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城公主传/幸福拉萨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西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背向故园,抛却繁华,从豆蔻岁月到迟暮年华。金城公主用自己的一生沿着文成公主的和亲之路,做着唐蕃文明交流的和平使者。本书着眼于金城公主远嫁和亲的一生,以其不同阶段的重要经历,诸如乱世童年、西行入蕃、和亲变故、力促会盟、传播汉文明、遭遇宫斗、爱子失而复得等为主线脉络,描摹和呈现了金城公主细腻而丰富的个性形象,诠释和观照了她独具魅力的生命历程与历史命运,并且注重现代视角与当下精神的联结,兼顾史实的厚重积淀与人物的价值升华,还原了一段唐蕃关系佳话,描绘了一幅两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元互通的宏伟画卷。
目录
第一章
洛阳城里起秋风
乱世遗珠
深宫墙下的幸存者
辈分的逻辑
第七朵花
故事里的他乡
像曾祖母一样的女人
乡愁从那一天萌芽
牵动为谁,喜悲为谁
第二章
每一个韵脚都是别离
千呼万唤
纸上的割舍
必要而重要的事
边陲小城的荣幸与哀愁
一泓暖泉慰风尘
遇见文成公主
踏着新路去逻些
第三章
人生无定数,回首已天涯
王子等不及
爱之哀曲,情之歌吟
“胡须老人”,还是六岁新郎
妃子的次序
她的筵席亘古绵延
纷乱中,一抹真挚的柔软
蛰伏的翅膀
琴声不改,初心不移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靠山突倾
第四章
山雨欲来
松赞干布的预言
反对的力量根盘蒂结
谁动了我的宝镜
雅砻河畔的风暴
命悬一线
日月下的昌珠寺
病隙学医
第五章
沙场烽火连胡月
赐地之患
河源盟约能走多远
一半家书言国事
不高兴的唐玄宗
君自故乡来
礼尚往来
几本典籍的绵长故事
日月山上刻碑文
第六章
乘着唐风穿过蒙昧岁月
吐蕃帐里舞霓裳
从中原续来佛法香火
隐藏于大昭寺的秘密
七七祭拜
嫁接的新文明
佛祖请上座
流亡僧侣有归宿
第七章
宫室冷暖一身知
聚散两依依
长妃的鸿门宴
克什米尔往事
十年前后
大火无情或有意
静水流深
第八章
于黑夜守候黎明
第一位小王子
一个明目张胆的图谋
失重的母爱
动辄山水
放手是酸楚的拥抱
无声亲近弥补了所有伤痛
回归家庭的日常
第九章
浮生事散逐香尘
武皇开边意未已
瘟疫的替罪羊
此生未完成
迟来的灵幡
独留青冢向黄昏
第十章
天空还有飞鸟的痕迹
用一生守望
格桑两花不同开
那些走向异域的倩影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那颗不灭的夜明珠
沿着历史的古道回望,
高天寒地的青藏高原一直拥
有着干净的蓝天、壮丽的雪
山、丰茂的草原、淳朴的民
风、盛大的节日……这些时
间也未能磨灭的印痕,在加
速发展的时代轨道上,依然
展示着它圣地般的独特魅力

人们无法忘记,当它被
唤作“吐蕃”时,那是一个云
集众多英雄赞普的时期;人
们亦无法想象,当今天一批
批援藏干部前去参与建设时
,他们的起源竟是史话纷纭
的和亲公主。有人戏言,最
早进行援藏、促进藏汉交流
的是女性,这样说不无道理

唐代贞观年间,文成公
主远嫁吐蕃,开大唐与吐蕃
和亲之先河,奠定了唐蕃两
地全面交往的基石。而七十
年后,唐代第二位走向吐蕃
的和亲者金城公主,同其先
辈一样,用一生担负了和平
安边的使命,为唐蕃关系友
好深化、继往开来做出了不
朽的贡献。
如果说文成公主一生尚
算圆满,名留青史是理所当
然之事,那么金城公主的人
生经历就坎坷得多。她同时
遭逢了大唐的衰落与吐蕃的
衰微,但即使忍辱负重,她
也没有忘记向吐蕃传播中原
文明,并以坚忍慈悲的胸怀
面对漂泊凄苦的一生,从而
留下百世流芳的神圣形象。
当我们谈论金城公主时
,我们在谈论什么?
