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就是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的方式
曾经有两个年轻人在我手下工作。有一个被要求收集大型活动当天的所有媒体报道,第二天他来告诉我,地铁旁的那个报亭,已经卖完了当天所有的报纸,然后他双手一摊,说:“没办法呀。”
另一位,也是在一个大型活动的前夕,被要求发送通知短信,但那一天,我们公司的服务器坏了,无法群发短信,于是她就用自己的手机发送完了那100条短信。
后一位在工作上一帆风顺,一路被提拔;前一个,不久之后就离开了我所在的公司。
——水湄物语《30岁前的每一天》
当看到水湄姐分享的这两个年轻人的故事时,我很受触动,再次感慨很多人的命运从做事风格中就可以预知一二了。
的确,前者在离职时,曾经向同事抱怨他的工作过于单调,不符合他的兴趣,领导也没有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如果他不改变这种心态和工作习惯,下一份工作,他照样会觉得不受重视。
其实,我们看一个人的命运和未来的发展,并非一件难事,和他合作上一两次,基本上就可以下结论了,除非他以后碰到什么大事,突然顿悟,发生了改变。
吴军老师在《大富靠命,小富靠运》一文中写道:“要想命好,首先要认识命的重要性,要信命、认命。信命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能,认命则是不超越命运给自己画的线,孔子讲不逾矩就是这个道理。”
吴军老师跟很多人讲:“你这辈子就是穷命,认了吧,这样可以活得轻松快乐些。”他解释并不是因为他会算命,而是通过一些人看问题、行事的方法就知道他们今后的命运了。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命就是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的方式。出身好的人,不过是在这两方面获得好方法的可能性大而已。
为什么有些人命不好呢?因为他看问题和做事的方法有很大的问题。
一个人要改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思想上发生了转变,并付诸行动;二是对事情有所怀疑,但还是认真去做了,看到了一个结果,进而带来了思想转变。
现在我30岁了,虽然经历的事情没有那么多,但一般的事情还是能看明白的,最起码做事的方法、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懂得。要不然,我也没办法在社会上混,并且赚到钱。
Judy,阿何老师的助理,2016年9月,我俩在一个社群活动中认识,非常投缘。她比我年长几岁,女儿读小学,生活在山西太原这个互联网氛围并不浓厚的城市。
第一次见面时,她有两点特别打动我。一是英语非常好。当时我的英语口语还不好,很多时候需要英语交流的,她都非常热心地帮助我。原来她工作后,又考了一个在职研究生,借这个机会好好学习了英语。
还有一点,执行力强。在游轮上,我们一起听了李筱懿老师的分享。当时,李老师穿着白衬衣站在台上演讲,她说每个女人都应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白衬衣,穿出自己的味道,很纯很美、很有气质。
Judy平时也很爱穿白衬衣,她就主动和我聊,可不可以合作做白衬衣。一般情况下,我碰到这样的问题,就会反问对方,让对方给我方案。
很多人都有想法,但要他们拿出具体方案时,就不了了之了,这样拒绝也不会令他们不舒服。如果很快做出方案呢?那就按合作的方式做呗,反正多尝试也没有坏处,说不准就有新的机会。
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Judy的行动力真强。当时活动中,有一个给吴晓波老师团队供应T恤的人,用的都是环保材质,已从业多年。Judy想办法要到了他的联系方式,并且约到人家的时间,问了很多关于白衬衣的板型和面料选取的专业问题。
P2-4
杨小米,四年心理学科班出身,专注于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职场、情感方面,已经发表近百万字的文章。其运营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遇见小mi”粉丝已过50万,其文章积极向上、犀利实用、接地气,又充满故事性,常常让都市打拼的年轻人寻找到共鸣。
小米是个很可爱的人,有时候瞪着眼学习的样子也很可爱,我想,她的文字,会更可爱。
——李尚龙(作家、青年导演)
小米比很多人活得更真实和坚强,面对任何事情,她唯一没有想过的就是退缩,任何机会,先争取了再说,方法永远比借口多。喜欢这样的人。
——刘媛媛(《超级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
一个开始没有太多资源的小女子,凭着谦逊、务实和勤奋,能迅速地看到别人的长处,由衷地赞扬别人,并从别人那里学习到她想学习的东西。
——鲁瑾(主持人、作家)
永远只做当下能够做到最好的
从2013年开始,我一直想出一本书,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经历。五年后,这本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人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站在现在看未来,会觉得路很难走,目标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永远只做当下能够做到最好的。
在微信公众号“遇见小mi”,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大学毕业5年,我的同学都在做什么?》。
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各种观点、各种比较,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有些观点更是引起了我的思考。
其中有一条读者留言,原文如下:
“如果楼主读的是我们学校,恐怕就不会感谢你的母校了。你母校的局限性也部分地成了你的局限。本科班上,只有申请不了全奖又拿不到好offer的人才会去考研、考公务员。目前混得比较好的,本科就直接进了投行和四大行,出国的有的进了德国物理研究所。有一个女的格外生猛,留美后现在在金融街做精算。至于考公务员的,本来就不合群的,也就没人去关心了。我这么说,是觉得,人如果要进步,不应该只向左右看,更应该向上看。”
站在这位读者的角度看,我是有很多局限,因为我们的起点、受教育经历、家庭背景都不同,但同时我们的人生是建立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上的,怎么走、如何做,都是从自身出发。
任何事情,没有如果。
要是我们做事情都建立在如果的基础上,就会让我们失去行动力。如果我读“985”院校就好了,如果我是富二代就好了,如果我长得再漂亮一点就好了……
我承认自己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奋斗的终点可能是很多人的起点,可我永远在自己的局限里尽全力做到最好。
我来自农村,和我一起长大的女孩子,大都读完初中就辍学打工了。但是我爸妈告诉我,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走出农村,再也不用给兔子割草,夏天也不用下地(去农田)干活了。
当时我能想到的最好的高中,就是我们县城一中。第一年,由于英语只考了38分,没考上,我选择复读。第二年,我英语考了80.5分。我一直想搞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寒暑假不休息,疯狂地学英语?
