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白朗起义风云录(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潘运明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白朗起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1911年至1914年,白朗率领义军采用避实就虚、声东击西、快速机动、长途奔袭、出其不意等战术,转战鄂豫皖陕甘五省,先后同二十余万北洋军展开战斗,沉重打击了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本书采用史实笔法,融纪实性、传奇性、文学性为一体,既深化了“白朗起义传说”的传承和研究,又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将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潘运明,1969年生,河南省宝丰县张八桥镇人。曾出版“蹚将刀客身影系列”纪实小说《乱世杆匪王老五》《草莽刀客》《云涌绿林》《从蹚将到将军》《索命魔王崔二旦》《伊洛猛将憨玉琨》《老洋人张庆》《剑胆血刃》《风卷狼烟》等。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朗起义传说)代表性传承人、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中心研究员、宝丰县作家协会主席。
目录
《白朗起义风云录上》
第一章 竖旗拉杆
1.崇英雄明心见性
2.受屈辱暴打衙役
3.“大麻”本是官大哥
4.糊涂入狱受折磨
5.再进逼仍不愿蹚
6.塾师点拨主意定
7.驾杆首打姚店铺
8.绿林中的一道光
9.取滍阳整饬队伍
10.梁洼议决躲官军
11.张官营一败涂地
12.刘家集开仓放粮
13.贪官离任遭截击
14.围鲁山破孙家集
15.不能拉百姓牲口
16.杀杆头立下规矩
l7.群英会聚“十八杆”
第二章 曙光初现
1.王汝桂探查匪穴
2.北洋军血洗二寨
3.大营镇痛击官兵
4.官军杆子捉迷藏
5.人人都说白朗好
6.唱戏待客流水席
7.招抚事吉凶未卜
8.人头挂在城门楼
9.不受抚奔袭神垕
10.清乡中杆子重组
11.蹬三镇凶险更多
12.秦椒红遇难宝丰
第三章 大杆崛起
1.破重围入母猪峡
2.刘燧一枪退官军
3.许昌大驾宋一眼
4.峡里要推大首领
5.多路驾杆拜总驾
6.袭独树出奇制胜
7.峡里来了革命党
8.谁杀了神炮刘燧
9.铜山沟里布袋阵
10.随县决战八大团
11.天河口两战两捷
12.百林寺搅动池水
13.独立团委曲求全
14.克唐县新军覆亡
第四章 共和革命
1.回故地彼此休战
2.唱戏报仇铡刘见
3.筹划谋取老禹州
4.杆子重创禹县城
5.中原政权遭冲击
6.围剿计划又泡汤
7.破重围再入卢氏
8.夺荆关智取贾寨
9.共和风吹心畅亮
10.杆中来了新参谋
第五章 横扫鄂豫
1.谋东进绕取枣城
2.号称中原扶汉军
3.认个闺女“赛貂蝉”
4.喊杀声直冲霄汉
5.“火牛阵”重挫官军
6.枣阳城整军编队
7.巧借洋人御敌军
8.扶汉军与杨体锐
9.神秘枪械运输线
10.侯旬大义让泌阳
11.小史店无赖逞强
12.“白眼狼”遭遇“白朗”
13.军中再添女豪杰
14.惩恶人儿歌传唱
15.招抚岗收“刘二刀”
第六章 烽火豫西
1.鲁山士绅拦统领
2.毅军蹂躏鲁山城
3.老拔贡和愣头青
4.赵倜剿匪获妙策
5.相见亦难别亦难
6.办守望广布罗网
7.杨老庄陡起风云
8.恶战不是闹着玩
9.余督办剿匪奇遇
10.新战略未能奏效
11.汝阳四遇王建昭
12.王生岐凤翔兵变
13.军中增添三虎将
第七章 豫南会战
1.闪击南阳惊朝野
2.克信阳豫南纷乱
3.潘店发祥发财事
4.宝丰巧遇老毅军
5.沙河岸杀骑代首
6.高华山中大会战
7.王天纵剿抚无果
8.闹内讧重新整合
9.豫督去豫南阅边
10.劫火车罗山受阻
11.刘三少勇取光山
12.赚潢川固始相迎
13.战商城县官遭戮
14.取息县回打罗山
15.居仁堂公使抗议
16.段祺瑞署豫围堵
《白朗起义风云录下》
