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再多的法律知识,如果没有学会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就还是无法熟练灵活地运用法律。
讲解法律思维要点正是本书着力所在。
这本思维之书,综合各学科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诠释不同的法律思维,力求从不同角度展示法律思维鲜活的内容;用轻松幽默打破法律语言的晦涩与复杂,以生动的案例分析人人都能理解的思维模式。
阅读此书,外行可轻松了解法律思维方式,理解法律专业人士的行事逻辑,防范日常风险;法律工作者则能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法律行业,引发思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公民法律思维养成50讲(像法律人一样思考)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李涛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掌握再多的法律知识,如果没有学会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就还是无法熟练灵活地运用法律。 讲解法律思维要点正是本书着力所在。 这本思维之书,综合各学科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诠释不同的法律思维,力求从不同角度展示法律思维鲜活的内容;用轻松幽默打破法律语言的晦涩与复杂,以生动的案例分析人人都能理解的思维模式。 阅读此书,外行可轻松了解法律思维方式,理解法律专业人士的行事逻辑,防范日常风险;法律工作者则能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法律行业,引发思考。 作者简介 李涛,湖北赤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暨南大学法律硕士,现就职于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兼任国家检察官学院广东分院检察教官、广州航海学院法学专业校外教师、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研究员、广东省法学会刑法学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诉讼法学会理事、《南方法治报》特邀撰稿人。2003年以来一直从事检察工作,先后在省级、基层检察机关多个部门和岗位任职,曾借调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多次担任国家*、省级检察理论课题研究组主持人或成员,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公开出版作品100余万字,代表著作有:《公民法律思维养成50讲》、《做自己的法律顾问》(第一、二版)、《做自己的法律顾问2》等。 目录 第一编 赋能:提升法律思维力 第一章 超脱日常思维的法律思维 第1讲 相识:面对纠纷多用些法律思维 第2讲 异同:有个性的法律思维 第3讲 习惯:法律人思考的方式 第4讲 标准:法律人解决问题的态度 第5讲 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真正含义 第6讲 选择:人们为什么喜欢挑战规则 第二章 用权利的语言解读生活 第7讲 区分:生活中的“权利”语言 第8讲 困惑:权利的语言为什么难懂 第9讲 主张:为了权利而斗争 第10讲 博弈:权利与权力的恩怨 第11讲 保护: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第12讲 边界:权利不得滥用 第三章 程序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第13讲 权衡:程序与结果谁更重要 第14讲 取舍:不能牺牲程序换结果 第15讲 反思:大众思维为何质疑程序 第16讲 价值:没有程序就不会有正义 第17讲 预期:程序带来的安全感 第二编 模式:运用法律思维的实践 第四章 法律思维的实践技巧 第18讲 启动:法律思维从学会提问开始 第19讲 定位:按下法律关系“识别键” 第20讲 表达:当好案件事实的“搬运工” 第21讲 争点:一眼看穿案件争议的焦点 第22讲 比较:法律世界里如何“比大小” 第23讲 发散:好玩的法律逆向思维 第五章 官司没证据,神仙也难助 第24讲 证明: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第25讲 质量:我要证据,能上法庭的证据 第26讲 数量:有多少证据才算够 第27讲 规则:证据最怕寂寞与孤独 第28讲 主导:让证据思维成为庭审“主播” 第29讲 例外:没有证据也有办法逆袭 第六章 法律思维眼中的最佳方案 第30讲 双赢:通往最佳解决方案的路径 第31讲 导向:超级务实的法律思维 第32讲 成本:法律人如何算好经济账 第33讲 变换:最佳方案也许就在拐角处 第34讲 美化:案件事实的“颜值”很重要 第35讲 情境:巧妙设计解决纠纷“背景图” 第三编 预防:法律思维的最高境界 第七章 你见或不见,风险都在那里 第36讲 察觉:看不见的法律风险 第37讲 寻找:跟着感觉找风险 第38讲 评估:风险面前算大账不算小账 