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这些战船,孙策军水陆并进,向西锐击黄祖。尽管黄祖率水军迎战,又向刘表求援长矛队五千人,但孙策军攻势强劲,势如破竹。
在沙羡一场激战,孙策军大破黄祖。黄祖不仅船械尽失,就连妻儿老小也顾不上了。
接着孙策军又攻下寻阳,本想进一步讨取江夏郡,周瑜感觉时机还不成熟,就建议转道先攻取豫章郡为好。孙策采纳周瑜之计,屯兵椒邱,派功曹虞翻,去招降豫章太守华歆。
话说这华歆本就是一介书生,有文无武,怎么能抵御孙策的大军呢?因此,立即答应了孙策的招降。当孙策军入城之时,华歆以文人的普通装束迎接孙策。孙策也将华歆待为上宾。
之后,孙策授孙贲为豫章太守,并将原来的豫章郡划分出一部分为庐陵郡,任命孙辅为庐陵郡守。因为庐陵乃军事要地,因此,孙策决定留下周瑜,镇守庐陵的巴丘。
算起来,这应该算是周瑜与孙策两兄弟的第三次分别。
在平定了豫章郡之后,孙策其时已据有了丹阳、吴、会稽、庐江、豫章、庐陵等江东六郡。
如果论功行赏的话,周瑜是功不可没的第一功臣。
因为,从汉献帝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起兵,周瑜就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时,坚定地站在了孙策的身边。
孙策军所取得的江东六郡,其中只有征取吴郡、会稽郡时,周瑜没有直接参与,但也有他的功劳。如果不是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郡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 其实,周瑜对于功劳与待遇是根本不介意的。英俊飘逸的他,看中的是情意和那一份多年前许下的承诺。
大丈夫别无所求,唯有信守承诺,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一天,周瑜昂首站在巴丘的土地上,面对着奔流不息的赣江水,他的心中充满了守卫边疆的自豪感。他抬头仰望着蔚蓝的天空,深吸一口巴丘清新的空气,顿感肺腑生津,舒畅无比。
此时,周瑜的心里、眼里都是如何依险制塞,如果操练水陆两军的事,全然没有想到,这巴丘之地,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尽管周瑜英俊异才,他也无法预知这一切。
认真细致地考察完这巴丘之地以后,周瑜以军事家的战略眼光洞察到,巴丘和牛渚矶等地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易守难攻的兵家必争之地。
令周瑜高兴的是,今昔已不同于昨日,攻取江东六郡之后,孙策军已经是兵强粮足,且拥有许多艘战船和数万马匹的水陆之师了。
又一日,周瑜放眼镇守的巴丘,水路纵横,却多峡谷急流险滩。他便乘着战船,穿过江水狭窄之处,行至赣江一处较开阔的地段。湍流中间赫然现出了一个沙洲。周瑜想:若在此处操练一支水军,战时,将会是一支奇兵啊!
想至此,周瑜即刻命人将船靠近洲头。可是,停靠了半天,也没能将战船停稳。周瑜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兵士报告说,一因风大浪急,二因沙洲岸边只有光秃秃的大石,找不到抛锚之地。
闻报,周瑜走到船头观察。他放眼望去,兵士所报的没错,这样的地势确实很难将船靠岸。
P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