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灵富足的童年
分类
作者 (日)安野光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我们真的了解孩子生活的世界吗?学习就是去上学吗?什么是真正的学习?怎样才能做到独立思考?安野光雅结合个人经历与创作心得,透过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深入解析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的意义,为儿童的成长教育提供了参考。
小时候,安野光雅和弟弟说故事:你知道我们家有装满金银财宝的地下室吗?后来,他创造了把镜子放在地上的游戏,痴迷于“踩着天空,坐在屋檐上”的镜中世界。长大了去旅行,他在深山里对朋友说:其实我是狐狸变成的。这就是脑中永远有奇怪想法的安野光雅,也是他一生的成就关键。
从孩子的“视野”到对自己感到失望的青春期、从阅读到旅行的必要、关于数学课与美术课、自学与上学的差别、从想象力到故事力养成……安野光雅说,当我们只认为“好懂”跟“有用”很重要,逐渐不再独立思考,是十分危险的。
作者简介
安野光雅,享誉世界的绘本大师,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得主。1926年出生于日本岛根县津和野町,毕业于山口师范学校研究科,曾当过美术老师,后开始从事绘本创作、图书设计工作。自1968年《奇妙国》出版以来,至今已出版七十多部绘本,曾获日本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新人奖、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英国凯特·格林威推荐奖、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展(BIB)金苹果奖、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奖、日本菊池宽奖等多项大奖,被誉为“具有惊人才华的知性艺术家”。
安野光雅的主要作品有“旅之绘本”系列,“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系列,《奇妙国》《颠倒国》《森林》《歌之绘本》《空想》《小三角,倒过来》《中国的街市》《中国的运河》等,以及人生随笔《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
2001年3月20日安野光雅生日这天,安野光雅美术馆在他的故乡——津和野町开馆。2020年12月,安野光雅辞世,享年94岁。
目录
前言
1 对孩子的思考
心灵富足的童年
孩子生活的世界
对孩子来说,玩就是学
大人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
说谎这件事
孩子被骂,多半是因为碍了大人的事
成长的阶段
最后一名的尊严
当下最重要
为什么要鼓励孩子多读书?
2 对学习的思考
学习就是在学校接受教育?
数学最重要的是快速解题吗?
用自己的力量找到答案
知识问答和思考题的区别
美术课的意义
向大自然学习
学习是一种兴趣
3 独立思考的秘诀
那些我们放弃思考的事
怀疑一切
坚定自己的立场
了解自身的局限性
走出门,亲自去感受
欣赏原作
独处的能力
读书
后记
附录 关于我的第一本绘本《奇妙国》
创作《奇妙国》之前
关于《奇妙国》——为了免除火刑的辩护
序言
我以画画为生。一直以
来我都想创作这样的绘本—
—可以通过它分享发现与创
造的喜悦,在不知不觉间把
读者带入迷宫般的世界,让
读者激动得跳起来。我一定
要做出这么有趣的书。
绘本《奇妙国》的出版
,距今已有五十多年。当时
还没有无字绘本的概念,很
多人都觉得没有字的绘本根
本看不懂。我认为,绘本不
应该是让人哗啦啦一翻而过
的东西,好的绘本值得反复
阅读,每次看都能从不同角
度体会到不同乐趣。五十年
前我就这样想,现在仍未改
变。
如今市面上随便翻翻就
能看完的绘本太多了。不仅
是绘本,在很多方面人们都
愈发看重“简单易懂”“能立
刻派上用场”,逐渐变得不
再需要“思考”。
所谓思考,并不是像解
数学题那样,想出问题的答
案。思考,就是生活。
思考就是生活?可能很
多人听完更摸不着头脑了。
举例而言,思考“晚饭吃什
么”并不简单,思考“如何教
育孩子”更是一个重大课题

在地上爬来爬去的婴儿
,一旦发现前方有台阶,就
不会继续头朝前,而是转过
身来倒着爬,让脚先着地。
这就是婴儿自己思考过后的
举动。
最近我本来要去一趟瑞
士,后来由于一些状况没能
成行。我心想,既然这段时
间已经空出来了,那就去之
前没去过的地方看看吧。于
是我参加了一个为期六天的
巴士之旅,目的地是波黑、
科索沃和北马其顿。
此前的旅行大多是提前
规划好行程的自驾游(虽然
也是稀里糊涂的),而这次
纯粹是说走就走。
住宿、餐饮和景点都不
用自己考虑(到了北马其顿
我才知道特蕾莎修女出生于
此),连行李也是同行的朋
友帮我拎着,完全没有要自
己操心的地方。
这一周里,我全听别人
