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齐太公吕望表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程平山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齊太公吕望表研究》詳細考證了《齊太公吕望表》的製作舆保存流傅;第一次撰寫較爲完備的學術史,並訂正譌誤,提出符合實際、高效率的研究理論與方法。遍尋記録與拓本摹本,考訂碑刻斷裂經過、文字磨泐歷程,對《齊太公吕望表》拓本摹寫本断代,將《齊太公吕望表》拓片時代分爲7期,細緻而可靠。對《齊太公吕望表》碑文復原與校注,自明代以來第一次成功復原了《齊太公吕望表》碑文。最後,利用《齊太公吕望表》考證了汲冢的地望、汲冢書出土之年、齊太公望的籍貫與年紀、《周志》的性質等重要學術問題。
作者简介
程平山,1999年于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9年至今任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今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竹書紀年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是先秦雨漢歷史與考古、歷史文獻、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地理、歷史年代等。獨立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規劃項目2項、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出版資助項目1項。出版專著《竹書紀年與出土文獻研究之一:竹書紀年考》《夏商周歴史與考古》等。在《歴史研究》《文物》《文史》等發表學術論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 《齊太公吕望表》的製造舆保存
第一節 《齊太公吕望表》《修太公吕望祠碑》的製造
第二節 《齊太公吕望表》保存情況考
第二章 《齊太公吕望表》學術史與本書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晉以來《齊太公吕望表》著録與研究情況
第二節 晉以來《齊太公吕望表》著録與研究情況之分析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思路與理論方法
第三章 《齊太公吕望表》拓本摹寫本斷代
第一節 清以來《齊太公吕望表》拓本斷代研究状況及分析
第二節 《齊太公吕望表》拓本斷代
第三節 《齊太公吕望表》明拓本
第四節 《齊太公吕望表》清民國初拓本摹寫本
第四章 《齊太公吕望表》碑文復原與校注
第一節 《齊太公吕望表》碑文復原
第二節 《齊太公吕望表》校注
第五章 《齊太公吕望表》重要史實考證
第一節 汲冢竹書出土之年
第二節 汲冢的地望
第三節 齊太公吕望的籍貫
第四節 齊太公吕望的年紀
第五節 《周志》的性質
第六章 結語
附録一 古文獻徴引目
附録二 近人論著徵引目
索引
後記
序言
《齊太公吕望表》,晉
武帝太康十年汲縣縣令盧无
忌所製作,以頌揚其祖吕望
功德。碑文記載了太康二年
汲冢書的出土的年代、地望
及部分書的内容、吕望的籍
貫、吕望的年紀等,可以證
史補史,故有很高的學術價
值。碑文字體爲書家頌揚,
又有書法史上的崇高地位。
《齊太公吕望表》自晉
立碑以來,廣爲著録收藏研
究。民國以後,碑下落不明
,但是碑文拓本被海内外機
構、學者所收藏,視爲珍寶
。通過對《齊太公吕望表》
的製作與保存、學術史、拓
本摹寫本断代、碑文復原與
校注、重要史實考證等方面
的研究,探討《齊太公吕望
表》的諸問題。
一 關於《齊太公吕望表
》的製作與保存
東漢之時,汲令崔瑗已
立太公碑,並設置祭祀的壇
場。逢東漢末、三國之亂,
壇場廢棄。晉武帝太康十年
,汲縣縣令盧无忌自認爲吕
望之後,爲褒揚吕望的功德
