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刘少奇与武汉/追寻刘少奇足迹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记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刘少奇在武汉领导工人运动,维护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关心武汉建设发展的革命足迹,反映了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创造的光辉业绩,弘扬了他的崇高风范和高尚品德。 目录 第一章 肩负重任到武汉 1.刘少奇首次到武汉 2.推动武汉工运浪潮 3.发展壮大武汉工人纠察队 第二章 书写工运理论与工人教育新篇章 1.撰写工运史上重要文献 2.工运讲习所的主讲教师 3.支持创办各类工人学校 第三章 掀起反帝风暴 1.震惊国人的一三惨案 2.站在反帝斗争前列 3.众志成城收回英租界 4.在逆境中坚持抗争 第四章 殚精竭虑指导工人运动 1.早年结缘湖北工运 2.考察应城膏盐矿区 3.组织召开湖北全省总工会首届代表大会 4.指导各级工会重要会议 5.迎接中华全国总工会迁汉 第五章 发动武汉人民开展反蒋斗争 1.撰文悼念陈赞贤 2.领导武汉工人声讨蒋介石 第六章 当选中共中央委员 1.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当选中央委员 第七章 维护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1.调解武汉劳资纠纷 2.纠正工运“左”的倾向 3.建立工商联合战线 第八章 坚持斗争应对革命危机 1.组织起来保卫“赤都” 2.参加太平洋劳动会议 3.在第四次全国劳大报告全总会务 4.武汉工人纠察队交枪事件 5.离别武汉到九江 第九章 调研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1.论述人民内部矛盾 2.采用正确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3.扩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生活 第十章 视察武汉裕华纱厂 1.党的领导不能动摇 2.“要真正信任技术人员” 3.不断学习,保持先进 4.叮嘱干部团结爱护资方代表 5.兼顾国家和劳动者的关系 6.要注意劳动保护 第十一章 心系长江三峡建设 1.“三峡工程是项伟大的工程” 2.考察五。五工程坝址 3.畅谈发展航运事业 4.“更应该去抢救群众” 第十二章 提出两种劳动、教育制度 1.两种劳动、教育制度的由来 2.“这个问题不能迟了” 3.是劳动制度,也是学校制度 4.提出多种办学方式 5.这种制度符合马克思的话 6.“办这种教育是长命的” 附录:1.刘少奇文稿 2.刘少奇与武汉大事记 后记 序言 2018年11月24日,是刘 少奇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 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 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 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 体的重要成员,中华人民共 和国开国元勋。 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 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主要 领导者。1926年10月,随 着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步伐, 他从广州来到武汉,作为中 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湖北 全省总工会秘书长,同李立 三等其他全总领导人一道, 在武汉领导湖北地区和全国 的工人运动。当年10月到 12月,仅武汉的工会组织就 骤增至200个以上,会员达 30万人。1926年冬,为培 养工会干部,他领导创办了 工人运动讲习所,亲自讲授 《工会组织工作》和《工会 经济问题》等课程,并挑灯 夜战,在汉口尚德里住所撰 写《工会代表会》《工会经 济问题》《工会基本组织》 三本小册子,提出并解决了 当时工会组织建设中三个极 为重要与紧迫的基本问题。 他提出要用革命的武装对付 反革命的武装,十分重视武 汉工人纠察队的组织建设。 他领导了汉口英美烟厂和武 汉三镇邮务工人大罢工。 1927年初,直接参与领导 了武汉人民收回汉口英租界 的斗争,取得近百年中国人 民反帝斗争史上的重大胜利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 ,他出席在武汉举行的中国 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当选为中央委员。随后, 被中央常委会确定为经济斗 争问题负责人,参加中央工 人运动委员会,筹备与参加 太平洋劳动大会和第四次全 国劳动大会。在那个革命如 火如荼、形势风云变幻的时 期,他在工人运动和统一战 线中的理论与实践,为发展 革命,挽救危机,做出了卓 越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少奇同志多次到湖北武汉 视察、调研和指导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积极探索适合 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1956年12月初,在中 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 共中央副主席以后,他视察 了武汉第四棉纺厂(原裕华 纱厂)。1957年3月,来湖 北调研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1958年11月21日至12月10 日,出席在武昌举行的中共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 八届六中全会,和毛泽东等 中央领导人一起,为纠正“ 左”倾错误付出艰辛努力。 