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裳集(创作卷Ⅱ旧戏新谈一脚踏进朝鲜的泥淖里拟美国兵日记新北京和平鸽的翅子展开了)(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裳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卷包括黄裳先生创作的文集《旧戏新谈》《一脚踏进朝鲜的泥淖里·拟美国兵日记》《新北京》《和平鸽的翅子展开了》。
《旧戏新谈》:我们的文化在历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峰,至今仍然不衰的当推元曲,蒙它的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戏剧依然多姿多彩。曾几何时,戏曲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京韵大鼓、川剧秦腔、河南梆子、昆曲评剧,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这部《旧戏新谈》在今天看来,戏依然是旧戏,谈也似乎成了“旧谈”,但其实并非如此,他的观点依然新颖,可谓历久弥新。
《一脚踏进朝鲜的泥淖里·拟美国兵日记》是模拟美国兵口气厌战的小册子。
《新北京》是作家黄裳于1950年所著的一本散文集。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散文中又以杂感随笔、游记和怀人之作为为主。
《和平鸽的翅子展开了》“新时代丛书”之一。
书中文字是黄裳一以贯之的浪漫而感伤的格调,亦颇有魏晋名士的风流意味。黄裳的字里行间文史兴会,意聚笔端,仿佛不经意的撷引和联想,却能让人随着他的脚步品味山河古今、人文风情。黄裳先生的文学成就直追五四以降的周氏兄弟,在历史与现实、个人风格与文学传统的撞击中,迸发出迷人的光彩。正如评论者所说:“读黄裳,像在世事纷繁人声喧嚣的闹市里,看见一位名士款款而行。”
目录
旧戏新谈
徐序
吴序——关于作者
章序
第一辑
评剧家
评剧家之二
京白
叫好
十万春花如梦里
关于川剧
关于违碍戏
水浒戏文与女人
第二辑
法门寺
关于刘瑾
打渔杀家
连环套
盗御马
小生三类
安天会
新安天会
春闺梦
青石山
朱痕记
四进士
美人计
回荆州
截江夺斗
祭江
西施
战宛城
骂殿
关于《纺棉花》
长坂坡
蝴蝶梦
金钱豹
一捧雪
灞桥挑袍
空城计
洗浮山·霸王庄·茂州庙·拿谢虎
第三辑
打樱桃
得意缘
雌雄镖
小放牛
花田错
嫁妹
戏凤
夜奔
别姬
第四辑
饯梅兰芳
念小翠花
捧萧长华
怀侯喜瑞
谈郝寿臣
第五辑
论马谡
论蒋干
汤裱褙
再谈教师爷
诸葛亮与鲁肃
大白脸
小白脸
唐跋
后记
附记
一脚踏进朝鲜的泥淖里·拟美国兵日记
六月二十九日——东京
六月三十日
六月三十日——深夜撤退水原
七月一日——大田
七月一日——飞机视察
七月二日——准备“反攻”
七月三日——重返前方
七月三日——炮兵阵地之夜
七月四、五日——“拼命作战”与“决不后退”
七月六日——又是撤退
七月六日——山洪暴发
七月七日——屠杀
七月十日——追记“烧鹅”的结末
七月十二日——被俘
七月十二日——忏悔
后记
新北京
新北京
知识分子的改造
老舍在北京
一支文化队伍——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瞻望新歌剧——人民艺术剧院之二
渔夫恨及其他
谈戏
温特
老虎尾巴
三入清华园
百顺胡同的郭佩珍
京尘琐录
解放后看江南
米之都——无锡
丝是怎样缫成的?
