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母爱的救赎(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青春版)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李克富//徐少波//李德鲜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1位妈妈写3个月观察日记,2位心理咨询师点评的方式,共同见证1位青春期迷茫少女的蜕变。让广大家长对心理治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会从心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自我和人生,反思并修正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解决亲子关系问题、两性情感问题、婚姻问题等,重新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作者简介
李克富 著名心理专家,医学硕士,心理医生,青岛新阳光心理研究所创始人,青岛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被宁夏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西安医学院、齐鲁医药学院等多所高校聘为客座教授。曾在国内数家媒体开辟心理专栏。著有《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行走中的思想一一李克富心理随笔》《自由的联想一一李克富心理随笔》等多部实用性心理著作。
目录
序言一 母爱的迷失与救赎
序言二 我堕落,但我快乐
序言三 转变就在一念之间
第一个月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8天
第9天
第10天
第11天
第12天
第13天
第14天
第15天
第16天
第17天
第18天
第19天
第20天
第21天
第22天
第23天
第24天
第25天
第26天
第27天
第28天
第29天
第30天
第二个月
第31天
第32天
第33天
第34天
第35天
第36天
第37天
第38天
第39天
第40天
第41天
第42天
第43天
第44天
第45天
第46天
第47天
第48天
第49天
第50天
第5l天
第52天
第53天
第54天
第55天
第56天
第57天
第58天
第59天
第60天
第三个月
第61天
第62天
第63天
第64天
第65天
第66天
第67天
第68天
第69天
第70天
第7l天
第72天
第73天
第74天
第75天
第76天
第77天
第78天
第79天
第80天
第81天
第82天
第83天
第84天
第85天
第86天
第87天
第88天
第89天
第90天
序言
作为心理医生,我始终
在门诊上坚持“有效比正确
更重要”的实用性原则。这
十多年来,我的心理学理论
修养远远滞后于我所采用的
心理咨询技术。面对各种各
样的求助者,自我感觉做得
不错,却难以说出好在哪里
,更苦于不能及时形成文字
以期与同行交流。
亲子关系问题是我最经
常面对的咨询类型,尤以涉
及青春期少年的案例最多。
我发现,在这类亲子关系问
题的背后,普遍有着母爱的
迷失。咨询经验告诉我,处
理好母亲与青春期子女的关
系,不但在心理咨询技术上
可以操作,而且这种操作技
术是可复制的,具有推广价
值。比如本书中所展示的“
让母亲连续写三个月日记,
咨询师每天予以点评”的方
法,就已经被不少同行在咨
询过程中灵活运用,也是众
多深受亲子关系困扰的父母
所广泛使用的有效方法。
几年前,我们写了《三
个月改变孩子一生》一书,
并将版权输出韩国。但我相
信真正读过这本书的人并不
多。因为写这本书的目的就
不是让父母去“读”,而是像
书中那些父母一样去“做”—
—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
把孩子教育好,是不能
通过读书来实现的。我虽然
没做过调查,但是凭借多年
的经验推断:那些没有把孩
子教育好的父母所读的教育
孩子的书籍,并不见得比那
些把孩子教育好的父母读的
书少。我始终坚信,那些把
孩子教育好的父母,一定比
那些没有把孩子教育好的父
母“做”得好。
很多家长正是通过读书
、听专家讲座或接受心理咨
询等方式来寻找一种自我防
御的武器。家长的这些做法
不是为了帮助孩子,而是为
了保护自己,比如给自己失
败的家庭教育找一个合理化
的解释。于是,就出现了一
种悖论:常常是没有把孩子
