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旨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用凝练的文字讲述生动的故事。总结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具体的家教建议,希望父母和孩子都能够轻松地摆脱小学阶段的困惑,真正地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本书是专门为小学生父母编写的,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和所处的年级对小学六年中孩子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大量的事例进行全面分析,对父母进行具体的指导,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另外,本书还从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行与品德以及生活习惯等角度出发,教父母学会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走过关键的小学六年。 作者简介 罗敏畅: 普迪教育创办人,正面管教导师,十年正面管教授课和深度家庭辅导经验。一线跟踪辅导超过2年以上的家庭超过1000户;系统课程影响家庭超过10000户。 《小学生导刊》教育心理专栏作者。 湖南卫视《放学后》节目内容支持专家团带领者。 教育观点:育儿的技能成长,并不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心态对了,方法对了,是可以很快学有所成的。找到每个家庭的核心问题,用经过检验的系统学习模型,支持家长高效思考与练习,形成独立而自信的育儿能力,才是关键。 目录 第一部分 我们焦虑和愤怒,真的是因为孩子不够好吗? 第一章 不是孩子有问题,是孩子遇到了困难 第一节 是和问题在一起,孤立孩子?还是和孩子在一起,解决问题? 第二节 不只做四处救火的“消防员” 第二章 了解孩子是激发孩子学习活力的第一步 第一节 孩子可能跟你认为的不一样 一、当我们认为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的时候 二、当我们认为孩子不好沟通的时候 三、当我们认为孩子不善于选择朋友的时候 四、当我们认为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的时候 第二节 读懂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4个目的 一、第一种目的:寻求关注 二、第二种目的:寻求权力 三、第三种目的:报复 四、第四种目的:自暴自弃 第三节 了解孩子的有效路径 一、从只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到关注孩子的内心 二、从主观评价孩子到客观看见孩子 三、从贴标签到多角度了解孩子 四、从跟别人家孩子做比较到看见孩子的特别之处 五、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到尊重孩子的需求 第三章 吼孩子的难题这样破 第一节 5个原因让我们忍不住吼孩子 一、面对具体的问题,我也没有解决方案,所以恼羞成怒 二、我的付出没有得到孩子的“回报” 三、认为“孩子不优秀,是父母没能力的表现” 四、我似乎很疲惫,所以情绪时常失控 五、吼,是我们从原生家庭习得的沟通方式 第二节 让自己快速冷静下来的两个小技巧 一、冷静技巧1:愤怒选择轮 二、冷静技巧2:家人相互支持 第三节 如果忍不住吼了孩子怎么办 一、步骤一:意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错误之处 二、步骤二:承担——有愿意承担的状态 三、步骤三:和解——用实际的行动来和解 四、步骤四: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 让孩子“有兴趣学、有信心学、能主动学” 第四章 我为什么要学习? 第一节 为什么感觉孩子对自己没要求 一、孩子对全新的学习生活模式一无所知,茫然是正常的 二、习惯了等家长安排学习任务 第二节 除了满足生存需要,孩子还在为什么而学习? 一、学习到底能满足我们的什么需求? 二、从关注孩子“不着边际”的梦想开始,激发学习主动性 三、让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需要花多长时间? 第五章 自信,让孩子敢于学习 第一节 支持孩子拥有自信的四个通道 一、让孩子感受到爱 二、和孩子保持无障碍的交流通道:倾听、理解、允许 1.把人和事分开,先解除情绪的困扰 2.识别孩子的情绪,并且帮孩子表达出来 3.允许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4.和孩子探讨可以接受的情绪释放办法 三、恰当的目标感 1.目标小一点才能让孩子敢于做下去 2.如何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 四、及时具体的鼓励 1.看到孩子的进步,也邀请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2.换一换表扬和奖励的方式 第二节 影响自信的关键点是遇到困难时 一、面对困难时,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支持 二、当阶段性结果不那么理想时,更加需要包容和鼓励 三、面对瓶颈期,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守望 四、支持与放手,都应该在合适的时候 1.要不要陪,视孩子当下的状态而定 2.孩子做,我们自己适当地后退 3.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带着信任放手 第三节 自信的培养,需要的时间比你想象的长 一、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二、在“想做到”和“能做到”之间,还有很长的路 三、放下急于求成的想法,从每天进步一点点做起 第六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 第一节 对孩子自律的恰当期待 一、是孩子真的不自律,还是我们的期待不恰当? 