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海在那遥远的地方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梁敏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果说西藏是人们精神里的人间圣地,香格里拉是人们梦想中的世间乐园,青海就是人、神、自然在源头共处的泰初净土。

青海湖烟波浩渺,柴达木神秘狂傲,青藏线冷酷绝美,坎布拉烈焰燃天,门源油菜花百里金黄,巴塘草原上骏马飞驰,古老唐蕃古道,巍巍昆仑山,藏地文化虔诚热烈,民族风情异彩纷呈……

本书带你上下求索,南北纵横,探究青海的风情与美丽。

内容推荐

“高山下的情歌,是那弯弯的河,我的心在那河水里游。蓝天下的相思,是这弯弯的路,我的梦都装在行囊中。”

再次遭遇青海,是我的缘分。

这是我生命中第三次到达青海。前两次行至青海,总是感觉前路迢迢,自己只是这方广袤山川的匆匆过客。行程的终点,都是在唐古拉山口以南的那一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认为青海太像西藏,于是有心或者无意之间,对同样位于青藏高原之上的这一西部大省,少了几分真心诚意的探究。

把青海的文化完全归属于西藏,现在想来这种看法是非常浅薄的。

青海是诸多伟大事物的源头。作为中华远古神话体系的发祥地,先民的瑰丽梦想托付于横亘青海的昆仑山上。中国的巨川大河,其源流多在青海荒原深处的冰川,涓滴汇流,浩荡远征,成就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数千年的悠久文明。

目录

第一章

青海: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014

关于青海印象的N种错误/d016

到青海旅行的N个理由/018

青南高原的三江源/018可可西里与藏羚羊/019西王母瑶池——青海湖/020

柴达木盆地/020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021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022