教育好的父母,更“懂得”如
何教育孩子。而把孩子教育
好的父母,反倒说不出来该
如何教育孩子。
今天,我们在完成本书
时,更坚信了当时的信念:
懂得,不见得做到;做到,
也不见得懂得。我曾被问多
次,为什么韩国人会引进我
们写的书。这个问题的标准
答案在韩国人那里。但我觉
得本书的特点在于没有任何
说教,而是向读者直观地展
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
式。教育的核心是爱,而爱
不仅是浪漫的口头表述,更
是让对方看得见的行动。
比如,与其对老婆说十
句“我爱你”,不如替老婆刷
碗;与其千万次地表达爱孩
子,一切都为孩子好,不如
静下心来记录孩子成长的点
滴。就像这位母亲一样。如
果问我借这本书想表达什么
,我会说,想通过某种具体
的行为方式让更多人体会“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所蕴含的深
意。要想有所“得”,必须从
“止”开始。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传道、受业和解惑
是三个高下相分的层次。
最低层次就是解惑,其
最直接的表达形式就是一问
一答,简单说教,比如家长
们问“该如何让孩子爱上学
习?”,你答“要培养孩子的
好奇精神”或者“别让孩子感
觉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解惑当然没错,但是无
异于废话。
受业的层次就高了一点
儿,它把说教变成了技术,
比如直接传授让孩子爱上学
习的三句话:你今天在学校
开心吗?你今天在学校帮老
师、同学做事了吗?你今天
在学校交了几个朋友?并给
家长们解释:小孩子是感性
的,只要高兴,让他干什么
他都会听;要从小培养孩子
的责任心,让他有责任感,
长大后才能对社会有用;人
脉就是钱脉,只有广交朋友
,未来才有大作为。
遗憾的是,这种“实用”
的技术对一些人根本不起作
用,对更多的人则是暂时起
作用,但过一阶段就不起作
用了。
最高层次是传道。此处
所言的“道”,我认为就是一
种理念。比如“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和“把孩子当成孩
子”等都是理念。家长头脑
中的教育之“道”,决定了他
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
的困惑,以及采用什么样的
解决方法。
如果“道”或理念错了,
无论跟别人学多少正确的技
术,也解决不了困惑。
一位妈妈告诉我,她把“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三句话”
用到儿子身上时,刚开口就
被顶了回来。
她问刚刚放学回家的儿
子:“你今天在学校开心吗
?”儿子没好气地答:“我开
不开心,跟你有什么关系!

这位刻板的妈妈忍着怒
气再问:“你今天在学校帮
老师、同学做事了吗?”儿
子说:“我凭什么要帮他们
做事!”
她还不死心,又抛出了
第三句:“你今天在学校交
了几个朋友?”儿子干脆就
骂了句“神经病”,又用力关
上卧室的门去玩游戏了。
像这位妈妈一样的家长
,在没有理解并掌握“关系
先于并大于教育”的理念前
,他们所学到的任何技术,
不但无用,还常成为进一步
伤害孩子或损害亲子关系的
“武器”。他们不但不能解除
困惑,反倒更加迷茫,甚至
绝望。
理念是一种假设。任何
具备科学思维的人都知道,
理论脱胎于假设并指导着实
践。如果某种理论不能有效
地指导实践,那很可能不是
理论的
导语
本书语言轻松鲜活,案例生动,通过点评日记的方式,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用心理学的视角深度剖析亲子关系问题、两性情感问题、婚姻问题等。
以妈妈的视角,观察记录青春期少女、家庭的蜕变,咨询案例真实,以便唤起更多家长的觉醒。
四色环保油墨印刷,插图温馨有爱,将难懂的心理学知识融入案例点评中,重新定义心理治疗,从根本上解决原生家庭的问题,让零基础读者轻松阅读学习。
精彩页
第1天
2014年12月21日 周日 晴
终于抓住了救命稻草
从听到徐少波老师的建议(让我写日记)到我真正开始写日记,时间间隔了半个月。我感觉自己已经是行尸走肉,没法再开动脑筋。我寄希望于徐老师的帮助,像抓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渴望有一天,能像别人一样,笑得阳光灿烂。
从女儿放暑假到现在,我真的是在天堂和地狱之间穿梭。很多场景历历在目,甚至在半夜三更,我都会满头大汗地突然坐起。老公现在也是如此,一听到女儿的负面消息就开始尿频,露出痛苦的表情。我们俩到底做了什么孽,竟然把女儿养成这样?
