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雨读书声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陈朝华//崔向红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它是一艘船,开动它——文学的、艺术的、建筑的、历史的、科普的海洋任您畅游……

它是一扇窗,推开它——精彩的解读,独立的言说,思辨的启迪尽在其中……

它是一把钥,旋转它——洞察世事,把握国脉,体认民心,共鸣与契合邀您共舞……

这是《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书评精粹的结晶,其所评对象是近三年来在文学艺术、思想学术、历史及科普等多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图书。同时,这也是《南方都市报》创刊11年来读书版相关文章第一次结集出版。本书超越个人旨趣,激活公共意蕴,选题谋篇,精到深邃,赶潮拾贝,慧眼如炬,举凡历史、人文、时政,或者科普、宗教、艺术,只要符合推荐标准,都诚恳地一一收入囊中。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的书评精选。所选书评知识丰富、风格多元,其关注的视角、交流的理念、坚守的执着,集中体现了《南方都市报》读书版在风雨中成长的、精彩独立且符合社会进步方向的探索和言说。这里汇聚了一大批跃动当代文坛的经典作家与书评人。这本集子将带领您畅游近百本书的精神世界。翻开它,开始我们的思想之旅吧。

目录

第一辑 漆黑的顶峰

多丽丝·莱辛,女性写作和政治人生/康慨

向地而生的力量/姜贵珍

阳光下读怀特快事一桩/孙仲旭

沉默派大师/曾 园

我是最漆黑的顶峰/凌越

从现在一直到伟大/凌越

伊斯坦堡,呼愁的国度/尘翎

疗愈系阅读/刘梓洁

精致的纽约,仅仅是纽约/林野王

又走了一个,唯一的一个/费长房

孩子共和国的艺术家们/王文佳

第二辑 今晚的尖叫

巴黎何以为巴黎/严 飞

摇滚何止成金/张晓舟

记住你今晚的尖叫!/成庆

塔可夫斯基的另一种时光/周成林

最后一个手执摄影机的说书人/徐 词

我看到了!/西 闪

让阿尔莫多瓦致敬的碧娜·鲍许/吴兴文

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兰登书屋/李 湃

游走在中国的过去与现在之间/黎泰

解读北京街道的纹理/彭砺青

中国村落:老百姓创造的文化遗产/陈志华

第三辑 历史的迷雾

外国人写的中国史教材/仇鹿鸣

中国人的房内发生了什么事/成 刚

言说自由之路,实以鲜血铺就/蔡朝阳

猴子看象/独眼

一代宗师郭廷以/张建军

民国初年的宪政尝试/陈夏红

放宽抗战史的界限/维舟

黄仁字的“第一桶金”/苏小和

可以谈论“老大哥”了/梁捷

由西向东看香港/陆晓敏

老港正传/沈展云

《明报》王国的秘密/傅国涌

在西班牙历史迷雾中穿行/刘炜茗

以理性解读疯狂/范昀

风暴过后,只剩虚空/万家星

第四辑 独立的言说

余英时:知识人的出路/柴子文

靠什么走出中世纪/朴之

胡政之的才情与风骨/贾晓慧

寻觅心中的红色传奇/李公明

文化胜于国家/杨小刚

以对话取代独白/彭砺青

吴敬琏的法治梦/笑蜀

对中国民众死刑观念的启蒙/孙运梁

民主不仅是“有话好好说”/王晓渔

穷人经济学家索托的忠告/苏小和

防止最坏,期待最好/梁捷

农民工的梦想照进中国的现实/桥东里

不是革命,而是演化/李华芳

坐在第一排看中国/符丽

地球在变暖,谁干的好事?/黄永明

试读章节

沉默派大师

曾园

1921年晚春的一个夜晚,巴别尔在敖德萨中喷泉区的一个房子里写作关于敖德萨的小说。此时距《骑兵军》描写的苏波战争惨败已一年,国家经济崩溃,这座曾经商贾云集、财货堆积如山的豪华都市历经战乱后已成废墟。在涛声与风声中写作的巴别尔回忆并构思着敖德萨的故事——与其说是构思不如说他经历着词的酷刑:很多篇章都经过了十次以上的改写。这部不可多得的杰作完成后,为保护自己,巴别尔再也没有著作问世,读者问这位文学大师为什么沉默,他总是报以嘲讽似的回答:“我就是个沉默派大师。”