指挥,不必考虑任何事,不
知为什么却感觉很累,甚至
在别人游览景点时,自己一
个人留在车上打瞌睡。
不过,在旅游巴士上看
到的世界倒也挺有意思——
噢,这个国家也有木匠啊…
…那两位在说什么呢,是商
量借钱,还是讨论婚事?我
坐在车里随意想象。
即使这样,这趟旅行也
相当开心。
建筑家安藤忠雄、哲学
家笛卡尔都是博览群书,也
喜欢云游四海的人。他们认
为有些知识不在书本里,从
真实的风景、身边人的生活
中才能学到。
我在这趟旅行中一直跟
着别人走,并没有什么像样
的思考,因此说不上是一次
精彩的旅行。但我从中发现
,就算不特地去想,人活着
也总会思考些什么。
尽管不是哲学家,我们
在每天的生活中还是少不了
思考。
本书还讨论了“放弃思考
”的情况,比如做菜时完全
按照电视或网络上的菜谱去
做,这就是将“思考”委托给
别人,“放弃思考”的表现。
这不是一本能立刻派上
用场的书,也不能教会你一
种新技能。但独立思考非常
重要,我希望大家在阅读本
书的过程中,能好好想点儿
什么。
导语
有热情礼貌的孩子,也有不喜欢打招呼的孩子;有反应迅速的孩子,也有慢慢思考的孩子;有擅长运动的孩子,也有跑步垫底的孩子……与其让孩子成为我们心中理想的样子,早早地长大,不如让他们尽情享受自由的童年。
本书讨论了“放弃思考”的情况,比如做菜时完全按照电视或网络上的菜谱去做,这就是将“思考”委托给别人,“放弃思考”的表现。
这不是一本能立刻派上用场的书,也不能教会你一种新技能。
后记
近来,独立思考的意义
变得愈发深刻。前不久偶然
看到将棋手藤井聪太与人对
局,引发了我的思考。乍看
之下,将棋的招式似乎都有
套路,其实每一局棋都不同
,就算这一局棋与过去的某
次对弈有相通之处,新的对
战也会产生新的变化,不可
能依靠模仿他人的招式取胜
。将棋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它不是在已有的策略中做
选择,而是重新创造。所以
将棋手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强
,这和他们从小就刻意练习
有关。
设想有人在某个领域是
顶尖高手,已经没人可以指
点他,那他就只能独立思考
,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提升

毕加索创作了很多令人
费解的抽象画。那个时代流
行的是严谨、完美的古典主
义绘画,毕加索的《格尔尼
卡》等画作却受到了高度评
价。毕加索的伟大之处在于
创造了崭新的绘画方式,拓
宽了艺术的边界。在他之后
,再“奇异”的画作人们都能
接受。
围绕“思考”拉拉杂杂讲
了这么多,但我毕竟不是这
方面的专家,所以写的时候
也有过顾虑。
福音馆的编辑们看了我
的作品,认为我的思维方式
和常人不同,想通过谈话来
弄明白哪里不一样。所以他
们的提问很深入,需要仔细
思考才能回答。我也因此想
了很多,受益匪浅。
感谢福音馆长久以来对
我的关照,只要能帮上忙做
什么我都愿意。但目前我做
的这些,还不足以表达我的
谢意。
我到现在都记得小时候
把镜子放在榻榻米上盯着看
的经历。镜中的世界不仅左
右相反,就连上下也是颠倒
的,这个“真实”的虚幻世界
多么有趣!
各位有空的话一定要试
试看。
在私立小学当老师时,
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教
我们,不就是为了领薪水嘛
……”
言下之意,“所以没必要
跟我们生气啊”。
这件小事足以说明孩子
们一直在观察这个世界。大
人不小心在孩子面前吐露的
真话,孩子们都记着呢。
被这个孩子这么说,我
一时哑口无言。虽然后来我
辞去了学校的工作专职画画
,但他的话的确不假。
“老师教你们确实是为了
领薪水”,这话没错,但我
们一直在极力避免说出这种
可怕的实话。毕竟教育事业
的伟大之处不是金钱可以衡
量的。
如果可以,我想还是应
该尽可能告诉孩子事实,“
整个社会都是这样,大家深
知金钱的重要性但不会摆到
明面上说,这就是成人世界
的规则”。这番话无论是否
说出口,我们都要心知肚明
。这很重要。
战争、政治都与金钱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个
世界上也有像特蕾莎修女那
样不为金钱所动,全心全意
为他人奉献的人。
老师教书能拿薪水,父
母养育孩子可一分钱也拿不
到。但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
,父母肯定比老师更认真。
所以金钱也不是唯一的评判
标准。
最后我想引用伊丽莎白·
格雷·维宁夫人的一段话。
维宁夫人是明仁天皇还
是皇储时的家庭教师。她从
日本回美国后写了一本《皇
太子之窗》,书里有趣之处
俯拾即是。在此,我想引用
维宁夫人回国之前,在最后
一堂课上所说的话。
“我希望大家无论何时都
能独立思考。不论是谁说的
话,都不要全盘相信。不要
完全相信报纸上的报道,不
要未经查证就盲目赞同别人
的意见。请依靠自己的力量
寻找真相。听到某一方强硬
地发表意见时,一定要同时
听取另一方的意见,然后做
出自己的判断。如今各种言
论铺天盖地,其中有真也有
假。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找真
