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梁俊、周晓丹所编著的《乌蒙山里的桃花源》是一本让城市小学语文老师汗颜的小学生作文日记作品集,因为孩子们的语文是音乐老师教的,居然都能写得这么美;
这是一本由乌蒙山苗族和彝族的孩子们和去支教的爱心老师们一起书写的乌蒙山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貌“史”,让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也看看大山深处的思想和生活;
让城市父母与他们的孩子一起抛开物欲横流的城市生活,去看看山里孩子的童趣和真善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乌蒙山里的桃花源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梁俊、周晓丹所编著的《乌蒙山里的桃花源》是一本让城市小学语文老师汗颜的小学生作文日记作品集,因为孩子们的语文是音乐老师教的,居然都能写得这么美; 这是一本由乌蒙山苗族和彝族的孩子们和去支教的爱心老师们一起书写的乌蒙山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貌“史”,让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也看看大山深处的思想和生活; 让城市父母与他们的孩子一起抛开物欲横流的城市生活,去看看山里孩子的童趣和真善美。 内容推荐 由梁俊、周晓丹所编著的《乌蒙山里的桃花源》是由两位到贵州的支教老师梁俊和周晓丹,将他们当时所带班级孩子们的作文、日记和诗歌编辑整理而成,全书12万字。通过这些孩子们的充满感情和灵性文字以及老师们从文学角度以及人文关怀角度的评语,读者可以看到老师们对儿童文学“诗性教育”的思考和实践结果,乌蒙山地区少数民族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现状和全貌,非常令人感动。 目录 推荐序:书写生命故事 推荐序: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 推荐序:这些没听过北大的孩子们 序 乌蒙山里的桃花源 山里娃的生活乐趣 我们的家和亲爱的家人 夜里的梦和白日梦 想通了和想不通的事 总也忘不了的事 大山深处的传说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首诗 附录一:学校简介 附录二:支教老师简介 附录三:小作者简介 跋 试读章节 我的家 文——王吉利 一 我常常想对爸爸说:你去和妈妈一起干活吧!如果你不去和妈妈干活,你就不像一个男人。人人都说男子汉大丈夫.可是你看看你,现在就像一块臭豆腐。男人是一家之主,可你不要当一家之主,你只想当一个女人。 爸爸,如果我去上学了,你就去和妈妈一起种地;如果我回家了,我们就一起去种地。我真的很想对你说,如果你不和妈妈一起去种地的话,我就不再是你的女儿了。 我想对爸爸说:不要再喝酒了吧!你喝酒不只是害了你,还害妈妈不能好好地生活。如果你能把酒戒了,你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你一定会做得让妈妈大吃一惊的。只要你不去喝酒,你的变化一定会很大的。以前,你不喝酒才两个月,就和妈妈一起去干活了。如果你一直不喝酒,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爸爸,如果你不像现在这样喝酒,我们也就不会不喜欢你了。你不喝酒,我和妈妈都很开心,可是你一喝酒我们俩就又不开心了,又要很难过,不想再见到你了。 你只想着自己开心,也不顾我们的感受。爸爸,我想对你说的话,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妈妈,如果你这样下去,妈妈会非常难过的。这就是说不出口的心里话。 二 昨天,我和妈妈去石门赶场回来的时候,我家的门是开着的。进去看到一个人都没有,柜子也坏了,小鸡也不见一只,人也不见一个。我就想:是不是我家来了小偷呀! 爸爸回来了,我才知道柜子是爸爸打坏的。妈妈叫我去干活的时候,爸爸说:“你的小白鸡被我打死了。”妈妈很生气地说:“我的小白鸡又没有打你,你干什么要把我的小白鸡打死呀!” 