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了100个引人入胜而人们尚不熟悉的创新案例作为讲解内容。这些案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创新活动:解决难题、改进现状、创造或发现事物。这些创新活动展示了非凡的成果,比如巧妙地克服了困难、建立了优秀的企业、设计了广受欢迎的产品,赢得了激烈的竞争,发展了先进的管理方法等。这些案例中不乏历年被评选出来的最佳发明项目和诺贝尔奖项。 本书不仅介绍了这些创新故事的精彩内容,也对驱动创新行动的思考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每一讲的最后对案例中的创新精髓做了简短小结。这些分析有助于读者将创新思维的原理移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在其他场景举一反三,激发起强大的创新活力。 作者简介 陆培华,从事胃肠道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尤其是胃肠道肿瘤的手术和个体化治疗。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资助4项,发表中华医学系列文章16篇。以第一申请人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已获授权1项。参与编写的著作有《胃肠动力中药的基础与临床》。 目录 第1讲 胜过哈勃 拍摄高清天体照片有妙招 第2讲 不闻噪音 电吹风变安静了 第3讲 头盔可叠 如何鼓励人们戴头盔 第4讲 逛店无忧 推销员不再主动搭讪 第5讲 路远心平 旅客心急有对策 第6讲 两个焦点 中心位置留给谁 第7讲 鸟喙张合 小雀不开口怎么办 第8讲 香肠退敌 决斗必输无疑,他却死里逃生 第9讲 显微无尽 分辨率极限不复存在 第10讲 一网多能——让光纤网络价值倍增 第11讲 污迹现身——让地沟油原形毕露 第12讲 雷达难觅——电波发射机在哪儿 第13讲 光分两路——反射还是透射 第14讲 绳断机停——请坐电梯,绝对安全 第15讲 万里相拥——天涯咫尺不是梦 第16讲 点火成图——画纸火药巧结合 第17讲 长短相辅——误差太大怎么办 第18讲 此林非林——吹捧他人却不失风范 第19讲 天才相助——邀请牛顿来帮忙 第20讲 墨迹无痕——水笔写的也能擦除 第21讲 原子搬迁——隔空传物零的突破 第22讲 万能厨具——多功能电锅的诞生 第23讲 钩小功高——剃须刀内有乾坤 第24讲 盐湖作纸——这张便笺有点大 第25讲 复印多次——可重新使用的纸张 第26讲 效仿皮影——台上谁学谁 第27讲 天体作礼——无价的馈赠 第28讲 无袜更佳——去掉半截感觉好 第29讲 言终人散——为何听众不见了 第30讲 废料自封——让它自己锁住自己 第31讲 光纤问世——互联网用户都得感谢他 第32讲 影子引路——缺了卫星信号照样导航 第33讲 安全针筒——伤人的针头不再有 第34讲 涂鸦新品——被喷红漆又如何 第35讲 混合入场——奥运选手冰释前嫌 第36讲 人机起舞——一位艺者的双人秀 第37讲 色盲福音——交通信号有图案 第38讲 打猎袖手——技不如人却赢了竞争 第39讲 病房醒悟——一张神奇的处方 第40讲 代人送神——这个“脏活,,谁来干 第41讲 指纹复原——证据其实没消失 第42讲 起始标签——水果可以吃了吗 第43讲 投影超大——保证不会错过它 第44讲 顾客定价——卖家听从买家 第45讲 挑刺团队——为何他们总是唱反调 第46讲 简易三维——立体显示并不难 第47讲 宁碎瓦罐——山道遇阻有良策 第48讲 独脚仙鹤——此鸟到底几条腿 第49讲 节 省九成——洗衣只用一成水 第50讲 空中来电——免费能源处处有 第51讲 塑料导电——“从来不”不等于“永远不” 第52讲 激光灭蚊——对抗疟疾新装置 第53讲 网格浅淡——准备海报不再有烦恼 第54讲 鸭菜有序——您的证书编号是什么 第55讲 第三形态——既不是晶体,也不是非晶体 第56讲 高低鞋跟——户内户外两相宜 第57讲 高空滑梯——快速逃生有新招 第58讲 何谓手稿——研究论文借来一用 第59讲 课题冷热——研究超导的多,研究什么的少 第60讲 飞轮储电——不用电池也能保存能量 第61讲 理性存疑——金钱面前多感性 第62讲 细菌护肤——护肤新品的推出 第63讲 灵活靠板——舒适的双人床 第64讲 含蓄肖像——医用大图挂墙上 第65讲 安检上机——从这里乘飞机旅行最安全 第66讲 