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运河》是赵乐强的走读随笔。
2017年春,他和他的朋友们从北京通州出发沿京杭大运河徒步南下,历时2个月,行程1630多公里。
作者自诩日里风里泥里汗里三千里,一日一记,写下了58篇随记。
像所有有着广阔意义的事情一样,它不仅仅在于眼睛看到的,更多的是心灵的感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读运河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乐强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走读运河》是赵乐强的走读随笔。 2017年春,他和他的朋友们从北京通州出发沿京杭大运河徒步南下,历时2个月,行程1630多公里。 作者自诩日里风里泥里汗里三千里,一日一记,写下了58篇随记。 像所有有着广阔意义的事情一样,它不仅仅在于眼睛看到的,更多的是心灵的感受。 作者简介 赵乐强,浙江省乐清市人,一个从政较长为文尚短的人。 50学诗,著有诗词选集《家山杨梅红了》和散文集《平和的脸色》。 目录 前言:每步向前都是春 北京段 3月1日—3月4日 01 燃灯塔上,风铎鸣响 02 将走过整个春天 03 二分春色到河西 04 过北辰 天津段 3月5日—3月8日 05 夕访杨柳青 06 去了两个有名的村 07 大沽口上道古今 08 别津门,入青县 河北段 3月9日—3月12日 09 沧州城里,脚也不痛了 10 去看老纪和马本斋 11 今日走了八十里 12 吴桥看把戏 山东段 3月13日—3月31日 13 满把黄尘入德州 14 董子园后面巷子里的饺子汤 15 四女寺的包子香 16 走得最苦的一天 17 大村也没有餐饮店 18 孤塔临河岸,峥嵘插碧天 19 临清第三日 20 两日三趟东昌府 21 夜抵东阿城 22 似乎都在书中走 23 客程一日过东平 24 夜宿梁山 25 他乡偏遇故乡人 26 游太白湖,上太白楼 27 水上南阳有清欢 28 小李庄上做客 29 微山岛自不一般 30 到了最美丽的古城 31 由鲁入苏 江苏段 4月1日—4月23日 32 一夜到彭城,过我黄楼下 33 路不平坦心平坦 34 邳州有银杏、王杰和古窑湾 35 走入了油菜花的天地 36 骆马湖上,雨雾空蒙 37 淮水东南第一州 38 洪泽湖上莽苍苍 39 细雨清淮里 40 一日尽在花中游 41 春雨相伴上了文游台 42 今日走的多是泥泞路 43 邵伯有个“大马头” 44 今作扬州游,我亦瘦西湖 45 京口瓜州一水间 46 满眼风光北固楼 47 这里的运河没堤也没路 48 沸井涌泉很神奇 49 到了瞿秋白的故乡 50 拜拜灵山大佛 51 二度来华西 52 春风连夜入姑苏 53 “红衣总管”过生日 54 拜访庙港老太庙 浙江段 4月24日—4月27日 55 踏入浙江地面 56 记住了嘉兴“三塔” 57 不胜今宵一场醉 58 千秋以上接精神 后记 序言 每步向前都是春 2017年春天,我和朋友 们走了一趟京杭大运河,2 个月,1630多公里,每日 一篇走读随记发表在家乡的 《乐清日报》上,到杭州时 人晒得有点黑,也瘦了十几 斤。 一个朋友曾经在微信里 问我,你运河怎么走呀?我 逗他说,这太简单了,用两 只脚走,一步一步走,不能 并步走,更不能倒着走。说 笑归说笑,回头想来,走读 运河还真是自己生命中的一 段重要的经历。 在诗里我把它叫作“钱塘 此去三千里,每步向前都是 春”,出发的时候,北方寒 意尚重,往南走就一天比一 天暖和,每一步都走在春天 里,每一步都向春天走去。 沈从文说这个春天去看了一 个人,我的2017年春天去 看了一条河。 为什么要走运河 第一个原因,运河一直 是自己心中美丽的梦。 像这样既远自秦汉又近 在眼前,既蒙上天生成又托 人力所开,既能走又能读的 风景,京杭大运河天下无双 。它比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 运河都早很久、长很多,经 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塑造,有 着太多的故事和丰厚的文化 沉淀。 于我而言,走读一趟运 河谋划已久,神往也已久, 走的是一番心境。记得刚踏 上华北平原时,眼前那一望 无际、大地从脚下慢慢展开 的气势,让我们这些南方来 的人都很兴奋很激动。那天 是在武清郊外的永定河边, 看永定河慢慢流远,消融在 这初春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 原的灰色中,心里面那种自 由、轻松、清新和爽快,似 乎从来没有过的一样。 第二个原因,清斯濯缨 ,浊斯濯足。重要的是退休 后,要把自己心里的——不 管是自鸣得意的辉煌经历, 还是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 —全部清空,一切归于零。 所以要在运河里沐浴一番, 让沧桑千年的运河水冲刷一 把。 