走过公主的唐蕃古道,022丝绸之路之青海道/023

青海地理印象:山是骨架,河是动脉/024

青海地貌的五大区域/026

青南高原/026柴达木盆地/028河湟谷地/029青海湖湖区/030东祁连山/031

青海历史故事:多民族融合演进的舞台/032

时间轴上的青海/034三万年前的遗物/036彩陶雕琢马家窑/036

被埋葬的青铜文化/037长袖善舞源羌人/038汉王朝时代的青海/039

丝路中介者吐谷浑/040昙花一现南凉国/042唐蕃古道的辉煌/043

响厮罗与青唐城/044青海的茶马互市/045红旗插上西宁古城/046

高原骄子:龙脊上的民族/047

汉族/048藏族/049土族/050蒙古族/051回族/052撒拉族/053

宗教圣地:第三极的朝觐/054

藏传佛教/055寻访藏传佛教寺院线路示图/057

伊斯兰教/058寻访清真寺院线路示意图/061

第二章

西宁:带你远行的河湟女子/063

西宁城区主要街道及景点示意图/063

明元郭太后:做过皇后的河湟女子/064

“花儿”:为什么这么样红/065

老爷山花儿会/066七里寺花儿会/067瞿昙寺花儿会/067

五峰寺花儿会/068丹麻土族花儿会/068

西宁:曾经的边塞古城/070

虎台遗址/071青唐城遗址/072馨庐公馆/072青海博物馆/073

信仰之城:众神守护的西宁/075

东关清真大寺/074塔尔寺/078大佛寺/086士楼观/087

南禅寺/089法幢寺/089

西宁指南/090

食之有道/090行者客栈/094青海特产/096旅行交通/097

第三章

三江源:大中华文明的摇篮/098

千里踏寻江河源/100

黄河源头:华夏民族的母亲河/102

黄河源头行走线路示意图/104

曲麻莱:江河源头第一县/106

色吾沟/107麻多/108

玛多:扎陵湖和鄂陵湖/110

玛沁:藏族先祖阿尼玛卿/114

久治:果洛山年保玉则/117

玛曲:九曲黄河第一弯/120

河南:黄河源的蒙古人/122

泽库:生生不息的石经墙/124

贵南:黄河源的黄沙头/126

贵德:天下黄河贵德清/129

尖扎:坎布拉丹霞奇观/131

阿琼南宗寺/133南宗尼姑寺/134桑阿德吉寺/134

同仁:隆务河畔的秘境/136

隆务寺/137热贡艺术/138唐卡/140吾屯下寺/141

吾屯上、下寺/142年都乎寺/143郭麻日寺/143

六月会/144跳於/148

循化:白驼西来撒拉族/150

街子清真寺/152文都乡麻日村十世班

禅故居/153

文都寺/153孟达天池/153

官亭:将远离青海的黄河/154

纳顿/156

长江源头:中华文明的父亲河/158

长江源头行走线路示意图/160

雁石坪:孕育长江的各拉丹冬/162

唐古拉山:长江源头第一乡/164

楚玛尔河沿:藏羚羊迁徙的走廊/166

治多:长江源头第一县/168

玉树:通天河畔歌舞之乡/170

帐篷城/172盛夏的赛马节/173歌舞的家乡/174服饰盛宴/176

藏樊/177结古寺/178新寨玛尼城/179文成公主庿/180

尕朵觉沃神山/181

澜沧江头:哺育东南亚的女儿河/182

澜沧江源头行走线路示意图/184

杂多:澜沧江源头第一县/185

囊谦:最多寺庙的地方/186

达那寺/188康国寺/189

第四章

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天语/190

穿越可可西里线路示意图/192

可可西里:美丽的少女/194

可可西里的湖泊,195穿越可可西里/197

藏羚羊:青藏高原的精灵/198

魂归可可西里:永远的杰桑·索南达杰/200

保护藏羚羊:索南达杰保护站/202

第五章

柴达木:八百里瀚海风情/206

柴达木盆地景点分布示意图/208

柴达木盆地:为荒漠作证/210

德令哈:雨水中荒凉的城/212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214

都兰:见证柴达木变迁/216

都兰吐蕃墓葬群/217诺木洪遗址/217

察尔汗:盐湖的佼佼者/218

南八仙:自然雕塑的雅丹/220

苏干湖:哈萨克人的家园/222

冷湖:失落的石油城/224

花土沟:开满鲜花的茫崖/226

《柴达木手记》/228

第六章

昆仑山:中华民族的发源地/230

西王母:东方文明的母亲女神/232

巍巍昆仑:孕育中华文明/234

昆仑山景点分布示意图/235

昆仑桥/236昆仑神泉/236无极龙凤宫/237昆仑玉/237野牛沟岩画/238

西王母瑶池/239玉虚林/240玉珠峰/240昆仑山口/241

第七章

青海湖:女神之水的洗礼/242

青海湖景点分布示意图/245

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246

