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只有一个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国平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哲学家周国平最认可的精选集之一,荟集周国平生活感悟类美文130余篇。全书共分为十一辑,从苦与乐、得与失、义与利、生与死等角度,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与深邃的哲思;直指人生的终极命题——怎样活出生命的意义?
愿周国平温暖、真挚、动人的文字,能够助你以洒脱的姿态,直面生命中的一切苦与乐、迷与悟,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作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爱与孤独》《灵魂只能独行》《只有一个人生》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目录
第一辑 活出真性情
在义与利之外
成功的真谛
自己的园地
人生贵在行胸臆
康德、胡塞尔和职称
生命中不能错过什么
活出真性情
倾听生命自身的声音
享受生命本身
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
有所为必有所不为
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
比成功更重要的
和命运结伴而行
第二辑 成为你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成为你自己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记住回家的路
独处的充实
孤独的价值
拥有“自我”
做自己的忠实朋友
走在自己的路上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交往的限度
角色
第三辑 丰富的安静
丰富的安静
安静的位置
在沉默中面对
“沉默学”导言
议论家
唱出了我们的沉默的歌者
心静是一种境界
倾听沉默
节省语言
第四辑 都市里的外乡人
怀念土地
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
侯家路
旅+游=旅游?
车窗外
都市里的外乡人
城市的个性和颜色
南极素描
亲近自然
敬畏自然
第五辑 习惯于失去
习惯于失去
消费=享受?
精神栖身于茅屋
小康胜大富
简单生活
不占有
第六辑 活着的滋味
永远未完成
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世上本无奇迹
父亲的死
古驿道上的失散
生病与觉悟
老同学相聚
寂寞
无聊
往事的珍宝
逆旅和聚散
从零开始与未完成
第七辑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空地
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
没有目的的旅行
等的滋味
天才的命运
从“多余的人”到“局外人”
回归简单的生活
第八辑 存在之谜
自我二重奏
失去的岁月
探究存在之谜
自我之谜
第九辑 迷者的悟
迷者的悟
今天我活着
悲观·执着·超脱
临终的苏格拉底
人的伟大和悲壮
困惑与觉悟
第十辑 未知死焉知生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
超验的死和经验的死
生命树上的果子
正视死亡
我不愿意愿意死
思考死的收获
第十一辑 人生寓言
幸福的西西弗
哲学家和他的妻子
从一而终的女人
诗人的花园
与上帝邂逅
潘多拉的盒子
基里洛夫自杀
抉择
罪犯
医生、巫婆和佛陀
生命的得失
寻短见的少妇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白兔和月亮
孪生兄弟
小公务员的死
姑娘和诗人
幸免者的哄笑
无赖的逻辑
落难的王子
执迷者悟
清高和嫉妒
诺亚的子孙
告别遗体的队伍
想不明白的问题
微不足道的事情
导语
“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给青年人的安身立命之书;以豁达之心立于世,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一个人应当首先成为自己,才能成为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
如果你已厌倦了成为社会要求的模样,如果你渴望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那么请翻开这本书。
人生,是一场没有目的的旅行。如果你曾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不如怀着从容与豁达的心态来享受它,不被焦虑与得失之患占据心灵。而只要痛快淋漓地生活过,人生便有了价值。
精彩页
在义与利之外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
曾经有过一个人皆君子、言必称义的时代,当时或许有过大义灭利的真君子,但更常见的是假义之名逐利的伪君子和轻信义的迂君子。那个时代过去了。曾几何时,世风剧变,义的信誉一落千丈,真君子销声匿迹,伪君子真相毕露,迂君子豁然开窍,都一窝蜂奔利而去。据说观念更新,义利之辨有了新解,原来利并非小人的专利,倒是做人的天经地义。
“时间就是金钱!”这是当今的一句时髦口号。企业家以之鞭策生产,本无可非议。但世人把它奉为指导人生的座右铭,用商业精神取代人生智慧,结果就让自己的人生成了一种企业,使人际关系成了一个市场。
我曾经嘲笑廉价的人情味,如今,连人情味也变得昂贵而罕见了。试问,不花钱你可能买到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丁点儿侧隐之心?
不过,无须怀旧。想靠形形色色的义的说教来匡正时弊,拯救世风人心,事实上无济于事。在义利之外,还有别样的人生态度。在君子小人之外,还有别样的人格。套孔子的句式,不妨说:“至人喻以情。”
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殊不知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义和利都脱不开计较,所以,无论义师讨伐叛臣,还是利欲支配众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紧张。
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那么,我所说的“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它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你不是你所信奉的教义,也不是你所占有的物品,你之为你仅在于你的真实“自我”。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创造不同于奉献,奉献只是完成外在的责任,创造却是实现真实的“自我”。至于创造和占有,其差别更是一目了然,譬如写作,占有注重的是作品所带来的名利地位,创造注重的只是创作本身的快乐。有真性情的人,与人相处唯求情感的沟通,与物相触独钟情趣的品味。更为可贵的是,在世人匆忙逐利又为利所逐的时代,他接人待物有一种闲适之情。我不是指中国士大夫式的闲情逸致,也不是指小农式的知足保守,而是指一种不为利驱、不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怀。仍以写作为例,我想不通,一个人何必要著作等身呢?倘若想流芳千古,一首不朽的小诗足矣。倘无此奢求,则只要活得自在即可,写作也不过是这活得自在的一种方式罢了。
王尔德说:“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我曾经深以为然,并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中有两种快乐,一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当然,人生总有其不可消除的痛苦,而重情轻利的人所体味到的辛酸悲哀,更为逐利之辈所梦想不到。但是,摆脱了占有欲,至少可以使人免除许多琐屑的烦恼和渺小的痛苦,活得有气度些。我无意以审美之情为救世良策,而只是表达了一个信念:在义与利之外,还有一种更值得一过的人生。这个信念将支撑我度过未来吉凶难卜的岁月。
1988年8月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