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在深入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以及在做到系统性好、概念准确、层次清晰、易于学习、语言简练的基础上。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上更侧重于目前广泛应用的主流技术与实用技术;其二,加强了适合计算机网络发展方向的、比较新的、比较成熟的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内容的介绍;其三,更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书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概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局域网、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等内容。本书附录提供了相关的实验指导,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教师、网络技术人员自学的参考书。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分类 1.2.1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分类 1.2.2 按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分类 1.2.3 按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1.2.4 按网络的管理方式进行分类 1.2.5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类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3.1 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 1.3.2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4.1 协议与层次 1.4.2 OSI与TCP/IP模型 1.4.3 具有5层的体系结构数据的 传输 1.5 标准化组织 1.5.1 电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 1.5.2 国际标准界最有影响的组织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特性 1.6.1 速率与带宽 1.6.2 延迟与吞吐量 1.6.3 差错率 1.7 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 1.7.1 数据交换方式的分类 1.7.2 线路交换的特点 1.7.3 分组交换的特点 1.7.4 数据报方式与虚电路方式 1.7.5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习题 第2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服务功能 2.2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常用术语 2.2.2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2.3 物理传输媒体(介质) 2.3.1 双绞线及其制作实例 2.3.2 同轴电缆 2.3.3 光纤 2.3.4 无线传输媒体(介质) 2.4 数据编码与传输方式 2.4.1 数据编码 2.4.2 数据传输方式 2.5 多路复用 2.5.1 频分多路复用 2.5.2 波分多路复用 2.5.3 时分多路复用 2.5.4 码分多路复用 2.6 物理层接口与协议 2.6.1 物理层接口与标准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2.6.2 物理层标准举例 2.6.3 常见物理层设备 2.7 同步光纤网与同步数字体系 2.7.1 SONET与SDH的基本概念 2.7.2 基本速率标准的制定 2.7.3 SDH的复用结构及速率体系 2.8 接入技术 2.8.1 接入技术的分类 2.8.2 ADSL接入技术 2.8.3 HFC接入技术 2.8.4 光纤接入技术 2.8.5 移动通信接入技术 习题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3.1 差错产生与差错控制方法 3.1.1 设计数据链路层的原因 3.1.2 差错产生的原因和差错类型 3.1.3 检错码与纠错码 3.1.4 循环冗余编码 3.1.5 差错控制机制 3.2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3.2.1 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 3.2.2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3.2.3 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3.3 数据链路层协议 3.3.1 滑动窗口协议 3.3.2 滑动窗口的概念 3.3.3 HDLC 3.3.4 PPP 习题 第4章 局域网 4.1 局域网概述 4.1.1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4.1.2 局域网的组成和分类 4.2 局域网体系结构 4.2.1 IEEE 802参考模型 4.2.2 IEEE 802标准系列 4.2.3 MAC子层的令牌媒体访问控制 4.3 IEEE 802.3 4.3.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4.3.2 MAC地址与IEEE 802.3的MAC帧结构 4.3.3 传统Ethernet 4.4 交换式局域网技术与虚拟局域网技术 4.4.1 交换式局域网技术 4.4.2 虚拟局域网技术 4.5 高速Ethernet的研究与发展 4.5.1 Fast Ethernet 4.5.2 Gigabit Ethernet 4.5.3 10 Gigabit Ethernet 4.5.4 40 Gigabit Ethernet与100 Gigabit Ethernet 4.6 局域网的组网设备及组网方法 4.6.1 Ethernet基本的组网方法与 设备 4.6.2 交换Ethernet与高速Ethernet的 组网方法 4.6.3 网桥 4.6.4 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与 网桥的比较 4.7 结构化布线系统 4.7.1 结构化布线系统概述 4.7.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 习题 第5章 网络层 5.1 网络层与IP 5.1.1 IPv4协议 5.1.2 ARP 5.1.3 子网划分 5.1.4 超网的基本概念 5.1.5 网络控制信息协议(ICMP) 5.1.6 IP多播基础 5.1.7 虚拟专用网与网络地址转换 5.2 IPv6协议 5.2.1 IPv6协议的基本概念 5.2.2 IPv6协议的主要特征 5.2.3 IPv6地址 5.2.4 IPv6分组结构与基本报头 5.2.5 IPv4到IPv6过渡的基本方法 5.3 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 5.3.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5.3.2 IP分组转发机制 5.4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5.4.1 路由算法 5.4.2 内部网关协议 5.4.3 外部网关协议BGP-4 5.5 路由器基础 5.5.1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5.5.2 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5.5.3 路由器的结构 5.5.4 第三层交换 习题 第6章 传输层 6.1 传输层与传输层协议 6.1.1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 6.1.2 传输协议数据单元的基本概念 6.1.3 应用进程、传输层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