第八章 东进皖鄂
1.“北洋熊”如意算盘
2.血战叶集石牌楼
3.叶集上演“狼吃熊”
4.金钩钓打贪嘴猫
5.两入霍山惊蓼地
6.六安城雪夜惊魂
7.鼓号齐鸣全身退
8.奇遇写就扰蓼记
9.烈火硝烟燃鄂皖
10.暗中斗法生死劫
11.自古兵匪是一家
12.英俄武员逼剿匪
13.大围堵五省联动
14.母子会感谢天才
15.无法完成的东征
16.阎子固别样人生
l7.硬碰硬的对决战
18.定战略折返往西
第九章 集结整军
1.丰家集遭遇大战
2.小木桥变白朗桥
3.雨夜抢占老河口
4.“老洋人”枪杀洋人
5.河口陷总统震怒
6.神秘队伍作用大
7.侦探队前赴后继
8.西征再夺荆紫关
9.内部矛盾得化解
10.白浪村扒坟风波
11.传檄讨袁再整军
12.段祺瑞剿匪方略
第十章 风过三秦
1.踏入四塞秦关地
2.入山阳搅动三秦
3.张凤翙方寸大乱
4.越南山西安告急
5.总统点将陆屠伯
6.绕攻户县占周至
7.借宿武功惊扶风
8.夺乾县礼泉重创
9.永寿城生岐请罪
10.援军西安大聚会
11.督署响起爆炸声
12.爆炸元凶能是谁
13.瞠将陕军战彬县
14.贬中见褒堪为奇
15.风翔上演“空城计”
第十一章 盛衰甘陇
1.关山血战老毅军
2.秀才参谋映铁骨
3.失固关统领褫职
4.通渭城捐款助学
5.战马营遇“打狼嘴”
6.谎言骗过俩头领
7.陈疯子闯口袋阵
8.伏羌结彩迎大军
9.模范校长遇匪记
10.马总兵受骗丧命
11.调兵备战破伏羲
12.参谋长魂断天水
13.匪去官入猛于虎
14.洋教士的是非观
15.徽县谋取入川道
16.汉中来了不速客
17.借川道得不偿失
18.过三县再图西进
19.战与和暗流涌动
20.临潭城两败俱伤
第十二章 归里殉难
1.临潭会议难抉择
2.大合围回
序言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
祥地之一,在很长一段历
史时期内,一直是中国政
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又是战争和灾难的频发地
,文明的洗礼和灾难的磨
砺造就了众多不屈不挠的
英雄,他们的事迹,像火
炬一样照耀着千秋,让英
雄文化久盛不衰,成为了
这片土地的底色。
发生在1911年的白朗
起义,是一次历史的绝响
,在反帝、反封建的大浪
潮中,白朗无疑是一个悲
壮的英雄。他对命运的抗
争是不屈的,他对家国情
怀的坚守是不挠的,他身
上所散发的济世光环也是
为人称道的,近百年来,
关于他的事迹已形成传说
,流传于民间,这既是人
们对这个英雄的追念,也
是对英雄主义的向往……
作家潘运明,与白朗
本系同乡,他从小时候在
牛屋听来的“瞎话儿”中受
到启发,抱着“身不至无
以知艰苦,心不至无以晓
其详”的态度,数十年如
一日,不遗余力地寻访知
情人,广搜文献资料,在
充分掌握白朗起义大量资
料的基础上,创作并出版
了“蹚将刀客身影系列”多
部,他于2017年被确定
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一一白朗起义传说代
表性传承人。为了担负起
职责,更有效地保护和传
承白朗传说,他循着白朗
义军的足迹,走访了河南
、湖北、陕西、甘肃等省
数十个县市,厘清了白朗
起义是历史上第一个摆脱
宗教束缚、摒弃皇权主义
、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指导
和政治领导的本质,辨别
了市面上出现的关于白朗
起义的小说、资料汇编等
多种书刊的种种说法,明
史实、正视听。也正是基
于此,他从传承人的特殊
视角,以时间为经,地域
为纬,创作了这部著作,
全景式地还原了白朗起义
的历史真相。
将历史风云的流变和
个人的命运结合起来,注
重人物的刻画、心理描写
和行为动机分析,是这部
作品的显著特点,这一方
面避免了文学形象稍有不
慎就被重大事件叙述淹没
的危险,另一方面也考量
了作者的叙事技巧和能力
。书中涉及的人物生平完
整、翔实,行动轨迹随历
史发展、演进,主体性格
突出并兼具多侧面描写,
彰显了思想发展和命运沉
浮的外部力量叠加的内在
必然性,为研究和解读历
史人物并窥探人物命运折
射出的历史规律提供了坚
实、生动的文本依据,尤
其是作品大量使用豫西方
言俗语、黑话、顺口溜、