第三个原因,一种情愫 或者说是一种社会责任心的 释放。对当前我们所处的社 会发展阶段,我原来从乐清 的角度出发,有个基本判断 。从前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 代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我们已经过了。前工业化 时代,它的核心价值是追求 物质财富。古人讲福禄寿禧 ,其实背后还有一个很重要 的“财”字,福禄寿禧都得有 财富、财力去支撑。这你就 可以理解几十年来人们为什 么拼命去赚钱的历史合理性 了。 目前我们处在什么阶段 呢?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 什么阶段呢?我把它说的白 一点,即富起来了,但还没 到贵起来的阶段。富和贵不 是一个概念,富不等于贵, 有富而贵的,也就有富而不 贵乃至富而骄、富而庸、富 而奢、富而贱的。 2010年的时候我写过一 首小诗,叫“金钱已经不缺 ,满足的感觉在哪里?衣着 光鲜,平和的脸色在哪里? 学富五车,丢失的常识在哪 里?”我这是英国现代诗人T ?S?艾略特“1934年所问” 的乐清现代版。 2010年距今又十几年过 去了,这十几年间,变化也 大。不少人开始寻求超越单 纯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寻 求新时尚,寻求新的价值观 ,像马拉松、长跑等现代人 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种文化活 动方兴未艾,所以我开玩笑 说社会已进入第二阶段半了 。 所谓第三阶段,其基本 倾向应是从注重生活的物质 性向生活的精神性转化。也 有人说物质时代结束,精神 时代来临,我认为至少是一 半物质一半精神,比起金钱 和物质,人们更加从内心深 处重视精神层面的持久满足 感,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到生 命价值与使命上,开始自觉 反省人生意义,努力寻求在 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无限的人 生价值。由奢回俭,返璞归 真。如果按照佛家的话说就 是“放下”,我已经意识到, “放下”是我们这一两代人、 两三代人生活的主题。意识 到了,就去做了。走读运河 本来是个人的行为,后来为 什么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 ?其原因是社会性基础已产 生,各方有共鸣了,一石方 能激起千层浪。 印象特别深刻的事首先 是饮食习惯。在武清那天晚 上有个菜叫“咯吱”,听来就 好笑,一问原来是面食很韧 很有咬劲,吃起来咯吱咯吱 的就叫咯吱了。沧州有道菜 叫“搁着吧”,没头没脑的但 却有出处,也是面食。说是 慈禧这老太婆到沧州了,喜 来乐接待她,端上了这盘菜 ,老太婆正在给人说得起劲 ,随口就叫喜来乐“搁着吧” ,金口玉言,就搁着吧了。 北方的运河都有大堤, 但大多是泥沙土路,一脚下 去一朵浮云上来,好几个晚 上刷一次牙还不行,牙缝里 的沙还有,躺下了还得起来 刷第二次。4月初,过了徐 州,天已开始热,那天是徐 州往邳州走,太阳是最猛的 一天,晒在身上如慢火游走 ,风卷黄尘和汗流,这经历 和感觉也不知是多少年前的 事了,使人想起了几十年前 的夏收夏种。 而进入南方,那天我们 从高邮往江都走,大堤的路 面是松软的泥巴,看似好好 的,踩上去却是一团泥泞, 只好挑些长草的地方下脚。 有一脚无一脚,一脚一泥泞 的,但我们都说,这是另类 的潇洒,是什么路就走什么 路,依然看油菜花开,依然 开心快活,路不平坦心平坦 。 走得最苦的一天,是从 河北的故城县经一个叫渡口 驿的地方到山东夏津县。夏 津是战国 导语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千百年来前辈们留给华夏大地的珍贵遗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走读运河》是赵乐强的走读随笔。2017年春,他和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房宁等朋友从北京通州出发沿京杭大运河徒步南下,历时2个月,行程1630多公里,作者自诩日里风里泥里汗里三千里,一日一记,写下了58篇随记。像所有有着广阔意义的事情一样,它不仅仅在于眼睛看到的,更多的是心灵的感受。“走读运河”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再认识和再挖掘,感受和体验祖国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弘扬了爱国主义情怀。 后记 初秋的一天,我和几个 朋友在开化马荆溪边的一家 民宿里度假。聊到本书的封 面设计,大家的意思都是说 拙朴些好,我却要求做到让 人一看就欢喜的那种。