1.看起来的不自觉,可能是双方的标准不同 2.孩子没有了学习之外的期待 3.看上去对自己没要求,可能是被打击得太多 二、如何设定小学不同阶段自律的标准 三、自律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第二节 几岁开始培养自律更好 一、孩子已经有较为清晰的时间意识 二、孩子能理解“我为什么要做时间计划表” 第三节 自己制定的规则更容易遵守 一、计划中既有父母认为“应该”做的事,也有孩子“想要”做的事 1.计划表不能只体现我们自己的意志 2.完全按孩子的意愿来也不可取 二、由孩子来决定先做什么 三、确保孩子理解了全部计划 第四节 如何让孩子有效执行计划 一、必不可少的试运行期 二、不当监工 三、约定简短有效的提醒方式 1.要有约定和跟进的意识 2.提醒的方式要明确、具体、简洁 3.始终记得尊重孩子的意愿 四、“有一次没做到”怎么办 五、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更容易达成目标 六、如何 序言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 感受:孩子小的时候盼着孩 子大了就不用照顾他的日常 起居了,可真等孩子大了才 发现,教育的问题才是最棘 手的。没有找到好的方法, 即使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 获得的效果也可能跟你理想 中的大相径庭。作为一名从 事家庭教育近十年、长期深 度辅导过大量家庭的老师, 同时作为一个13岁男孩的妈 妈,我要告诉你,你绝不是 一个人在战斗。 事实上,如果你有类似 的感受,并不代表你没有做 好,恰恰代表了你在教育方 面对孩子的重视。说明在养 育孩子的时候,你不仅仅关 注孩子的吃饱穿暖、学习能 力,还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注与孩子的关系…… 每一年,都会有很多家 长走进我的线上和线下课堂 ,学习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学习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孩子 的主动性。不管是走进课堂 的家长,还是今天翻开了这 本书的你,都是优秀的父母 。因为时代在变,而你选择 了与时俱进,而不是用20年 前的教育方式,来教育20年 后的孩子。 是的,今天的父母养育 孩子,绝对不是几十年前的 “添双筷子”那么简单,特别 是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教育, 各项能力被量化得很清晰时 ,做父母的压力与焦虑会在 不知不觉中与日俱增。 孩子还在小学低年级时 —— 想佛系育儿或快乐育儿 ,但是看到别人家孩子轻松 背诵几百首古诗、讲一口流 利的英语、自主阅读且阅读 量惊人、轻松做出超出年龄 的奥数题……于是你内心躁 动,忍不住想给孩子买一堆 复习资料,让孩子提前多学 点知识,在“佛系”育儿和“ 鸡娃”的道路上不停摇摆。 双减(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 担,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出 台后,一方面我们不用死盯 着孩子的作业,不用再逼着 孩子超前学习;另一方面, 中考、高考并没有取消,我 的孩子靠什么来增加未来幸 福的确定性?孩子在学校学 得好还是糟?我们似乎少了 很多的抓手,未来似乎更加 不确定。 想要做情绪平和的父母 ,奈何孩子不听话,学习全 靠催,拖拉磨蹭之下全靠吼 。每次吼完,自己内心还特 别自责,孩子跟自己的关系 也越来越糟糕。最关键的是 ,吼多了也就没效果了,你 苦恼不已,不知道怎样让孩 子变得自律。 奖励惩罚齐上阵,软硬 兼施,想了各种办法激励孩 子,可孩子提起学习就没精 神,还动不动问家长为什么 要学习,每当此时,就感觉 到自己的语言特别苍白,甚 至不知如何回答。 孩子升入小学中高年级 之后—— 成绩不理想,自己也管 不了,在双减之前,能想到 的唯一办法就是报辅导班, 让老师去管。可报完班,钱 花了,时间耗费了,孩子不 但成绩没提升,眼中的光芒 还越来越少。双减之后,能 够感受到国家这项政策真的 给家庭减轻了很多负担,尤 其是经济压力的减少是显而 易见的;但孩子内在的学习 动力并没有呈现出来,高效 的学习力也没有形成,作为 家长,内心的焦虑并没有真 正减少。 低年级时,孩子吼一吼 还能听,到高年级,父母管 得多了,孩子根本就不听, 我行我素,甚至回家就关起 门,一个星期跟爸妈说不上 几句话,不知家庭教育中哪 里出现了问题…… 上述问题真的是非常普 遍,不只是某一个家庭中存 在的问题,而是这个阶段家 长普遍的困扰。 我特别想肯定发现并提 出这些问题的家长,因为你 已经意识到问题,并开始认 真思考了。察觉是解决问题 的第一步,无法逾越。 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 和给出解决方案之前,我想 先把这些天天都可能遇到的 ,但其实仅仅只是表象的问 题放一边,先问家长们一个 问题: 请你设想一下,20年之 后,你最希望孩子具备哪些 能力? 在拍摄湖南卫视大型家 庭教育纪录片《放学后》时 ,我跟总导演交流,他说: “每年到台里来实习的孩子 有很多,我不看他们的学历 、背景,只需要看他们说几 句话、做几件事,我就能大 致判断这个孩子在当下这个 状态下能够走多远。”而他 判断的依据是孩子是不是有 自主思考以及主动解决问题 的能力。 我们拍摄的时候,台里 会安排一些实习生在拍摄现 场学习,拍摄完收工常常要 到凌晨两三点。 有一天,接到拍摄任务 ,拍摄家庭离两个实习生住 的地方有一些距离,这两个 实习生的表现,对照来看, 很有意思。 一位说:“啊,这么远, 拍完我怎么回,又打不到车 ,老师,我需要请假,这次 拍摄我参加不了。” 另一位说:“请问我们有 哪位老师住在北边吗?我想 搭个便车,然后再想办法看 能否让我爸到附近来接我一 下。” 看上去只是两句话的不 同,其实反映的是两位实习 生的内心心性不同。