一谈清寂孤独。她是乱
世遗珠,只在幼年时拥有过
父亲李守礼给予的点滴温暖
,而后深居宫苑的清冷生活
令她对骨肉亲情并没有多么
深沉的眷恋,所以,当她肩
负起远嫁吐蕃的责任,选择
用诵经祷告代替捧诗读书时
,与其前辈相比,她的心中
少了几分骨肉分别之痛,相
反,这场和亲之旅更适合并
能够慰藉她那颗无处安放的
心。
二谈曲折跌宕。她一生
之中经历了多次唐朝换主:
中宗视作养女,对之宠爱非
常;睿宗加封长女,对之远
程保护;玄宗为其皇兄,与
之频传家书……但无论故土
大唐由谁主事,一旦涉及唐
蕃关系,她便义无反顾——
她对大唐的拳拳之情令她在
唐蕃关系风云变幻之际,四
处奔波斡旋。
三谈自我突破。她原本
低调温柔,念书诵经,与世
无争,但命运的突变令她脱
胎换骨,快速地成熟起来。
文功武略,勇敢立身,使命
担当,坚韧行事,无形中她
的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紧紧
相连,她不断鞭策自己进步
以适应环境的需要,竭力做
到她的身份需要她成为的样
子。从这一点来说,她无疑
是成功的。
四谈得失兼容。在并不
算长的生命里,她是大唐引
以为傲的公主,也是吐蕃赞
普合格的妻子;她参与朝政
深谋远虑,是唐蕃两地不可
或缺的和平使者,她历经生
活磨炼而宽厚仁和,是丈夫
孩子心中的贤妻良母……在
她的一生中,不论得失、荣
辱、兴衰,都是深深体察过
的。
本书着眼于金城公主远
嫁和亲的一生,以其不同阶
段的重要经历,如乱世童年
、西行人蕃、和亲变故、力
促会盟、传播中原文明、遭
遇宫斗、爱子失而复得等为
主线脉络,细腻描绘出金城
公主充满个性的形象,呈现
了她独具魅力的生命历程与
历史命运,并且在注重现代
视角与当下精神联结的情况
下,兼顾史实的厚重积淀与
人物的价值升华,在展现这
位和亲女性波澜壮阔的一生
的同时,还原了一段唐蕃关
系佳话,回味了一幅两地政
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
元互通的宏伟画卷。
时代的进程浩浩荡荡,
她在唐蕃风云的舞台上留下
绰约婀娜的倩影,她在战和
交互的进程里锻造出隐忍坚
毅的身骨,她的灵魂是汉藏
史话的簿册中唯美独特的存
在,她的故事在古今时空的
航道里绵延恒久。她是一位
小女儿,亦是一颗不灭的夜
明珠!
导语
1960年,拉萨正式设市,近一甲子的时光,几代人的奋斗,拉萨这座高原古城经历了千年不曾有过的巨大变化,拉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这种沧桑巨变的历史必将被记录,《幸福拉萨文库》应运而生。
《幸福拉萨文库·人物篇》选取了十位著名的传奇或历史人物,他们或生活在拉萨,或其经历与拉萨密切相关。他们每个人都对西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金城公主传》,金城公主入蕃三十年,力促唐蕃和盟,此间唐、蕃虽曾有过多次战争,但双方使臣往来频繁,仍以和好为主。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3年),唐、蕃在赤岭定界刻碑,立下盟约互不侵扰,并于甘松岭互市,平息了边界持续数十年的战乱,造福边疆百姓,维系了唐朝繁荣景象。
精彩页
乱世遗珠
蜀地的初春,漫山青翠,芳菲初绽,风还有些料峭。在巴州的岧蛲青山下,立着一间简陋的草舍,室内四壁萧然,一张旧木桌上散落着纸墨书卷。草舍主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于门外伫立良久,白衣褴褛,须发如蓬。耳畔杜鹃啼血,他向遥远的长安望去,连绵的山峦却遮住了他的视线。
此人不是落魄书生,也非乱世隐者,而是被贬黜的太子——李贤。流放巴蜀已三年有余,他不知此生能否再见家人一面,也不知李唐江山还会飘摇多久。从亲王到大都督,从大都督到太子,从太子到庶人,生于皇室,便注定要经历这番命运浮沉。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冥冥之中似乎也预示着,他的子孙后辈不会一生顺遂。
金城公主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李贤,只从父辈那里听说过他令人尊敬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华,以及家族遭遇的变故。对尚且懵懂的小公主来说,那段往事让祖父在她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而神秘,也令年幼的她生出几许哀伤。
