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国际贸易操作实务
章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
节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订立
第二节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内容
第二章 国际贸易术语
节 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国际贸易术语
第三章 出口通关规则
节 海关概述
第二节 报关单位
第三节 出口货物报检
第四节 出口货物报关
第五节 通关一体化
第四章 国际货物运输
节 海洋运输和内河运输
第二节 航空运输
第三节 铁路运输
第四节 公路运输
第五节 快件运输
第五章 国际贸易结算
节 汇付
第二节 信用证支付
第三节 托收
第四节 佣金和折扣
第五节 收汇管理
第六章 国际货物贸易单证实务
节 货物相关单证
第二节 通关单证
第三节 出口货物退(免)税备案单证
第七章 特殊国际贸易形式
节 保税制度与加工贸易
第二节 市场采购贸易
第三节 跨境电子商务
下篇 出口退(免)税实务
第八章 出口退(免)税制度
节 出口退(免)税原理
第二节 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九章 出口退(免)税基本要素
节 出口退(免)税的企业范围
第二节 出口退(免)税的业务范围
第三节 出口退(免)税的税种和退税率
第四节 出口退(免)税的计算方法
第五节 出口退(免)税的计税依据
第六节 出口退(免)税的申报期限和地点
第七节 出口退(免)税的申报方式
第八节 出口退(免)税的预算级次
第十章 出口退(免)税备案管理
节 出口退(免)税备案
第二节 出口退(免)税变更
第三节 出口退(免)税备案撤回
第四节 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备案
第五节 代办退税情况备案
第六节 离境退税商店及退税代理机构备案
第七节 其他备案事项
第十一章 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免抵退税
节 出口货物劳务免抵退税的含义及范围
第二节 出口货物劳务免抵退税计税依据
第三节 出口货物劳务免抵退税的计算
第四节 出口货物劳务免抵退税申报
第五节 免抵退税业务增值税纳税申报
第十二章 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免退税
节 出口货物劳务免退税的含义及范围
第二节 出口货物劳务免退税的计税依据
第三节 出口货物劳务免退税的计算
第四节 出口货物劳务免退税的申报
第五节 免退税业务的增值税纳税申报
第十三章 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
节 适用范围
第二节 退(免)税办法与退税率
第三节 计税依据
第四节 出口退(免)税申报
第五节 跨境应税行为增值税纳税申报
第十四章 出口货物消费税政策
节 消费税退(免)税和征收
第二节 退税申报
第三节 计税依据及计算
第四节 出口货物消费税专用缴款书
第十五章 出口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
节 适用增值税免税的出口货物劳务
第二节 适用增值税免税的跨境应税行为
第三节 免税业务的增值税纳税申报
第四节 来料加工免税证明及核销
第五节 国家计划内出口的卷烟免税及核销
第十六章 出口适用增值税征税政策
节 适用范围
第二节 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第十七章 特殊业务出口税收政策及管理制度
节 外贸综合服务
第二节 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货物
第三节 境外旅客离境退税
第四节 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馆员在华购买货物和服务
第五节 交通运输工具和机器设备先退税后核销
第六节 启运港退税
第七节 融资租赁
第八节 市场采购
第九节 横琴、平潭开发有关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
第十节 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
第十一节 视同出口货物及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第十二节 防范税收风险若干增值税政策
第十三节 综合保税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
第十四节 海南岛离岛旅客购物免税
第十八章 放弃适用相关政策
节 放弃适用退(免)税政策
第二节 放弃适用增值税零税率
第三节 放弃免税
第四节 恢复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
第十九章 出口退(免)税证明
节 委托出口货物证明
第二节 代理出口货物证明
第三节 代理进口货物证明
第四节 出口货物退运已补税(未退税)证明
第五节 出口货物转内销证明
第六节 中标证明通知书
第七节 证明的补办
第八节 证明的作废
第二十章 出口退(免)税管理规定
节 出口退(免)税分类管理
第二节 出口退(免)税收汇管理
第三节 用于出口退税的增值税进货凭证管理
第四节 出口退(免)税与增值税有关制度的衔接
第五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口退(免)税有关工作规定
第六节 出口退(免)税相关会计处理规定
第七节 出口退(免)税违章 处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