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格格不入,永远无法融入?感觉自己深陷命运的泥潭,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挣扎?感觉自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想要改变却不知从何开始?没关系,我们是同类。
作者从一个睡在桥下的流浪者,到全美知名小说家,从无法进入正常的生活轨道,深陷贫穷、暴力的泥潭,到最终重拾希望与勇气,重获自己想要的理想人生,她用10个“异类”自我接纳的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怀疑,那些低谷中的徘徊,都会让你更加靠近那个命中注定的更好的自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合群的勇气(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莉迪娅·约克纳维奇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感觉自己格格不入,永远无法融入?感觉自己深陷命运的泥潭,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挣扎?感觉自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想要改变却不知从何开始?没关系,我们是同类。 作者从一个睡在桥下的流浪者,到全美知名小说家,从无法进入正常的生活轨道,深陷贫穷、暴力的泥潭,到最终重拾希望与勇气,重获自己想要的理想人生,她用10个“异类”自我接纳的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怀疑,那些低谷中的徘徊,都会让你更加靠近那个命中注定的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莉迪娅·约克纳维奇(Lidia Yuknavitch),曾获2016年俄勒冈图书奖之肯·克西小说奖和读者选择奖。她的小说《贞德之书》和《孩子们的背影》畅销于全美。她所做的TED演讲《异类之美》播放量已达400万次。 目录 序言 1 并非所有希望都源自仰望 2 创造你自己的故事 3 “苦难让你变得更强大”,只是荒诞之辞 4 你的故事值得被倾听 5 艺术将给你治愈的力量 6 放弃你所坚持的“正常” 7 英雄之旅为何会带来痛苦 8 无法融入的身体 9 错误也是机会 后记 序言 异类。 相信我,别小看这个词 ,它的意思真不少。 先让我来告诉你它不包 括什么意思。我所谈论的不 是我们所有人时而有的那种 怪异感、孤独感、疲惫感、 挫败感或是被排斥的感觉。 这些感觉人人都有,人类向 来如此。我所谈论的也不是 那种格格不入或者尴尬的感 觉,更不是对社会分工的不 满,不是迷失方向,不是中 年危机,尽管这些状态都很 重要且值得重视。 “异类”一词可用很多方 法来下定义。“现成”的大多 数定义基本都包括了如下概 念: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 个似乎对某个特定派别或境 况没有归属感的人,或是与 所处环境不匹配的某人或某 物,或是对新形势、新环境 严重不适应的人。 “异类”在“城市词典”①中 的第一个定义是这样的: 本质上指某个个体。在 当今学校的社会阶层中,异 类难以恰当地融入任何一个 圈子,就连受排挤的圈子也 很难融入,但每个圈子的特 征他们或许都有一点。真正 的“异类”通常认为他们跟情 绪型②或哥特型③这类圈子 不搭调,他们往往性格内向 。异类往往遵循自己的信仰 ,并时常因此被压制。异类 往往无故被排挤,几乎没有 好友,他们通常睿智而成熟 ,有时有些癫狂和沮丧,却 总是充满无与伦比的创造性 。异类往往不关心他们糟糕 的社交生活,但有些人比较 在乎。 那边那个安安静静、郁 郁寡欢的女孩是个异类。① 有人或许会说,角落里 那个蓝头发的艺术家是个异 类。 那个在地下室里埋头制 作自己的时间机器的计算机 怪才是个异类。 那个身穿带有无政府主 义标志夹克的家伙,他弹着 吉他,谁都不理。他是个异 类。 #异类#受排挤者#社会 阶层#学校#个体 …… 下面列出了我们至少可 以开始意识到的事情。异类 知道从不同视角看待错误和 怪异,我们看到的东西与众 不同。别人看到的是路障, 我们看到的却是人口。 异类尤其擅长创造和再 创造。 别人眼中的失败在异类 看来却是创新的机会。我们 坚忍不拔,不只想着存活, 还会创造条件茁壮成长。异 类知道如何帮助他人,驱使 我们这样做的动力并不是美 国人的卓越精神之类的无稽 之谈,这种卓越精神号称是 建立在自我和竞争基础之上 的。我们的自我价值早已一 地鸡毛,这让我们认识到我 们需要伸出一双援手,而非 展示自我。我们不会对与众 不同之处恐惧。异类能够把 恐惧、愤怒和悲痛转换成表 达而非毁灭。我们非但不会 深陷在自己的痛苦中无法自 拔,反倒还能给其他文化提 供有价值的东西,如果周围 的人能够认可我们的价值会 激励我们做得更好。因为生 活在边缘,异类知道如何抵 制对文化越来越趋同的论调 ,我们会帮助文化找到新形 式。我们从边缘处守护中心 的稳固,也捍卫边缘不被蚕 食。 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就 是其余的你们。除了对文化 有用,其他方面我们也大有 作为。不屈不挠、重塑自我 和坚忍不拔锻造了我们的独 特技能,而这些对人类生存 至关重要。换种说法,如果 所有人都能学着像异类一样 看问题,也就是说,将所谓 的错误、失败、古怪和脆弱 视作实现创造力、融入社会 组织的美丽新途径,我们或 许就能够重新定义自己的身 份,重新定义对待彼此的方 式,以免将一些人捧成名人 而让另一些人销声匿迹。 我们有自己的声音。 我们有自己的躯体。 