民间小调,使作品具有标
签式的地域文化特征,增
强了文学的民俗性。这些
文化价值超越了一般性的
文学书写,从而具备了多
学科的研究价值。
中国几千年的学术文
化,有一个很好的传统,
那就是文史不分家。即文
学和历史学是分不开的,
文学中有历史学,历史学
中也有文学。文史不分家
在现当代仍有积极意义,
因为缺乏内容的文学和缺
乏文采的史学都是不全面
的。从这部作品中,我欣
慰地看到了二者的有机结
合,既有非虚构的内容,
又富有文学色彩,这是本
书的一大成功之处。
当然,这部作品也存
在一定的瑕疵,即写实有
余,虚构不足,这也许是
纪实文学的宿命吧。
潘运明请作序,于是
写一段不能全面概括这部
作品的文字。希望像潘运
明一样的乡土作家,能立
足本乡本土,创作出更多
佳作,在文、史两方面都
作出贡献。
2020.9.12
导语
本书是围绕白朗起义展开的长篇小说,1912年,白朗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起义。起义军采用避实击虚、声东击西、快速机动、长途奔袭、出其不意等战术,转战鄂豫皖陕甘五省,先后同北洋军队二十多万人展开战斗,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14年8月初,白朗在鲁山石庄与北洋军战斗中阵亡。
后记
白朗起义历时四载,
纵横五省八十多个州县,
给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
阀政府及其背后的帝国主
义沉重的打击。中国历史
上最后一次规模最大的农
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
却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由旧
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
义革命转变时期的一桩重
大历史事件,不仅是中国
旧式农民战争的终结,更
是新型农民战争的前奏,
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其
自身的历史特点,这是民
国乱世尘埃里绽放的一朵
极致的花,这支队伍的覆
灭连同白朗的死亡等等都
成为永远的谜。
为揭开这桩谜案,20
世纪50年代,中国近代史
学者就开始对白朗起义进
行研究。1956年,《近
代史研究》刊登了闲云和
乔叙五的《白朗始末记》
和《记白狼事》。1957
年,《史学月刊》第六期
登载了来新夏的《谈民国
初年白朗领导的农民起义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
一篇研究白朗起义的学术
文章,作者自称以“极少
的资料,编次排比作为这
个简陋的叙述”。1959年
,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和
河南科学分院历史研究所
联合组建白朗起义调查组
,赴宝丰、鲁山、汝州等
地调查,访问了包括白朗
的女儿在内的三十三个村
镇八十五位直接关联人,
抢救出了大量的口碑材料
,形成《白朗起义调查简
记》和《白朗起义调查报
告》,在1960年《开封
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和
《史学月刊》第二期上发
表,同期《史学月刊》还
刊登了黄广廓的《有关白
朗起义的一些资料》。
1961年,中国历史第二
档案馆将馆藏官方档案整
理辑成《白朗起义》一书
。1964年的《文物》第
十期发表王树林的关于白
朗过秦川的一幅版画。
1974年,《中国民众叛
乱的世界》一书收录了(
日)岛本信子的《透过白
朗起义看辛亥革命和华北
民众》。1978年,开封
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近代
史教研室编写的《中国近
代史》认为,白朗起义是
河南当地燃起的革命火花
中的“星星之火”,到处散
播着革命火种,随着形势
的迅速壮大,狠狠打击了
地主阶级,惩罚了帝国主
义分子,大大削弱了袁世
凯的反动势力。同年,由
王天奖整理补充的杨炳延
遗作《白朗起义》由河南