T恤说话——沟通好帮手 第67讲 价廉图美——小成本地球照片的诞生 第68讲 一探一片——残留地雷全现形 第69讲 旋转缓冲——护栏拦车车还走 第70讲 水中飞舞——风筝变“水筝” 第71讲 光增无阻——如何使激光更强 第72讲 追逃利器——嫌疑车辆哪里跑 第73讲 手动离心——这个绝对最低价 第74讲 卡车运数——光纤传输不如它 第75讲 土豆金贵——你们不能种植它 第76讲 龙舞瓶上——画,还是不画 第77讲 奔向伙伴——马不听话怎么办 第78讲 背上珍品——这才是她们的心爱之物 第79讲 吻痕邮票——情人节 的新花样 第80讲 风电上天——可移动绿色能源 第81讲 生物导航——找到位置细胞以后 第82讲 水中光刻——精度升级只在一念之间 第83讲 阅后即焚——读过的短信还在吗 第84讲 芯片在内——小小零件作用大 第85讲 相片白用——不仅不付钱,反而伸手要钱 第86讲 公平奖赏——更平衡的创新激励制度 第87讲 声音可见——帮助听觉有眼镜 第88讲 只踢三下——你想回击?没门 第89讲 基因未短——遗传为何没有退化 第90讲 反馈全优——保证顾客说满意 第91讲 进化飞快——提高催化效率有高招 第92讲 再写一回——秘密信息风吹云散 第93讲 车头朝下——停车新位形 第94讲 鸟粪压车——个头虽小强度高 第95讲 超速克星——司机一见就小心 第96讲 同族相连——没有案底但有线索 第97讲 无效刺探——就是看到也徒劳 第98讲 刀叉一副——不懂礼仪有何难 第99讲 一人独饮——谁来干了这杯酒 第100讲 单层石墨——材料到底可以有多薄 序言 创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创新能力的提高依赖于 创新思维(或日创意思维 )的培养。而要培养创新 思维,研究富含创新精神 的优秀案例,并探讨其中 包含的规律,是一条行之 有效的途径。 如今,创新的重要性被 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能结合实践开展创新思 维培养的书籍却非常缺乏 。本书正是为了解决“创新 窘境”,使普通人也拥有创 新思维。通过解析创新案 例中的创新规律和方法, 让广大读者觉得创新来源 于生活,创新来源于实践 ,创新无处不在,创新就 在身边,即使再伟大的发 明也有其自身规律。 本书精选了100个引人 入胜而人们尚不熟悉的创 新案例作为讲解的内容。 这些案例主要涉及三个方 面的创新活动:解决难题 、改进现状、创造或发现 新事物。案例中的创新实 践收获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如克服了长期存在的困 难、建立了意义重大的项 目、发明了广受欢迎的产 品、赢得了激烈的竞争、 创立了成功的企业、创作 了有影响力的作品等。这 些案例中不乏历年被评选 出来的诺贝尔奖项和最佳 发明项目。 书中不仅介绍了这些创 新故事的精彩内容,也对 驱动创新行动的思考过程 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 每一讲的最后对案例中的 创新精髓作了简短小结。 这些分析有助于读者将创 新思维的原理移植到人们 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并在 其他场景发挥强大的创新 活力,取得举一反三的效 果。 本书的材料部分来自作 者之一(夏铁君博士)于 2018—2020年在微信群“ 创新大家谈”中所发布 的“TJ说创新”音频。这个 音频系列很受群友的欢迎 。本书的另一位作者陆培 华博士,曾经主编了国内 第一本讲述医学创新方法 的书籍《医学行为创新》 。两位作者把100个引人入 胜的创新案例整理成稿, 并给每个故事配上插图, 以《创新百讲》的书名出 版。在此要特别感谢樊电 先生最初关于播放音频“TJ 创新说”的提议。 本书内容生动有趣,图 文并茂,行文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适合各阶层、 各年龄段的读者阅读。我 们相信,读者朋友在享受 本书阅读乐趣的同时,会 在激励创意思维方面得到 启发,并提升自己的创新 能力。 夏铁君 陆培华 2021年7月 导语 本书作者夏铁君是业界知名的光通讯专家,美国光学学会会士。他拥有100多项美国专利,被通讯巨头威瑞森授予“发明大师”的称号。夏博士研究创新事例多年,是多部有关创新思维图书的作者。