我们有自己的故事。 导语 1.【十个“异类”的故事,十种独自发光的人生】 作者为世上的“不合群者”代言,她告诉我们,不用理会世人的眼光,你只需要做自己。 2.【不必强求正确的轨道,你只需要坚持自己的节奏】 没有正确的人生,焦虑、躺平、单身、漂泊……都是你的权利! 3.【拥有了不合群的勇气,就有了真正自由的可能】 如果你感觉自己格格不入、微不足道,那么本书就是为你而作,在疲惫的生活中重获力量和勇气! 4.【TED爆款演讲精编】 演讲视频“异类之美”播放量超过410万次,激励了无数观众与读者。 后记 我和你一样,我的一生 也是一天一天度过,有时候 碰上艰难的日子甚至得一小 时一小时地度过。我在努力 记住,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 的美丽,开辟了自己的人生 道路,找到了自己的喜好, 尽管为人处世的方式有些古 怪,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我 们也有可取之处。我们是文 化的一个部分,我们没有选 择眼前的路,偏要独辟蹊径 ;我们的主题曲或许有点跑 调,但也有美妙之处。我知 道我不是唯一一个那么想的 ,但我肯定会勇敢地站出来 ,提醒自己不要放弃,我们 也有属于自己的主题曲。 不论你身在何处,即便 孤身一人,你都不会孤单。 我能够听到你的声音, 而且是在微笑地倾听。 书评(媒体评论) 所有感觉自己不合群的 同胞们,松一口气吧:你并 不孤单。《不合群的勇气》 就是你的人生之书,这里有 种种不那么理想的人生经历 ,你经常会有的“不适应”的 感觉和“局外人”的心态,这 本书将会激励你勇敢地不合 群。 ——ELLE杂志 精彩页 对某些人来说,满腔抱负会在心里卡壳。当你只知道屏住呼吸等待恐怖过去时,你很难去想“乐观”或者“向上”的事情。 希望和异类之间确实存在一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会源于仰望、奋起或登攀。有些异类之所以会主动与世隔绝,是因为他们只有在感觉不同的时候才会感觉最好。但是还有些异类出身卑微、命运多舛,饱受创伤和暴力之苦,为了拥有希望,他们必须从零开始创造希望。 并非所有异类都生于暴力、长于暴力,但我们大多确实如此。 不过在谈论创伤之前,我想花一点时间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有些异类来自幸福的家庭、充满支持的环境,或者至少从外界看来是来自相对稳定的生活和世界。有个女孩用刀划胳膊,划得不浅不深,浅到不会有人看出来,深到让她疼得掉眼泪,但只有独处时她才会流泪。她胳膊上的一道道伤痕让人看起来就像一条条不好看的手链。有个男孩喜欢用手镯打扮自己的手腕,手镯越戴越多,多到在胳膊上叮当作响,他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喜欢当他举起手来转动寄存柜密码锁时手镯发出的叮当声。《早餐俱乐部》①里的艾丽·西蒂,骄傲地把头皮屑当作雪花来装饰她的画作,这简直是完美。那些孩童和青少年不愿随大溜走上所谓正道,那些美丽的生灵转而铺就了通往未卜命运的怪异小道。他们提醒我们美妙不总来自人云亦云、亦趋亦步,也可以来自标新立异,从怪异慢慢变得具有独创性和变革性。 即便如此,我也从异类伙伴讲的故事中注意到,许多异类的人生道路起点坎坷。有人说创伤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因为正是它瓦解了我们对这个世界和他人的理解。这样的说法或许是正确的,至少是有道理的。这些年来我在其他学科领域,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同行给我讲了不少足以证明这一观点的故事。随后,年纪越大,我越情不自禁地觉得创伤最终会触碰每一个人,无一幸免。 这些是我在大部分成年生活中一遍遍描写的场景。这些场景在我的经历中至关重要。就好像要是我能真正彻底地搞清楚其中一个场景的由来,我就能知道生活的真谛和生活之道似的。这些场景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普通厨房,呈现的是我父母之间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吵架。他们总是吵架,所以每次吵架都如家常便饭般寻常,虽然我每次都害怕得要命。我只是学着默默忍受,这让我成年后在面对男人发怒的时候会有类似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我姐姐采取的是事不关己策略,跟你说,她在这方面可是高手,而我却成了被动接受的高手。这一点有人是能理解的。 我8岁,坐在餐桌旁。我姐姐16岁,她在洗盘子。我母亲和我一起坐在餐桌旁。父亲在厨房和客厅之间的走廊。父亲和母亲都在一边抽烟一边喝咖啡。房间里弥漫着尼古丁、咖啡因的味道,充满了大人愤怒、孩子恐惧的气氛。我能看见姐姐的后背,她的前臂在每个盘子上打圈儿并涂上洗涤剂,然后把盘子一次一个地、超级缓慢地放进洗碗机。吵到最凶时,两个人都大喊大叫起来,父亲发出愤怒狂般的男中音,母亲则操着拖长腔的南方口音,尖声刺耳。母亲起身把她的咖啡杯摔到桌子上,就是那种大个儿的加厚米色陶瓷咖啡杯,咖啡洒得到处都是,有些溅到我的手上,咖啡很烫,但我不敢吱声。大家都穿着浴袍。母亲从我姐姐身边走过,朝厨房的另一头走去,在她要穿过另一个门离开厨房时,父亲把他的杯子朝墙扔去,差一厘米就砸到母亲头上。要知道父亲曾去克利夫兰印第安人队①参加过选拔赛。这种加厚米色陶瓷咖啡杯的底部是深色的。 屋内一片死静。 我们处在飓风的风眼,只是这飓风并不是每个飓风季来一次,而是每隔一天就来一次,残酷无情。 一旦我把这个场景写下来,解读方法就会有很多。 首先,姐姐当时在想什么? 母亲在想什么?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