《敖德萨故事》讲述了作者的童年以及敖德萨黑帮的故事。书前有一篇名叫《敖德萨》的散文,是巴别尔22岁的作品。他饱含深情讴歌犹太商城:人欲横流、人们生活在轻松与光明之中,从光明他谈到了高尔基和莫泊桑,他预言文学弥赛亚即将诞生于这个城市。这个预言是正确的:这个“文学弥赛亚”如果真的存在过的话,那自然非巴别尔莫属。

《敖德萨故事》以浓郁的色彩和强烈的现场感书写了一个出生于贫困、人口众多、吵闹的家庭里的少年在作业、课外音乐课和苦恼的初恋中长大的故事,少年胸中始终燃烧着犹太人的信念:苦学然后像大卫王那样去战斗并赢得成功——他渴望以后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故事家。少年十四岁时一度在黑帮里混过一段时间(《德·葛拉索》)。这些故事虚虚实实,普通读者难以分辨真假。就家境来讲,巴别尔的家庭其实是相当富裕的。黑帮故事讲的是别尼亚·克里克古怪而奇特的发迹史(《此人是怎样在敖德萨起家的》),他的帮规,他残酷无情的手段和绝不滥杀无辜的规矩(《带引号的公正》)。这些松散的小说从不同的侧面拼合了好几个主题:屠犹、犹太人的生活方式和信念、黑帮/地下政府、小说/歌剧等。

巴别尔的小说吸引人但同样令人困惑。人们阅读《骑兵军》时,往往会迷惑于作者模棱两可的道德感:他一方面描写了军队的暴行,另一方面却对军队的胜利充满渴望。而在《敖德萨故事》里,读者会困惑于作者的美学意图:在《我的第一笔稿费》里,巴别尔宣称“编得好的故事不必谋求同现实生活相像,倒是生活应当竭尽全力谋求与现实生活相像。”这明显类似于王尔德强调艺术技巧轻视生活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但在小说的另一个地方,他又对自己对现实生活的透彻了解深感满意:“那天夜里,我洞悉了诸位永远无缘洞悉的秘密。”

读者还会惊骇于他独特的道德观。《我的第一笔稿费》仔仔细细讲了妓女的秘密,《日薄西山》讲的是弑父,《弗洛伊姆·格拉奇》讲的是黑帮老大被红军处决时死得如何悲壮,而《养老院的末日》隐喻着敖德萨的末日与基层政权的残暴。《线与色》以赞赏的语调回忆临时政府总理、布尔什维克的政治敌人克伦斯基。而那篇大逆不道的《耶稣作的孽》明显是在向东正教挑衅。

笔者在读《敖德萨故事》时,体验到一种与读其他书籍大相径庭的心情:希望自己读得慢,希望记忆力在阅读时不发挥多大作用,甚至在读完本书后有些嫉妒那些没有读过该书的人:因为在有生之年,他们还有一次机会去享受初次阅读该书的乐趣。读完《敖德萨故事》之后,我产生了更明确的疑问:那就是博尔赫斯所写的街头好汉的小说很可能就来源于巴别尔的《敖德萨故事》。而《教父》等一系列当代电影的灵感就来源于巴别尔或巴别尔的模仿者,世界文化史上不绝如缕的以“黑帮”为内容的艺术品种都因为这一形式上的革新而挽救了这一题材的生命力,巴别尔的敖德萨故事至今看来仍然无人可比。巴别尔在敖德萨的废墟中写作的这些故事其实是一首又一首的挽歌,纪念的不仅是犹太人的财富、犹太人的功绩,而是他认为弥足珍贵的犹太人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的生活态度。在那里,流浪了几千年的犹太人终于实现了梦想:财货堆积如山,物欲横流,人们生活在轻松与光明之中。  对巴别尔小说的艺术特征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人手。以色列的伊弗莱姆·西哈尔(Efraim Sicher)教授从犹太教和敖德萨历史的角度来辨析巴别尔小说中普通读者难以理解的部分。巴别尔忠实于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在《童年·与祖母相处的日子》一篇中,他写道,单凭辣根带馅冷鱼这道菜,就值得皈依犹太教),他的世界观和《旧约》是一脉相承的。敖德萨的奇特历史,犹太人对敖德萨的特殊贡献,数次屠犹与敖德萨的毁灭过程,西哈尔教授都了如指掌。从普希金流放到敖德萨开始,敖德萨这个城市的文学生命也开始了,在众多敖德萨文学家中,巴别尔汲取了这个城市的性格及文学传统脱颖而出。英语版《巴别尔日记》编译者、新泽西州立大学副教授卡罗尔·埃文斯(Carol Avins)对巴别尔的小说进行过互文性研究,通过对《我的第一只鹅》初次发表的苏联文学杂志上其他作者作品的研读,辨析出巴别尔作品中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个人声音;对其小说中提到的某期《真理报》的仔细对比,她发现巴别尔对列宁在《真理报》上的发言进行了歪曲:列宁在发言中提到了要将共产主义普及到欧洲更多国家,巴别尔却说列宁的发言是“贫乏遍及各个方面……”这从一个无人注意的角度切入到了巴别尔的内心。多重声音使巴别尔的小说包容了战争与和平,屠杀与宽容,从而使小说主题显得既丰富又隐晦。