第39讲 角度:风险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第40讲 类别:法律风险的不同种类 第八章 风险不让老实人吃亏 第41讲 立场:不做法律风险的制造者 第42讲 分辨:人情世故背后的法律风险 第43讲 设计:守好制度预防的关口 第44讲 距离:离风险只有一步之遥 第45讲 场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九章 法律思维助你化险为夷 第46讲 割舍:掐灭法律风险导火索 第47讲 过滤:编织法律风险过滤网 第48讲 转移:摆脱法律风险的阴霾 第49讲 合力:系统化解风险的方案 第50讲 出击: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结语 言有尽而意无穷 附录 25种法律思维检索表 后记 将普法进行到底 序言 自序 学会像法律人一 样思考 01 写一本关于法律思 维的书 看了那么多案例书,为 什么还是感觉自己不懂法 ? 学会了许多法律知识, 为什么不敢站出来说句公 道话? 法律人解决纠纷的方式 ,为什么自己学不会? 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许 多对法律感兴趣的普通人 ,也同样曾经困扰着从事 普法的我。 渐渐地,我找到了问题 的症结之一:缺乏法律思 维的学习和训练。 萌生写一本关于法律思 维的书的想法由来已久。 自我受聘成为国家检察官 学院广东分院检察教官以 来,讲得最多的就是普法 课。在上课过程中,不可 避免地要讲到法律思维的 养成和应用。多年的教学 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社会 大众对法律思维认知的迫 切需要,也使我更加坚信 公民在日常思维基础上加 点法律思维是百利而无一 害的。 即使我们掌握再多的法 律知识,如果没有学会法 律人的思维方式,便无法 熟练灵活地运用法律。这 就好比一件神兵利器摆在 你的面前,你虽知道它的 厉害,但却缺乏肌肉力量 ,无法把它挥舞得虎虎生 风。 如果把案例比作肉体, 那么思维就是灵魂。学习 法律思维就是要深入理解 法律运用的精髓要义,锻 炼思想的肌肉。普法只有 加上法律思维,味道才更 正宗。 02 深挖法律思维这座“ 金矿” 教学相长,多年的教学 实践促使我不断思考“什么 是法律思维”“普通公民如何 理解和掌握法律思维”的问 题,成人教学的特点又要 求我的授课做到“深入浅出” 。于是,我在采取案例教 学法的基础上,努力让我 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通 俗易懂,结合日常生活的 点滴让“高冷”的法律变得“ 接地气”,让复杂的法律规 定和法律精神变得不再高 深莫测。 然而,“深入浅出”谈何 容易。最常见的问题是“深” 又深不进去,“浅”又浅不出 来。为了解决“深入”的问题 ,倒逼着我求诸名家著作 ,阅读法学经典,探寻法 律思维的踪迹;为了解决“ 浅出”的问题,又要求我把 前人智慧消化吸收,还得 掰开了、揉碎了,避免消 化不良,沦为简单的知识“ 搬运工”或“传声筒”。在经 历过汲取、反刍之后,还 要经过授课的实战淬炼, 看看课堂反响如何,听众 听不听得懂,觉不觉得有 趣。如此一来,循环反复 ,便渐渐有了一些心得。 我和我太太李丹萍先后 合著了三本普法书。这三 本书都属于典型的法律案 例作品集,采用的是案情 回顾、以案说法、温馨提 示、法条链接的写作体例 。其中,“以案说法”部分主 要是讲如何运用法律思维 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基于 体例、篇幅所限,讲到法 律思维时总不能随心所欲 、畅所欲言,总感觉言不 及义、意犹未尽,于是激 发出我深挖法律思维这座“ 金矿”的强烈愿望。 这本《公民法律思维养 成50讲》可以看作我对法 律思维的集中讲授,也可 以视为以往普法系列作品 的姊妹篇或前传,甚至其 中的一些案例我也是就地 取材。有了“法律思维”佐食 ,如同火锅大餐的锅底, 一顿丰富的法律案例大餐 才能吃得更加尽兴。 03 法律思维的加入大 有裨益 在我看来,每个公民的 日常思维中多少都可以见 到法律思维的影子。比如 ,找人“评评理”,要依据事 实,说话要有逻辑,有时 还得摆摆证据;评理的这 个人要公道、中立,至少 表面看起来不会偏袒任何 一方;等等。日常思维中 本就蕴藏着法律思维,我 所要做的就是唤醒公众的 认知,把日常思维中的法 律思维挑出来再放大,让 大家看得更清楚、想得更 明白,吸收成为自己的思 维武器,转化为自己解决 复杂问题的能力。 法律思维的加入至少可 以让我们在三个方面受益 :、 一是提升我们的思维力 。只有想得更多,考虑才 更周全。法律思维具有缜 密、权衡、思辨等鲜明的 特点,毫无疑问都能为我 们的日常思维添砖加瓦。 二是运用法律维护自身 权益。学以致用,法律思 维就是用法的“内功心法”, 理解和掌握了法律思维, 才能更好地运用法律维权 ,拥有挥舞法律利剑的思 维武器。 三是预防生活中的法律 风险。思想决定行为,思 维影响观念。法律思维能 让我们时刻绷紧法律这根 弦,确保在法律问题上不 犯大错误,不栽大跟头。 三重受益大致对应了知 法、用法、守法的三层含 义,只不过将“法”替换成了 “法律思维”。普及具体的法 律知识已经不是本书的重 点,讲解法律思维要点才 是本书着力所在。按照三 重受益的思维脉络,全书 共分为“赋能:提升法律思 维力”“模式:运用法律思维 的实践”“预防:法律思维的 最高境界”三编内容。每一 编之下设置若干“讲”,每一 讲从不同角度诠释不同的 法律思维,力求从不同视 角展示法律思维鲜活的内 容。 