过了一会儿,我和妈妈一起去地里干活了。我就想:爸爸你不要走地狱的路呀!以前我给你读过一首诗,你不听,你说,下了地狱要去和鬼打架,不过地狱一只鬼都没有!我和妈妈去摘菜叶子回来了,要去做饭吃,爸爸起来说他要吃凉粉。妈妈就去给爸爸做凉粉,可是爸爸一掌把凉粉打翻了。 妈妈很生气地哭了起来,我也哭了。 三 今天一早妈妈把我从懒惰的沉睡当中叫起来了,因为今天是星期天,要去做礼拜。妈妈一大早起来了就去割草来喂牛,还有喂马,之后她才叫我的。然后她叉去喂了母猪,完了洗脸梳头,换衣服。接着又要来帮我洗脸,还有梳头和换衣服。她去做饭和烧菜,之后她才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吃饭,吃得好像一位从天而降的仙女。 一位从天而降的仙女给爸爸我俩做饭,可是爸爸说妈妈做的饭菜不好吃,要他做的才好吃。我心里想:妈妈好心做饭给他吃,不说谢谢也没事了,可是还说不好吃,真叫我生气。 四 昨天晚上做了三个噩梦。 第一个噩梦是我梦见妈妈离开了我,再也不要我了。然后我就哭了起来,妈妈就说:“别哭了,妈妈在这儿,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的,给我说你梦到了什么,我会为你祷告的。”我就把刚梦见的,一点一点地说给妈妈听,然后我就抱着妈妈睡觉了。 不过一会儿我又做噩梦了,大哭了起来。妈妈就说:“好了别哭了,把你梦见的再一次给我说,我又再一次地为你祷告。”后来我就回答妈妈说:“我刚才梦到了一个陌生人来拉我,拉得我很痛。”妈妈又说:“没事的,你先睡,我马上为你祷告一次。”然后我就又睡着了。 又不过一会儿,我又梦见了一个比前两个梦还要可怕很多很多的梦,这一次梦见的是我很怕的东西。我才梦见我就又哭了起来,妈妈问到我说:“你这一次梦见了什么可怕的呀?”我就回答妈妈:“我梦见我从高山上掉了下来,狼还在后面追。”妈妈又为我祷告了一次,就没有再梦了。 我想一定是上帝看见妈妈为我祷告了三次,我才没有继续做噩梦了。 五 妈妈,我想对你说的是:我知道你天天都要到地里干活,是因为你想干活干得多了,就有多一点粮食收回家来。粮食收来了。有的时候只要没有钱,就卖一点土豆、苞谷和红豆等东西来换到钱。你常常说,我们现在的孩子都是钱孩子,因为只要一天没有钱用了,就好像好几天没有吃过饭一个样子。所以父母常常都要有很多的钱。 可是,现在你想去打工赚钱也不能出去了。有一件事情,我一直放在脑海里,我常常想起这件事:有一次你去打工了,我和爸爸在家,爸爸叫我做饭,我一不小心把饭做坏了,他就骂我和打我。我打电话跟你说了,你又回来了。妈妈,我知道在这十年来,你一直都不会像爸爸一样地骂我,因为你是世界上比谁的母亲都还要好的人。 我想对你说:你把我养到了今天,我从来都没有给过你什么东西,我不给你什么东西也没事,可我老是和你吵架。我真的不想和你吵来吵去的,可是我在生气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和你吵起来了。从今天以后我再也不和你吵了。等我长大后,如果我书读不出来,我就去给别人打工,把你养到白发苍苍的,回报你给我的快乐。 我很想对妈妈说这几句话,是因为她为了我很辛苦。 P118-121 序言 一开始,我们想给这本书起名叫《童书乌蒙》。这是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名字。 童,即孩童;书,作动词用,意为书写;乌蒙,云贵川交界山区,高寒贫苦,这里代指贵州石门坎大山里的两个苗族村寨。两村寨间有一所乡村小学,建校十四年来,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老师或长期或短期任教于此。我和妻子是学校最后一批外来志愿者中的两位,任教时间两年。第一年,我们担任三、五年级的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第二年,我们继续带孩子们上四、六年级。微信公众号“童书乌蒙”所发的文章,是我们带的两个班里的孩子们写的文章。 “童书乌蒙”里的作品,大部分不是命题作文,而是每天写作课上孩子们写的日记。只是我们不称之为日记,称之为“童书”。这些孩子书写了什‘么呢?他们真实地记录下自己对身边的世界和人的观察与感受。积累一段时间之后,这些作品将成为孩子们、班级、苗寨、石门坎,乃至乌蒙山区历史的一部分。虽然它们可能并不伟大,但是作为每个孩子的生命记录,它们是值得被存留的。 我们的写作要求很简单,没有什么限制。