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重洋、重写命运、改变历史的真实传奇。美国纽伯瑞文学奖银奖。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推荐。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年度推荐。美国亚裔文学奖儿童文学类金牌奖。河滨街教育学院年度最佳童书入选。《出版人周刊》、纽约市立图书馆、《柯克思书评》最佳童书。
《鲸武士》是玛吉·普罗伊斯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即一举夺得纽伯瑞文学奖银奖。她在偶然间发现了万次郎的故事,立刻被深深吸引:一个勇敢的男孩,促进两个原本敌对的国家互相了解、萌发友谊。作者为本书两度造访日本,也去了万次郎的家乡,搜集了许多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她在那里享用鲷鱼拌饭,使用筷子的天分技惊四座,虽然可能只有她自己这么想。书中充满文化冲击、精彩冒险,有骨有肉有血有泪……
《鲸武士》由玛吉·普罗伊斯编著。
《鲸武士》内容简介:
1841年,14岁的日本少年万次郎跟着四位渔夫出海,遇到暴风雨,漂流到一座无人岛上。当时的日本处于限制对外交流的锁国状态,不但禁止外国船只停靠,也不允许国人越过海岸线,违者一律处死。
在荒岛上挣扎着生存了近半年后,终于有一艘路过的美国捕鲸船救起了万次郎一行人。万次郎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入捕鲸的行列,凭着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尊重与信任,又跟随船长到了美国生活。他努力充实自己,学习新文化、新知识,乘着捕鲸船航行各大洋,踏上了充满文化冲击、充满冒险、挑战和寻找自我的旅程。
虽然渔夫永远不可能成为武士,并且回到日本只有死路一条,但是万次郎依然坚持梦想,他回到故乡,成了一名改变世界的武士……
第一章 暴风雨
1841年1月(天宝十二年,牛年)
日本四国岛海岸外
万次郎眯起眼睛,目光越过泛着粼粼波光的海面,投向了聚集在地平线上的黑云。
“那边是什么?”他响亮地问道,“大海的那一边。”
“你不会想知道的,”高田急急忙忙地升起船帆,答道,“那边住着野蛮人。他们都是恶魔,脸上长满了毛,大鼻子,还有蓝眼睛!”
寿辅驾着小船向家的方向驶去,渔夫们陷入了沉默。三天来,他们一条鱼也没捉到。他们的家人要饿肚子了。想到家里空空如也的米桶,万次郎艰难地吞了口唾沫。
他最后一次回过头,瞟了瞟身后,看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黑色的条纹像缎带般地在水中穿梭。
“恕我冒昧,”他说,“水里是什么?”
一个名叫五右卫门的男孩说:“鱼!”他的年龄比万次郎稍微大些。
“鲭鱼!”另外几个渔夫叫道。高田掌着舵,飞快地将小船驶进了黑压压的鱼群里,其他的人放下了鱼钩。
渔夫们手忙脚乱地把渔线放进了水里,接着又往上拉,每次都能拽起一条肥美的鲭鱼。万次郎的工作是把鱼从钩子上取下来。他的手在流血,但是看到船底游动着胖乎乎的、跃动着的鲭鱼,他的脸上绽开了微笑。多亏了他又回了一次头,这不是很幸运吗?现在他们都能够憧憬着晚餐有热气腾腾的鱼了,甚至可能会有一点点米饭。
没人觉察到乌云吞没了天空。他们没意识到海浪在舔舐着小船,没发现风变大了,直到船帆鼓了起来,啪啪作Ⅱ向。
“船帆应该像这样啪啪地响吗?”万次郎问道,他忘记了,应该为打扰了大家而道歉,有人教过他这个。
“小子,”寿辅说,“专心干活儿。”
“风经常这么号叫吗?”万次郎细声细气地说。他知道自己不该问这么多问题,但他忍不住。
“安静点儿,小子,”一位年长的渔夫说,他叫寅右卫门,“你真是个讨厌鬼。我不知道为什么高田会同意带你出海。你看不到这里还有鱼要捕吗?”
但他刚说完这句话,风就像条龙似的咆哮起来。船帆胀得鼓鼓的,拉动小船往一侧歪去,直到高田解开了绳子。获得了自由的船帆扑打起来,就像是只受了伤的鸟儿。寅右卫门抓过桨划了起来,寿辅则吃力地降下了船帆。但是桅杆被风吹折了,碎成了好几截。狂风摇动着海洋,掀起了滔天巨浪;拍掉了渔夫们手中的桨,把它卷进了大海里;拍断了仅剩的一截桅杆,撕扯下了船舵。
没有船帆,没有桨,没有舵,小船在翻涌的海上摇摇晃晃。寒冷的雨变成了冰。渔夫们蜷缩在船底,雨水冻结了小船,冻结了他们的衣服和头发。
日子一天天过去。起初,他们靠抓到的鱼果腹;但很快,海浪就越过船舷,卷走了他们的大部分收获。
一旦看到陆地的踪影,他们就会大声叫喊,但声音却被风吹散了。万次郎的心沉了下去,因为他发现小船不是在朝着岛屿漂,而是向着相反的方向。
“快看,”高田说,“黑潮。”他的声音就像那片包裹住小船的海水一样阴郁。每个人都睁大了眼睛,凝望着那股紫蓝色的海水,通常情况下,它会往北流,那是家的方向。但今年不知道什么原因,这股洋流转向了东南方。没有船帆,没有舵,没有桨,他们在黑潮的摆布下,稳稳地向着未知的浩瀚海洋漂去。他们要多久才能到达海洋的尽头,从边缘跌落下去?他们会遇见可怕的生物和洋鬼子吗?据说那些东西在遥远的海域生活着。
每个人都知道洋鬼子——那些野蛮人。他们真的存在吗,万次郎很好奇,或者他们只是大人们虚构出来吓小孩子的?就连他也对妹妹说过这样的话:“快去睡觉,不然洋鬼子会来抓你!”
