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我国课程论学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在"移植"中改造、在曲折中前行、在恢复中发展、在开放中发展、在创新中发展以及新时代的新挑战与新任务。六个不同的时期,课程论学科由于发展形势和任务各不相同,呈现出鲜明的阶段特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给课程论学科发展带来了新形势、新任务、新命题。课程论学科也要回应时代之需,聚焦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弘扬民族文化等,彰显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目录 前言 章 课程论在"移植"中改造(1949-1965年)1 节 1949-1965年课程论发展的时代背景1 一、1949-1965年课程论发展的社会背景2 二、1949-1965年课程论发展的教育背景4 三、1949-1965年课程论发展的学科背景9 第二节 1949-1965年课程论在"移植"中逐步改造13 一、1949-1958年期间课程论的"移植"13 二、1956-1965年我国对课程论的自主研究与改造20 第三节 1949-1965年课程论发展的主要特点23 一、课程理论体系的"失语"与"重建"24 二、课程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25 三、课程政策和管理的国家性26 四、课程设计理念中强调劳动教育27 五、课程理论研究力量的匮乏28 第二章 课程论在曲折中前行(1966-1976年)29 节 课程论发展的时代背景29 一、社会背景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