张总 平时话不多,那晚上却是很 兴奋,开口就说,对极了, 像他的“海上白玉兰”酒,不 仅名字好听,关键还是酒好 ;包装要雅致、经典,好看 的瓶装好喝的酒。张老板这 话讲的比我有水平。 书中的这58篇文章,我 称它为走读随笔,路上文章 。我的一个作家朋友跟我说 ,你知道我最喜欢文章里什 么吗?我问什么呀?他说风 尘色,“匹马风尘色”那个风 尘色。我记得运河归来后写 过两句歌词叫“把大地踏遍 ,抖落一身风尘”,我这风 尘是本来面目的风尘,朋友 讲的是运河上的旧萧条新风 雅和沧桑沉浮,不一样。套 用一句谁的诗,你来或者不 来,我就在这里,运河天长 地久,能沾它一点风尘色却 也自喜。但我没有像张老板 那么自信,书不仅仅是皮好 看,还要好读。好酒不上头 ,好文字要人心。 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下 叫我路上动动笔、写点东西 的朋友,不然的话就没有这 些东西。在第一天的随记中 ,我记了白玛师父的一句话 ,叫“过了就过了,过了就 好了”,这是名言,这样做 人处事就豁达了,但把这如 果用在我的走读上,过了就 过了,过了就好了,这好却 是完了,走过后回头一看什 么都忘了。幸好有那么一记 ,才有今天这书。 在路上时,我曾跟朋友 说,我走读运河,你坐读运 河,一事两好。今天,有了 这本书,还是这话。 精彩页 01 燃灯塔上,风铎鸣响 去燃灯塔已九点多了,衣服穿少了点,才进到院子里就跑出来,返回车上添衣了。这塔已有1300多年,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标志,“一枝塔影认通州”,所以这塔也叫通州塔。今天的风有点大,塔上挂的几千枚风铎鸣响,让人激动,我甚至私下想这风铎是给我们壮行的。白玛师父在绕塔,“稽首佛足,右绕三匝”。他去年秋天从玉树徒步到拉萨,十八岁那年,他曾磕长头到拉萨,我们是十几年的好朋友了。这次将陪我走完全程,所以我称他为稳定的力量。有一老妪绕着塔在磕头。我则在跟灿总说着这风铎闲话:风小小响,风大大响,无风不响。灿总叫金顺灿,乐清人,在西宁做生意。 一千多年了,这塔可谓阅尽人间沧桑变化。老妪这么天寒地冻来磕头,是为了她的信念,我来则只是在它的风尘足下转个圈,但也并非全部如是。个把小时,历史的、宗教的感觉都出来了,强烈地浓缩在“渺小”和“短暂”二个词中。 下午三点多去张家湾,古时的大码头之地,当年曹雪芹家的当铺就开在这里,我们看的是通运桥和一段古城墙。通运桥民间也叫萧太后桥,桥下是萧太后河。桥面是大条石铺的,映着油光,车辙很深。望柱上的石狮子有少胳膊缺腿的,有一只还是没头的。城墙下几个老人在聊天晒太阳,告诉我们说,过去这河水很清,现在这河水污浊。 “张家湾是个写在历史上的地方”,一位胖胖的老人这样说。他说这里有过几场影响中国历史的战争。徐达在这里打败元兵,攻进北京城,从此元朝没了,明朝建立。1860年,英法联军在这里与清军大战后,一直打到城内的八里桥,北京也输了。老人很健谈,但京东地方的口音也重,不少话我们听不大懂。 夕阳西下时,我们去了曹雪芹的雕像园,风很大很冷。雕像是青铜的,雕座上有一首诗,经查是著名红学家冯其庸作的,“草草殓君土一丘,青山无地埋曹侯。谁将八尺干净土,来葬千秋万古愁”。 房宁教授早上从朝阳门出发,沿通惠河过来。他是搞政治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他说这次要“捎带着考察运河的农村社会”,一件天蓝色的冲锋衣,一个双肩挎包,精气神儿十足。 晚上陈昌旺、张献华从北京过来设宴送别。梅尧臣说“唯酒可饯行”,我却是滴酒不敢沾,前路正远呢。 02 将走过整个春天 一早,陈建克、廖毅和正泰集团几位朋友来通州运河码头为我们送行。天尚寒,但太阳很好,河水湛蓝湛蓝的,岸上树影婆娑。建克总说此去杭州近1800公里,将走过整个春天。建克是正泰的副总,我们喜欢称他为“建克总”。我也这么想,这一路由北而南,由冷而暖,每步都是朝春天走去。我送了一首诗给建克,也是给自己这班人壮行:“总愿太阳日日新,太阳高照欲行人。钱塘此去三千里,每步向前都是春。” 9点多,我们正式启程,沿运河东去,河面金光闪烁,空中温柔宁静,我的心却兴奋雀跃。在家乡为官几十年,退下来了,轻松了,但也有些许失落。人总是有这样那样挂碍的,说起来云淡风轻,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大话好说,小事难做啊,所以我要借这千年的运河水洗刷一把,使自己彻底轻松起来。我跟朋友们说,但愿这趟是放下之旅,是自在之行,一路南下,希望减去的不仅仅是身上的衣物,变化的不仅仅是肤色。 半小时后,我们走出运河公园,到了一个叫武窑的地方,这里应该是通州的郊区了。看左岸挖的坑坑洼洼,我们便沿右岸走,却被一条小河沟拦住了,倒转回来走104国道,车流滚滚,我们加快了脚步,余立平和金顺灿每过一会儿得小跑一段才赶上,余立平是今天大早从天津过来的。后来发现这一段我们走错了,左岸才是我们要走的绿道。白玛师父双手合十,口中念叨:阿弥陀佛,过了就过了,过了就好了。 P2-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