但此刻,在漆黑的夜里,风在头顶怒号,他一桶接一桶地往外舀着船舱里冰冷的水,满脑子都是怪物的幻象。那些怪物长着冷酷的蓝眼睛,满口尖牙,摆动着长长的尾巴,犄角就像匕首一样锋利。
在海上漂流的第八天,所有的食物和水都耗尽了。寒冷穿透了他们的骨头,渔夫们挤在一起,准备迎接死亡。
很长时间都没有人说话。他们等着最年长的渔夫高田先开口,他是大家的首领。过了半晌,高田说:“等我们回去后,我要买一艘属于自己的船。”
渔夫们点点头。这太遗憾了,载着他们的这艘船还是借来的。
第二个说话的是寅右卫门:“我想结婚。”
大家又点点头,要是永远不能结婚也很遗憾。
轮到寿辅了,他从打战的牙齿间挤出了这句话:“我只想洗个热水澡,吃顿鱼!”
“还要配上腌大头菜!”五右卫门补充道。
一想到食物,他们的肚子更饿了。
终于到万次郎了,他最小,才十四岁,所以最后一个发言:“我希望成为一名武士。”
每个人都大笑起来。“在他们村子里,每个渔夫的孩子都是武士!”寅右卫门说。这句话让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不要笑他了,”高田说,“很明显,他神志不清了。”
是这样吗?万次郎很想知道,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说。这句话是直接从他嘴巴里蹦出去的。
他颤抖着躺了下去,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在断断续续的睡眠中,他听到风呼呼地穿过桨架,波浪哗哗地拍打着小船。他原本希望这次出海能够让他重整旗鼓,因为先前那份为学子先生碾米的工作干得一塌糊涂。他以为自己很聪明,往碾米机里放了石头——这样能让稻谷壳脱落得更快。但他没考虑到鹅卵石和石头会混到米里去,让米没法吃了!学子先生都快气疯了,他拿着柳木手杖追打万次郎,于是他就逃跑了。他宁愿逃跑,也不愿在犯了这么愚蠢的错误之后面对妈妈。他会找到其他工作的,他想。他会在别的村子找到工作,也许还能带着满口袋的硬币回家!那样他就不会这么窝囊了!可眼下,他只盼着至少能够跟妈妈告个别。他仿佛能听到妈妈的声音在呼唤着自己,一遍又一遍。 P2-7
《鲸武士》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取材自中滨万次郎(1827-1898)的真实经历。万次郎的家乡在如今日本四国岛上的高知县,当时是土佐籓的中滨村。他出身寒微,原本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因为是家中第二个男孩,所以叫做“万次郎”。万次郎幼年时期,日本处于江户时代,整个国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准本国人和外国人接触,也不允许外国船只靠近日本。
历史上真实的万次郎确实经历过海难,并和四位伙伴漂流到鸟岛。他们被美国捕鲸船约翰·霍兰德号救起,船长和万次郎成为朋友,最后带着他回到美国。万次郎在美国读了三年书,后来成为捕鲸船富兰克林号的船员,因为表现英勇而晋升为鱼叉手。他又去美国加州辛苦淘金换来旅费,和两位最初的旅伴一起回到日本。他们一上岸就被逮捕,身陷牢狱一年半,最后终于获释回家,与亲人团聚。
万次郎回家仅三天,就又被召回城里,受封为武士,以出生地赐姓“中滨”。渔夫出身的人能够成为武士,这在日本历史上属于破天荒的事情。那时候,日本锁国已达两百五十年。在日本历史上著名的“黑船来航”事件中,万次郎成为广为人知的日美亲善条约的缔结促进者。其后他活跃于翻译、教师等职,并因小说家井伏鳟二的直木奖作品《约翰万次郎漂流记》更多地被称呼为“约翰万次郎”。
普罗伊斯成功地将史实融入故事中,冒险、温馨、刺激、悬疑……令人眼睛一亮。
——《出版人周刊》
书中充满文化冲击、精彩冒险,有骨有肉有血有泪……必能留传后世。
——《书单》
看一位不识字的幕末少年,如何为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架起桥梁。普罗伊斯的文笔流畅优美,让读者不论在捕鲸船上或监狱里,都能感同身受。
——《学校图书馆期刊》
绝赞的传记小说……不只叙述伟人生平,也描绘时代的动荡。
——《华尔街日报》
这部作品以一种迷人的、小说化(尽管非常忠于事实)的方式,对一个孩子的冒险经历进行了复述。其中包含了他所感受到的惊讶、强烈的求知欲、遭受的偏见,以及他最终是如何改变日本官员的态度,使他们不再闭关锁国的。
——《柯尔克斯评论》
玛吉·普罗伊斯的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传记小说。
——《华尔街日报》
普罗伊斯把事实与虚构融合在一个故事中,在这个复杂的故事里,一开始便充满了冒险,一方面令人感到温暖,另一方面对早期反亚情绪的描述又令人精神紧张。她成功地令读者将自己带入满次郎的角色中,感受到丝丝入扣的“异类”情怀,并且通过他的视角,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美国美好与丑恶的两面性。
——《出版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