相,是全世界年轻人学习的
重中之重。”
我对此完全同意。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认
真思考一下“独立思考”这件
事。
精彩页
心灵富足的童年
这是我小时候的一件事。一天,我对小我五岁的弟弟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千万别告诉别人。我身为哥哥,有事不能瞒着弟弟。”
“我们家有个地下室,里面藏着钱啊,衣服啊,玩具啊……好多东西。入口在米缸里,把大米拨开,不断向下挖,挖到深处就通到地下室了。咱们看着穷,其实地下室里会源源不断地冒出大米来,不愁吃。”
弟弟一听就当真了,说着说着,连我自己都觉得真有这么一回事。
“爸爸说我都上六年级了,是时候把这个秘密告诉我了。等到你上六年级,爸爸也会告诉你,到时候你可一定要装作头一回听说。不要跟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就算有人夸口自己家有地下室,你也别跟着说我们家也有。”
后来我问弟弟还记不记得这件事,他说当时他听完后,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的确,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与世界发生各种化学反应。那些写给孩子们的故事(比如童话),应该也是在与孩子的心灵交汇、碰撞的过程中诞生的吧。
我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悠游于幻想的世界。
推荐大家玩一个游戏:把镜子平放在地板上,然后看镜子,你会发现镜中的景象犹如地下室。
我小时候常把镜子放在榻榻米上摆弄,痴迷于镜中的世界。不要以为镜子里只有天花板,只要稍稍变换角度,就能从镜子里看到一切。我独自一个人的时候,经常玩这个游戏。
我望向镜中的屋檐,屋檐外是天空。望着望着,我开始想象自己坐在屋檐上,而天空在脚下。接着,又想象自己跨过屋檐,走向屋内……我感觉自己正在向很深很深的地方坠去,甚至有点害怕。
在我的第一本绘本《奇妙国》中,就有基于这一镜中世界创作的画面。
我小时候还有一个喜欢的游戏——课间休息时,望着窗外操场上的同学,想象他们的对话。“刚刚甲说……”“然后乙说……甲又说……”我和一位叫丰田的同学即兴给他们配上台词。
这个游戏非常有意思。虽然不知道人家实际在说什么,但神奇的是他们看起来就是在说我们给配的台词。后来我创作《旅之绘本》时,这一经历就派上了用场。
孩子生活的世界
吃饭时,大人常常因为孩子打翻饭碗而发火。其实,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视角看一看,自然就会理解。大人从上面俯视饭桌,酱油瓶和盐罐放在哪儿一目了然;孩子的视线基本和桌面平齐,不小心碰倒桌上的东西、打翻饭碗也情有可原。
除了这种“物理性差异”,孩子和大人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也不同。
举例而言,小时候感觉一天24小时非常漫长,长大后却感觉一天的时问好像变短了。为什么会这样?即便是物理上的时间或空间相同,孩子和大人在生活中实际感受到的时间和空间也相去甚远。
长大后,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津和野,发现马路比记忆中窄了很多,小时候感觉很高的屋顶也变得触手可及。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吧?
起初我以为这是成年后个子长高,视线也变高了的缘故。于是,试着蹲下来打量周围,结果发现不管怎样都回不到儿时的观感。
也许孩子和大人视野里的东西原本就不同吧。如果的确如此,父母和老师一定要牢记这种差异。
一辆汽车驶过,我们当下就能看出它越开越远。但超出一定的距离后,我们就会失去对位置远近的感知能力。孩子和大人能辨别的最远距离是不一样的:孩子只能对眼前的物体做出判断,大人却能判断更远的物体位置关系,这似乎是因为成人的眼间距更宽。
孩子和大人眼中的世界有多么不同,从写生中就能看出来。孩子会把远得几乎要用望远镜才能看到的事物画下来,比如说远处一个小小的“鸟居”,孩子却把它画得硕大无比,占满整张画纸。大人就不太会关注这些不起眼的东西。
每一代人成长的环境都不一样。像电视、智能手机、电脑……这类科技产品日新月异,就算告诉孩子以前的生活如何如何,他们也无法理解大人们的经历和感受。
还有,孩子的记忆力和好奇心也是大人难以比拟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孩子和大人所处的世界都大不相同,他们自然不能事事顺着大人的意愿。
孩子和大人对事物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我们要将这一点牢记于心。
P3-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0: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