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多维视野的考古求索/北京大学考古学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李水城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李水城先生论文自选集,可分为七个部分:一、学科史及理论方法的思考;二、西北地区考古;三、西南地区考古;四、专门考古;五、盐业考古;六、早期东西文化交流;七、西伯利亚考古。书中内容涉及考古学的诸多领域,视野广阔,既有对相关考古学发展史的梳理,也有对河西地区、天山北路、罗家坝遗址、三峡库区等区域的遗存及相关问题的分析,还有对人物舞蹈纹盆、早期冶铜业、早期麦类作物、短柄石棒、权杖等具体事物的探讨,以及对相关考古学著作的评介。
作者简介
李水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先至四川省博物馆工作数年,后重返北大,获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西北史前一青铜时代考古、盐业考古、农业起源、环境考古等。代表作有:《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1998)、《中国古代陶器》(2000)、《东风西渐——中国西北史前文化之进程》(2009)、《河西走廊史前考古调查报告》(2011)、《酒泉干骨崖》(2016)、《正业居学:李水城考古文化论集》(2017)。主编有《中国盐业考古(1—3卷)》(2006、2010、2013)。
目录
我与考古学(代序)
壹 学科史及理论方法的思考
考古学发展史的回顾与思考
考古学与现代科学技术
酋邦理论与早期国家形成的研究——《国家和文明的起源:文化发展进程》读后
贰 西北地区考古
河西地区新见马家窑文化遗存及相关问题
从“过渡类型”遗存到西城驿文化
天山北路墓地一期遗存分析
叁 西南地区考古
世纪回眸:四川史前考古的发展历程
罗家坝遗址史前考古学文化源流蠡测
三峡库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及其编年
石棺葬的起源与扩散——以中国为例
肆 专门考古
人物舞蹈纹盆——锅庄舞及其他
西北与中原早期冶铜业的区域特征及交互作用
中国境内考古所见早期麦类作物
区域对比:环境与聚落的演进
伍 盐业考古
中国盐业考古20年
考古所见制盐遗址与遗物的特征
漫谈制盐陶器:Briquetage
中日早期制盐业的比较观察
陆 早期东西文化交流
文化馈赠与文明的成长
新疆所见短柄石棒的来源及功能蠡测
中原所见三代权杖(头)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牛角形器”“铜旄”二器考
柒 西伯利亚考古
《西南西伯利亚的红铜时代和早期青铜时代》——跨文化读书笔记
从新疆阿依托汗一号墓地的发现谈阿凡纳谢沃文化
奥库涅夫文化的确立及相关问题思考——跨文化读书笔记
序言
10多年前,我在《东
风西渐:中国西北史前文
化之进程》的序言中曾谈
到自己是怎么走上考古这
条道路的,此不赘述。我
们这代人的专业选择大多
都有点盲目性,其中既有
历史原因,也与这代人的
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有关

1978年秋在北大,吕
遵谔教授给我们两个年级
讲授旧石器考古这门课。
记得第一堂课吕先生就打
趣说:“考古考古,连蒙
带唬,刨坟挖土,一辈子
辛苦。”当时听了都哈哈
大笑,但真正体味过来已
是后事。中文的“古”字,
头上若长草,即“苦”字。
李零先生戏言:“苦字缓
读,用反切法读,就是考
古。”可见考古起根就“苦
”。以至于每届学生的田
野实习都会成为是否选择
考古为职业的分水岭。想
到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考
古学家格林·丹尼尔
(Glyn Daniel)讲过这样
的话:“如果考古学不能
给人们带来快乐,那它就
一钱不值。”[1]可见,考
古大有“苦中作乐”的意境