《敖德萨故事》为巴别尔著作的中文版出版画了一个句号,而我们的阅读其实才刚刚开始。中国研究者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都了解苏联文学。尤其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为西方所知的小说极为熟悉。这部小说的作者和巴别尔都曾在第一骑兵军中服役,都在退役后写下了关于骑兵军的小说。通过对比和细察,也许我们会对两个作家、两部小说以及那段历史有更多的认识。

P24-27

序言

以做新闻的激情热待每一本好书

陈朝华

这是《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书评精粹的结晶,其所评对象是近三年来在文学艺术、思想学术、历史及科普等多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图书。同时,这也是《南方都市报》创刊11年来读书版相关文章第一次结集出版。

近10年来,《南方都市报》的文化副刊一直在颠覆和突破传统副刊小情小调、无病呻吟的快餐消闲生态,以清新脱俗的文风、启蒙心志的品趣、体察现实的情怀、追踪思潮的敏锐,构建并呈现出有自我格局、有自己灵魂的都市副刊新模块。而读书版,无疑是审视南方都市报副刊的文化个性与价值取舍最开阔最活跃的标本。它的独立姿态与评判深度、它的专业操守与表达高度,是缔造《南方都市报》文化影响力和公信力最锐利也最沉实的符号谱系。

10年来,我们屏蔽人情应奉、警惕平庸迎合,超脱于图书出版业之外,谙熟于书痴书迷者三昧,轻畅销,重奇趣,藐时尚,倡经典,以做新闻的激情热待每一本好书,并且广觅有责任感的名家与独立书评人,或借题发挥、针砭时弊,或丝丝入扣、雅达性情,经年累月,不喧不嚣,目力所及,不偏不倚,为读者筛选好书,为好书延揽知音,在阅读越来越边缘化、隐私化的浮躁与断裂中,致力营建可供精神审美交流赏鉴的心灵公园,让爱书人因蜜寻花,把知识界文化人的最新成果推向公共阅读的鸣奏。《阅读周刊》虽然只是一份区域大众媒体中小小一板块,却能雄占中国最有影响力书评媒介之前列,赢得广泛的信任与尊敬。这其中,既有与《南方都市报》“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办报理念相契合的文化气度在坚守底线有关,更与有一批懂书爱书、视野扩达、体察精微的“书虫”以专业精神在悉心呵护版面有关。

《南方都市报》的读书编辑,从谢有顺肇始,及张超、王来雨、李霞、戴新伟、雷剑峤诸君,无不是嗜书如命、博览广识的“书虫”,但他们能超越个人旨趣,激活公共意蕴,选题谋篇,精到深邃,赶潮拾贝,慧眼如炬,举凡历史、人文、时政,或者科普、宗教、艺术,只要符合推荐标准,都诚恳地一一收入囊中。因此,我们的版面深刻而丰富,独立且开放,成为观察出版趋势、反馈阅读流变的权威依据。这是“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必然结果。我勉强也算半个读书人,常常从他们的版面上获得心仪快意的阅读指引、购书资讯,即使是一时读不到该书,但从那些隽永温厚、宛如独立文化随笔的书评文章中也可管中窥豹,于散金碎玉中曲径通幽,也其妙无比。相信我们的读者,都会感同身受。而这本书评选集更是最直接的一次佐证。

读书是启蒙自我、完善心智的最好途径。古云读书可以“穷万物之理,养浩然之气”,福楼拜更是严肃地说“阅读是为了活着”,但读书一定要读适合自己的好书,否则开卷就不一定有益。这样的道理无需我置喙,记不得是谁说过,“淘到一本好书,有如占领了整个世界”,我们不遗余力向众多读者推荐一本本好书,让爱书人不断刷新自己的精神世界,不亦快哉。

言不及义,权当序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3: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