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中
国第一部白朗研究专著。
1979年,《河南文史资
料选辑》第一辑刊载了由
宝丰县文化馆王留现等五
位作者共同完成的《白朗
起义始末》一文。1980
年,杜春和编著的“中华
民国史资料丛稿”《白朗
起义》由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出版。1982年,《
中州学刊》第二期刊载《
如伺理解白朗起义》。
1983年,白朗起义写入
小学教材《河南历史知识
》。1986年,白朗故居
和白朗墓被公布为省级文
物保护单位。1987年《
平顶山师专学报》第一期
发表潘民中的《试论白朗
起义的历史特点》。
1993年,《平顶山文史
资料——白朗起义》专辑
出版,内容是张显明收集
整理的1912年4月至1914
年8月国内几家大报刊载
的有关白朗扶汉军的电讯
、报道、评论等。1998
年6月,《民国春秋》第
三期刊载了秋颖的《民国
时期反袁三狼》。此后,
《白朗传》《最后一次揭
竿——白朗起义》《天下
第一匪》《狼烟往事》《
大蹚将》等先后出版。
我的老家在宝丰县张
八桥镇姚洼村,小时候,
家门口就是生产队的牛屋
、牛场、饭场、话场,那
些牛把式们起早贪黑喂牛
、拉车、耕地,闲暇时总
是述说村里的蹚将杆头,
以及村西四里粱洼街的“
姜不辣”“一瓣蒜”“秦椒红”
,村北八里大刘村的白朗
、西北十里夏庄村的建国
豫军总司令樊钟秀等的传
奇故事,敬仰之情溢于言
表,真是多少英雄事“都
付笑谈中”。村里有几个
操外地口音、个头高挑、
长相漂亮的小脚老太太,
这些对于当年尚是懵懂少
年的我来说充满了诱惑与
好奇,免不了打破砂锅,
追根溯源,想弄明白这些
老人的来历,村人心目中
的英雄都是些什么人物。
民国年间的“水、早、
蝗、汤(蹚)”成为一代
人的记忆。自幼生活在这
样的环境里,到处充盈着
民国年间先辈拉杆、破寨
的传说,我就突发奇想,
把这些人物和事件记录下
来。中学毕业后,一边劳
作,一边收集资料,此后
不论是教学,或是在有关
单位工作,从没敢荒废时
光,先是选择鲁山梁洼的
秦椒红(郜永成)入手,
写了几万字的粗稿,平顶
山日报副刊编辑、作家磊
子先生多次帮助修改,还
找来史料弥补我的文字中
的不足。1995年,中篇
人物传奇《秦椒红》在《
宝丰日报》连载半年有余
,1999年扩展成为长篇
历史小说《蹚将》出版。
第一部书完成后,仿
如农村盖房,准备的材料
充足盖完房子剩余太多,
弃之可惜,就尝试着再写
些什么。而生活、工作、
家庭等多重压力又挤压着
时间和空间,只能无奈地
放弃,再放弃。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
去了鼓角筝鸣,眼前飞扬
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
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
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三国演义》片尾曲《历
史的天空》时在耳旁回旋
,一股英雄气似乎仍在驰
骋纵横?我不得不舍弃一
切业余时间,四处奔走,
搜集文献资料,走访知情
人。
面对鲜活的
精彩页
第一章竖旗拉杆
1.崇英雄明心见性
正是午夜时分,一道弧光划过黢黑阴森的夜空,似流星,像白狐,更如挟裹着祥瑞之气的白狼,倏然飞进河南宝丰西部山区的一个小村……随着那道白光的乍然闪现,村里爆发出一阵婴儿石破天惊般的啼哭——这哭声划破了子夜的静寂,直刺苍穹……
多年以后,每每想起那场暴雨,那道白色的弧光,那群眼珠闪射着幽幽绿光仰天长嗥的狼,白嵩山就觉得心生余悸、感慨莫名……
那是1873年初夏的一个傍晚,一群结帮的车户赶着满载的牛车从西峡口向东行进,来到一处山崖底时,浓重的黑暗已蔓延开来。搁往常,他们这些拉私盐的是要在这里歇脚的,可今天不知咋的,白嵩山竟有些心神不宁,感觉全身烦躁不安起来。他急切地用鞭梢不停地撩打着牛屁股,牛把式王大元见他根本没有停车的意愿,叫了一声:“白兄,该歇脚了!”白嵩山似乎没听见,仍然一个劲儿地挥鞭赶牛。
