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苏州手工艺当代人物志(锦绣丝织)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文本形式记录苏州手工艺锦绣丝织当代人物,重现手艺“苏工”繁华盛景,为苏州传统文化的记载留下宝贵的财富,呈现了苏州作为传统文化名城代表的城市精神风貌,也传达了“苏工”令人动容的匠人精神。全书分上下两篇,入选人物采取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涵盖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历史、现状与传承,以及制作工艺、使用工具、选材等内容,同时穿插大量精美锦绣丝织作品图片,多角度记录当下苏州手工艺代表人物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现“苏工”名家技艺新风貌。 目录 总序 序 上篇(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惠娟 王晨 王丽华 王金山 王祖识 卢建英 卢菊英 卢梅红 卢福英 付健 朱寿珍 孙佩兰 牟志红 李华 李海龙 吴文康 吴金凤 余福臻 邹英姿 沈德龙 张玉英 陆美英 陈红英 陈英华 陈群英 范玉明 郁丽琴(勤) 周莹华 周海云 姚红英 姚建萍 姚梅英 姚琴华 姚惠芬 姚惠珍 姚惠琴 顾文霞 顾金珍 钱小萍 倪雪娟 黄春娅 梅桂英 梁雪芳 蒋雪英 游伟刚 蔡梅英 管佩英 薛金娣 濮凤娟 下篇(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学芳 王建江 尤红妹 朱利群 华惠英 汤晓红 李兰珍 李鸣素(苏) 吴建华 沈惠 沈芝娴 张建英 陆彩凤 陈文 陈丽华 郁晓莹 周丽琴 府向红 府梅英 赵丽亚 姚秋英 姚彩珍 姚勤芳 钱丽萍 钱建琴 钱晓丽 皋美林 徐祥云 唐叶红 黄林珍 蔡霞明 序言 苏州,是我国最重要 的传统手工艺中心之一。 在全国工艺美术11大类中 ,苏州就拥有全部11大类 共3000余个品种,涉及 生产实践和生活需要的各 个领域,“苏工”“苏作”久 负盛誉。2014年12月1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 苏州为“全球创意城市网 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 之都”。 织绣,是苏州传统手 工艺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苏绣与湘绣、粤绣、蜀绣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 苏州宋锦与四川蜀锦、南 京云锦并称为“中国三大 名锦”;苏州也是缂丝的 重要生产地,因这一具有 “通经断纬”独特织造工艺 而久负盛名。 位于太湖之畔的苏州 ,气候温湿,盛产蚕桑丝 绸。在距今4700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 现当时吴地已有了骨针、 纺轮、丝线与丝织品。据 西汉刘向《说苑》记载, 春秋时期,吴地已“有绣 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 裘者”。三国时期,吴王 孙权的赵夫人手绣《列国 图》,有能“绣万国于一 锦”之说,时人称之为“针 绝”,其亦能织云龙虬凤 之锦;吴国后宫已有织络 宫女千余人,织绣服饰传 至东瀛,故日本“和服”又 称“吴服”。宋代,朝廷在 苏州设有“绣局”“锦院”。 虎丘塔、瑞光塔出土的五 代与北宋时期刺绣花卉经 帙,虎丘塔出土的五代时 期宋锦《孔雀宝相花纹锦 》等,已具有较高技艺水 平;苏州所产织锦,织造 精细、图案典雅,被称为 “苏州宋绵”;宋皇室南渡 也将很多缂丝名工巧匠带 到南方,苏州缂丝得到很 大发展。元代,苏州缂丝 大量用于官员服装和寺庙 用品,并开始采用金彩, 对明清缂丝艺术影响深远 。明代,苏州缂丝产品传 到一衣带水的日本,被奈 良人誉为“明缀”;苏州以 “东北半城皆机户,万户 机声传小巷”而成为全国 丝织业的三大产区之一, 并因织锦品种繁多、花色 丰富而有“吴中多重锦”之 说;正德《姑苏志》已有 “精细雅洁,称苏州绣”的 记载。清代,朝廷在苏州 设织造局,专门督造与采 办锦缎、刺绣和缂丝;苏 州宋锦在康熙、乾隆年间 达到全盛时期;作为“绣 市”,苏州城内及四乡有 绣工10万余人,清末民初 以沈寿为代表的苏绣艺人 首创“仿真绣”,把苏绣艺 术推向新境界。 在历经民国时期苏州 织绣行业的凋零后, 1949年起苏州织绣业得 到复苏。70多年来,苏绣 、缂丝与宋锦走过了不同 的起伏发展之路。苏绣, 以1954年筹建的苏州市 文联民间艺术研究组刺绣 生产小组(1957年成立 苏州刺绣研究所)为平台 ,业内通过研究继承、挖 掘整理,发展苏绣针法48 种,并由单面绣创新发展 了双面绣、虚实乱针绣、 双面三异绣等高档刺绣艺 术品。20世纪80年代后 ,镇湖、光福、东渚、木 渎和通安等一带出现众多 刺绣加工点及一大批民间 绣娘。特别是“刺绣艺术 之乡”镇湖,至今仍活跃 着“八千绣娘”,一条长 1700多米的刺绣街,汇 集了300多家刺绣经营作 坊和工作室。20世纪8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初期 工艺美术外贸出口任务猛 增,缂丝业务量超过历史 上任何时代。20世纪90 年代后,由于外贸任务日 趋下降而生产不断萎缩, 目前全市缂丝从业人员保 持在500人左右规模。宋 锦业经历了枯木逢春的复 苏,20世纪90年代后宋 锦生产量日趋下降,至 2004年规模生产基本停 顿。2014年11月,产自 苏州的宋锦“新中装”面料 亮相在北京举办的亚太经 合组织(APEC)峰会后 ,苏州宋锦业焕发了新的 生机。 最近10多年来,随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工作的启动及不断深入开 展,苏州织绣类传统工艺 得到了多方面的保护。苏 州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 丝织造技艺与苏绣,都被 列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宋锦、缂 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第四 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作名录。苏州的漳缎、 吴罗等织绣类项目也被列 人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以人为本,是传统手 工艺的特点。苏州织绣, 也是由历代织绣人不断创 新发展的。近年来为业内 所关注的“镇湖苏绣现象” “APEC宋锦新起点”等,让 我们把目光定格于这些守 正创新的当代织绣人。我 们的《苏州手工艺当代人 物志·锦绣丝织》分册, 就是要记录这些给人们带 来美之享受的当代织绣人 。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