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滑稽小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保罗·斯卡龙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系17世纪法国现代小说形成时期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上承以拉伯雷和塞万提斯为代表的滑稽小说及西班牙流浪汉小说,下启法国的艳情文学与放荡主义,是法国17世纪滑稽讽刺文学代表作。作为“滑稽讽刺王子”,斯卡龙几近半生都“坐在碗里”,不能下床行走,他便写诗,写剧本,写小说,写政治小册子,他的嬉笑怒骂,甚至对法国现代媒体的讽刺艺术有所启发。
在本书中,斯卡龙通过嘲讽与戏仿,描写了一个剧团在法国外省遇到的一连串滑稽故事,妙语不断,引人发笑。笑闹之余,此书却又掺杂着现实生活的真实与丑陋,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一曲终了,这个面部扭曲的“废人”,却又惹人同情。
作者简介
保罗·斯卡龙(Paul Scarron,1610—1660),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太阳王路易十四之妻曼特农夫人的前夫,出生于巴黎的富裕家庭。1638年起,斯卡龙身患疾病,双腿、脊椎和颈背瘫痪,自此他的身体扭曲、变形、瘫痪,无法动弹,只能待在“碗底形的坐凳”里。主要作品有《滑稽小说》《可笑的继承人》《男扮女装的维吉尔》等。
目录
第一卷
第一回 滑稽剧团至勒芒 老式球场乱哄哄
第二回 拉皮尼尔勒惠赠戏服 戏剧演员们粉墨登场
第三回 大受欢迎的戏 竟以混乱收场
第四回 首长慷慨设宴 夜半攻击山羊
第五回 无关紧要之事 愤世嫉俗之人
第六回 夜壶冒险之旅 纪仇搅事之夜
第七回 板车遇惊险 车夫纷沓来
第八回 欲解本书细情 且看以下内容
第九回 《看不见的情人》——故事
第十回 拉戈旦手指划伤 同天命相与谈艺
第十一回 您若仔细品读 自会知晓内容
第十二回 旅馆爆发夜战 诗人有口难辩
第十三回 天命追忆往昔 揭晓身世之谜
第十四回 栋弗龙神父遭绑架 拉皮尼尔勒恰路过
第十五回 江湖术士到临旅馆 小情侣的故事后续
第十六回 昨夜小曲引发讨论 蹩脚诗人一通吹嘘
第十七回 拉戈旦屡行虚礼 跌倒的不止一片
第十八回 游船时再遇宿敌 新桥上丢失宝盒
第十九回 纪仇遇上黄昏恋 拉戈旦困于前桥
第二十回 拉戈旦失足后续 诗人同为沦落人
第二十一回 雷恩议员论创作 伊内斯拉述故事
第二十二回 《行骗者终将被骗》——故事
第二十三回 安热莉克被掳 演出只得取消
第二卷
第一回 日月星光 引言罢了
第二回 老纪仇施诡计偷皮靴 拉戈旦受鼓舞咏诗篇
第三回 洞穴述昔年故事 猎犬藏床角一边
第四回 天命苦寻终得果 莱昂德尔吐真言
第五回 莱昂德尔身世显 为爱甘作他人仆
第六回 旅馆主人之死 其他难忘之事
第七回 拉戈旦惊吓过度 亡者尸体历惊险
第八回 拉戈旦脚陷夜壶 新人新面进旅馆
第九回 拉戈旦上当受骗 不幸事接二连三
第十回 见色起意牛夫人 袒胸露乳诱天命
第十一回 本卷无趣之言 星星无端遇险
第十二回 只怕是乏味如前 天命终寻回星星
第十三回 拉皮尼尔勒长官 好一个无恶不作
第十四回 《自身案件的法官》——故事
第十五回 拉皮尼尔勒之过 肖像盒终归原主
第十六回 拉戈旦遭厄运 啼笑皆非窘境
第十七回 倒霉矮子拉戈旦 巨人巴格诺迪耶
第十八回 此回无须拟题
第十九回 《龙兄虎弟》——故事
第二十回 拉戈旦梦中断 公山羊来捣乱
附录 保罗·斯卡龙的生平与作品
序言
作为一名语言文学研究
者,中国文学的接受问题时
常困扰着我,尤其是在巴黎
参加各种文化艺术展及文学
沙龙的时候,总忍不住思索
如何更好地推广中国文学。
多年海外生活,使得身份问
题(身份及归属)、探寻自我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去领
域化现象(全球化背景下的
去领域化与再领域化)不可
避免地成为我所关注的重要
内容。身份寻找,需要回溯
到历史中去,尤其是要追溯
对“何以为人”这个问题的反
