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教材内容共9篇,每篇针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一类功能或一种数据结构:篇中分章,每章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练习,除了通用的查询、显示、分析,还包括数据输入、编辑、维护,使初学者通过循序渐进式的练习掌握GI基本功能、数据类型,对GIS产生兴趣,进而理解GIS原理。所有练习均采用ESRI公司的软件ArcGIS10.1foDesktop的中文界面,有专门的练习数据相配套,并附带试用版软件。本教材内容涉及空间、属性信息查询,专题地图显示,属性数据管理,地图布局,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校正、转换,空间插值,考虑成本的空间距离,缓冲区分析,叠合分析,邻域分析,空间统计,不规则三角网、三维多面体的生成,视线、视域分析,网络分析,地图注记,制图综合,基于元数据的搜索和维护及模型构建器等,涉及GI各种数据模型、处理功能,并有综合练习帮助学习者加深体验和理解。本书末尾有汉英对照的专用词汇索引。 本教材可供初学者、自学者使用,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ArcMap入门 第1章 地图显示、简单查询 1.1 ArcMap操作界面、地图显示 1.2 简单查询 1.3 设定范围或借助图形选择要素 1.4 按特定字符串查询 1.5 ArcMap的退出、再进入 1.6 若干专用术语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地图符号、注记的初步使用 2.1 新建图层 2.2 要素分类显示 2.3 点密度图 2.4 统计指标地图 2.5 地图注记 2.6 地图文档的操作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属性表的使用 3.1 按属性选择查询 3.2 统计、汇总 3.3 属性输入、编辑 3.4 表和表的连接 3.5 选择记录、过滤要素 3.6 超链接 3.7 字段的显示设定 3.8 本章小结 第二篇 地理信息显示与制图 第4章 要素的分级、分类显示 4.1 专题地图符号类型 4.2 定性分类图 4.3 定量分类图 4.4 多属性分类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图页面布局 5.1 进入布局视图 5.2 页面的基本设置 5.3 设置页面中的数据框 5.4 向页面添加制图元素 5.5 页面布局的进一步处理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符号、图层的进一步运用 6.1 建立一个数据框、加载新图层 6.2 关于现有符号的选用 6.3 制作一个线符号 6.4 制作一个点符号 6.5 制作一个面符号 6.6 图层透明 6.7 显示图层的比例范围 6.8 图层符号设置的保存、再利用 6.9 图层组 6.10 本章小结 第三篇 要素输入、编辑、校正 第7章 点、线、面要素输入、编辑 7.1 新建Shapeflle 7.2 一般编辑过程 7.3 线要素的输入、编辑 7.4 多边形的输入、编辑 7.5 点要素的输入、编辑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要素编辑中的拓扑关系 8.1 借助拓扑关系编辑要素 8.2 同一图层内检验数据质量 8.3 不同图层间检验数据质量 8.4 关于拓扑关系的若干专用术语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CAD数据转换输入 9.1 直接加载DWG文件 9.2 DWG文件转换为Shapefile 9.3 新建地理数据库 9.4 转换生成多边形要素类、修正拓扑错误 9.5 转换生成线要素类、修正拓扑错误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坐标校正 10.1 仿射变换校正 10.2 橡皮页变换校正 10.3 边匹配校正 10.4 影像配准 10.5 数据输入、坐标校正综合练习 10.6 关于校正方法的若干解释 第四篇 栅格数据生成和分析 第11章 栅格数据生成、显示 11.1 生成高程栅格 11.2 高程栅格转换成坡度栅格 11.3 生成距离栅格 11.4 生成密度栅格 11.5 遥感影像的显示 11.6 本章小结 第12章 栅格重分类、叠合 12.1 中学选址依据、评价方法 12.2 离现有中学距离、人口密度、土地使用栅格的生成 12.3 重分类获得单项评价栅格 12.4 确定明显不合适的位置 12.5 综合评价 12.6 本章小结 第13章 距离计算及运用 13.1 邻近分配 13.2 考虑成本的邻近分配 13.3 考虑成本的距离问题 13.4 坡度成本对公路选线的影响 13.5 成本距离的计算原理 13.6 本章小结 第五篇 矢量型空间分析 第14章 基于空间位置的查询 14.1 包含选择查询 14.2 相交选择查询 14.3 相邻选择查询 14.4 空间连接查询 14.5 本章小结 第15章 缓冲区 15.1 点要素的缓冲区 15.2 线要素的缓冲区 15.3 多边形要素的缓冲区 15.4 利用缓冲区计算道路网密度 15.5 本章小结 第16章 多边形叠合、归并 16.1 线和面的叠合 16.2 多边形叠合练习简介 16.3 主要处理过程 16.4 结果表达、汇总 16.5 本练习小结 16.6 叠合功能简介 16.7 多边形归并 第17章 邻近分析、泰森多边形 17.1 点和点的邻近分析 17.2 点和线的邻近分析 17.3 面和面的邻近分析 17.4 划分消防站服务范围 17.5 人口密度估计 17.6 本章小结 第18章 空间统计 18.1 地图文档的初始设置 18.2 中心位置的测度 18.3 离散度的测度 18.4 空间模式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 18.5 空间聚类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 18.6 本章小结 第六篇 三维表面 第19章 地表模型生成、显示 19.1 点状要素产生不规则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