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六岁生日那天,他的爸爸送给他一副滑雪板。以前,奥利没有一副像样的滑雪板。他原来的那副是领班的儿子约翰用几块木板制作的——你不难想象,奥利迫不及待地想要试试那副新的滑雪板。
但是,那年的冬天姗姗来迟。不错,天上有时会飘下几片雪花,可是大地还没有变白,雪就融化了。所以,奥利等啊,盼啊,期待着严冬早日到来。他在心里不停地嘀咕着:“今年的冬天到底还来不来呀?”
最后,冬天终于到来了。
离圣诞节还有一两个星期,大雪开始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整整下了两天两夜。地上的万物都披上了厚厚的白色毯子。第三天早晨,奥利一觉醒来,只见外面晴空万里,皑皑白雪仿佛数以百万计的小星星,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奥利兴奋极了,他在床上一口气翻了三个跟斗。然后,他匆忙穿上衣服,也没顾上看一眼衣服是否穿反了,就径直跑去见妈妈。
“妈妈,妈妈,我可以马上出门吗?”
“听着,”妈妈说,“你必须先吃早餐,而且别忘了戴手套,今天外面特别冷。”
奥利狼吞虎咽地喝了粥和牛奶。妈妈帮他穿上厚棉衣,戴上长手套,还在他两边的口袋里各装了一块三明治。妈妈说,他可以一直玩到吃午饭的时候。他向妈妈和小弟弟挥了挥手。系好了新滑雪板之后,他飞快地滑过厚厚的白雪,箭一般地朝着森林疾驰而去。
树林银装素裹,漂亮极了!奥利滑到了森林深处,在这里他仿佛进入了一个魔幻宫殿,只见一棵棵树木冰雕玉琢,显得无比神奇。他不禁自言自语道:“冬天之王,谢谢你!我很高兴你终于来了!”
话音未落,他冷不丁地吓了一跳,差点儿摔了个仰八叉。原来,有个老人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从头到脚闪着银光。奥利目瞪口呆地望着老人。“你是冬天之王吗?”他好不容易才说出话来。
“哦,不是,”老人回答,“我不过是寒霜杰克。你觉得今天的森林怎么样?”
“是你把它变成这副模样的?”奥利问道,“你是怎么让树木发光的呢?”
“这很简单。”寒霜杰克说着,朝奥利的大衣上哈了一口气、他的呼吸就像一团白色的云雾弥漫在空中。云雾消散之后,奥利的大衣上覆盖了一层亮闪闪的白霜。
寒霜杰克哈哈大笑,轻轻地拧了一下奥利的耳朵。“你是个聪明的小伙子,”他说,“我想,你不会介意寒风刺痛你的小脸蛋儿。刚才你在呼唤冬天之王,也许你愿意跟我去拳观他的林中宫殿。”
“啊,当然,请你带我一起去吧!”奥利激动地说。于是,他们起身穿过森林。寒霜杰克走在前边,奥利紧紧地跟在后面。 突然,奥利开始打喷嚏。他的两只脚变得湿漉漉的,大衣上的白霜也融化了。就在这时,一个奇特的老妇人从林中大步走了出来。她穿着一双宽大的黑色高统橡皮靴子,每走一步,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她的肩上扛着一把扫帚,手里拿着一把雨伞。她不停地擤鼻子、打喷嚏,好像患了重感冒。
她是谁呢?
奥利正要上前询问,寒霜杰克一步冲到她的面前,叫道:“怎么又是你?赶快走开,春天到来之前,你若再敢露面,看我怎么收拾你!”
说着,寒霜杰克朝她喷出了一大团云雾。那个老妇人吓坏了,撒开脚丫拼命地逃跑了,连她的扫帚都遗落在了地上。
奥利大吃一惊.简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你对那位老妇人太粗暴了。”过了好半天,他才这样说道。
P24-26
瑞典王国之绘本女王——艾尔莎·贝斯蔻
艾尔莎·贝斯蔻(ElsaBeskow,1874—1953),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父亲一家从挪威移居而来,母亲为瑞典本地人。艾尔莎在全家六个孩子中排行老二,除哥哥汉斯外,她还有四个弟妹。
艾尔莎从小喜爱童话故事,刚开始学会说话,她就试着给别人讲故事。她讲给哥哥汉斯听,汉斯则帮助她怎么恰当用词,如何把故事情节讲得更好。艾尔莎一直伴随着童话故事而长大,外祖母教她学唱《小老太婆》等经典儿歌。艾尔莎长大以后,于1897年出版的第一个绘本故事便是《小小老太婆》。
孩童时期,艾尔莎在春夏季节,每天要花上几个小时画些树儿和花草,她因此懂得了许多关于花草等植物方面的知识。成年以后,她的插图风格与绘本故事仍保留着童真稚趣,以及对自然的无穷好奇与探索。
艾尔莎15岁时,父亲病故,留下母亲奥古斯塔和六个孩子,家庭生活拮据。母亲只好带着孩子们回到娘家,跟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正是这样的大家庭,给艾尔莎和孩子们带来了生活的源泉与灵感。文学、音乐与艺术,成为一家人生活中的主题。这时瑞典女权运动日益盛行,艾尔莎受到了自由而良好的教育。透过绘本,她倡导快乐自由的价值观。《花的节日》,被认为是艾尔莎在倡导每个人享有的言论自由。
艾尔莎的叔婶们都拥有进步的家庭教育观念,他们在当地开办了一所学校,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快乐游玩,专注学习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艾尔莎也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她所讲述的不少有关叔婶的故事,大多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大家庭。“一战”期间,艾尔莎对世界秩序充满了恐惧、忧郁和悲愤。她将自己孩童时代与叔婶们一起生活的快乐故事讲述出来,也算是对现实的一种逃离。
