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收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25篇,集中体现出作者近年学术趣味的变化。涉及晚清以来新旧文学诸多形态,谈文章之道,赏作家文本,文学思潮与译介理念悉入视野。论文所述的鲁迅、陈独秀、胡适、周作人、钱锺书、巴金、汪曾祺、徐梵澄、王小波、莫言,折射了文学史的丰富性。书中有对于作家形影的捕捉,也不乏对文学难题的追问,以文脉为本,考辞章源流,思诗文轨迹,知识人的自我突围和精神超越,被聚焦于不同的精神层面。 文学研究不都是知识的罗列,还有审美中的愉悦。在知识论与审美之间,研究者的漫游之所是无限的。不仅旧文学与新文学可以融合,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洋文论也有交叉与互动的空间。在新旧文学的维度中,可以看到汉语书写的丰富前景。 目录 五四新文化人的话语方式 ——以1918、1919年的《新青年》为例 国语?汉字?国语文 民国的梨园笔意 旧诗词的余晖 无意义的意义 鲁迅话语的维度 鲁迅对庄子的改写 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遗产 周作人欣赏大乘佛教的原因 巴金:反抗与忏悔 夏衍之问 钱锺书散议 作为文章家的唐弢 徐梵澄辞章观念里的智性与诗性 张中行论 从聊斋笔意到狂放之舞 王蒙:从纯粹到杂色 当代文学思潮中的康德之影 王小波遗墨 莫言:一个时代的文学突围 古风里的贾平凹 在词语里流亡 看到的和没有看到的 抵抗没有历史的历史 世情与远思 学术年表 后记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 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 话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 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 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 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 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 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 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 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 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 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 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 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 代。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 述是对思想理论发展规律 的科学论断,也是对哲学 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 望。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 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 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一方面,当代中国比历 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 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 标。另一方面,当代世界 全球化潮流滚滚向前,逆 全球化趋势暗流涌动,各 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 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 互碰撞,多样性、差异性 、复杂性、不确定性正在 成为这个世界越来越突出 的特征。 这样的时代条件,既为 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带来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也为思想理论的创新发 展增添了强劲动能,开拓 了宏阔空间。在这样的时 代条件下,不断推进学科 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 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 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 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 的重大使命。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 天,中国故事需要更好地 被全世界所理解,中国经 验需要更好地被现代社会 科学所表达,中国学术也 要更好地被世界学术界所 倾听。让世界了解“学术中 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 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构 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 派”,恰逢其时,大有可为 。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 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 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 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 要求。学术创新离不开两 样东西:一是必须立足源 自于本土经验的学术传统 和时代问题,二是必须牢 牢把握世界学术发展的趋 势和潮流。学术创新更要 有批判精神,这是马克思 主义最可贵的精神品质。 不管是对传统的理论、范 畴、体系,还是外来的概 念、话语、方法,都要有 分析、有鉴别、有汲取、 有批判,不要盲目崇拜, 不可生搬硬套。尤其是面 对西方话语霸权,不应该 满足于向“为西方思想作注 ,为西方学术致敬”,更不 应该“以西方的是非为是非 ,以西方的标准为标准”, 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立足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在世界视野中发现问题, 在中国经验中思考问题, 让思想理论更具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学术中国文丛”正是在 这样的现实语境和文化背 景产生的。丛书希望通过 对中国学术传统的资源挖 掘与价值再发现,在构建“ 学术中的中国”方面有所作 为,有所贡献。我们坚信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 推动知识建构范式的革命 ,必将带来中国学派的诞 生。“学术中国文丛”的历史 使命就是要形成具有中国 特色、解决中国问题的知 识体系,并为人类发展提 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学术中国文丛”的出版 ,总体而言,具有开拓补 白之功,它走的是“文化积 累”与“学术建设”“学科建构 ”的路子,其理论价值与现 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是响应时代主题精神 ,契合国家文化战略。“学 术中国文丛”关注一流专家 学者,反映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来国内学术研究 最高成果,它的出版对推 动中国当代学术文化的发 展繁荣,加强中外学术对 话,在世界学术体系传播 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学派 ,提升中国学术的世界地 位,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承接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文 丛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 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按照新时代精神,去粗 取精,去伪存真,赋予新 的时代内涵,对推动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 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民 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 三是加强学术积累传承 ,推进高校学科建设。文 丛广泛覆盖文、史、哲、 经等学科,通过荟萃不同 学科学派的经典名作,全 面展现中国现代学术体系 发展过程,促进学术体系 和话语体系创新,推进人 才培育,催生学术经典, 为各领域研究者提供基础 性的经典范本。 总之,“学术中国文丛” 的出版,是构建“理论中的 中国”“学术中的中国”的一 部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构建中国学派提供了丰 厚的实践土壤,也提供了 空前的历史性机遇。“学术 中国文丛”的出版,正是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化 以及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实 践,是增进文化自信的有 益尝试。 “学术中国文丛”具有权 威性、经典性、时代性、 中国性等特点。 一是在作者选取上坚持 权威性。为了保证丛书的 品质,作者一律选取国内 各领域的顶尖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