荣德生和无锡的棉纺业
社会科学者眼里的南京
司徒雷登夹着皮包走了以后
不再做花瓶——记中国农业机械公司南京工厂
侯德榜与永利
后记
和平鸽的翅子展开了
和平鸽的翅子展开了
爱你的祖国
好榜样
“跑马书”问题
珍视祖国文化遗产
梅兰芳先生的控诉
萧长华“送子参军”
迎盖叫天
贺叶盛兰
血的纪念
“教师爷”
绝代丑角
这也是生活
四个主题
胆大心细搞好戏改
评模与评薪
戏曲评介工作者的任务
零感
最现实的大课
编导问题
不许有空白
“千夫所指”
向老艺人致敬
敬老大会
戏改一例
关于包龙图
雷峰塔问题
中国舞的整理
光辉的演出
展开戏曲研究工作
关于历史剧
争取做“响档”
放噱问题
新书戏
要求更严肃
不能忍受
太不真实了
被歪曲的周大
不倒翁
“青衣行酒”及其他
后记
导语
《黄裳集》整理了黄裳先生毕生著作,展示黄裳毕生辛勤笔耕的多方面实绩,《黄裳集》分创作卷、古籍研究卷、译文卷和书信卷四大部分,将作者生前已出版各书,大致按出版时间先后分门别类编入各卷,是目前黄裳先生最全面的作品集。
精彩页
评剧家
鄙人涉足歌场,三十年于兹,所看者一大半是京戏。然而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写关于戏的文章。为什么呢?因为这似乎是一种专门的行业,普通人不能插足。过去也颇喜欢买买所谓戏剧刊物之类来读,于诸大名家稍有认识,虽然对他们未必佩服,然而却从来没有想过要腹诽一下的意思。因为他们都是有点本领的。或者看过谭供奉,或者听过陈石头,牌头极大,语有根源,后辈如我者是只有恭聆教诲的资格的。
现在自己也要来献丑了,提笔之初,先想要将这一些前辈剧评家分析一下。照我看来,这批人可分三大类:(一)职业的剧评家——代表人物当推齐如山与徐凌霄,他们熟于梨园掌故,广交平剧名伶,自己也懂戏,所以凡有写作,大约是有点道理的。但他们从不谈旧剧的意义,也从不提倡改革,相反地,倒是非要保守不可,如谭供奉在某戏中挂“黑三”,马连良改挂“黑满”,那就得骂一个狗血喷头之类。 (二)捧角家——女性的称为“捧角嫁”,他们凡有所作,都别有用心,不是想得被捧者青睐,即是想达到什么目的,这一批人人品甚下,而又毫无知识,常常胡说,最要不得。(三)这第三种是只能欣赏,不能批判的,因为他们不懂阴阳字,不会起霸勾脸,然而却写文章,或对《黄鹤楼》作源流考,或说鲁子敬并非傻瓜,然而我看他们倒不免是傻瓜,这些位的文章我是不大看的。
话说回来,我自己以“羊毛”的资格来乱谈,弄不好一定有落人“第三流”内去的危险,然而却不想知难而退,姑且“骑驴看账本”,走着瞧罢!
评剧家之二
因为上一次就分析了“评剧家”,字数所限,关于那第二类人物未能尽所欲言。话说这一批人中也包含一些所谓“诗人”“才子”在内。慨自明末以来,男色之风甚盛,那原因是因为士大夫不许狎妓,只能找漂亮的男戏子来寻开心。直至清末,男女合演还没有能成为事实,一般士大夫,不能不寄情于优伶而捧之。王紫稼在明末清初,风头十足,吴梅村为他特撰《王郎曲》,那位投降清朝的龚芝麓也赠诗日:“蓟苑霜高舞柘枝,当年杨柳尚如丝,酒阑却唱梅村曲,肠断王郎十五时。”肉麻之至。这是清初时名士捧角的情形。
至于清季中叶以至清末,此风更盛,但当在将来谈之。
现在我想介绍另一位“名士”和他的丑态,不过这不是对“相公”而是对破天荒的“坤伶”了。这故事见于《后孙公园杂录》,所谓名士即易哭厂是也:
“帝制时期,自命帝党者,荟萃都下。皆捧坤伶。……而刘喜奎色艺实领王冠。名士如易哭厂(实甫),罗瘿公,沈宗畸辈,日奔走喜奎之门,得一顾盼以为荣。哭厂日,喜奎如愿我尊呼母,亦所心许。或日:是非汝绿树阴中之老妈乎?喜奎登台,哭厂必纳首怀中,大呼日:我的娘我的妈,我老早来伺候你了。每日哭厂必与诸名士过喜奎家一二次,入门脱帽,必狂呼我的亲娘,我又来了。”不必再抄,否则真肉麻死了。这就是“名士”捧角的样子。我当然不想去效法,不过易实甫的流风遗韵,正自未已,现在传其“衣钵”,肉麻如昔者还是有的。
而现在的坤伶能像刘喜奎那样的也少了。言慧珠在北平自杀写了洋洋的遗书,大家颇为注意,然而不死之后,还是老样子,那一场表演也真的成为表演,给人留下来的只是滑稽之感而已。
P17-2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