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原始艺术/艺术人类学经典译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澳)莱昂哈德·亚当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莱昂哈德·亚当在风雨飘摇的二战期间完成了《原始艺术》的写作,他广博的学识,温和的历史主义艺术观,以及他对土著艺术给予的同情和洞察,都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书篇幅不长,英文1940年版有18章,1949年修订版成20章,附有上百幅插图。前8章围绕原始艺术的概念展开论述,第9至16章对全球原始艺术作了概览,涉及内容甚为丰富,第17至20章涉及原始艺术与欧洲艺术的互动、博物馆和赝品等问题。书中广阔的视野、翔实的材料、敏锐的分析和精彩的论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至今仍值得我们重视。 作者简介 李修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美学与艺术人类学,兼事学术翻译。 近年出版著作《风尚——魏晋名士的生活美学》(2010)、《当代中国美学研究》(与刘悦笛合著,2011)、《当代中国美学学术史》(与刘悦笛合著,2013)、《艺术人类学》(与方李莉合著,2013)、《魏晋南北朝审美意识史》(即出)等;译著《艺术公司:审美管理与形而上营销》(合译,2010)、《审美人类学:视野与方法》(2015)、《国外艺术人类学读本》(2016)等多部;发表论文与译文近百篇。 目录 第一章 何谓原始艺术? 第二章 原始艺术的特征 一、技术 二、视觉 第三章 实用艺术与“为艺术而艺术” 第四章 原始宗教 第五章 原始艺术与精神分析 第六章 社会影响 第七章 农民艺术 第八章 儿童艺术 第九章 史前欧洲的原始艺术 第十章 北非艺术 第十一章 布须曼艺术 第十二章 黑人艺术 第十三章 亚洲艺术 一、史前(爪哇、中国、日本) 二、西伯利亚和中亚的史前艺术 三、中国古典艺术的原始特征 四、史前印度艺术 五、中东原始艺术 六、现代亚洲原始艺术 第十四章 大洋洲 一、新几内亚 二、美拉尼西亚 三、密克罗尼西亚 四、波利尼西亚 第十五章 澳大利亚 第十六章 美洲 一、北美洲的原始艺术 二、中美洲和墨西哥的原始艺术 三、南美洲的原始艺术 第十七章 原始艺术和欧洲艺术家 第十八章 欧洲艺术与原始艺术家 第十九章 博物馆中的原始艺术 第二十章 赝品 附录一 澳大利亚土著艺术有未来吗? 附录二 原始民族的艺术 附录三 莱昂哈德·亚当的奥德塞 图录 照片 索引 译后记 序言 《艺术人类学经典译丛 》总序 人类的起源,渺茫难寻 ,或说出自非洲,或说发于 多地。源自非洲也好,独立 起源也罢,皆为假说,难有 定论,似乎非洲起源说更得 学界认可。根据大量考古学 证据,可以肯定的是,在有 信史之前的多少万年,世界 上已广有人类分布。 在地球的不同角落,人 类的生存环境、物质条件差 异极大,人们因应这些各各 不同的环境,发展出了各具 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 了不同的民俗风情、宗教信 仰、亲属关系、法律制度、 语言、艺术……由此形成极 具多样性的人类文明和文化 。 考古证据同样表明,不 同族群之间并非相互隔绝, 不相来往。恰恰相反,在很 久很久以前,不同文明之间 可能保持着或密切或间接的 交往和联系。如日本考古学 家水野清一编著的《中国文 化的开端》一书中提道:“ 从第四纪更新世以来,人类 所进行的交流远远超出了现 代人的想象。”他提到,北 京人使用的一种打制石器, 不知以何种方式传播到了东 南亚甚至非洲。西伯利亚更 新世后期的人类文明,也有 与欧洲文明的共通之处。 不同文化、不同人群之 间的交往,固然有多种方式 ,语言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 个媒介。语言不通,交往就 会存在障碍。比如,魏晋时 期,文化交往密切,这个问 题颇为突显。《世说新语》 “言语”记载两则相关故事, 其一,“高坐道人不作汉语 。