候鸟与迁徙者/249女神瑶池/250青海湖祭海/251海心山/253

泉湾/254伏俟城/254鸟岛/255沙陀寺/256南、北向阳城/257

岩画/257尕海古城/258沙岛/259金银滩/259西海古城/260原子城/261

徒步(自行车)环游青海湖/262

青海湖之痛:生态告急/264

日趋破碎的蓝色圣湖/264湟鱼的生命之旅/264失落家园的普氏原羚/265

第八章

祁连山:荒漠的诺亚方舟/266

祁连山行走线路示意图/269

祁连山:甘青两省的分水岭/270

互助:轮子秋上的彩虹人生/272

土族风情园/274佑宁寺/276北山国家森林公园/276

仙米:东祁连山的森林/278

门源:冷龙岭下的油菜花/280

峨堡:古丝路的驿站/284

祁连:牛心山下的黑河/286

牛心山/288祁连鹿场/289

徒步宁张古道/291

第九章

青藏路:世界屋脊之旅/294

青藏路行走线路示意图/296

从青藏公路到青藏铁路/298

格尔木:戈壁兵城/302

南山口:青藏铁路的新起点/304

纳赤台:昆仑山的神泉/305

西大滩:玉珠峰门户/305

昆仑山口:进入可可西里/306

不冻泉:昆仑山上一棵草/307

五道梁:青藏路上鬼门关/308

风火山口:冻土实验基地/310

沱沱河沿:长江源头第一桥/311

雁石坪:青藏路的天葬台/311

唐古拉山口:海拔最高的车站/312

安多:西藏第一台火车头/313

措那湖/313

那曲:羌塘草原重镇/314

当雄:通往纳木措的路/315

纳木措/315

堆龙德庆:拉萨火车站/316

拉萨:青藏高原的心脏/316

第十章

唐蕃古道:大唐公主的和亲路/318

唐蕃古道行走线路示意图/320

唐蕃古道:走向融合的新娘/322

湟源:茶马互市重镇/325

石堡城/325

日月山:汉藏的分界线/326

倒淌河:河水由东向西流/327

共和:青康线的草原新城/327

温泉:唐蕃古道的暖泉驿/328

花石峡:大非川战役/329

玛多:柏海上的婚礼/330

玉树:文成公主庙/331

囊谦:青海古道的尽头/333

第十一章

青海道:丝绸之路羌中道/334

青海道行走线路示意图/336

吐谷浑:青海道的中介者7338

羌中北道/341马可·波罗游踪/344白兰道/345

再别青海:旅行没有终点/346

试读章节

【西王母瑶池——青海湖】

有人认为昆仑神话中的瑶池就是青海湖,西王母曾在青海湖宴请周穆王,而替王母殷勤探看穆王行踪之三青鸟,就是生活在鸟岛之上的万千候鸟。走近青海湖,就走近了中国神话的源头。从唐玄宗开始,青海湖被历代皇帝视为圣湖。因传说农历七月十八为西王母的诞辰日,每年祭海的日子便选在了这一天。

传说固然美丽,但青海湖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湖泊是不争的事实。在没到过青海湖的人的想象中,青海湖是蓝色的。但是,走近青海湖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里,青海湖或青,或蓝,或绿,多变的颜色,会让人明白为什么汉代时又将青海湖称“仙海”,而发出“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感慨。

【柴达木盆地】

在柴达木这片人烟稀少的土地上曾有几个王国随着古道西风停留过,曾在狼烟角声中留下过血红色的记忆。这里曾是西羌的牧园乐土,这里曾是吐谷浑古国的中兴之地,这里曾是吐蕃政权的广袤疆野。回望历史,没有理由不被柴达木吸引。

在那段向往海的日子里回味,在遥远的传说中打消了对海发呆的念头,因为现已错过了那个时间。在喜马拉雅崛起之后,柴达木已不再是海,将它唯一的女儿“纳赤台”送给昆仑山之后便平静了。走进柴达木瓮地,沙海无垠,雅丹地貌雄伟壮丽,谁会想到这里曾经是汪洋一片。远古时期,由于板块的俯冲碰撞作用,这里逐渐开始由海洋向陆地过渡。漫长的地质变迁。由于高山屏障挡住了来自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的季风,使柴达木盆地的气候变得异常干燥。在这里,盐碱荒滩一望无际开始绝守亿年,这就是柴达木。

【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

青海是藏传佛教的重要传播区。早在东汉末年,青海东部湟水河谷已有僧人活动,并建有佛塔。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前夜。从卫藏逃亡而来的佛教僧侣将佛经与教法带到偏远的安多牧区,延续佛教律仪,使青海成为西藏佛教后弘的发祥地。蓄积力量后,于公元10世纪末沿着昔日流亡的路线,重新返回藏传佛教发祥的故乡。

