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刘波老二十年研究成长的经历和对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的观察与思考,阐述了教师如何提升研究的“观念水位”,如何更好地看待教师的成长,教师成长中要避免的“坑”,教师如何做适合自己的课题,教师如何把教育写作变为自己的专业生活方式等。让老师真正牵手研究,遇见更好的自己,相信本书会给渴望成长的教师以更好的启示。
前言:在研究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中小学教师真的是“研究者”r/> 中小学教师为何难以成为专家?
中小学教师离研究究竟有多远?
中小学教师研究要突出应用
校本德育研究常态化的三个着力点
教育科研要有“持久战”意识
疫情之下教师研究成为一种刚需
提升任业务素养不容忽视
过一种有“研究味”的教育生活
做班主任,缘何变得真有意思?
中小学教师是名副其实的研究者
在“熟视无睹”中发现“实用研究”
如何成为研究的长期主义者
教师成长不妨多一点思考
你想过自己是否是合格教师r/> 教师既要安心乐教,又要专业立身
每位教师都应有成为“好老师”的追求
上“裸课”是教师夫
教师要善于积累成长资源
“自培训”也是教师成长捷径
重振师道尊严不能寄希望于惩戒权
提升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不容忽视
教师要努力成为自己学科的代言人
教师要追求育质量
做自我的现代教师
提升线上教学能力是为自己赋能
教师成长中的有为和不为
学生最不能接受的教师行为是什么?
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应成为教师
教师的爱要让学生看得见
教师要家长而非迎合家长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适可而止”
“李佳琦们”的辛酸,不妨说给学生听听
微商,教师还是不做的好
别以“泡沫”的名义对名师“污名化”
做好本职工作是教师的第一要务
职称本无原罪,何必大力诋毁
“妖魔化”教师培训不可取
教师微信公众号不能沦为“教育营销号”
每位教师都能做像样的课题
研究课题未必要立项
“小课题”说小也不小
借力阅读让研究更给力
校长的课题署名权,不能一棍子打死
教师阅读推广:从“自研究”到“省课题”
当做研究成为教师的自觉
课题“门类多多”,教师需理性选择
课题有结题,研究可持续
学校管理也大有研究文章可做
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案的意蕴
课题研究,“临门一脚”不可少
研究自我是教师的终身课题
让教育写作成为一种自觉
用“自我增值”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写作
论文不是职评路上的拦路虎
教师教育写作不妨谱好三部曲
学术道德应成为教师写作的“紧箍咒”
教师不会写首先要破除“心魔”
一年多写个“三五篇”也不累
培训和会议也能触发教育写作灵感
学校奖励教育写作要“精准定位”
教师要珍惜各类教育写作的评比机会
教育写作要巧用“多端协同”
不妨多写点读书心得体会文章
为自己建立“云”科研资料库
后记:继续行走在研究的路上
附录:20位大学同学寄语
教师的发展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新手教师、熟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从新手到熟手很容易,从熟手到专家的诀窍则在于科研。刘波老师从切身经验出发为大家描绘了一幅教师科研全景图,汇聚成本书,立场清晰,内容详实,问题始于现实,方法又回归实践。老师们不妨一读,或许能找到成长的“钥匙”。
刘波,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浙江省教育科研个人,浙江省青少年舆情研究中心研究员,2001年7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系,现任职于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在《中国教育报》《教师博览》等多家教育媒体发表文章五百余篇,著有《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教师成长力修炼》《教师阅读力》教师阅读》。是浙江教育报社“名师成长”导师库首批导师,2015年浙江教育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先后获得《浙江教育报》年度书香人物、《中国教师报》全国十大“爱读人物”、《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应邀在全国各地开设教师专业成长、教师阅读方面的讲座上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