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地写,老师阅读后评分。得到“童书乌蒙”称号的作品,老师会读给全班同学听。如此每日反复,对于分享和写作,孩子们的热情超乎想象。我常常和孩子们说,当他们的作品结集成册的时候,那本书就是他们的小学毕业证书。我们夫妻和孩子们都期待着这一天的来临,因为他们的作品充满着我们周遭世界里少有的真实的情绪。这些情绪很美。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里如此定义文学:文学是艺术的一种,不美,当然不是文学;文学是产生于人类情绪之中的,无情绪当然不是文学。这些高山苗寨村小里的孩子们的文字、舞蹈、美术、音乐作品,无一不流露出对这个世界的真实的感知。其中的美来自于孩子们丰富的、真实的情感,这正是郑振铎所描述的、文学作品应有的样子。石门坎、大花苗与新中学校 先从石门坎这片神奇的土地说起。之所以说石门坎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原因有三:一是它荒凉贫瘠,山高雾浓,不适人居;二是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它周围的群山里却居住着苗族的一个分支——大花苗.一个被旧史志称为“晦盲否塞”“蠢如鹿豕”,靠“结绳刻木”记事的民族;三是石门坎曾经来过一个著名的英国宣教士——柏格理,他为石门坎带来了稍纵即逝的信仰复兴和教育辉煌。 距石门坎(现称石门乡)步行四十分钟路程的大山深处,有两个大花苗的村寨——新营和中寨。2001年,深圳有一位叫作吴彩金的女士看到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的艰辛,顾念那里的贫苦,于是筹集资金,联合政府和村民的力量,在这两个苗寨中间建立了一所小学——“新中学校”。“新中”取自两个寨名的首字,寓意“好消息中的新生”。 此后,江柏林与卞淑美夫妇从东北来到新中学校支援教育,一待就是九年,为学校奠定了教育管理和硬件上的基础,将学校带入正轨。此后十几年来,无数的志愿者教师连续不断地投入新中学校的教育事业之中,使得教育之花在山野中慢慢开放。本书收录的文章的小作者大多数是“大花苗”,也有少数彝族和汉族孩子。“大花苗”的孩子生活在新营和中寨,彝族和汉族孩子则来自步行四十分钟之外的“草原村”,也有少部分来自云南彝良的苗寨。 彝族、汉族学生聪慧勤奋,但有些小霸道,成绩大多名列班级前茅,这和大部分彝、汉族家庭重视教育有关。 “大花苗”的孩子有些胆小怯生,也有些懒惰,不过他们在音乐、美术方面的天赋无与伦比。上美术课时,凡是举手问“老师,怎么画啊?”的一定不会是苗族学生。苗族孩子无师自通的色彩搭配技巧、挥洒自如的写意作品,常常令我们这些汉族老师汗颜。 苗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情感丰富。在上绘本课、古诗文课等一些特别开设的课程时,情至深处,经常会有孩子热泪盈眶。正是在这样的情感之中,他们写下了一篇篇动人的文字。天生的诗人与歌者 在这里做志愿者的两年,感谢威宁县教育局和石门乡政府及教育部门给予我们巨大的教学自主空间,让志愿者老师得以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诗文诵读与写作、对课、绘本课和视频课等。 我们的语文教育受教育家丁慈矿的影响,着重于启发孩子们对汉语的语感、意境、情感的体会。具体的做法是以周为单位教学,一周教孩子们一篇古诗和一篇现代诗,选择经典、趣味、情感独特的篇目,或化为故事讲述,或谱曲唱诵,如此晨诵午读、朗诵表演、小组PK,让诗歌渐渐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我们还用丁慈矿编著的《小学对课》带孩子们晨读,学习对韵、对对子,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兴趣。 绘本课则选择绘本专家哈爸推荐的多元化的绘本故事,由老师讲解、布置课后阅读,之后再组织主题绘画。此外还有每日午间的经典童话自读,晚间的日记写作……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极大扩张,他们情感越发丰富和有深度,不但不畏惧写作,而且喜爱写作,七步成诗、提笔就来。 