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单行道(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德)本雅明 |
出版社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本雅明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非学术”性著作,也是公认的本雅明代表作。品味极高、经过升华的哲理文字,是本雅明对于他那个时代的哲学、文学、政治和社会等许多领域现实问题思考的结晶。《单行道》意象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如加油站、邮票交易、中国古董甚至梦境等。 作者简介 李士勋,1945年生于江苏,1972年担任前民主德国驻华使馆翻译。1978年考取社科院研究生,师从冯至先生攻读德国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供职《世界文学》编辑部。1986年-1988年任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官员,1989年后从事自由职业。2015年12月,以译著《毛毛》和《蓝熊船长的十三条半命》获2015德国童书翻译奖大奖和翻译奖。 目录 译者序 加油站 早点铺 113号 致男人们 标准时钟 回来吧!全部饶恕! 摆满豪华家具的十间套住宅 中国商品 手套 墨西哥大使馆 建议栽种这样的植物来保护公众 建筑工地 内政部 旗—— ——降半旗 皇帝全景幻灯屋 地下工程施工 为过分讲究的贵妇服务的理发师 注意台阶! 宣誓审计员 教具 德国人,喝德国的啤酒吧! 禁止张贴! 13号 武器和弹药 急救 室内装饰 纸张和文具 时髦服饰用品 放大 古董店 钟表和金饰 弧光灯 内阳台 失物招领处 不超过三辆出租车的停车场 阵亡战士纪念碑 火警报警器 旅行纪念 验光师 玩具 诊所 面积出租 办公用品 散件货物:运输与包装 内部修整停止营业! “奥革阿斯”自助餐馆 邮票商店 SIPARLAITALIANO 技术救援组织 针线筐 税务咨询 对没有资金者的法律保护 夜间求医的铃声 阿丽雅娜太太 面具一存放间 投注亭 站着喝啤酒的小酒馆 禁止乞讨和挨户兜售! 通向天文馆 译后记 附录1 本雅明的《单行道》(西奥多·阿多诺) 附录2 多义性与单行道(马嘉鸿) 序言 在《单行道》初版译后 记中我说过,翻译这本《单 行道》是从1998年到2001 年断断续续持续三年才定稿 ,2002年由台北允晨文化 出版公司出版(名为:《班 雅明作品选单行道·柏林童 年》)。 因为《单行道》德文版 1928年出版时就是单行本 ,所以我建议出版社出单行 本。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 接受了我的建议并于2006 年出版了《单行道》单行本 。 此后一直没有再版,我 多次“劝说”出版社再版,无 果,正应了书中的一句话: “劝说是没有结果的。”据说 是因为发行部门反对,就这 么一个小薄本,不利于销售 。一家书店专门找到出版社 表示希望再版,也没有结果 。这本书早已脱销,孔夫子 旧书网偶得一本,书价也高 近百元左右。2013年,有 一家出版社找到我,说想出 版我的译本。人民文学出版 社同意转让,于是我就与该 出版社签了独家出版合同, 但这家出版社办事拖沓,一 再违约。2019年,活字文 化编辑陈轩找到我,说他们 也想出版我的《单行道》译 本。 由于2020年初突发新冠 疫情,百业停摆。正好,我 借此契机,从容地修订并打 磨了二十年前的译文。 举世公认,本雅明的作 品翻译起来实在太“烧脑”, 所以,大家通常说的翻译作 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 句话更适合《单行道》了。 在这次修订过程中,我 对照原文,字斟句酌,发现 自己原来的译文有不少地方 有理解的问题,也有中文表 达的问题。可以说,凡是中 文读起来文理与逻辑不通、 颇令人费解的地方,一定是 对原文理解有误,要不就是 忽略了句中的小词和语气的 转折。理解有误,表达岂能 准确?正所谓:信达,信达 ,不信不达。 为了尽可能保持原文佶 屈聱牙的风格,我也尽量保 持原文的语序和长句,不用 短句取而代之。严复的翻译 标准,除去表示古文的“雅” ,实际上不过就是“信达”二 字。通俗的说法就是“忠实 原文,译文准确”,翻译的 过程就是“理解和表达”。在 这个过程中,保持原文风格 的程度与理解和表达的准确 程度密不可分,而这种程度 上的差异因人而异。译者本 人也随着学识的积累发生变 化。在这次修订过程中,我 发现了自己二十年前译文中 出现的谬误并做了大量的修 改。