思,需要一种对过去(个人
的与集体的)的回顾性审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探究
在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形成之前,这种“现实主义”
最初的形成因素及其与政治
、经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
系,不仅是尝试从新的角度
解读先前的文学传统,更是
对当下社会事件、社会形势
及重要社会问题的观照。因
此,在这种“时间配
合”(concordance des
temps,法国一档著名文化
节目的名称)下,一些有关
地缘政治或全球时事的问题
(如我们的世界正在经历的
疫情问题),让我反复思索
文学在我们的“城邦”(cite)
、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的角色、价值、作用和地
位。作家何能?继“上帝死
了”(尼采语)、“作者死了”(
罗兰·巴尔特语)、“文学死
了”(雷蒙德·杜梅探究的问
题)之后,“小说死了”①,此
时,作者的位置为何?书、
作家、知识分子、文学研究
者,在当下社会扮演着怎样
的角色?文学作品的价值在
哪里?层层叠叠、此起彼落
的风格流派,法国文学究竟
有何内在吸引力?其小说创
作的源泉在哪里?作品是如
何发生的?形式与内容的割
裂愈演愈烈的后现代,是否
要将这种对立延伸至风格差
异中?差异、比较,能够实
现理解与接受吗?性情迥异
、趣味不一的读者,能有耐
心听作者娓娓道来吗?古今
之争、雅俗之辨、美与丑的
审判,在我们的文学传统里
也从未消逝过。审视他者,
也是为了更好地呈现自身。
小说这一体裁之所以能够在
法国文坛长期占据首要地位
,不仅仅是以其自由性、多
元性、创新性,更在于它的
容纳、求异、反抗,甚至是
反英雄、反传统、反小说的
特征。在斯卡龙所处的时代
,《滑稽小说》便是这样一
种拒绝英雄主义、力求贴近
读者与现实的戏剧小说。
细看我们的文学“市场”
,眼花缭乱之余,禁不住怀
疑它们的价值。消遣?以消
费为主旨的快餐文学与罗南
·德·卡朗(Ronan de Calan)
定义的纯文学或特奥菲尔·
戈蒂埃(Theophile Gautier)
倡导的“为艺术而艺术”相去
甚远,更迥异于埃德加·爱
伦·坡(Edgar Allan Poe)在《
诗的原则》(“The Poetic
Principle”)中提到的“一首诗
,只是诗,仅此而已”。文
学,为了文化启蒙吗?语言
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而
文本语言却又与“语言”有所
不同。布鲁诺·布朗克曼②
在《不可确定叙事》(Les
Recits indecidables)中指出
,“对于萨特、贝克特、纪
德或布朗肖来说,语言模式
直接造成了文学创造的危机
”。为了大众教育抑或文明
化工具?不全然是,斯卡龙
的《滑稽小说》就意不在此
。扩大见识见闻?确实,阅
读开阔视野。正如2008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热爱旅
行的作家勒·克莱齐奥在《
沙漠》(Lr Desert)或《流浪
的星星》(L'Etole errante)
中向我们呈现的,作品让我
们能够在不同国家、不同文
明,甚至在不同时空世界中
穿梭。文学亦为战场?作家
可以选择如萨特或鲁迅那样
,在政治运动或社会事件中
通过“介入文学”进行斗争或
抵抗,而这种“介入”,并不
等同于揭露事实。而让·埃
什诺兹(Jean Echenoz)、安
妮·埃尔诺(Annie Ernaux)、
西尔维·吉尔曼(Sylvie
Germain)、艾尔维·吉贝尔
(Herve Guibert)等“关涉作
家”(ecrivains impliques)的
介入既不强调时事形势,也
不在于解决即刻的、最新的
问题。在布朗克曼看来,这
种“关涉文学”(litterature
impliquee)是“一种通过结合
历史、文学及文化记忆,并
观照那些复又出现的事件、
形势、问题,从而赋予文学
以全新生命力的构想”。文
学,视之为对过去的见证?