翻开了那时的日记,几乎每一篇都喊口号:“我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中,我要走出农村。”高中的状态也差不多,一定要考上大学。这应该就是我寻找的答案。当时的思维方式就这么局限,从来没有想过考上大学之后要干什么,只是知道好好学习就可以了。
读大学后,我都不会讲普通话。而我很多同学来自城市,他们中有的会弹钢琴,有的去过很多地方,看了很多电影。
室友东东,她妈妈是我们学校音乐系毕业的,她唱歌特别好听,普通话标准。每天晚上睡觉前,她会帮我纠正发音,因为我平、翘舌音不分。
上大学之前,我只看过两次电影,还是学校组织的。她每周会带我去看一部国外的经典电影,我看的第一部是《燃情岁月》,当时看到一些亲热镜头,我低下头不敢看,有点害羞。
岩井俊二的电影,宫崎骏的动漫,还有《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海上钢琴师》《当幸福来敲门》等一系列电影开拓了我对电影的理解,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看了100多部电影,写了近100篇影评。
东东艺术鉴赏能力特别强,她经常会给我讲她对每部电影的看法。还有,她经常带着我去逛街,在穿衣搭配上给我一定的指导,她觉得我太土了,穿得像高中生一样。她这样说我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生气,反而特别开心,因为我在进步。
大学的时候,我经常会问自己一些问题:我是不是班里成绩最好的?我是不是搞研究最好的?我是不是读书最多的?如果在这所不被大家看好的学校里,我都成不了拔尖的人,放在竞争更激烈的环境里,我怎么胜出呢?
大学时,我视野很狭隘,能够想到的就是考研或者考公务员、事业编,有一个铁饭碗。父辈能够想象的,对于一个女孩子,大学毕业当上老师就是很好的生活。
我很庆幸一路上遇到很多人,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我几个玩得好的朋友,很多都去香港或国外读书了,他们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种生活。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没考上研究生,开始做销售。当时我也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我是业绩最好的销售吗?我怎样能够一直保持销售第一名?
永远只做当下能够做到最好的事情,不会抱怨眼下的生活为什么糟糕。出身对未来不具备指导意义,只有现在的行动才会;眼下的糟糕生活是过去的不努力造成的,那现在就要避免未来重复现在的境遇。
我也遇到很多人,他们瞧不上自己的母校,看不上自己的公司和身边的人。我经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在这群你瞧不上的人中,你做到最好了吗?”
我一直想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以前很喜欢看王安忆、张爱玲的作品,所以我来到了上海。我对上海的看法,来源于文学作品和电视剧,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就像大学的时候,读小说,写到在星巴克喝咖啡一样,现在看来不过也就是一杯咖啡而已。
在上海,生活压力很大,机会很多,竞争也很激烈。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还算可以的工作。我还是问自己一些问题:我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吗?眼下的工作,我做到最好了吗?