1964年8月,他在中共湖北 省委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两 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 的重要讲话,使武汉和湖北 的教育园地呈现出一派勃勃 生机。 少奇同志把毕生精力毫 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 祖国和人民,为党和人民的 事业奋斗了一生,建立了不 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在武 汉的战斗与工作,是他生平 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展示了他高尚的革命品 格,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 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大革 命时期,他从广州来到武汉 时,将在一起生活的儿子和 岳母送回湖南老家;离开武 汉时,又一次忍受骨肉分离 之苦,将出生仅三个月的爱 女托付给一位工人抚养。新 中国建设时期,他在武汉调 研,躬身走进工棚察看民工 的衣食冷暖,虚心倾听群众 的意见。一言一行中践行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 诺,塑造了“共和国主席— —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 伟绩壮荆楚,厚德泽江 汉。刘少奇同志在湖北武汉 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是 湖北武汉人民宝贵的精神财 富。今天,编撰出版《刘少 奇与武汉》一书,献给他诞 辰120周年,追寻和记录他 在武汉的丰功伟绩,就是要 继承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 质,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强大力量。 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 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戮 力同心、锐意进取,奋力把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 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曾成贵 2018年9月16日 (作者系历史学博士、 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原党组书记) 导语 刘少奇是湖北武汉人民敬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武汉是刘少奇生前曾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龟蛇两岸留下了他的光辉足迹。全面记述和充分展示刘少奇在武汉的革命业绩、工运理论、精神风范,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是深入贯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 后记 2018年是刘少奇同志诞 辰120周年。为继承和弘扬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 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国 中共文献研究会刘少奇思想 生平研究分会和相关单位决 定联合编写出版《追寻刘少 奇的足迹》丛书。《刘少奇 与武汉》是其中的一本。 接受编写任务的我们备 感任务光荣,责任重大。刘 少奇是湖北武汉人民敬仰的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武 汉是刘少奇生前曾战斗和工 作过的地方,龟蛇两岸留下 了他的光辉足迹。全面记述 和充分展示刘少奇在武汉的 革命业绩、工运理论、精神 风范,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 ,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 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 传承好”重要讲话精神的实 际行动。在搜集资料和撰写 书稿的过程中,在追寻刘少 奇革命足迹的日7-~,我们 仿佛看到年近“而立之年”的 刘少奇从《汉口民国日报》 等历史资料的字里行间向我 们走来,走进了我们的心灵 。他在多个大型集会上激情 演讲的身影,他的住所尚德 里2号那彻夜不熄的灯光, 他在两江三镇走访调研、深 入工棚的足迹,都深深地吸 引着感染着我们。高山仰止 ,我们对刘少奇献身理想、 顽强奋斗、敢于担当的革命 精神充满由衷的敬意。 武汉市总工会对编写本 书的7-作高度重视。2016年 成立了由市总党组书记、常 务副主席李丹芳为主编、相 关文史专家组成的编纂委员 会。为做好编写工作,编委 会专家组成员立足武汉,同 时还前往北京、长沙等地, 尽力搜集与刘少奇在武汉活 动相关的历史文献、报刊、 书籍、回忆录、研究文章、 纪念文章、图片,采访刘少 奇亲属和部分党史专家,获 得了许多详实的史料。全书 由陈芳国、邓先海、彭维俊 三位同志撰写初稿,陈芳国 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 了多方面的支持。中央文献 研究室和刘少奇纪念馆对本 书的编写给予了有力指导, 提供了大量史料;原中共武 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市总工会主席李述永认真审 读了书稿;湖北省社会科学 院曾成贵研究员、华中师范 大学博士生导师李良明等党 史专家对书稿进行了审读, 曾成贵还欣然为本书作序; 武汉市总工会领导李丹芳、 李兵、周国华等对编写、出 版事宜倾注许多精力;武汉 市革命博物馆高万娥馆长参 与了前期策划,并和该馆资 料室的同志一起提供了许多 宝贵资料;市总工会干部赵 林松、肖骏、牛俊锋等同志 作了大量辅助性工作,在此 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历史资料不足,作 者水平所限,本书缺憾在所 难免,尚望方家及读者朋友 指正。 