或问此意,简文日:‘以 简应对之烦。’”其二,“王仲 祖闻蛮语不解,茫然曰:‘ 若使介葛卢来朝,故当不昧 此语。”面对语言不通的情 形,姑且不谈上述人物刻意 表现出的机智或不屑,其“ 茫然”与“昧”的反应,实属 正常而具普遍意味。 如何发蒙去昧?要靠翻 译。 西域来的高坐道人不懂 汉语,时人与他交流,“皆 因传译”。翻译是助推文化 交流的重要中介。在中国历 史上,汉晋时期的佛经翻译 ,清末民初的西学译介,是 两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对 中国思想史影响甚大。此后 ,20世纪80年代的学术翻 译,亦蔚成风潮,推动了当 时的文化转型。90年代以后 ,有所谓“思想家淡出,学 问家凸显”之说。学科划分 日益细化,原本难分难解的 文史哲,被区分成诸多专业 领域,彼此疆界鲜明,研究 者固守一隅,互不关心,少 有往来。因此,这一时期的 学术翻译,虽则数量越来越 多,论其影响,却难与前代 相提了。 更有甚者,近年的人工 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机器已 能胜任相当难度的翻译,借 助它们,一般程度的交流已 不成问题。或许终究有一天 ,它们变得无比强大,足可 取代人脑,完美地翻译人类 历史上最深沉最复杂最精微 的学术著作(如康德的“三 大批判”之属),到那时候 ,不光人工翻译可以休矣, 人类的存在似亦成为问题。 历史洪流浩浩荡荡,社 会变迁超乎常人想象,但那 个让人惊疑的时代还没到来 ,能够直接阅读原文的毕竟 有限,翻译的重要性仍不容 小觑。 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学 家所做的工作,也是一种翻 译。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为遍 布世界的形形色色的异文化 ,这些异文化很难为外人所 理解。人类学家通过长时段 的田野调查和参与式观察, 深入其社会内部,将其社会 形态和文化风貌,某些文化 事件和行为,以民族志的方 式“翻译”出来,其他文化成 员便可借此理解其价值和意 义。 由此,本套《艺术人类 学经典译丛》,可视为二次 翻译。 自19世纪末人类学这门 学科诞生以来,西方人类学 家便将艺术视为一种文化现 象予以关注,百余年来成果 甚为丰富,既有大量理论性 著作,田野个案更是不胜枚 举。 …… 三是积极参与艺术学和 人类学的学科建设。艺术人 类学具有跨学科的属性,在 当下的学科体系中,还没有 一席之地,大多是因人而设 ,或在艺术学,或在民族学 ,或在人类学,或在文艺学 ,或在美学。这种局面或许 保持了艺术人类学的开放和 活力,使其具有所谓“新文 科”的特点,但从长远来看 ,要想保障艺术人类学的持 久发展,应该积极参与并融 入艺术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 学科建设之中,以其学科优 势,弥补艺术学和人类学等 学科的不足,以期共同发展 。 这些看法很是粗浅,不 过意在指出,艺术人类学作 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需要 弄清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 、研究方法、学术史等。只 有搞清这些基本问题,立住 脚跟,才能周行无碍,持续 发展。 要达此目的,翻译是重 要途径。这套译丛所选10种 著作,尽管具有相当的经典 性和代表性,但数量还是太 少,众多论著还有待译出, 经典的田野研究同样值得关 注,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学人 投入这一工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氛 围浓厚,一向支持学术翻译 ,这套译丛被纳入了院级科 研项目,得以顺利出版。学 术翻译耗时费神,“用力甚 多而见功寡”,极不容易, 参与翻译的几位译者不辞辛 劳,甘愿付出,我要向他们 表达深深的敬意。 李修建 2021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