书中有许多内容是我在 授课时讲过的,经过课堂 的实践检验,让我知道哪 些关于法律思维的例子能 够得到听众的共鸣。例如 ,在讲证据思维时,我会 用到饭馆吃饭后拉肚子如 何维权的案例,贴近日常 生活,更接地气;在讲权 利思维时,我会讲小区地 下停 导语 本书共分为“赋能:提升法律思维力”“模式:运用法律思维的实践”“预防:法律思维的最高境界”三编内容,全书共50讲,每一讲从不同角度诠释不同的法律思维。涉及权利的解读、程序的力量、法律思维的实践路径、证据思维、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案、法律风险的预防等。采取“案例点评”的方式,注重趣味性,通俗易懂。日常思维中本就蕴藏着法律思维,本书要做的就是唤醒公众的认知,把日常思维中的法律思维挑出来、再放大,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演绎成为自己的思维武器,转化为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后记 后记 将普法进行到底 01 普法感想 我的微信签名栏写的是 :做名充实的法律人,那 便是天高云淡、一品岭南 。作为在南方工作的一名 检察官、一名检察教官、 一名撰稿人,工作之余讲 课、写作,偶尔参加学术 研讨,我感到很充实。 无论扮演何种角色,我 都是一名法律人。法律人 面对社会开展普法,不仅 是一件对社会、对公众有 意义的事情,还是专业工 作者的一份社会责任。 自出版第一本普法作品 集《做自己的法律顾问》 以来,一晃三年过去了, 该作品也顺利迎来了第二 版,社会大众对作品的积 极回应就是我创作的最大 动力。 普法就应当与时俱进, 常做常新。新时代的中国 公民,已经不再满足于法 律知识的简单吸收,更希 望知道法律为什么这么规 定,法官、检察官、律师 为什么会这么处理。在晦 涩的法律条文背后,突破 专业的瓶颈让大众理解法 律工作的精髓要义,好像 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让 我发现,这并非不可能。 在讲课过程中,我发现 听众对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非常感兴趣。其实这一点 也不奇怪,法律的核心任 务之一就是要解决纠纷、 化解矛盾,也就是做通人 的思想工作,当然要揣摩 人的心理活动和思维习惯 。法律思维本就根植于日 常思维,只不过基于:法 律科学的专业性,又超脱 于普通人的思维。这份超 脱让公众产生了一探究竟 的好奇心,好奇心产生求 知欲,这不正是普法的好 机会和切入点吗?02教学 感悟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 ,这本书的内容已经在一 定程度上突破了法律的范 畴,不仅涵盖了各种部门 法律知识,而且延伸到管 理学、经济学、心理学, 乃至哲学的研究领域。 这是因为人的思维具有 共性,许多思维方法本来 就是相通的。法律思维方 法中既有极具个性的思维 方式,也存在大量与其他 学科相似的思维方法,只 要能够帮助我们定分止争 ,提升思维力,就能兼容 并包,为我所用。这些经 过案件实践经验和总结提 炼的跨学科思维方法,放 在法律的语境下,以法律 思维的视角诠释出来,不 知道算不算得上是一种创 新呢? 把法律思维作为普法课 程的知识点和兴趣点,设 计为教学目标的一个峰值 或者终值,是我在教学过 程中的大胆尝试。作为一 名从事成人教育培训的教 官,一定要学会调动课堂 气氛,让学员们既听得开 心,又有所收获。而要做 到这点就必须学会‘‘讲段子” ,通过生动的段子把本来 抽象高深的法学理论变得 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 ,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法律思维内容就是绝佳 的段子素材,既能暂时摆 脱法律知识的各种束缚, 又能引导听众思维达成共 识,引发强烈共鸣。 有学员评价:旁征博引 ,深入浅出,热烈而不肤 浅,生动不乏深刻。我感 到这是对一个普法人莫大 的理解和勉励。03特别感 谢感谢我的“东家”广东省人 民检察院为我提供的平台 。视野决定格局,作为人 民检察官应当拥有一份社 会责任,为社会提供更好 的法治产品。单位领导、 工作团队为我提供了许多 宝贵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仅在2019年,我就先后 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这 两所国内拔尖的高校接受 培训,与书本上的名师面 对面交流,极大地开阔了 我的视野。不学习,不知 道,这部法律思维“连续剧” ,就是我奉献给公众的检 察产品。的那份激动,见 贤思齐,正是当年埋下的 躬耕讲坛的小种子,才有 了今天的慢慢成长发芽。 学院的育人风格,诠释出 广东敢为人先、不拘一格 、务实求真的作风,我是 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感谢我的产品“用户”暨 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航海学院、中国人民 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等一批广州地区的高校师 友,他们帮我登上高校的 讲台,让我的法律思维课 能够得到同学们的检阅, 逐渐走向成熟。当然,我 还要感谢许多来自党政机 关、纪委监委、公检法系 统、央企国企等单位的领 导和同人,没有嫌弃我才 疏学浅,包容我、鼓励我 不断研发课程,邀请我不 断走上讲台,一直延续到 今天。 