对于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Patrick Modiano)和乔治·佩
雷克(George Perec)来说,
这种过去不仅是个体的记忆
,更是历史印记。文学,为
了颂扬英雄伟绩?现代性常
常通过对正统教条及绝对权
威的反抗与抗争,向我们证
明它强大的生命力:自达达
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存在主
义之后,层出不穷的新形式
先锋派接踵而至,从新小说
到反文化(la contre-culture)
、原样派(Tel Quel)、后现
代范式(paradigme
postmoderne)、自我虚构
(autofiction)、跨人物叙事
(recit transpersonnel)、极
简文学(minimalistes)、关涉
文学、不可确定文学
(l'indecidable)……碎片化、
断裂式叙事、脱节错位的词
句在否定整体性及古代英雄
主义的同时,将传统风化,
在绵延不绝的文学浪潮中如
昙花般闪现,不留痕迹。文
学,作为道德载体?这是文
艺批评领域继形式主义和结
构主义之后的伦理学理论的
研究范畴。意志表象?这种
理论批评方法与对中国古代
文人产生
导语
本书作者保罗·斯卡龙被戈蒂耶誉为“滑稽派的荷马”,被司汤达视作楷模,深刻影响了法国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也引起了后现代主义作家极大的关注。
这部《滑稽小说》是17世纪滑稽讽刺风格的代表性著作、17世纪最好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是法国大学语文必读经典作品,堪称法国版《堂吉诃德》。小说构思巧妙,搞笑、讽刺,针砭一个理性与疯狂失衡的社会,呈现了斯卡龙对人类生活的关照,令人发笑而又让人黯然泪下。
书评(媒体评论)
在那个崇尚礼仪的时代
,通过滑稽怪诞,斯卡龙得
以惊现于太阳王路易十四之
侧。
——雨果
《滑稽小说》里,拉戈
旦是理想的笑柄,他懦弱、
虚荣,尽管身长不及一副长
筒靴,却还想讨太太们欢心
。纵是有些不良爱好,他仍
只会让我们发笑,并不会真
的引人鄙夷。
——司汤达
斯卡龙是滑稽派的荷马
,他概括了这个流派,是这
一体裁的化身;他掌握了这
种风格,甚至他的身体都是
滑稽的。
——戈蒂耶
精彩页
第二十二回 《行骗者终将被骗》——故事
托莱多地区有一位年轻的太太,名为维多利亚,出身于古波托卡雷罗家族波托卡雷罗家族。她住在距离托莱多半古里的塔霍河附近,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她的兄长是荷兰骑兵部队的上尉,此时不在家中。她十七岁时便成了一位在秘鲁一带发迹的老绅士的遗孀,这老绅士在他们婚后六个月时遭了海难,给他妻子留下了大笔财产。这位漂亮的寡妇自她丈夫离世后,就回到了她兄长身边。彼时她的生活方式堪称典范,人人都交口称赞。桃李年华的她,由此便成了母亲们眼中女子之楷模,丈夫们心里妻子之典范,风流才子们梦里之佳人,仿佛征服她就意味着战功赫赫。她的避世离俗虽多次让情郎们寒了心,却也赢得了世人更多的敬重。她在这田间屋舍里,感受着乡野间的自由与快乐。
一日上午,她的牧羊人将两个一丝不挂的男人带到她跟前。牧羊人发现这俩人被剥光衣服绑在了树上,他们是在树林里过的夜,他便给他们每人一件破旧的牧羊人的披风遮体。这俩人便是以如此狼狈的装束出现在美丽的维多利亚面前的。寒碜的衣服难掩年轻男子的俊朗容颜。他彬彬有礼地道了声问候,跟她说他来自塞维利亚,是科尔多瓦的一名绅士,名叫堂·洛佩兹·德·贡戈拉。他说他来马德里是有些要事要处理;他在托莱多耍了半日钱,白天他还在那儿用午膳,一下就入夜了。当时他和仆人正在等后面的骡夫,盗贼们见他睡着了,便将他绑在了一棵树上,也把他的仆人给绑了,还将他们的衣服从头到脚扒光,只给剩了衬衫。维多利亚丝毫不怀疑他所言的真实性:他那俊俏的脸庞能替他说情,总有人会对遇上这种不幸困境的陌生人慷慨解囊。巧的是,在她哥哥交她保管的旧衣物里,能找出几件衣服:西班牙人做了新衣也绝不丢弃旧衣。大家从中挑了件最好、最适合他的身材的给他,也立即给他的仆人换上了尽量合身的衣服。
午饭时间到了,维多利亚让这个外乡人上桌跟她一起用膳。在她眼中,他是那么俊秀,谈笑风生里尽显才华,为他提供帮助是再好不过的。这天余下的时间,二人一直待在一起。是夜,两情相悦的他们比以往睡得都少。外乡人想派仆人去马德里弄些钱来,让人给裁剪些新衣裳,或者,至少也要做做样子。美丽的寡妇不准许,说她会替他操办。这一日起,他便跟她谈情说爱,她都欢喜地听着。后来,两周之后,天时地利,珠联璧合的两个年轻人,一个是信誓旦旦,一个是直率轻信,在维多利亚的老仆从和女佣的见证下,两人在订婚典礼上彼此许诺,情定终身。凡此种种,皆导致她犯了个惊天的错误,让这幸福的外乡人拥有了托莱多地区最美的太太。整整一星期里,都只是年轻情侣间的干柴烈火、访雨寻云。别离之际,惟有泪千行。维多利亚本可以挽留他,但外乡人强调,为了爱她,哪怕耽误要事他也不顾惜,赢得她的心,比赢得他在马德里的诉讼案件更重要,甚至比他对宫廷的所求还重要。她第一个催着他启程离开,她对他的爱不至于盲目到要牺牲他的前程来换取二人的寻欢。她着人到托莱多给主仆二人裁了些衣裳,又给了他些钱财,数目由他定。他骑上一头漂亮的母骡子去了马德里,他的仆人也骑了一头。他走的时候,可怜的太太伤心欲绝,他呢,并不十分难过,不过是用这世间最大的虚伪装样子罢了。他离开的当天,一位女佣整理他住过的房间时,在一封信里找到了个袖珍肖像盒。女佣把这些一应都拿给了她的女主人,女主人看到肖像盒里是一张极为年轻漂亮的脸,又在信中读到了以下的话:
堂兄大人:
我把美丽的埃尔维拉·德·席尔瓦的肖像寄给您。
P163-16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9: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