比如网友批评的“乡间 道路的力量”那一段,确实 是我理解有误,所以表达得 不准确。其他读者没有发现 的地方,包括语序和字句, 我改动的地方不下百余处。 为此,我既感到高兴,也为 以前的谬误感到内疚。我在 这里向旧译本的读者致歉。 关于翻译批评,我推崇 本书《批评家之技巧的十三 条论纲》中的第七条:“对 于批评家来说,更高一审法 院是他的同行。不是公众。 更不是后世。” 近来听说本雅明的粉丝 们津津乐道顾彬教授在南开 大学说,“德国人都看不懂 《单行道》,美国人和中国 人读懂了”。我想,他的这 句话,一半是真实,一半是 调侃。真实的是全世界大多 数人都看不懂《单行道》。 自称能看懂的人和迄今为止 翻译了《单行道》的几个中 国人,包括我本人,也未必 都完全看懂了,否则就不会 出现那么多的歧见和争论。 不过,中国人以第一个吃螃 蟹的勇士精神攻坚《单行道 》的勇气还是值得德国人称 道的。 本雅明不容易懂,译者 的学养不同,翻译质量参差 不齐是自然的。译者重新审 视自己的译文,也会发现以 前的疏漏和误读。对此我深 信不疑。我相信这个修订本 比二十年前的译本好了些, 但仍然不能排除还有错误和 疏漏,所以我殷切希望译界 同行,尤其是德语译界同行 不吝指正! 李士勋 2020年10月20日星期二 于北京 导语 本书作者对书中描写的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的处理并不是简单的堆积和罗列,而是推翻固有的概念思维,深入事物的本质,以探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书中文章饱含哲理性思维,寓意深刻,是作者对其所处时代的哲学、文学、政治和社会等诸多领域现实问题思考的结晶,依然对当今世界的学术、思想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后记 1998年6月,我忽然接到 诗人贝岭先生打来的电话。 他希望我帮他翻译德国作家 本雅明的《单行道》。 贝岭在他主编的纯文学 人文杂志《倾向》创刊号上 ,刊登过该刊副主编、作家 石涛先生从英文转译的这本 书的节译和美国著名女作家 苏珊·桑塔格的英译本序。 贝岭先生说,读者很喜欢这 篇文字,尤其是作家圈内的 朋友,希望我能把其余部分 译出。 本来我也只想补译那些 没有译的部分,但在翻译过 程中,我感到那样有不少问 题。为了保持译文风格的一 致,我想还是应该有一个译 自德文原文的全译本。后来 ,我看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出 版的刘北成先生著的《本雅 明思想肖像》一书第八章基 本上是根据石涛先生的译文 写成的。所以,我感到一个 德文原文的全译本就更有必 要了。 我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 石涛先生的节译,对于理解 那部分原文多有启发,在这 里首先向他表示感谢。作为 敢于问津这部令人望而却步 的艰深之作的第一人,石涛 先生值得尊敬。 关于这本书的译名,我 认为,EinbahnstraBe(单 行道)是交通规则里的一个 专门术语,通常说“单行道” 或“单行线”。虽然石涛先生 译为《单向街》带有几分朦 胧,引人遐想,但我还是主 张直译为“单行道”好。正当 我在为这个译名动脑筋的时 候,分别从女作家龙应台的 作品和《柏杨回忆录》里碰 到“单行道”三个字,因此更 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译完《单行道》并阅读 了本雅明的生平后,我才初 步理解书前那几句甚至也颇 令德国学者费解的献词。原 来,那是本雅明的一段爱情 记录。1924年,本雅明在 意大利认识了来自苏联拉脱 维亚共和国的布尔什维克阿 西娅·拉西斯,两人一见钟 情,1926年重逢时,他将 《单行道》这本书手稿赠给 她并题写了那段献词。献词 透露出他们的爱情在作者那 段人生之路上曾起到工程师 般的作用,帮助他打通了“ 筑路”途中的一切障碍。这 本书首先在报纸上连载, 1928年才出单行本。 …… 我确信,这本小书将会 像中国古代的名人字画那样 被打上一代又一代收藏家的 印记。这本书第一版由德国 恩斯特·罗沃尔特出版社于 1928年在柏林出版。此译 本根据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 1997年第十三版译出。原 文无注释,译文脚注全部为 译者所加,法文引文请旅居 巴黎的法国文学学者李清安 先生译出。