王大元跳下自己的车,紧跑几步拦在白嵩山的车前,咧开大嘴粗门大嗓地说:“白兄,起个瞎五更,赶了一整天,屁股都磨硌出了血泡,你不嫌累,那牛能受得了?明个儿有多少鸭子赶不到河里?!”后面追随上来的几个车户也是你一言他一语地劝说着。白嵩山不搭不理,自顾自地喝住牛,跳下车,解开套,让累得满嘴吐白沫的两头犍牛掠了几口河边的青草,再喂两捧黑豆,而后将饮过水的牛重新上套,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又赶着牛车摸黑上路了。
一条龙,龙一条,一龙泼水浇青苗。
看云聚,月云罩,清风细雨往下倒。
你要下上三分雨,地上人们心安好。
等到粮食上了囤,清茶素供谢神灵。
伴随着一阵锣鼓声,山巅传来扯天扯地的吼叫。听得出,那是当地人在唱祈雨的歌谣。牛车把白嵩山颠簸得腰酸背困,心里仿佛猫抓一般。冬春老天没下一场透雨,入夏半拉子了还是滴雨未见。
“求老龙王、老天爷顶啥用!”白嵩山烦躁地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往年他也和村民一道头戴柳条帽敲锣打鼓地祈求上天降雨,可终归还是一场白忙活。他抬头望望,澄澈的天空没有一片云,几颗星星忽闪忽闪地眨着眼睛,四周没有一丝风。
“这天哪儿会下雨?”他索性解开衣衫,皮梢甩出一串鞭花,“叭、叭”的炸响声在夜幕下空旷的山谷里回荡。
“叮嘚啷当、叮嘚啷当……”车轱辘碾轧在河光石蛋上,声响格外清脆,听来像鼓像锣又像敲大钟。嘿,别说,还真就起风了,似乎是眨眼之间,风竟肆虐起来,裹挟起的沙土落向四野哗啦啦啦直响,一声闷雷在身后滚过,轰轰隆隆响个不停,恍若车帮在急急追赶。白嵩山吆喝着两头牛,在河滩里驰奔。
一道闪电划破长空,踞踞龙龙在头顶飞舞,“咔嚓”一声霹雳,震耳欲聋,牛头前不知是山猫、野兔、山鸡……唧唧咛咛惨叫着往深沟逃去,天地间鬼打墙似的拉起一道黑幕。又一道闪电伴随着一个大大的响雷凌空劈下,把鬼打墙削成两半,滂沱大雨咆哮着从身后追赶着牛车漫淹过来,雨柱如同鞭子抽打着山石树木,威力无穷,势不可当。黄牛也架不住这倾盆暴雨的猛浇狂砸,蹚水的蹄子打起了滑,密匝匝的雨帘遮住了双眼,尽管牛头左右抖擞,尾巴不停甩打,仍躲不开雨挂倾倒,牛车在河滩上东扭西歪,但却顽强地行进着。
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摔在沟沟坎坎的雨滴瞬间汇成一股股溪流漫涌,可着劲儿往河槽里灌,潺潺湲湲、涓涓作声的河水,一下子成了脱缰的野马,奔腾轰鸣、咆哮怒吼。河水越涨越高,轰鸣声越来越大。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白嵩山坐在车头仿若石雕,一动不动。
两头牛喘息着,把车拉到远离河滩的高坡处才停下来,白嵩山急不可待地用鞭子抽打,两头牛只是摆摆头、晃晃蹄子,不肯挪动半步。白嵩山望望四周,漆黑一片,山石丛林里宛若万千头虎狮咆哮。他正要跳下车,猛然看到前面路口处闪耀着一簇绿莹莹的光点,接着传来一声声苍凉的嗥叫。他只感到心里一怵,头皮发紧,汗毛直竖:怪不得牛不肯走,原来是遇到野狼了,而且是一群。他抽出携带的那杆笨炮,可惜笨炮里的火药受潮,死活也点不着……白嵩山激灵灵打了个冷战.几乎同时,他依稀听到了他的女人临盆的惨叫声和婴儿面世的啼哭声。白嵩山抖抖斗笠,甩甩蓑衣,水滴簌簌四散落去,抬头看看,雨不知何时停了,风也住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有旁边像千军万马会聚成强大轰鸣的溪流,在诉说着刚才发生的一切。仿如梦中的白嵩山懵懵懂懂的,老婆临盆时的痛苦表情在脑海里一闪而过,他暗叫一声:不好,妮她娘又生了!
狼群越逼越近,一双双泛着宝绿色的眼睛像一盏盏灯笼堵在面前。悠悠地、怪怪地盯着他。白嵩山站立车头,紧握笨炮,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人、牛、狼在骤雨刚过的夜幕里对峙着,对峙着。他死死地盯着它们,它们也死死地盯着他。他忽然感到牛车微微晃动了一下,有些后退。牛难道怯场了?此刻,空中自东而西飞来一道弧光,把大地照得透亮,河流、山川、树木都隐隐呈现,白嵩山分明看到洁白的野兔、野狐腾跃疾驰闪过,他惊呆了,灵醒过来,再寻找那些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