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香草美人(许结讲辞赋) |
分类 | |
作者 | 许结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赋学家许结先生全面讲解辞赋的典范之作。全书分为“认识辞赋”“辞赋小史”“辞赋家与创作”“辞赋之道”“辞赋名篇”五讲,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辞赋的发展流变、体类、结构、写作技巧及其美学特征,同时对辞赋名篇做独到的鉴赏,是一部让普通读者亲近辞赋、走近经典的普及性学术读物。 作者简介 许结,1957年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安徽桐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辞赋研究所所长、中国辞赋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兼任洛阳辞赋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赋学》主编、《辞赋》编委会主任、《中华辞赋》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辞赋理论通史》、教育部项目《中国赋学历史与批评》、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赋汇点校》等。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辞赋与图像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辞赋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 出版学术专著《中国文化史论纲》《老子讲读》《汉代文学思想史》《赋学:制度与批评》《中国辞赋理论通史》等3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文学创作集《诗囚》《半岛之半》,创作辞赋作品《栖霞山赋》《儒学馆赋》《清水岩赋》《特教赋》《钟英赋》《草塘古邑赋》《酒都赋》等。 目录 引言 第一讲 认识辞赋 从敛财开始讲起 寻访故居 篱畔花木有类分 唯君独步 辞赋的艺术特征 第二讲 辞赋小史 从荀子到张衡 魏晋风流与大唐气象 驼峰运动、复古与集大成 第三讲 辞赋家与创作 历朝制度和赋家责任 辞赋创作心要 石楠花新生 第四讲 辞赋之道 先贤持论迥时流 古人处其道,足以察臧否 六大赋学理论范畴 第五讲 辞赋名篇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成公绥《天地赋》 杜牧《阿房宫赋》 苏轼《赤壁赋》 序言 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在 南京秦淮河畔召开的“第四 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 ,我当时拟的会议主题有二 :一是辞赋历史与批评之展 开,二是20世纪辞赋学研究 之回顾与展望。届此世纪交 变之际,立此课题,可谓意 出多层:第一,赋体文学自 战国迄晚清历时二千余年的 发展史,兴衰隆替,内涵丰 富,有必要进行全面而系统 的探究与思考;第二,与赋 的创作史研究相比,当时对 赋的理论批评史研究比较薄 弱,宜为重视;第三,20世 纪为我国政体、文化巨变之 时代,赋学新批评亦迥异于 古贤,然其历经百年嬗变, 可谓沧海桑田,成败得失, 值得深切反思;第四,新世 纪来临在即,学人回顾历史 ,重在展望未来,赋学研究 的会通创新,将决定在新的 历史阶段本学科发展的走向 ,交流切磋,自多启迪。合 此数端,我当时的想法就是 研究重点应在赋创作与理论 并重,古老学问与现代意义 交通。这是上世纪最后一次 赋学会的主旨。时过境迁, 二十年光阴很快过去,回首 新世纪赋学的创作与研究成 绩,似多印合我当年的思考 ,现出版本书,既保持固有 的思考,又增添了为新时代 的读者多一分了解赋体文学 的念想。 饶宗颐先生在《辞赋大 辞典·序》中说:“赋以夸饰 为写作特技,西方修辞术所 谓Hyperbole者也;夫其著 辞之虚滥(Exaggeration) ,构想之奇幻(Fantastic) ,溯源诗骚,而变本加厉。 ”这是从修辞学看待赋创作 现象,可谓知言。然赋乃我 国古代文学中一特殊体裁, 在古典诗歌、散文、戏曲、 小说诸文体外独树一帜,观 其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且既 音节浏亮又汪洋恣肆的创作 特点,则势必绾合赋“体”起 源与赋“文”至汉极“一代之 盛”的经纬时空,进行探究 。关于赋体的起源,历来有 诗源说、辞源说、散文说、 隐语说、俳词说、综合说等 ,其观点不同,然研究思路 基本是两条:一是努力寻求 赋这一体裁形式特点的最初 来源,一是立足赋这一体裁 完成后的文本(尤其是汉赋 )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艺术 手法探讨其渊源。前者在探 讨赋体起源本始意义上较为 准确,但因文献的亡佚和时 间的隔膜,很难求其本真; 后者由文本出发,根据所存 文献线索寻其蛛丝马迹,往 往凿凿可考,但却头绪纷挈 ,致生游离探源本义的“综 合”之说。缘此,赋体渊源 问题仍是学界不断有所发现 、不断有所追寻的课题。比 较准确地解释这一问题,对 赋的体类、题材、特征的研 究,是不无裨益的。而认识 赋的特色,又必须关注汉赋 的完形与成就,这也是汉赋 至今仍为赋学研究热点之要 因。元代虞集有云:“一代 之兴,必有一代之绝艺足称 于后世者:汉之文章,唐之 律诗,宋之道学。”其言“文 章”应当包括汉代大赋。至 清人明辨赋体,云“一代之 所胜”于汉专取其赋,可详 清人焦循《易余龠录》的言 说。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 考·序》承其说,直谓:“凡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 ,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 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 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 能继焉者也。”这种说法确 实标明了赋作为汉代文学主 要样式以及至汉而铸就赋艺 高峰的意义,但其偏颇则在 如明代复古派文人“唐无赋” 说,抹煞了赋体文学在汉以 后的发展与流衍。所以从目 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对晋唐 以降赋创作本事、艺术努力 钩沉显微,达于宏观整体之 风貌,以明其“文变染乎世 情”。的时代特质,尤为必 要。其如对赋之体类的认识 ,不关注赋创作因时而变的 发展,是不能深入了解赋体 自身由骚赋到散赋、骈赋、 律赋、文赋衍替的历史原因 和艺术理论的。 辞赋家在中国文坛上是 继无名氏的诗三百创作后崛 起的第一代文人,并占据了 楚汉文坛的主导地位,因此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自觉 ,首先是以辞赋创作为鹄的 。然而考察赋学的理论批评 历史,显然又呈示出早熟、 中衰、晚盛的发展轨迹:汉 晋赋学理论(如司马迁、扬 雄、班固、王逸、曹丕、挚 虞、陆机、成公绥、皇甫谧 、萧统、刘勰等文学史家对 辞赋的批评)一唐宋时代供 士子考试之需的《赋谱》类 的指导作赋的书籍(李慈铭 《越缦堂日记》评谓“陈陈 相因,最无足观”的格律手 册)一明清赋学批评(尤其 是盛清时代出现的《赋话》 类著作)。根据这一线索,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有两点 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汉晋 赋论引领起诗、文批评理论 的兴盛,二是赋话则为继诗 话、文话、曲话等后出的批 评形态。论其因,当追溯赋 体异于其他文体特征的包容 性与依附性。清人黄承吉云 :“古今文章体制之变迁不 一者,惟诗为綦多;而境地 之变迁不一者,则惟赋为至 广。”正因为赋在总体上的 容纳特征,古人制赋并不单 纯作为文学创作,而是兼括 天文、历数、生物、地理、 心理、历史、语言、艺术、 宗教等知识,综合运用,以 经世致用,以观觇才学。这 也就相对制约了赋论的发展 ,使其在魏晋以后远不及那 些针对性强的如诗、词、曲 等文体受文学理论家关注。 同样,由于赋创作的包容性 ,当批评家从狭义的文体理 论辨识和评判赋时,则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