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训林等的《教师的德艺双馨之路》从四个方面以十个章节的内容阐释了教师在德艺双馨之路上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道德篇:用“行为端正,学生自信”、“身传是言教的基础”、“让‘口碑’引领学生进步”三个章节论述了师德必备的品质。智慧篇:用“尽职尽责,学生心服口服”、“宽严有度,创造和谐”、“讲究艺术,效果倍增”三个章节讲述了教师教育教学需要的智慧境界。教艺篇:用“教学本领,教师立业的根本”、“构建自主课堂,促进学生发展”、“互助课堂,学生成长最精彩”三个章节阐释了提升教师教学技艺的层境。成长篇:“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成为优秀教师”的七个小节内容介绍了教师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积累。
以德为先铸师魂,教艺精湛显师能。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素质决定了教育的质量。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要具有全新的道德品质。我们首先要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为教育事业发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态度,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文明修养。师德教艺的革新意识,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求。有鉴于此,《教师的德艺双馨之路》从四个方面以十个章节的内容阐释了教师在德艺双馨之成长的路上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并通过一些经典教学案例,让广大教师分享和达到“德艺双馨”的美好境界。《教师的德艺双馨之路》由朱训林编者。
与之相似的另一则故事: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把这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也许有些牵强,但他们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故事中的小战士和弟弟是幸运的,但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正如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已知引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用自己的修养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这当中,有循循善诱的耐心,也有无私奉献的爱心。就是在这样奉献自我的过程中,我们成就了学生,同时通过学生的成长实现了一个最大化的自己。于学生如此,于我们身边的同事也应当这样。任何人的价值都不是完全通过自己就可以实现的,我们的成功大多都会仰赖于自己身处的集体,还有集体中为你付出的人。一个善待他人的人,就能得到更多的尊重,而一个善于成就他人的人,他的人生才会得到积淀。由此,作为教师,“乐为人梯”是职业的必修课,也是臻化人格、建立威信的基本要求。许多人都看过这个故事:
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爱不释手。然而,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儿。渔夫想,如能将小黑点儿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于是,他就用刀子把黑点儿刮掉。可是,刮掉一层,黑点儿仍在;再刮一层,黑点儿还在;刮到最后,黑点儿没了,珍珠也不复存在。
想追求完美无缺的事物,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这种愿望落空也是经常发生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相比较而存在,即便是最好的,也不等于是最完美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必然有一个缺点与之伴随。作为教师,要有包容的情怀,更要有“有教无类”的思想境界。因为在我们的教育生涯里,会遇到或即将遇到纷繁各异的人和事。教师应要把“包容”作为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并把它作为对人、对事的思想基础,那样我们的身边才会为他人留下可以安坐的一席之地。很难想象,一个难以容人的人,他将置自己的学生于何地,又将怎样行使自己为人之师的义务和职责。当然,他就更难以享受到鲜花簇拥的幸福和快乐。对于身边的每个人,我们都能以包容相待,那么在你人生的旅程中,就将没有孤独和寂寞,就会得到更多的温暖和支持,这便是“君子扬人之善”的人生修养了。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峰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其实,峰有着不少优势,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峰一边抱怨命运不公,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优厚的薪水的同窗。这样一来,他不但对工作失去热情,而且连对写作也没了兴趣。峰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调换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拿一份优厚的报酬。
就这样,两年时间匆匆过去了,峰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期间,峰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终没有一个接纳他。
后来发生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峰的命运。
那天学校开运动会,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很快围出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消极的峰在运动会已经开始很久后才姗姗而至。他站在人墙后面,翘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住了峰的视线。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块,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峰不知道他垒这个台子已经花了多长时间,但当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冲峰粲然一笑,那是成功的喜悦。
刹那间,峰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道理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在脚下多垫些砖头。
从此以后,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峰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峰的头上,在学生中的威信自不必说。P10-11
新时期的教师要把握时代动向,丰富社会信息,拓宽生活视野,就需要真正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提起教师,我们也许会马上想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出自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的话。这也成为中国人对于教师职业的定位。人们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概括对教师的要求,人们对教师的个人道德水准有着极高的期待,而教师的道德身份和教育身份又是高度融为一体的。可以说,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士大夫的德行操守被看做是影响国家政治命脉最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古代国家选拔人才,首先要是道德上的精英,因此对士大夫老师们的首要要求,不是知识和学问,而是道德文章。但今天却不同了,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既要有所改变,还要保证专业知识的学习。虽然,我们也强调道德建设,要全面发展,但实际上传播知识和专业技能无疑才是当今人类社会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获得执业资格,首先便是要具备相关知识以及高尚的情操;要树立开放的和发展的思想意识,通过定期的自我反思,从而在正己、爱生、敬业、奉献的同时铸就良好的师德,做以德为先的楷模;教师要具有和谐、竞争、创新和民主的观念。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新型的时效观、市场经济观和改革开放观。这些都属于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师内涵意义的重要表现。
教师内涵意义的另外一种表现是学研并举的师能。师能,一样是师德的重要标志。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具备智慧的思想、先进的理念、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育技能,并能通过学习而传道、解惑,启迪学生的心智,使教艺水平达到精益求精的标准,从而更加厚实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底蕴,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正是基于此,笔者编撰了《教师的德艺双馨之路》。本书从四个方面以十个章节的内容阐释了教师在德艺双馨之路上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并通过一些经典教学案例,让广大教师分享和达到“德艺双馨”的美好境界。大致结构如下——
道德篇:用“行为端正,学生自信”、“身传是言教的基础”、“让‘口碑’引领学生进步”三个章节论述了师德必备的品质。
智慧篇:用“尽职尽责,学生心服口服”、“宽严有度,创造和谐”、“讲究艺术,效果倍增”三个章节讲述了教师教育教学需要的智慧境界。
教艺篇:用“教学本领,教师立业的根本”、“构建自主课堂,促进学生发展”、“互助课堂,学生成长最精彩”三个章节阐释了提升教师教学技艺的层境。
成长篇:“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成为优秀教师”的七个小节内容介绍了教师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积累。
“不做教书匠,做一个真正现代的教育家”是本书对教师新观念、新思路和新形象的突出表现形式,它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同时,教师应自觉地把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德艺双馨的精彩教学模式。通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开拓创新的超前意识,以及领会和实践最新的教学理念,采用科学的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在满足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愿望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综合能力。
最后,编者想说的是:德艺双馨让教书育人之路更加美好!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