陆培华博士在国内较早开展创新方法与成果转化研究,曾被南京医科大学官网推文称“医界爱迪生”,共青团江苏省委等八部门授予“江苏青年双创英才”称号,被《健康报》评为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科技之星”,是《医学行为创新》一书的主编。 两位作者把100个创新案例整理成稿,并给每个故事配上插图,以《创新百讲》的书名出版。在此要特别感谢樊电先生最初关于播放音频“TJ创新说”的提议。本书内容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合各阶层、各年龄段的读者阅读。我们相信,读者朋友在享受本书阅读乐趣的同时,会在激励创意思维方面得到启发,并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精彩页 第1讲 胜过哈勃 拍摄高清天体照片有妙招 一般来说,天文望远镜的口径越大,拍出的照片就越清晰。只是由于以前所有的大型天文望远镜,除了飞在太空的哈勃望远镜,都建在地面上,因此它们成的像会受到地球表面大气扰动的影响,无法拍到哈勃望远镜获得的那么清楚的照片。 用建在地面的天文望远镜就无法拍到特别清晰的天体照片吗?英国剑桥大学的克雷格.麦凯博士和他的同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们想到大气扰动是一种随机现象,其规律必定具有统计特征。大气扰动的强度一定会有时强、有时弱,甚至会在某些特殊时刻,趋于零。如果让望远镜的相机在大气扰动几乎为零的“幸运”时刻及时地把天体图像记录下来,那么照片的分辨率一定很高。可问题是,大气扰动强度为零的时刻转瞬即逝,相机如何才能把握这样的时刻打开快门呢? 麦凯博士的团队后来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加州一座大口径天文望远镜上,安装了一台特殊的相机。这架相机的任务就是对准某个天体,保持每秒20张照片的速度,不停地拍摄,连续进行若干个小时。在他们获得的超大量照片中,一般总能发现极少量的照片正好拍摄于大气扰动强度几乎为零的时刻。团队把这些照片挑出来仔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挑出来的照片中有的清晰度居然是哈勃望远镜在太空中拍摄的同类照片清晰度的两倍。麦凯博士的团队终于实现了用地面望远镜拍出清晰天体照片的愿望。他们设计的这个天体摄影新方法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07年度的最佳发明之一。 麦凯博士的团队正是深刻地认识到了大气扰动的统计特性,从而获得了通过连续拍摄大量照片来捕捉高清天体影像的灵感,并成功地把它付诸实施。 统计现象非常普遍。在创新思考中,重视事物的统计规律有可能获得效果更好的新方法。 第2讲 不闻噪音 电吹风变安静了 家家户户必备的电吹风用起来总是呼呼作响,那是高速旋转的送风叶片振动时发出的噪音。这噪音虽然很烦人,但多年来生产电吹风的企业好像并没有想到要改进它,任凭使用者继续忍受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而无动于衷。电吹风的噪音问题真的不易解决吗? 英国戴森电器公司的研发人员不信这个邪,他们决定着手对付这个老大难问题。通过研究产生噪音的源头,他们对传统的电吹风设计做了一项根本性的改进,于2014年推出了一款十分安静的产品,使用这款电吹风的人再也不用为噪音烦恼了。这些研发人员到底是如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原来,戴森公司的研发人员注意到噪音的频率和叶片的转速成正比,转速越高,噪音的频率也越高。传统的电吹风,叶片的转速大约都在每分钟两三万转左右,叶片在这个转速产生的噪音,其频率正好处于人的耳朵比较敏感的波段,因此使用者会觉得它的声音很响。研发人员就想,要是把噪音的频率提高到人耳不敏感的波段会怎么样?结论是这样的话使用者就不会听到噪音了。显然,要提高噪音的频率,就要提高叶片的转速。有了想法,说干就干,研发人员把叶片的转速一下子提高到了每分钟十几万转。结果,叶片在这个转速下产生的噪音,其频率已经处于超声波段。虽然噪音还在,但由于人的耳朵听不见超声波,也就感觉不到噪音的存在。研发人员随后把这个转速定为新产品的指标,使得戴森公司新出品的电吹风对使用者来说显得格外安静。 戴森公司的研发人员在开发新型电吹风时,没有受到传统电吹风叶片转速的限制,而是尝试比传统产品高得多的转速,终于在市场上推出了第一款安静的电吹风。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