在初四复读前,女儿真的是一个乖乖女,是我们的掌上明珠。可是只一个暑假而已,女儿怎么就变成这样?我想不通,砸破脑袋也想不通。第一次听到那些有关女儿的可怕消息时,我真的眼前一黑,整个人直直地倒下去,感觉后脑勺撞到了地板,而后什么都不知道了。以前总听别人说“气昏过去”,我一直觉得那是影视剧里才会有的场景。真正体验了,我才知道那种痛苦来得那么真切。
回想女儿小的时候,一家人开开心心,真好!自从女儿读小学开始,我们确实过于关心她的学习了。但在该上学的年龄不学习,那像话吗?我小的时候,也被父母这么严格地管着,我也没像我女儿这样“作”!即使“作”,那也要有个度吧?我不能再继续想了,想得头都大了,越想越气愤。
看看表,已经是晚上12点了,老公在外面应酬还没回来,女儿也在“应酬”,唯有我在这个黑暗的家里,回顾着这些让我伤心的往事。我不知道积极、正向、阳光的日记该怎么写,因为我活在黑暗里,我没有光明可以描述,更没有那种自欺欺人的心情。我很迷茫,不知道这样的黑暗是过山的隧道,还是永无止境的黑暗长廊。我就这么受着吧,这一切总有一天会结束,不管是以什么方式!
徐少波回复
活在黑暗中的那种痛苦和恐慌,我能理解,更何况是因为女儿。
我相信你在日记开头的描述:像抓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你既然抓住了,就要坚持下去!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我们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问题。
往前走,我们一起努力!
李克富点评
莫成了求助者手中的那根稻草
多数求助者是怀着“抓了一根救命稻草”般的期待开始与心理咨询师接触的。这极易激发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神圣感,调动心理咨询师的积极性,使得心理咨询师迫切地想为求助者做些什么。这不是坏事。
但是,心理咨询师必须牢记,心理助人的原则是“助人自助”或“助自助之人”。对于求救者来说,能够救命的是努力去抓的这种行为,而不是那根稻草。心理咨询师当然不能成为求助者手中唯一的稻草,而应该去启发、引导、支持、鼓励求助者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的条件,去抓取更多的稻草,一点一点地增加在水中的浮力,最终,经过一番挣扎后,学会游泳或爬上岸来。
一开始就对求助者的依赖心理保持高度警惕和识别能力,是任何一个心理助人者的基本功。从理论上讲,作为一种防御方式,当面对压力时因心理退行而希望、等待、要求、依靠别人替自己解决问题,都不能算是异常表现,但是这种依赖常常对心理的成长不利。
一般而言,依赖表现为四种形式。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就是求助者要求心理咨询师:“你就直接告诉我,回家之后该如何跟孩子说吧。”或者求助者用直接的方式问:“在孩子是休学还是坚持上学这件事上,我该怎么办?”另外,很多求助者用阻抗的形式来表达依赖:“你让我回家后思考一下和孩子搞不好关系的原因,可我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当然,最值得注意的是那种不易察觉的形式,比如:“请您帮我分析分析,我怎么就对孩子如此担心呢。”无论这些求助者的依赖属于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依靠别人而不是靠自己解决问题。
有了对依赖现象的清晰识别,我们就能够有效地应对处理。从技术层面上讲,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不让求助者依赖自己并不难,比如在很多时候不去直接回答求助者提出的问题就足够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该看到更多种类的依赖,比如各种“瘾”:酒精成瘾就是对酒精的依赖,网络成瘾就是对网络的依赖……那么,当一个妈妈把孩子的成长和变化完全寄托于每天写所谓的阳光日记时,这是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依赖呢?我们又该如何帮助求助者克服这种依赖呢?P4-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