谨以此书献给刘少奇同 志诞辰120周年! 编者 精彩页 第一章 肩负重任到武汉 1.刘少奇首次到武汉 1926年10月21日,刘少奇奉中华全国总工会之命,风尘仆仆来到武汉,第一次踏上了江城这片热土。 武汉号称“九省通衢”,地处长江与汉水交界之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1860年,汉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在这里办工厂、修铁路、建学堂、兴市政,大力启动武汉近代化事业。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在这里爆发,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23年2月,著名的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汽笛在这里拉响,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运高潮推向顶峰,30多名武汉工人血洒江岸,染红了这一页光荣而悲壮的历史。 10天前,即1926年10月10日,国民革命军在围城40天后攻占武昌,武汉三镇全面光复。可以说,刘少奇就是紧紧追随北伐战争胜利的脚步来到武汉的。 以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为目的的北伐战争,是1926年7月开始的。7月9日,国民政府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歌声中,挥师北上。国共两党合作领导、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的中国大革命,由此走向高潮。身为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的刘少奇和委员长苏兆征、宣传部长邓中夏等工运领袖洞察时势,立即动员省港罢工工人积极投入到支援北伐战争的第一线。在全国总工会和罢工委员会的统领下,部分省港罢工工人很快组建了宣传队、运输队、卫生队,同广州铁路工人组成的工程队、电讯队一起,有力地支援了北伐。7月25日,在刘少奇的具体主持下,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对国民政府出师宣言》,号召全体工人和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支援北伐战争。 在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援和配合下,国民革命军所向披靡,8月攻克岳州后进入湖北,与吴佩孚守军激战于汀泗桥、贺胜桥,9月上旬攻克汉口、汉阳。 随着北伐大军由南向北的节节胜利,工农运动的浪潮也从广东、湖南推向湖北,武汉地区的工人运动迅速复兴,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为加强武汉以及湖北周边各省的工会工作,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苏兆征等人经商议于9月17日作出决定:成立全总驻汉口办事处,负责指导鄂湘川豫皖赣六省的工人运动;安排刘少奇和先期到达武汉的李立三负责办事处的筹备工作;刘少奇的妻子何宝珍随同前往,协助刘少奇工作。苏兆征、邓中夏、李森等仍留在广州,主持全国总工会的工作。 接受了新任务的刘少奇夫妇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安顿和他们一起在广州生活的岳母丁贞娥与年仅两岁的孩子刘允斌①。考虑当时武汉尚不太平,刘少奇和何宝珍觉得带母亲和允斌去武汉不便工作;但他俩即将去武汉,也不能将一老一小留在广州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权衡再三,最后决定由何宝珍将母亲送回湖南道县老家,而将允斌送回湖南宁乡刘少奇母亲家中;刘少奇则抓紧处理离开广州前的各种善后事宜。 为了全力支持北伐,将全国总工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武汉,刘少奇和省港罢工委员会的负责人苏兆征、邓中夏等人商议,在继续坚持与英帝国主义斗争的前提下,调整省港罢工的策略。10月10日,罢工委员会根据形势的变化,接受共产国际远东局关于尽快结束罢工的建议,召开广州各界群众大会,宣布撤销对香港的封锁。自10月11日起,省港罢工委员会与广东国民政府在海关附近设立征税机构,开始征收“二五附加税”,即对外国进口货物都须增加2.5%至5%的附加新税,“以此税作为结束罢工之用”。此项办法“由政府通知各国领事,期在必行。各帝国主义无法,只得在罢工工人这种伟大权威之下承认了”。至此,坚持16个月的省港大罢工宣告结束。 10月10日,就在省港大罢工委员会宣布撤销对香港封锁的当天,传来了直系军阀踞守的武昌城终于被北伐军攻克的喜讯。也就在这天,湖北全省总工会正式宣告成立。形势喜人又逼人,刘少奇便加快了北上武汉的行程。20日,他在长沙火车站与先期到达的何宝珍会合,立即同往武汉。 当年的粤汉铁路,从长沙到武汉的火车只能开到武昌。他们在武昌徐家棚车站下车后,又在江边坐轮渡前往汉口。 刘少奇迎着江风,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由于裹挟泥沙而呈黄色的壮丽的长江之水。江面宽阔,波涛滚滚。这条自西向东流经中国十余个省区的母亲河,在此地流经龟山、蛇山两岸,流经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孕育和滋养了武汉的历史和文明。若干纺织厂、机器厂分布在大江两岸。远处的汉阳,隐约可见工厂,高高的烟囱正吐着浓烟……从外表可以看出,与广州相比,武汉有看数量更多的现代产业工人的工厂。 轮渡缓缓靠近汉口码头,已能看清汉口江岸租界区那一幢幢西式建筑和江汉关钟楼。当身穿灰色棉布长衫、头戴蓝布鸭舌帽、脚穿青布鞋的刘少奇与拎着一只手提藤箱的何宝珍走出船舱登上趸船时,新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全总汉口办事处负责人李立三等人迎上前来,用热情的握手和拥抱,表达了对这位老朋友最诚挚的欢迎。 走在武汉街头,刘少奇立刻被扑面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