拍摄地 点远,回来晚,在工作中是 常见的事情,但是如何应对 反映出来的却是一个孩子对 周围人能否帮助自己的自信 ,以及面对问题是不是会主 动思考并寻找解决办法。面 对问题时,一位是退缩,逃 避,临阵脱逃;另一位是面 对,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 我想,后者,会是导演 说的那种走得远的孩子。因 为他具 导语 帮你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学习”,进而给出对策。 知道孩子学习的阻力在哪里之后,对症下药,切实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忍不住吼孩子”“如何跟孩子一起定计划”“孩子老是说到做不到”……这些常见育儿难题也一一帮你破解 有方法、有实践,帮你成为高效的父母。 敏畅老师从业十余年、实际跟踪指导超万户家庭,经验丰富,广受好评。 一本书帮你轻松愉悦地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书评(媒体评论) 敏畅多年来在育儿和家 庭教育导师工作中收获的智 慧之光,闪耀在本书的每一 个章节。我鼓励大家细细研 读这些章节,它将带你找到 构建和谐、健康亲子关系的 重要途径。 ——Suan ferrow 资深 故事疗愈法践行者 这是一本融合心理学、 教育学的关于如何“好好爱 孩子”的书。教育是一场长 跑,唯有爱,有方法的爱, 有策略的爱,才是最有效的 支持。 ——袁妲 《小学生导刊 》主编 养育孩子,也是重育我 们自己的过程。我希望有更 多的父母能够读到这本书, 带着敏畅老师在书中给出的 方法,带着自己的恒心,激 发孩子的学习活力,做内心 有力量的家长。 ——罗佩 《6~12岁孩 子的正面管教》作者 精彩页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尤其是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后,昔日的小可爱在全新的校园生活、学习日常面前,突然变成了让我们无比头疼的“熊孩子”,以前怎么看怎么爱的小宝贝,突然开始做事拖拉磨蹭、写作业不专心、对学习没有兴趣…… 当孩子出现一些挑战行为时,我们会忍不住想要干预,希望改变孩子,消灭孩子的这些问题行为—— “你快点,上学要迟到了!” “你认真没有?这么简单的题讲了3遍都不会!” “你上午写不完作业,这周都不要看动画片了!” “你们班20个人考100分,为什么你才考95分?” 这些语言和处理办法,都反映出我们下意识地对孩子的命令、威胁、呵斥,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当时或许真的有效,但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我们的这些办法不起作用了,这些问题行为还有可能愈演愈烈。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立竿见影”或“一劳永逸”的方法。 我想说,我们不妨把寻找解决方案这件事放一放,先试着将自己的疑问写出来,或许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源。 这是多数家长都会写下的疑问: 我的孩子总是拖拉磨蹭怎么办? 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我们家老大总是打老二,为什么老大这么自私不宽容? 这样的疑问一眼看过去,有问题的是我们的孩子,可真的是孩子出了问题吗? 其实,更大的可能性是孩子正面临着困难,他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来面对,所以以一种“习惯”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也就是说所谓的问题行为,只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自己面临的困境而做出的不恰当的行为表达。在家长感觉到孩子给自己带来麻烦和挑战时,孩子自己也不好过。 当我们觉得孩子总是拖拉磨蹭时,孩子的心里可能在这样想: 我写作业的时候,妈妈总是命令我,催我快点、快点,一回家就开始催,要吃饭了催,吃完饭了还催,我头都快要炸了。 当我们担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孩子可能在想: 我也想好好地坐下来上课,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的手就是想动一下,我好像控制不住自己,我也好想和其他同学一样,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当我们认为老大总是不怀善意地对待老小时,老大的心里可能在这样说: 爸爸妈妈嘴上说爱我,可我才不信,什么事情都是弟弟小,要爱护他、要让着他,凭什么,我不小吗,我就不要爱护了吗,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我看爱他的人已经够多了,他把给我的爱全都抢走了。 当育儿挑战来临的时候,我们需要想一想:我是把孩子当成了问题,让孩子无助地和问题待在一起;还是我们坚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陪着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 无论是很小的孩子刚学着吃饭,握不稳勺子,还是临近高考的孩子,面临考试压力,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孩子在面对困难。 如果我们把孩子看成问题,就会总想着做些什么来改变孩子,但如果我们意识到孩子在面对困难,我们会想,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相对容易被父母所理解,孩子所面对的困难,才有可能被有效地解决。 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不一样的,是我们的心态和应对方式。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