造巨大的灾害。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能倾心为公众服务。 罗曼·罗兰认为在这个腐朽的社会上、鄙俗的环境里,稍有理想而不甘于庸庸碌碌的人,日常都在和周围的压力抗争。但他们彼此间隔,不能互相呼应,互相安慰和支援。他要向一切为真理、为正义奋斗的志士发一声喊:“我们在斗争中不是孤军!”他要打破时代的间隔和国界的间隔——当然,他也泯灭了阶级的间隔,号召“英雄”们汲取前辈“英雄”的勇力,结成一支共同奋斗的队伍。 《伏尔泰传》的情调,和以上三部传记不同。作者莫洛亚说,伏尔泰“一生全是热烈轻快的节奏”。但伏尔泰观察过人类的生活;他自己也生活过、奋斗过、受过苦,并看到旁人受苦。他认为这个世界是疯狂而残酷的,人的智慧却很有限;可是他主张每个人应当有所作为,干他力所及的事。“一切都是不良的,但一切都可改善。”他为了卫护真理和正义,打击愚蠢和懦怯,常不顾个人利害,奋起斗争。他那些轰轰烈烈的作为,很能振奋人心。 读了这五种传记,见到了传记里的人物,对他们的作品能加深理解和鉴赏的能力,同时对传记的作者也会有所认识,不必我喋喋多言。可是传记的译者呢,除了偶一流露他翻译这几部传记的意念,始终隐而不见。而这五部传记的译文里,渗透着译者的思想感情。他辅助传记作者“打开窗子”,让我们都来“呼吸英雄气息”。我想,读者或许也愿意见见我们的译者傅雷吧? 傅雷广交游。他的朋友如楼适夷、柯灵等同志,已经发表了纪念他的文章。我只凭自己的一点认识,在别人遗留的空白上添补几笔。 抗战末期、胜利前夕,钱锤书和我在宋淇先生家初次会见傅雷和朱梅馥夫妇。我们和傅雷家住得很近,晚饭后经常到他家去夜谈。那时候知识分子在沦陷的上海,日子不好过,真不知“长夜漫漫何时旦”。但我们还年轻,有的是希望和信心,只待熬过黎明前的黑暗,就想看到云开日出。我们和其他朋友聚在傅雷家朴素幽雅的客厅里各抒己见,也好比开开窗子,通通空气,破一破日常生活里的沉闷苦恼。到如今,每回顾那一段灰黯的岁月,就会记起傅雷家的夜谈。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其实他并不是一味板着脸的人。我闭上眼,最先浮现在眼前的,却是个含笑的傅雷。他两手捧着个烟斗,待要放到嘴里去抽,又拿出来,眼里是笑,嘴边是笑,满脸是笑。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