北京大学四年的本科
教育让我学到很多,也明
白了考古是什么。毕业后
我去四川省博物馆工作了
三年,觉得要想深入钻研
这门学问还欠点火候,遂
报考研究生返回北大。至
此,事定,心定。
研究生期间,我去大
西北的河西走廊调查了三
个多月。翌年又在酒泉祁
连山脚下一座小山村挖掘
了一处青铜时代的遗址。
上述经历让我对考古的“
苦”有了更深的体验,可
谓“曾经沧海难为水”。
我是69届初中毕业生
。这届学生不比老三届。
说白了,教育程度也就高
小水平,底子很差。好在
我喜欢读书,且抓到什么
读什么,这个习惯对我日
后的研究兴趣影响很大。
加之我在北大开的课较杂
,对文化人类学、原始艺
术、盐业考古、环境考古
、冶金考古、农业考古等
领域都有兴趣,也做过些
研究,其中很多领域都超
出自己的专业范畴,为弥
补知识上的欠缺,只能抽
出大量时间、硬着头皮恶
补其他专业的书籍文献。
这对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
识面大有裨益,本集文字
内容也多少反映出这一点

收入本集的文章绝大
多数都有发表。根据内容
不同,我将它们归类为七
个独立的单元。
第一单元为“学科史及
理论方法的思考”,收录
文章三篇,代表了我对考
古学史、科技考古的认识
以及对酋邦理论与早期国
家形成的一些思考。
第二单元为“西北地区
考古”,收录文章三篇。
大西北是我独立考古作业
的起点,也是20世纪80-
90年代初期我关注的重点
区域。这几篇集中反映了
我对甘青地区和新疆东部
史前文化的发展脉络及早
期东西文化交流的部分认
识。
第三单元为“西南地区
考古”,收录文章四篇。
成都是我本科毕业后的第
一站,那时成都平原的史
前考古还处在空白状态。
1993年我参与了三峡库
区的考古发掘论证;90年
代末涉足成都平原和长江
三峡的盐业考古。进入新
世纪的头10年,大半时间
在成都平原开展区域考古
调查,探索史前社会的复
杂化进程。这部分文字可
以说是对我在巴蜀地区工
作的一个小结。
第四单元为“专门考古
”,收录文章四篇。内容
分别涉及彩陶艺术、中国
早期的冶铜业、麦类作物
的东传及环境考古这四个
不同的专业研究领域。
第五单元为“盐业考古
”,收录文章四篇。盐业
考古在中国起步很晚。20
世纪90年代长江三峡的考
古经历让我对此有所关注
,但苦于老虎吃天,无处
下嘴。1999年开始与罗
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教授合作
,领略到这个领域的重要
性和巨大的研究潜力。经
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不
仅填补了盐业考古在中国
的长期空白,建立了一个
新的考古分支学科,并以
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和研
究成果缩短了与国外在这
个领域的巨大差距。
第六单元为“早期东西
文化交流”,收录文章四
篇。自20世纪80年代介
入西北地区考古开始,这
个课题就始终萦绕在我的
脑际。这几篇文章分别从
不同物质的视角讨论了早
期东西文化的交互及外来
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
的一些影响。
第七单元为“西伯利亚
考古”,收录的三篇文章
都是我的读书笔记。主要
是介绍西伯利亚的考古资
料和研究背景,以及这一
广阔区域与中国西北和北
方长城沿线的文化联系。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
不殆”,这也是我写这几
篇的初衷。
当初这部文集是作为
自选集选编的。感觉就个
人言,是对自己从事学术
研究的一个总结。就群体
而言,77、78这两届学
生已是奔七望八的年龄,
开始走向人生暮年。今年
恰好是这两届学生毕业40
周年,母校北京大学还准
备在5月校庆期间举办纪
念活动。更巧的是,今年
是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
考古学研究室成立100周
年,也是北京大学考古专
业建立70周年,这些都是
值得纪念的重要历史事件
。愿此文集的出版能为上
述纪念活动添砖加瓦、锦
上添花。
鲁迅先生曾言:“北大
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
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
的,往上的道路走。”(
《华盖集·我观北大》)
李大钊先生则认为:“只
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
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
的建树,值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