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二战中最惨烈的步兵交锋,一群美国大兵在阴森恐怖的森林里为祖国而战,为手足而战,为自己而战的热血故事。 1944年11月16日,美军第22步兵团斗志昂扬地开进了德比边境的许特根森林,希望打通到达鲁尔河的道路。 在这里,他们经历了18天炼狱般的残酷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几乎消耗殆尽,作战人员伤亡超过百分之一百。 然而,他们并没有被凶残的敌人打垮,而是同仇敌忾,成功维持了战斗力和凝聚力,书写了步兵战斗的传奇。 作者简介 董旻杰,网名本垒打,军事作家、职业出版人,曾任多本知名军事刊物的主编。著有《二战苏德军服》《东线:第三帝国的黑洞》《沸腾的雪:阿登反击战》《血色夜空:二战英德夜间空战实录》《装甲英豪:二战德军装甲兵上将温克和他的部队》。译有《1945年的六个月:从盟友到对抗》《1944阿登战役:希特勒的后反攻》。 目录 前言 序言 致谢 第一章 引言 第一部 环境与背景 第二章 许特根森林的地形与气候 第三章 第4步兵师和第22步兵团:建制沿革 第四章 第74军和下属各师:建制沿革 第五章 美军士兵:第22步兵团的征召、训练和指挥*层 第六章 德军士兵:第74军的征召、训练和指挥*层 第二部 许特根森林 第七章 许特根森林的态势 第八章 进入森林:初期(11月16—19日) 第九章 进入森林:目标大豪村(11月20—24日) 第十章 大豪村:村落之战(11月25—29日) 第十一章 进攻盖村:向森林边缘推进(11月30日—12月4日) 第十二章 许特根森林之战的余波 第三部 总结 第十三章 双方编制的效力比较 第十四章 士兵一直为何而战? 第十五章 结论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导语 机械化战争时代,传统步兵还有什么用武之地? 没有坦克、飞机支援,血肉之躯还能不能筑起钢铁长城? 第22步兵团交上了一份出人意料的答卷,他们的出色表现改变了人们对美国陆军的偏见。 积水的散兵坑里也能安然入睡? 没有弹药也敢空手套白狼俘虏敌人? 以天为单位,生动讲述每个营战士的艰苦生活与艰辛战斗,还原真实的西线战场。 全团伤亡86%,各连伤亡140%…… 战斗人员全部死伤一遍,第22步兵团为何依然建制完整? 解读美国的征兵制度和兵员补充机制,探寻为军队造血、输血的有效途径。 一枚热腾腾汉堡,一句“跟我冲”的口号,哪个更能激励士气? 不断涌入的新兵和抱团取暖的老兵,谁才是一支队伍的力量之源? 探秘物质基础、组织训练、袍泽情谊、理想信念和部队凝聚力、战斗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