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孔子(精)》是文学大师井上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以孔子身边一名杂役的视角,生动讲述了孔子的生平、思想、性格等,塑造了一个智慧、坚韧、深情又温和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进入宋都的前一日下起暴雨。在漏风漏雨的荒废农舍,只见孔子于泥地一角正襟危坐,子路、子贡、颜回在他身后端坐成一排。闪电划过,一次次照亮他们的身姿。面对电闪雷鸣、如注暴雨,他们不躲不退,坦然相迎。我注视着这不同寻常的景象,恍然惊觉,在这乱世中,在这个众生汲汲苟活的世间,仍有值得我们追寻的事物。抱歉,故事先讲到这里。不知诸君可听到,候鸟正成群地掠过屋顶,由北向南飞去。容我失陪片刻。 作者简介 井上靖(1907-1991),日本文坛巨匠,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和诗人。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日本艺术院会员,日本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委员,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长。曾荣获芥川奖、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日本艺术院奖、每日艺术奖、读卖文学奖、日本文学大奖、野间文艺奖、千叶龟雄奖等。 目录 《孔子(精)》无目录 导语 沉浸式阅读体验,跟随孔子一行,来一场春秋时代的旅行,回到2500年前,当一次孔子身边的学徒孔子不再是遥远的辉煌,而是漫步在悠悠岁月中的睿智师者,正微笑着缓缓走来在这众生汲汲苟活的世间,或许仍有值得我们追寻的事物。 书评(媒体评论) 两千几百年以前就有这 样一个人,真了不起!在我 们这个时代,花这么多时间 和精力,把孔子重新描绘出 来,这就是井上靖的《孔子 》。 ——巴金 这是井上靖广受推崇的 作品,把历史讲述得极为精 彩。清醒、简洁、鲜活。 ——《日本时报》 精彩页 第一章 一 先师孔子故去后,我也效仿他的众弟子,在都城北边泗水河畔的夫子墓旁搭起庐合,守丧三年。之后,我移居至这山林深处,勉强糊口度日至今。时光如白驹过隙,夫子去世不觉已有三十三个年头。这些岁月里,我尽可能与尘世保持距离,这理应如此。尽管远离了夫子的墓,我早已决定用余生供奉恩师。无论何事都谨遵夫子教诲,就像仍在身侧服侍那般度日。像我这样不值一提的小人物,能做的也只有这些。至于造福世间,则从未想过。 不错,正如这位小友所说,我们守丧三年后,听闻夫子的高徒子贡又守丧三年,总共守了六年。其实无须从他处听闻,我们都料想子贡会如此。我们这七十多人,在三年守丧期结束的那个早晨,心里终归松了口气。前路殊途,分离在即,我们收拾好行李,依次向子贡辞别。在我们守丧的三年间,子贡主持打点了诸项事宜,经济上若没有子贡的资助,守丧一事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进入子贡的宅邸,每个人都上前和子贡拥抱,又在他身边彼此相拥,含泪依依惜别。我也是如此。隔窗望去,只见夫子墓旁立着为子贡新修的庐舍。子贡时年四十六岁,此后三年仍将于夫子的墓旁侍奉。 子贡对亡师的侍奉之礼令我向往,但我辈尚无资格效仿。若论应由谁在墓旁侍奉,自子路、颜回故去后,只能是子贡了,也唯有子贡一人能担此重任。 我提到了子路、颜回的名字——时至今日,师兄们的名字未曾湮没,能传人诸君耳中,真令人无比欣喜。子路终年六十三岁,颜回离世时仅四十一岁,他们都先恩师而去。 至于我,小颜回五岁,但不知不觉中已比颜回在这世上多活了三十年,比子路多过了八个年头。先师孔子享年七十三岁,如今我也快要赶上他了。马齿徒增,年岁虚长,说来真是惭愧,却也只能遵循天命,在这天定的命数里坚守本心,内无邪念地活着。 如诸君所见,我现在过着隐士一般的日子,耕种几分薄田,唯愿不被浊世污气所染,时时反躬自省,日日听凭本心。夫子心胸宽广,想必不会苛责于我。“你如此便好”,我恍若听见夫子的声音。夫子大概也想过上这般生活吧,他定然无比向往!我明白的,也只有我明了夫子这份心情。 可是,夫子没过上这样的日子,他做不到。他日夜忧思,并不断向人们诉说他的所思所虑——如何让这乱世变得清明一些,如何减少哪怕一个不幸之人。“无论何时,不管发生什么,也不能对这乱世熟视无睹,不能合弃这纷乱嘈杂的人世间。生而为人,不和世人在一起,难道要混迹于其他种群之中,与鸟兽为伍吗?”不知从何处传来夫子略显寂寥的声音,那是他的内心独白。 夫子严于律己,却从不会以此标准要求尚非门徒的我等,这是他的宽厚之处。“愿意归隐山林就去吧。洁身自好地活着,如此便好。”自入此山以来,夫子温厚亲切的声音多次在我耳边响起。 何为天命,这很难解释清楚。实话说,这是我从夫子口中听闻最难理解,也最感心惊之语。天究竟为何物?子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诚如此言,天静默不语。四季轮转不息,万物应季而生,天却静默不语。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