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政法往事(第2辑)/中国政法大学70周年校庆文化系列丛书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中国政法大学迎来校庆70周年之际,中国政法大学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特邀请学校教师代表及校友代表,采访离退休老教授,以不同年代为线索,分别讲述和传递60后、70后、80后、90后的育人故事和法大情感,通过个体讲述的形式来共同书写中国政法大学的发展变迁,回忆光阴里的故事,共述法大人与法大的浓浓情意。
目录
序言
忆情
往事如昨,情系法大六十年|靳向丽
春风化雨润桃李古稀仍从容|罗冠男
信念筑坚守情怀行致远|王改娇 王子聪
在知识产权法的热土,上耕耘守望|颜晶晶
不道岁月夕阳晚一世师缘法苑情|宋春香
军都山下育桃李蓟门桥畔点春秋|申琰琰
与犯罪心理学结伴同行|刘晓倩
医者仁心法大情|李丽伟
我的教书生涯:辛苦里有一点甜|丁宁
60载悉心守护,70年风雨兼程|张欣然
纵光阴远去,每每提是暖色|蒋勃苏
忆人
忆与恩师和师母相处的几件小事|时建中
曾尔恕与法大结缘的四十年|胡小进齐欣
我是党旗上永不褪色的一抹红|张伸
从寄人篱下到桃李满天下|成亚平 李青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亚峰
陈励与法大电信服务中心:第一批昌平建校者|李一凡 杨盈龙
一个神秘的专业,一个独特的老头——我的导师张方教授|周明
刘秀华:我与法大的不解情缘|张蕾
陈向荣与外国语学院——教书育人的一生|张磊
张锋与行政法学科:芬芳桃李路|姜雨欣
张建荣与法大:孜孜不倦画大小方圆|贾娜 琳捷
忆事
良法善治铸法章,严谨治学传校魂|屈高翔 李希楠 陈浩楠
与法大结缘的十八年|宋超
书海耕耘鉴古今|韩文生 磨赛珂
倾注一生带你领略中俄民法之美——记90年代以来法大系统研究俄罗斯民法典
第一人:鄢一美|陆叶
回顾抗疫谈自信|徐长宝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忠于党|张蔼灿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孟小迪
党的大恩比山高比海深|吴昭明
教学背后有沉思|廖熹晨
书写艺术人生,绘就人文法大|姚瑶
丹心映日月,情深沃新花|张宇飞
初心如磐溯本求源|张婧袜
卅载刑诉事,一生法大情|张晶晶
序言
每所大学,都是身处其
中的师生的一座精神家园
。从1952年北京政法学院
创办至今,中国政法大学
已经走过了70年的不平凡
历程。70年来。一代又一
代的法大人孜孜不倦地奋
斗在中国法治建设的道路
上,更有许许多多的先贤
前辈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
或被尊为学界泰斗,在自
己的专业领域深耕钻研,
为学科建设和学术发畏做
出突出贡献;或立足一方
讲坛,以生为本孕育满园
桃李芬芳,为国家和社会
培养一批批骨干人才;或
是普通教职员工,几十年
如一日坚守本职工作.以
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取得点
滴进步。这些老教授、老
前辈,他们见证着发生在
这小小校园中“光阴的故事”
,并将“厚德、明法、恪物
、致公”的精神薪火接续相
传。他们,是法大最宝贵
的财富。
2022年,在中国政法大
学迎来70周年校庆之际,
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将目光聚焦于这一批始
终在中国法治建设之路上
披荆斩棘、奋勇前行的老
一辈法大人,并发起“政法
往事”(第二辑)征文活动
。和2019年出版的第一辑
相同的是,法大人再次在
书中深情回忆了属于自己
的政法往事.描绘了那经
过岁月打磨而愈发令人难
忘的记忆缩影;然而.与
第一辑不同的是,这一次
,我们面向广大师生校友
征集师生采访志愿者.请
他们联络访谈法大离退休
老教授、老前辈,以口述
或对谈的方式.共同回顾
法大悠悠岁月里最难忘的
故事,汲取继续前行的精
神养料。
在这本书里,宏大叙事
并非我们的目标。里面的
每一个篇章,或许没有磅
礴的气场,没有高亢的基
调,然而它们就像一首首
悠然的小夜曲,只为在每
个夜深人静时,轻柔地向
你诉说那从时光隧道中穿
梭而来的,每一个有趣动
人的故事,每一个难以忘
怀的人物,每一段感人至
深的情感。
在这之中。江兴国展示
了1962年9月2日他第一天
到北京政法学院报到时亲
笔写下的日记.朱勇记述
了“博8。700l”号法大第一
张法学博士学位证书背后
的故事.王遂起描绘了20
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他在
法大从求学到工作的起伏
历程。赵东升回忆了他带
领法大女足从无到有并取
得辉煌战绩的不解情缘,
还有何长顺、陈励讲述法
大复校的辗转艰辛、昌平
建校的拓荒精神,刘邦惠
、李国铭见证社会学院、
校医院初始建院的蹒跚起
步、后续发展的蓬勃壮大
,更有林中回忆她与张晋
藩先生伉俪六十情愈笃的
美好姻缘,时建中怀念恩
师徐杰教授和师母严端教
授的教化呵护,曾尔恕感
慨父亲曾炳钧教授对她一
如既往的言传身教。
本书从构思到成稿,前
后经历了约一年。从2021
年4月正式发布采访志愿者
招募通知以来,各地师生
校友尤其是教师志愿者服
务团的广大教师志愿者们
,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不
辞辛苦、数次采访。老前
辈们也满怀热情,提供了
诸多宝贵的历史照片、文
字记录等材料,甚至一遍
遍亲自校稿,严谨负责的
态度令人动容。最终通过
广泛征集和集中约稿,并
在离退休工作处的鼎力相
助下,我们按照“忆情”“忆
人”“忆事”三个篇章,精心
筛选35篇文章集结成书。
在这个过程中,从招募志
愿者、匹配采访对象,到
联络采访、修订审校,每
一步都饱含编纂团队的满
满心血,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的编辑更是精心策划
、细心编辑、耐心校对。
希望这本有温度且充满温
情的小书能够勾起你我关
于法大的点滴回忆,成为