孩子们笔下的桃花源 在结集成书的过程中,我们把孩子们的文章分成了几类:“乌蒙山里的桃花源”中收集了孩子们描写村寨景色、动物与植物的作品;“山里娃的生活乐趣”中,孩子们记录下乡野生活中的趣味,他们掏鸟窝、抓蜻蜓,比起城里孩子玩乐高和芭比娃娃的生活,别有一番乐趣;“我们的家和亲爱的家人”中有孩子们对家庭生活的记录,也有他们想念去世的亲人、外出打工的父母而写下的日记,读起来常常令人落泪;“夜里的梦和白日梦”中收集的是孩子们对自己的梦和梦想的记录,二者之间的边界有时很模糊;“想通了和想不通的事”中,我们可以读到这些十岁左右的“半大小子”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有些时候他们显得那么懵懂,有些时候却又那么成熟;“总也忘不了的事”,那真的是他们最难忘的回忆了;“大山深处的传说”是孩子们采访村寨老人收集而来的苗族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在苗族已经口口相传了千百年;最后,在“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首诗”中,我们可以读到孩子们稚拙又灵动的诗歌。 起初,我们在茶余饭后谈论孩子们的作品,有时仅仅是因为有意思,有时则是被感动。后来,我们想:为什么不在微信开个公众号,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孩子的作品?于是就有了“童书乌蒙”这个公众号。 再后来,我们想为孩子们出一本书。用他们自己的文章、自己的画,一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书。我们希望孩子们看见自己的创作是有价值的:一百多年前,柏格理来到乌蒙苗寨,他的日记记录着乌蒙苗民与他的故事;一百多年后,乌蒙苗寨的孩童,以孩童的目光,用一篇篇日记书写着他们所见所感之乌蒙。这是他们自己的乌蒙,承载着他们自己的历史。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本书,更多的老师和家长能够意识到,孩子们的生命中究竟隐藏着多大的潜力,多少的宝藏——只是我们一直以来,用太多的压力和缺乏生命力的教育方式,把这些美好、珍贵、诗意的东西给压抑甚至是扼杀了。 在编辑和整理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仅仅对错别字和个别标点符号进行了修改。一些按规范看来可能有语法错误的句子,斟酌再三,我们还是决定让它们保持原来的模样。一来,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孩子们作品的原汁原味;二来,汉语对于少数民族孩子来说并非母语,我们保留了他们使用汉语书写时的习惯,这些文字对一些从事相关研究的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会成为十分珍贵的语料。 但愿这本书成为一粒种子,在所到之处扎下根,结出更多美好的果实。 粱俊周晓丹2016年7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奇异之书。一群大山里的穷孩子的文字,奇迹般地再一次证明了:在我们的童稚时代,我们的性灵曾多么天真,我们的感受是如此丰盈,我们的文字一语道破天上地下的奥秘。 ——徐沪生(“一条”创始人) 我很愿意把这本书推荐给孩子、父母和老师们。孩子看它会有很多共鸣,也会知道作文的另一种写法。父母和老师看它,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鼓励自己的孩子真实地表达自己。 ——哈爸(大V 店创始人,亲子阅读推广人) 像星星啄破夜空,给夜幕送去光芒;阅读这些孩子们的活泼文字,像一只只鸟儿扑进胸膛,带来了蓝天之下的所有消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和地上奔跑的。孩童心灵的成长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 ——崔卫平(人文学者) 山里孩子们的可爱,在常见的照片里可以看到一些;但是,他们的禀赋、经历和内心世界,他们那种内在的可爱,也许只有在你手里这种少见的书中,才能看到。 ——何光沪(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