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既可面向从事能源法律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又可成为从事经济、能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等其他多学科研究领域的参考书籍。还可面向对一般社会大众的能源法律政策普及。 以推进能源领域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的法律政策的制度安排为目标。提出实现能源治理体系和能源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性设计。 内容简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通过能源治理的制度性设计,提升能源效能,就成为实现能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举措。 本书旨在总结当前中国对内对外能源治理实践,从理论高度剖析能源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创新性地提出未来在能源领域,构建起能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制度性安排,以期助益于实现国家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2035年远景目标。 作者简介 梁晓菲,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校“腾飞人才”学者,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治理学研究。近年来,出版专著《气候变化及中国的路径选择研究》,在CSSCI期刊和其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等项目。 目录 绪论 构建能源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互动的法治保障之路 一、当前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二、构建能源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互动的新发展格局是解决中国能源现实的必然之路 三、提升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推动能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 四、法治在提升能源治理和推动能源双循环方面的意义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源法治体系的构建 前言 一、能源法治建设的紧迫性 二、加强能源立法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源法治体系的意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源法治体系的理论架构 结语 第二章 法治架构与供给侧改革:以能源为视角 一、我国能源“供给侧”的现状及问题 二、我国能源“供给侧”问题的法律缺失的表现 三、未来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法治架构 结语 第三章 形式理性与能源立法:基于“新”法律形式主义的认知 一、“新”法律形式主义及其认知 二、“新”法律形式主义对能源立法必要性的启示 三、对能源法的“新”法律形式主义构造 四、能源基本法、能源政策法与能源司法判决之间的关系分析 余论 第四章 市场为什么会失败:对英国能源法律政策二十年的制度反思 前言 一、英国能源法律政策(1998—2020)的演变:从转型到回归 二、对英国能源法律政策的反思:以市场为视角 三、英国能源法律政策(1998—2020)的启示 四、中国能源法律政策的路径选择 结语 第五章 能源立法与经济转型:以英国工业革命缘起为中心 一、能源变革在引发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二、在能源变革引发工业革命中的能源立法及其意义 三、能源立法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定位 第六章 论能源法的元规则:以能源变革为视角 前言 一、确立能源法元规则的意义 二、能源变革作为能源法元规则的理论意蕴 三、能源变革作为能源法元规则的实践意蕴 四、能源变革作为能源法元规则的语境实在 结语 能源变革在制度安排中的局限性 第七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能源合作——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为视角 一、“一带一路”能源建设成果显现 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能源合作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能源合作影响的法律对策1 结语 第八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天然气国际合作的新变化与法律选择 一、能源结构转型中的天然气 二、天然气形势的成因 三、“一带一路”下的天然气选择 结 语 第九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能源投资争端解决的适切性:以西班牙为视角 一、西班牙可再生能源项目争端 二、西班牙可再生能源争端案件的解决现状及其法律争议焦点 三、西班牙可再生能源争端解决对中国的启示 第十章 WTO框架下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法律问题及中国应对 一、WTO可再生能源补贴认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二、GATT第20条对可再生能源补贴的适用性 三、《SCM协定》不可诉补贴对可再生能源的适用性 四、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制度反思与完善 结论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能源治理的制度性安排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