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一份暖
心陪伴。
“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
只能回味。”从每个人踏上
法大的土地开始,或求学
,或工作,军都山下的阳
光、小月河畔的雨露就一
直滋养着我们。70年沧桑
变化,70载岁月征程,时
光的年轮在不停歇地走过
,玉兰花一年年又吹红新
的花蕊,校园里的主角也
已经从你我变成了他。然
而,若能听见岁月的拨弦
,你也许会发现,在法大
的时光似乎从未曾远离,
这里发生的故事永远留在
每一个人的回忆中,并变
成所有法大人最j为珍贵的
共同记忆。它就像漫漫长
夜中照亮前行的光亮,像
风雨来袭时可以躲避的屋
檐,散发隽永的味道,给
予温暖的力量。而一代代
法大人,也终将接过老一
辈的接力棒,继续书写与
法大的动人故事和光辉篇
章。
李叶
2021年10月20日
于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
导语
本书按照“忆情”“忆人”“忆事”三个篇章,精心筛选35篇文章集结成书。在这个过程中,从招募志愿者、匹配采访对象,到联络采访、修订审校,每一步都饱含编纂团队的满满心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更是精心策划、细心编辑、耐心校对。希望这本有温度且充满温情的小书能够勾起你我关于法大的点滴回忆,成为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一份暖心陪伴。
后记
李宝岳老师从求知求学
到教书育人,将自身所有
的情感与热忱、理想与追
求都倾注于法大,这一中
国法学教育最高学府之中
。法大是李宝岳老师成就
光荣业绩的沃土,法大的
发展进步也同样包含李宝
岳老师的辛勤付出。笔者
认为,学校与教师之间本
就是“生命共同体”,学校为
教师提供机遇与平台,教
师的累累硕果也是一所高
校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
一环。笔者作为一名从事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法大辅导员老师,遗憾的
是没能尽数参与法大的过
去,荣幸的是有机会见证
法大建校70周年以及更加
绚丽辉煌的未来。李宝岳
老师反复倾诉的那句“我爱
法大”,正是所有法大教师
共同的最为真挚的情感表
达。值此七十载春华秋实
,祝福法大岁岁芬芳,谱
写时代新篇章!
精彩页
王遂起,法学教授,1958年就读于北京政法学院,1962年入职北京政法学院业务教研室,先后担任学院业务教研室教师、教务处处长、经济法系主任等职。
很早就听说,王遂起老师是政法的老人,从读书到工作前后四十余年,也是大家公认的“院里的好人”,凡与之有过交往的人莫不赞叹。他还是北京政法学院停办撤销、迁至安徽办五七干校以及复办阶段的亲历者。前几年笔者编纂过一本校史小书,由于留存的资料有限,对于那段历史总有点雾里看花,便琢磨着有机会专程拜访王老师。
一个夏目的清晨,我们如约来到王老师的寓所。王遂起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1936年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县。1956年7月以高中生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1958年王遂起考入北京政法学院,1962年毕业并留校工作。此后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先后担任过学院业务教研室教师、教务处处长、经济法系主任等职,为学校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夫人张蔼灿,与王老师是大学同窗,也在政法大学工作了一辈子。二老虽已过耄耋之年,却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谈锋甚健。有苦有甜的50年代
有苦有甜的50年代
1958年8月18日,王遂起接到北京政法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学校要求新生9月3日至5日报到,王遂起9月3日准时抵校,这是他一贯的行事作风,认真、严谨、从容、有序。从河南的小县城来到首都北京,政法校园并无他想象中的小桥流水、楼台亭阁和曲径通幽……反倒呈现出一派热闹的“生产”景象。校门内,耸立着数十米高的大烟囱,旁边是个大煤堆,此情此景令他有些恍惚自己莫不是进了哪个“工厂”?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当时为供暖烧锅炉用的。
入学后.校园的环境在师生们的建设下变得越来越好。王遂起老师回忆道,“四年后,也就是我毕业时看到的校园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道路平坦,院内有两个果园,一个花房。更令人惬意的是,校园里还多了一个不小的池塘,三季有水,中间有座小山,上有凉亭花草,周边整齐的杨柳形成了一道风景线。池塘名日‘小滇池’。”对于“小滇池”冠名的由来,王遂起记忆犹新:“1959年,昆明军区有一个体育代表团来京参加比赛,住在北京政法学院,当时学校正在修建池塘,代表团便同师生一起劳动。为纪念军民共建的情谊,小池塘便被命名为‘小滇池’。”
入学以后,为了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王遂起跟同学们一起到海淀区东升人民公社大钟寺大队,与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月后,返校试种小麦。由于缺乏经验,下种太多,出土后的麦苗过于密集,出现了倒伏现象。手忙脚乱的同学们,便用剪子将下面的枝叶全部剪掉,再拉上绳子将麦苗分笼.甚至还采用人工吹风、夜间照明的方式“促其生长”。折腾好几个月。麦苗非但不长反而枯死。大学一年级就在兴奋与失望中悄然而过。
P19-2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