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林双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立新加坡大学东亚研究所靠前顾问。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获学士学位,获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和普渡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公共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主持财政部、世界银行、联合国等机构的国有资产管理、政府投资、税制改革、养老保障改革、医疗保障改革、“十三五”期间财政政策、公共财政与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研究项目。 目录 篇?公共财政改革的方向 改革公共财政,兼顾效率与公平?/?3 努力发展经济,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8 怎样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 “十三五”期间应实行谨慎、可持续的财政政策?/?17 财税制度改革重新启航?/?22 我国新一轮的公共财政改革?/?25 《人民日报》海外网访谈:关于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31 中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方向?/?39 第二篇?税制改革 降低企业所得税,减轻企业负担?/?47 减负势在必行?/?51 减轻企业税负,保持经济长期繁荣?/?53 增值税:一个风靡全球的税种?/?60 征收财产税势在必行?/?64 莫里斯的最优个人所得税理论对中国的启示?/?69 《政对面》访谈:降低税率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72 第三篇?政府债务 多措并举管控地方债?/?77 财政改革宜增加中央支出、控制地方债务?/?79 如何规范和管控地方政府债务??/?81 政府不要将过多负债留给子孙后代?/?84 赤字财政连年不止,谨防透支未来?/?87 中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分析?/?91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实质是征收铸币税?/?109 控制地方债很有必要,更有办法?/?113 希腊债务危机的深层原因:税收规模与结构?/?116 《新京报》访谈:中国财政收入不应再扩大?/?142 《凤凰周刊》访谈:关于地方债和盘活财政“沉睡资金”两个话题?/?147 《政对面》访谈:应给地方债务划定一条明确的警戒线?/?153 第四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力分配 健全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政策体系?/?159 增加地方政府财力势在必行?/?163 “营改增”收官在即,“央地”关系如何从“钱”破题?/?169 《人民日报》海外网访谈:规范增值税制度,让地方享有更多“税权”?/?172 第五篇?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城市急需哪些基础设施??/?179 城市化需要长远规划?/?183 中国应考虑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189 财政支出应首重民生?/?197 第六篇?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养老金缺口??/?203 我国养老保障账户缺口有多大??/?206 精准扶贫,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209 未雨绸缪,做大、做实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213 《政对面》访谈:养老金制度设计要多为年轻人考虑?/?217 如何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220 医疗体制不尽合理,需要“对症下药”?/?225 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谁来缴?缴多少??/?228 第七篇?财政政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做好收入的再分配?/?233 新加坡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238 网易财经访谈:调节收入分配需要政府提供更多公共品?/?243 不失时机,致力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45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何在??/?248 投资本无过错,提高投资效率是关键?/?251 投资不必“羞答答”,倾力民生更待何时?/?254 注重供给,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256 关心GDP,更要关心国民财富的积累?/?264 中国财税改革回顾及展望?/?266 《政对面》访谈:地方政府应着重提高投资效率?/?270 内容推荐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共财政将在经济持续增长、收入分配日益公平、自然环境不断改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关于财政改革的思考和政策建议,涵盖中国财政改革诸多方面,包括税制改革、政府支出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债务、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养老保障改革、医疗保障改革、收入再分配、财政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建议都经过深思熟虑,建立在对财政理论的深入研究、对发达国家财政改革经验的认真总结,以及对中国财政实际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当前和未来财政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全书采用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力图用简单的语言讲述深奥的道理,为学者、政策制定者、青年学生提供了解中国财政及其改革方向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