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人群 :初高中师生
名师主持编写,该书主编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成人教育杂志的编辑工作,书稿完成后,由北京市海淀区的语文教研员以及出版社编审审订,参加编写工作的老师来自北京一零一中学、北京新东方学校和北京铭师堂学校,本手册融合了他们多年的积累和经验
基于初中、高中学生复习应考以及国学教育、大学自主招生的需要,该书以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4个版本(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北京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为基础,适当扩展,本着精当、好懂、有用的原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按照教育部“有序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精选古代诗文知识,帮助师生更好地学习国学文化。
背景介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学生应该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在中考和高考的语文试卷中,涉及古代诗文的试题所占比重历来不小。
现实的情况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中国古代诗文知识面较广,而相关的知识材料多是散见于书报杂志或网络当中,查找起来都有其不便之处。中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备考时,亟需一本汇集我国古代诗文基本知识的手册。
本手册汇集古诗文基础知识,为分四大板块:
? “古代汉语”部分:详解古代基础知识、常见固定格式,详解文言实词180个、虚词36个,比《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实词150个、虚词18个有所扩展,更加适合平时教学的需要。
? “古代文学”部分:介绍作家作品、古代文体、诗词格律,还专门收集了古代名家名作的并称,适应了阅读和考试的需要,也是一般辞典、手册阙如的。
? “古代文化常识”部分:讲解天文、历法,地理、区划,职官、任免,学校、科举,以及礼俗、称谓五个栏目,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会有所帮助。
? “古籍及工具书”部分:介绍常见古籍20部,常用工具书19种,有助于学生拓展阅读视野。
书后并附有四大附录,简明实用,有益于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及赏析:
? 文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简表
?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简表
? 古入声字今读平声字表
? 姓氏异读及正音表
张皓,曾任北京景山学校和北京一〇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受邀赴黑龙江、吉林、青海、江苏、广东、福建、天津等省(市)讲授教学经验,受邀参加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主办的第一届高考科研讨论会,撰写论文《高考语文命题初探》。主编或参编《初中语文水平自测》、《高中语文水平自测》、《全国著名重点中学师生各科学习方法纵横谈》等图书。2001至2010年被北京教育考试院聘为“高考评价组”成员。2010年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张晓云,曾任北京成人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副编审,《北京成人教育》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编辑出版教育理论研究及教学参考书多部。审订《成人高考每日一试(语文)》,主编或参编《〈二十四史〉名段高考阅读训练》、 《古代汉语教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学生应该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在中考和高考的语文试卷中,涉及古代诗文的试题所占比重历来不小。以高考语文试卷为例,除作文外,对古代诗文知识的考查内容要占近40%;即便是作文,或作为论据、或为丰富内容,也常常离不开对古代诗文的叙述与引用。
前不久,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北京正式发行,这是把国学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必由之路。古代诗文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必会涵养学生美好的人格,古代诗文中优美的语法修辞和丰富的成语典故也能提升学生语体文的表达。
另外,北京大学将与全国二十多所高中合作,开设5门“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其中就有“中国古代文化”课。“先修课程”的成绩将作为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时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现实的情况是,中学语文教材,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和“中国古代文化”课中涉及的我国古代诗文知识面较广,而相关的知识材料多散见于书报杂志或网络当中,查找起来都有其不便之处。中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备考时,亟需一本汇集我国古代诗文基本知识的手册。
基于复习应考以及国学教育、大学自主招生的需要,以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4个版本(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北京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为基础,适当扩展,本着精当、好懂、有用的原则和语文“工具性”“人文性”并重的精神,我们编写了这本手册。
本手册的主编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成人教育杂志的编辑工作,本手册的审订分别是出版社资深编审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语文教研员,参加编写工作的老师来自北京一零一中学、北京新东方学校和北京铭师堂学校。我们都想把自己多年的积累和经验集结成册,以期对在校初、高中学生和自学青年有所帮助。
本手册的读者对象是:初中、高中学生,中学、小学语文教师以及具备同等学力的自学者。
本手册各部分有不同的特点。“古代汉语”部分收实词180个,虚词36个,比《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实词150个、虚词18个略有扩展,更加适合平时教学的需要。“古代文学”部分有作家、作品的并称栏目,适应了阅读和考试的需要,也是一般辞典、手册阙如的。“古代文化常识”部分分为天文、历法,地理、区划,职官、任免,学校、科举,以及礼俗、称谓五个栏目,覆盖面较广,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会有所帮助。另外,附录中的“文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简表”和“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简表”,较为全面又简明实用,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及赏析也会大有裨益。
目录的编排,一是根据条目的性质,二是为便于查找,而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如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按音序编排;作家与作品综合作家生卒年月、作品问世时间的先后编排。
参加本手册编写工作的,除编写者外,选材、录入和校对工作,由北京一零一中学语文组、电教组的老师完成,他们是孙亚陵、赵海蓉、王威、张亚平、周伟杰、田圆、马瑞歌、王力鹏、潘天士和西杨。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本手册涉及的知识又较为广泛,错讹及不足之处,望读者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