我也不会忘记,众多帮 助我研发课程的朋友们。 《检察日报》李国民主任 、高扬编辑对我的普法创 作提出了许多中肯意见; 《法治论坛》卢晓珊主编 、陈道欢编辑多年来倾力 支持我的文章发表;还有 《南方法治报》严焕彩、 淑雅、秋秋、君君等编辑 ,感谢你们多年来督促我 不间断写稿,让我得以积 沙成塔、集腋成裘,希望 我曾经的拖延没有让你们 抓狂。感谢广东省法学会 刑法学会、诉讼法学会、 犯罪学研究会的诸多师友 ,正是长时间的学术浸润 和思维碰撞,才让我渐渐 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你 们是这门法律思维课的后 援军、智囊团和催产师。 还有我的众多老师、同学 、校友、学生们,感谢你 们在我的背后默默关注我 、支持我,陪伴我一直走 在普法的路上。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 的家人。我的父母放弃退 休后悠闲的生活,从湖北 老家来广州帮我带孩子。 两个儿子在我创作期间的 绝大多时候表现得非常乖 巧,“爸爸 精彩页 第l讲 相识:面对纠纷多用些法律思维 日常生活中经常流传着一句话: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办。生病了就去医院找医生,没钱了可以找银行贷点款,遇到困难了可以寻求警察帮助。如果发生纠纷呢?必要的时候可以请个律师。既然我们的日常思维可以搞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那我们为什么要去学法律思维呢?社会分工已经如此之细了,干吗还要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那我要告诉你的是:法律思维对你很有用,它不仅可以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你渡过难关,还可以在日常小事中发挥重要作用。01法律思维让维权更有底气先来看一个生活案例: 小王开车回到家住小区的地下停车库,看见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区邻居在停车库洗车,污水横流。尽管离自己的停车位很远,但小王想到最近病毒造成的疫情肆虐,整个停车库通风一般,存在公共安全卫生的隐患。于是小王停车摇下车窗与邻居理论。邻居却说:“我也是小区的一员,我在车库也有车位,我有权利这么做。”而且该邻居还对小王不屑地说:“你有什么权利来管我呢?我又没有影响你的停车位,我洗车用的是自家打来的水,哪里碍着你的事了呢?”小王一时语塞,竞无言以对,只好气呼呼地回到家。 也许你会说,小王并不是能言善辩之辈,换作我一定能把道理讲通。在这里我并不想与你讨论怎样打赢这场“口水战”,我想告诉你的是法律人会怎样思考案例中涉及的问题。 邻居口中所说的“权利”是一个法律名词,是一个公民能够实施作为什么行为的法律依据。那么案例中的邻居有在车库洗车的“权利”吗?事实上没有。邻居只是把自己贪图方便、满足自己清洁车辆需要的欲望包装成了“权利”。我国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小区公共空间归全体业主共有。也就是说,任何单个的小区业主无权占用小区公共空间,除非得到小区全体业主的同意。邻居的做法显然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个人行为,小王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正告他:你没有在公共停车库洗车的“权利”,你口中的“权利”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你只不过将你的欲望包装成了法律上的权利。 在法律人的思维中,权利总是与义务相伴而生的,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就要履行什么样的义务。而“权利…‘义务”这些概念的引入实际上就是法律思维的具体体现。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抽象”,这种抽象的法律思维有点类似于我们日常思维中分类、归纳、总结和提炼的综合体,只不过比这些日常思维更加高度凝练,于是就产生了许多法律领域里的专有概念和名词。例如,大家经常听到的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善意取得等,权利、义务也是法律特有的概念。 社会日常生活中公民的行为千千万万,而且千变万化,法律如何来评价这些具体行为呢?答案就是“抽象”。在日常思维上加上一点抽象的法律思维,可以让你的思维更加清晰、缜密和多元,在面对日常的磕磕碰碰时也更多了一份底气。02用法律思维预判日常行为的底线法律人不仅活跃在法庭上,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许多法律人的身影,其中不乏行业翘楚。例如,主持人撒贝宁、企业家比尔盖茨、诗人海子、作家托尔斯泰、卡夫卡等,他们都具有法学教育的背景。也许你会说,我所学的专业也涌现出了许多行业精英。但是,就专业跨度而言,法学专业的人在各个领域内成功的概率,较其他专业而言是领先的。这并非王婆卖瓜,白卖自夸,而是有许多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法律思维的作用。 P4-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