小时候,我想走出农村。读大学后,我想去大城市看看。来到上海后,我想去国外看看。出国很多次后,我想回归自己的内心。
就这样一路走来,我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但我知道,现在的我,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
我在我的局限里寻求突破,把眼下的事情,尽最大努力做好。我可能奋斗一生,依然还是到达不了很多人的起点。但对于我个人而言,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只要一直抓住当下可做的事情,将其做到最好,就能活出属于自己的更好的人生。
我感谢我的爸妈,给我提供了他们能够提供的最好生活。我也感谢我的母校,它在我心中不是考研基地,而是给了我前进力量的起点。我还感谢我的第一份工作,很多人都反感做销售,但它的确锻炼了我,让我变得更接地气……
我们永远只做当下能够做到最好的,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有前进的可能。
我就是这么狂热地追求成功
01 我开始不太喜欢“成功”这个充满功利色彩的词语,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那么努力,就是为了有一天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且最好是名利双收。当然,这个成功只能是我自己取得的,与家庭无关,与另一半无关。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淡泊名利,对很多东西都不在乎。她们家庭优渥,毕业于名牌大学,行走于世界,她们从不屑于与周围的人争什么,只想低调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我不同,读书时,好好学习,认真参加每一个活动,希望自己的证书再多一点,评比的时候可以多加一点分,这样可以拿奖学金。为了获得更多机会,业余时间,我帮老师打杂,做实验,收集数据。
独独,我的好朋友,认识十年了,她说:“这么多年,你一直想要证明什么?你把生活过得这么紧张,回家只是你的第二个工作场所。”
可她从来没有劝我放弃追求,因为她知道每个人都有要走的路、要修的功课,而我想要的恰恰是她最容易得到的。
独独放弃去欧洲发展的机会,回到南方小城,每天画画、练瑜伽、禅修等。而我放弃在农村中学当老师,跑到市区做销售,最后来到上海。
我能够忍受早高峰拥挤的地铁,能够忍受加班到10点才回家,也能够忍受大城市的喧哗与吵闹,能够忍受外地人到上海的不适与被排斥,更能忍受高房租与高物价……
但我绝不能接受自己一辈子碌碌无为,平庸生活。在过去很多年里,我一直不能真正快乐,对自己不满意,对整个人生都不满意。
来到上海后,在这座很多人不喜欢的充满“浮躁浮华气息”的城市,我才觉得能够真正做自己,我找到了存在感,并开始一点点地释怀过往,变得从容。
02
上大学的时候,文文姐是我的学习榜样,我跟着她读各种专业书籍,经常向她请教问题。她非常努力,天天去上自习,读英文原著,搞研究。她以第一名的考研成绩去了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的心理学考卷大都采用英文答题。后来,她又去国外继续深造,现在定居香港。
高中时,她读的是省重点,钢琴十级,擅长写作,放弃了某“985”名牌大学的保送机会,希望通过考试进入自己喜欢的大学。但天不遂人愿,她被调剂到了我们学校——一所省重点二本学校。
大学时,焦虑已经成为她生活的常态,我也是如此,但我们已经能够和焦虑和平共处。就像电影《美丽心灵》中,纳什患有精神分裂,却通过意志力,能够和自己脑海中的幻觉和平相处,并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
前段时间,文文姐从香港来上海开会,我发现她整个状态都变了,焦虑得以缓解,对待生活很从容,还变得更加幽默了,我想她终将闪耀。可能当你到达了山顶,再看过往,一切就都微不足道了。
因为小时候家境好,我从小就非常自信,有吃不完的零食,周围人都捧着我。读初中时,爸爸生意出问题,家庭发生变故,每年过年要债的挤破门,看着周围人对我们的态度一点点由热情变得冷漠。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让我体会很深,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不复存在。
后来,我恋爱了,交过几个男朋友,一个比一个优秀,自带光环,他们在人群中,别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有的长得很帅气,相貌不输明星;有的是学霸,优秀得让人望尘莫及。
……
我记得身边有一个人,辞职去旅行,后来遇到雪崩,救援队呼吁他身边的人捐款,把他遗体运出去。后来,他父母提起他,恨铁不成钢,说他从小就自命不凡,不肯踏实生活。工作上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换了一份又一份。原来,他只是逃避现实生活,才选择去旅行。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写道:“如果你知道以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我记得上大学时,曾有同学好心对我说:“你太强势了,女强人找不到男朋友的。”也有人说:“你整天想着学习进步,取得成功,太势利了。”
更有人说:“你这样的女人不会依赖男人,不会幸福的。”更有人劝我:“女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每当这时候,我都对他们心怀感激,可他们不是我,不懂得我到底想要什么。
我就是想要成功,这个成功是我自己的标准:我就是要30岁的时候,每年有赚100万的能力;我就是要30岁的时候,在上海拥有自己的房子;我就是要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专家;我就是要努力,成为畅销书作家,虽然我现在写得很“烂”,但我一直在努力,别人用两年时间.我可以用十年时间。
那么成功是为了什么?我就喜欢得到之后,可以云淡风轻的感觉。我就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我就喜欢通过外在的成绩,一点点内化自己的价值。我就喜欢身边的人需要我时,我淡定地说:“不怕,有我在。”
《行动变现(如何让我们的拼搏更有价值)》是杨小米首部人生智慧集,是从近千篇人气文章中精选而成的50篇干货,涉及思维格局、情绪与时间管理、创业心得、职场经验、自我认知等,旨在帮助大家开阔眼界,提升思维与格局,快速获取人生进阶的路线图。
遇见小mi,伴你成长!杨小米首部人生智慧集,谨以此书献给更多想努力改变命运的人!
《行动变现(如何让我们的拼搏更有价值)》从近千篇人气文章中精选而成50篇干货,涉及思维格局、情绪与时间管理、创业心得、职场经验、自我认知等,帮你快速获取人生进阶的路线图。
在书中杨小米用她千锤百炼后的经验告诉大家:如何不断升级和突破,打造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如何开阔眼界,提升思维与格局,准备实现下一个人生进阶!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也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突破自身局限,实现人生梦想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