1892—1895年,艾尔莎进入大学学习绘画与设计艺术。她也开始为孩子作创作故事。1894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书。
1897年,艾尔莎与纳桑尼尔·贝斯蔻结婚。他们同因艺术而相遇相爱,艾尔莎为纳桑尼尔充当绘画的模特。他们生育了6个儿子。艾尔莎每年创作和出版一本书,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她如此描述自己的生活——每年出本书,隔年生个男孩。
不幸的是,艾尔莎最小的儿子在8岁生日那天滑冰时发生意外而亡。这对她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她的丈夫和孩子们给予她极大安慰,帮助她度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时期。她的儿子甘纳·贝斯蔻后来成为一位作家和神学家。波·贝斯蔻成为著名艺术家和作家,他的绘画与玻璃画成就非凡,瑞典不少教堂里都有他的作品,他的壁画作品还展现于纽约联合国总部。
艾尔莎·贝斯蔻的绘本,于1901年开始受到读者热捧。《蓝莓地里的彼得》大受欢迎,并被翻译成德文出版。此后,她的绘本不断问世,先后被翻译成14种语言文字在世界出版。
艾尔莎的生活与经历,以及周围的世界,构成了她的绘本创作之源。她的孩子们,都成为故事中的角色原形。全家人居住在斯德哥尔摩城外的一所旧木房子里,房子周围有一个很大的花园,长满了各种野生植物。这些都成为她丰富的绘画素材。原生态的自然背景,是艾尔莎绘本故事的主要特点——花草、植物、树木、动物和山地。她将身边的人与景,融入美妙的童话故事。她把这些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们听,后来又讲给孙辈们听。她一直从事绘本创作,还为学校的孩子们创作字母书和儿歌书。
艾尔莎在绘本领域成就非凡,半个多世纪里,她的绘本故事一直是瑞典家庭阅读必选,并激发着其他艺术家的成长。1952年她获得尼尔斯奖,1958年瑞典图书馆学会以她的名字设立了“艾尔莎贝斯蔻奖”。
1953年,艾尔莎·贝斯蔻病故,享年79岁。一个多世纪里,艾尔莎成为最受瑞典家庭喜爱的儿童绘本作家与插图家。一代代孩子伴随着她纯静、自然、欢乐的绘本而长大。她所描述的场景,让世界许多国家的孩子们幻想着那美丽自然的北欧王国——瑞典!
在当下社会,父母与孩子共读艾尔莎·贝斯蔻的经典绘本,仍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全书汇集了艾尔莎22个绘本故事,由向和平老师倾心翻译而成。但愿这本精美的书,带给孩子们一片纯真与童趣,把天性的快乐留给孩子们!
欧洲不愧是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这些童话王国诞生了一部部优秀的文学经典,如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格林童话》、法国的《佩罗童话》,英国的《安德鲁·朗童话》,还有瑞典作者艾尔莎·贝斯蔻的经典绘本童话。
艾尔莎的精美插图和故事,与英国著名插图画家碧翠克丝·波特的儿童绘本《彼德免》一样,自诞生以来,一个多世纪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因此,艾尔莎也被称为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碧翠克丝·波特”。两位作者的绘本也具有很多共性。如选择以美丽原生的自然环境为背景,以拟人化的动物或儿童为故事角色,以童趣快乐、纯朴自然为情感基调,让心间的怏乐与美好在家庭亲子阅读中自然流溢,滋润幼小的心灵。
艾尔莎的绘本于自1901年开始受到读者热捧,在瑞典家喻户晓,后流传至欧洲及其他地区,被翻泽成14种语言文字在世界出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故事有:《彼得蓝莓国奇遇记》《森林中的孩子们》《佩尔的新衣》等。
《把快乐留给孩子(艾尔莎·贝斯蔻绘本故事集彩绘珍藏版)》呈现给中国家庭的这一经典收藏版,汇集了艾尔莎最受欢迎的22个绘本故事。愿她伴随更多家庭进行亲子阅读,在孩子们心里留下一片清纯与快乐。
艾尔莎·贝斯蔻是自20世纪初以来,瑞典具代表性的女性绘本作家。时至今日,虽然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她的作品在瑞典儿童文学界依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个令人炫目的纷扰世界中,这些清新朴实的故事,会带领孩子体会一种简单的快乐,感受一份人性的美好。《把快乐留给孩子(艾尔莎·贝斯蔻绘本故事集彩绘珍藏版)》汇集了艾尔莎22个经典绘本故事,希望能在孩子们心里留下一片清纯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