,盧无忌立《齊太公吕望表
》,碑末有“太康十年三月
丙寅朔十九日甲申造”15字

1.碑制。關於碑額、碑
身尺寸,《北京圖書館藏中
國歷代石刻拓本彙編》記録
拓本碑身高128厘米,寬74
厘米,隸書20行,行30字
,字徑3厘米。碑額高19厘
米,寬10厘米,隸書1行6
字,字徑4厘米。
2.碑文。碑文見於碑額
、碑陽、碑陰、碑側。(1
)碑額之文。八分書。6字
,“齊太公吕望表”。(2)
碑陽之文。八分書。以直行
界限劃分爲20行,每行30
字。實際第13行僅有“曰”1
字,第19行有“慶春秋匪解
無隕兹令”9字,第20行有“
太康十年三月丙寅朔十九日
甲申造”15字。故碑陽之文
實有535字。(3)碑陰之
文。隸書。4列。有廷掾、
功曹、主薄、門下史、鄉嗇
夫、將軍、處士等。(4)
碑側之文。“諸□□”“□□□□飭
表上”似是刻碑完畢之詞。
東魏武定八年(550年)
,汲郡太守穆子容立《修太
公吕望祠碑》。《修太公吕
望祠碑》乃盧无忌《齊太公
吕望表》續作,故其録盧无
忌《齊太公吕望表》前文,
而後表彰吕氏。
《齊太公吕望表》碑立
於西晉初,歷隋、唐、宋、
元,直至明代,一直在河南
汲縣太公廟。元人王惲《秋
澗集·七言絶句·六度寺》記
般谿之山、吕留村、太公泉
、太公廟、汲冢書、盧无忌
碑之状況。太康中所立太公
碑,在壇下,證實當時所立
在祭祀吕望之所。其蹟宋元
時尚存。“断碑明指是殷溪”
一語,則宋元之際盧无忌碑
已經断爲雨截。至明萬曆十
二年(1584年),移置府
署。明清之交,世局變幻,
匾區一碑,不得暇顧。故學
者或言其亡失,實仍在府治
賓館。清乾隆五十一年
(1786年),黄易於河南
衛輝府署獲碑上段,並将上
截碑的拓本贈送畢沅、錢大
昕、武億等學者。乾隆五十
六年(1791年),黄易又
得碑下段。嘉慶四年
(1799年),汲縣訓導李
元滬請將碑置之縣學(孔廟
學宫),並在碑石左下方刻
跋两行。同年秋月,李震又
刻跋於碑石左上。嘉慶四年
以後(一説道光年間),碑
石又一次受損,碑石上部題
跋處已断裂,14行至19行
12字以下損去20厘米大小
一三角形,殘損20餘字。清
末,汲縣人李敏修聯合附近
數縣創辦經正書舍。民國初
,購買文廟爲圖書館,存放
碑刻古籍。民國時碑存城内
圖書館。民國十九年
(1930年)顧燮光《河朔
金石目》、民國二十四年(
1935年)馬元材(非百)
《視察日記》等記載在城内
縣前街圖書館。河南省文物
局編《河南文物名勝史蹟》
、《衛輝市志》(1993年
版)、《衛輝市志(1989-
2000)》、安喜萍《衛輝
歷代碑刻》並言今下落不明

二 關於《齊太公吕望表
》拓本摹寫本斷代
自清末以来,學者致力
於區别《齊太公吕望表》的
拓本断代。方若《校碑隨筆
》乃先行者(宣統刊本),
繼而有羅振玉《雪堂所藏金
石文字簿録》(民國十三年
刊本)等,以羅振玉比較明
拓、近拓最爲詳瞻。中華人
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王壮弘
《增補校碑隨筆》對方若《
校碑随筆》作了增補,主要
是增補了羅振玉《雪堂所藏
金石文字簿録》的觀點。張
彦生《善本碑帖録》結合明
拓、黄小松拓、近拓(清末
民初的拓本)稍作總結。馬
子雲、施安昌《碑帖鑑定》
對方若《校碑隨筆》的觀點
作了訂正。仲威《中國碑拓
鑑别圖典》《魏晉碑刻善拓
過眼之六》等提出新的見解
,區分爲明拓本、乾嘉拓本
、嘉慶拓本、道光拓本、清
末拓本。他的觀點實際主張
都是清拓本,否定明拓本,
忽視民國拓本的存在。筆者
認爲清末民初學者關於明拓
本、近拓本的區别是基於事
實的總結,是真實可信的。
目前所見资料比較豐富,可
以在他們研究的基礎上進一
步深入研究,區分得更細緻
一些。
欲探究《齊太公吕望表
》拓本断代,須追究碑刻断
裂之經過,以及文字磨泐之
歷程。前賢與時賢就此做過
研究,只是僅能把握大致,
尚未細緻到明確全過程。今
則遍尋相關文獻之記録與拓
本摹本詳加考訂碑刻断裂之
經過、文字磨泐之歷程。
……
《齊太公吕望表》,《
續古文苑》無注,京都大學
人文科學研究所三國時代的
出土文字資料班《魏晉石刻
資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