书中的疑难之处 ,请教了许多位德国朋友, 如:博拉赫教授 (Prof.Dr.Martin Bollacher ),瓦格纳教授 (Prof.Dr.Frank Wagner) ,费路教授 (Prof.Dr.Roland Felber) ,前民主德国驻华大使李伯 曼夫人(Frau Liebermann )和翻译家查贝尔先生 (Egon Zabel)等人,恕不 一一列举,谨在此一并表示 衷心感谢。 本雅明曾经说过:“对于 批评家来说,同行是更高一 审法院。不是公众。更不是 后世。”因此,我希望同行 提出更多的批评指正。 李士勋 1998年12月25日 于菲尔斯滕瓦尔德 (Fuerstenwalde) 2001年10月15日校订完 成于柏林 精彩页 加油站 目前,生活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事实的而非信念的威力。而且,取决于这样的事实,它们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还从未变成过信念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文学主动性①不能要求在文学的范围里发挥作用——更确切地说,这是文学活动不育性的通常表现。重要的文学的影响只能在行动与写作的严格交替中才能产生;它必须在传单、小册子、杂志文章和广告中创造出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形式,相对于书籍的苛求而又无所不包的姿态,这些形式能更好地在行动的团体中产生影响。只有这种反应迅速的语言显示出此时此刻能胜任自如。观点对于社会生活这部巨大的机器来说好比机油;人们不是把机油浇到涡轮机身上,而是将少许机油注到那些必须熟悉的被掩盖着的铆钉和缝隙上。 早点铺 一种民间习俗告诫人们,早晨不要空腹说梦。在这种状态下醒来的人实际上仍然被梦的魔力控制。也就是说,洗涤只能唤醒身体的表面及其可见的运动功能,而灰色的梦境即使在早晨盥洗的时候仍然顽固地留在更深层,甚至牢牢地黏附在醒来后第一个小时的寂寞中。害怕和白天接触的人,不管他是怕见人还是为了内心的宁静,就不想吃东西并且会鄙薄地拒绝早餐。他以这种方式避开梦境与现实两个世界的断裂。在祈祷中,如果小心翼翼通过焚烧梦境不能把精力集中于早晨的工作,那就只能导致一种生活节奏的混乱。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说梦是灾难性的,因为一半仍然忠于梦境的人不得不在言语中泄露梦境并等待它的报复。更近代的说法是:他自己背叛了自己。他已经长大,不再需要做梦的幼稚来保护,这时候他自己泄露了失去了优势的梦中幻境。因为只有从另一个岸边,即从明亮的白昼出发,梦才可以从占优势的回忆中被说出来。梦的这个彼岸只有在一种净化中才可以到达,这种净化类似洗涤,但却与洗涤完全不同。这种净化是通过胃来进行的。空腹的人说梦就像说梦话似的。 113号 那些含有形体的时辰,在梦的大厦中流逝。 半地下层 我们早就忘记了这种宗教仪式,我们生活的大厦就是根据这种礼仪建造起来的。但是,当这座大厦应该被攻占并被敌人的炸弹摧毁时,多少使人耗尽精力而又怪诞的古代文物藏在这墙基里没有暴露出来啊。凡是在咒语中没有全部被埋入土中并被牺牲的东西,那下面有多少令人毛骨悚然的珍品陈列室啊,那些最深的井穴保存的却是最平庸的东西。在一个绝望的夜里,我梦见自己和小学时的第一位伙伴,虽然几十年来我已经不认得他,在这段时期我也几乎从未想起他,但我们却迅速地恢复了友谊和兄弟般的亲密关系。但醒来之后我明白了:那绝望像一颗炸弹揭示出来的东西是这个人被嵌入墙内的尸体。他应该做的事情:以后,无论谁住在这儿,都不应该和他有丝毫雷同之处。 前厅 参观歌德故居。我想不起来梦中看见的那些房间了。只记得那里有一条粉刷过的走廊,像在一所学校里一样。两个上了岁数的英国女游客和一个男管理员是梦中无足轻重的人物。管理员要求我们在来访登记簿上签名,登记簿摊开着,放在走廊最外面尽头的一个窗台上。当我走过去翻阅登记簿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名字已经歪歪扭扭地画在上面,字很大,一个笨拙的孩子的笔迹。 餐厅 在一个梦中,我看见自己在歌德的工作室里。那个工作室和他在魏玛时期的工作室迥然不同。首先房间很小,只有一个窗户。写字台的横头顶着窗对面的墙。已届耄耋之年的诗人坐在桌前正在写作。当他中断写作,将一个小花瓶,一件古雅的器皿作为礼物送给我时,我就站到一边去了。我在手中转动着它。室内闷热之极。歌德站起来,和我一起走进隔壁房间,那里一张长餐桌上已经为我的亲戚们摆好餐具。可是,我点数的时候发现,好像是为很多人准备的。也许连祖先们的位子都有了。在桌子右边的顶头,我在歌德旁边就座。宴席过后,歌德要站起来,显得很吃力,我用一个手势请求他允许我扶他一把。当我触摸到他肘部的时候,我开始激动地哭起来。 P7-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