那正是大唐宗室中衰的年代。武则天将凤袍换龙袍,取李唐江山而代之。为此,她不仅残杀了后宫敌手,还谋害了亲生姐姐,甚至狠心拿自己的女儿做牺牲品。这段往事中值得庆幸的一点在于,她的确有治世之才,郭沫若对其亦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评价。
但在权力欲望强烈的武则天眼中,没有什么母子亲情的温存,每一个皇子都是阻挡她走向王位的障碍。太子越是出色,她就越是焦虑嫉恨。李贤就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中走上了太子的位置。
与体弱多病的哥哥李弘不同,李贤文武双全,既爱苍鹰骏马,又善琴棋书画,是李唐皇室里难得的人才,不仅七岁能诵诗三百,而且在二十岁被封为太子后,就能够带着左右儒臣一同注释晦涩的《后汉书》。同时,这并不耽误他处理朝政,高宗病重时,他把朝廷事务处理得有条不紊。只是,他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与父母过多地接触。因为,聪明敏感的他始终怀疑哥哥的猝死另有隐情,也似乎感到母后心中藏着某种巨大的野心。这使他对母后敬而远之。
但李贤躲得再远,也躲不过太子的位置;即使登基为王并非他个人所愿,他出色的才能还是让觊觎者焦虑不已。年轻有为的太子,令高宗极为满意,他常在武则天面前对太子大加褒奖。武则天虽然笑脸附和,心头却暗自生恨。看似平静的局势下,暗潮涌动。
恰巧此时,宫中传说太子李贤并非武则天之子,而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孀居宫中时,与高宗日久生情所生,后韩国夫人因不见容于武则天被杀害。这传闻本来对武后不利,但她反而借机多次写信责备李贤违背孝道,因传言怀疑骨肉亲情,不足以为人子。李贤由此觉察到,武后对他的容忍已到了极限。
不出所料,厄运很快降临了。正谏大夫明崇俨路遇盗贼被害,凶手逃逸不知所踪,武则天便将这桩无头公案归罪于李贤。原来,遇害的明崇俨是一位精通巫术星象的道士,因治好了高宗的头痛而备受宠爱,好以道术评论国事。李贤对这些旁门左道常嗤之以鼻,明崇俨对此耿耿于怀。于是,明崇俨在武则天面前谗言太子福薄寿短,最适合做皇帝的当属英王李哲(原名李显,封英王时改名哲,即帝位时复名显),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这话传到李贤耳中,自然引起了更大的不满。
武则天因此以李贤与明崇俨素来不合为由,认定李贤为元凶,并派人到其府上搜查,结果从马厩里搜出了三百套铠甲和武器,从而推断李贤谋反。另外,武后收买了太子府上一仆人做伪证,令太子百口莫辩。谋反原本是死罪,但高宗对这个才华出众的儿子一向宠爱,因而极力说服武则天从宽处理。最后,李贤被废为庶人,于长安幽禁一年后,流放巴州。临行时,他与妻儿个个面容枯槁,衣不蔽体,甚为凄凉。金城的父亲李守礼每每提到这段往事,都潸然泪下。
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逝,带走了对李氏子孙最后的庇护。李显继位,但不久就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幼子李旦登基,却从未在朝堂上出现过,也从不过问政事。原来,武则天早已把他幽禁于东都洛阳,只待时机成熟再将这个傀儡皇帝一掌推开。
眼见同胞兄弟一再遭难,远在巴州的李贤写下了一首《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由此可见,亲情在权力斗争中是何等脆弱。《黄台瓜辞》中的悲凉不言自明,后人常将它与曹植的《七步诗》并称。与之不同的是,曹植尚可用才华为自己挽回性命,而李贤却没有那么幸运,或许这首诗反而激怒了武则天,让她坚定决心除掉隐患。于是,在那个遍野烂漫的春天,李贤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684年秋,武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宅,改东都为神都,官服易为碧色,旗帜崇尚白色,并立武氏庙,追其先祖为王。她已然成为一国之主,洛阳城里呈现一派崭新气象,但风中裹挟着一种犹疑不安的气息,似乎在暗示,人们并没有忘记改朝换代付出的代价。何况,这场皇权斗争还没有结束,譬如太子李贤身后留下的三个孩子尚未谙熟世事,父亲已遭不幸,他们的人生轨迹又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