青海的信仰之路更因为藏传佛教的改革家与中兴者——宗喀巴大师的足迹而趋于鼎盛。这位出生于湟中县鲁沙尔镇的佛教大师,被许多藏人视作文殊菩萨的化身。宗喀巴17岁从青海起程。长途跋涉,进卫藏修习佛法的奥义。终其一生,成为一代宗师的宗喀巴没能再回到他的故乡,但他所开创的格鲁派,却如风一样在青海藏区传播。他的出生地也修建起塔尔寺,作为格鲁派最重要的六大寺庙之一,为成千上万的信仰者虔诚地膜拜。在青海的各州县,每年每月都有发下誓愿的朝圣者,磕着长头,沿着宗喀巴大师曾经走过的道路,朝向圣城拉萨庄严地前进。这些衣衫褴褛的朝圣者用他们的身躯丈量大地,拓展着通向彼岸世界的信仰之路。

【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

天际苍茫,一辆火车呼啸而来,划破了荒漠戈壁的沉闷。此时,一辆在公路上的汽车与一辆在铁路上的火车逐路而行,你追我赶,几近并行地纠缠在一起,车后狼烟飞腾……这几乎只能在电影里才能见到的画面就这样在青藏高原上每天重复着,那条公路就是青藏公路,那条铁路就是青藏铁路。

从西宁开始的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是世界上首例在高寒冻土区全面铺设的柏油公路。在青藏公路上飞驰时,伴随着车辙的是两条在阳光下烁烁生辉的铁轨,这就是在2006年7月1日通车的青藏铁路。在青藏铁路的新起点格尔木市,竖立着一名军人的雕像,他就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正是青藏公路的开通,为青藏铁路的横空出世埋下了伏笔。新建铁路自格尔木出发,在青海省内途经万山之祖昆仑山、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长江正源沱沱河、伸手可抓天的唐古拉山。

【走过公主的唐蕃古道】

1300年前,汉族历史上最辉煌的大唐王朝与藏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吐蕃王朝之问有一条“唐蕃古道”。唐蕃古道曾经是汉,藏两族最早通行往来的“青藏公路”。使这条古道名垂千古的人物,居首的自然是唐朝的文成公主,她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婚姻,不单在藏史上,更在藏传佛教的教义传承里,留下了极圣洁的一笔。

如今青海境内的青康线是一条筑在唐蕃古道上的公路,公路从倒淌河一直到囊谦都是黑色柏油路面,驾车行驶要翻越214国道巴颜喀拉山、雁口山等十多座大山,跨越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源。当坐在像害着严重哮喘病的汽车上,慢慢吞吞地翻越一座座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的雪山时,这时由于供氧不足而变得有些昏昏然的我悚然一惊:在21世纪的今天,在青藏高原还如此困难,那么在1300年前,在以人力和马匹为动力的唐代,我们的祖先该是何等的行路难?

【丝绸之路之青海道】

曾经有一种叫丝绸的东西,在公元前48年的一天,由波斯商人经东方尽头的赛里斯(中国)运往西方,征服了恺撒,风靡了罗马。曾经有不计其数的商队,为了价比黄金的丝绸,伴驼铃、越戈壁,万里跋涉在丝绸之路上。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无数次地被湮没,留下一个又一个神秘的谜团,吸引人们去探索发现。

从地图上寻找昔日的青海道,其主线大致与西宁——大柴旦、格尔木——花土沟的两条公路相近。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明,青海道绝非只是丝绸之路的一条辅道。在都兰县出土有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唯一一块确认的8世纪波斯文字的丝绸和波斯银币,仿佛一面镜子,映射着青海线上昔日的热闹繁华。随着研究的深入,青海道所起的历史作用和重要地位一点点显现出来,正在改写和丰富着丝绸之路的历史。

P20-23

序言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可以说在华人所在的地方,就会流传着《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声。

从少年开始,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只因为那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王洛宾。不管过去多少岁月,不管经历多少人事,而永不改的是少年时的愿望,它伴随我成长,让我永葆着一颗年少与纯真的心灵。

在我几乎走遍了神州的每一个省,每一处名山大川后,踏上了那遥远的地方——青海。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山的那边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车像撤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拼命地跑去,路边闪过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田。

《在那遥远的地方》诞生在青海湖畔的金银滩草原,那里的草是浓浓的绿,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茸茸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这就是金银滩的由来。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在金银滩席地而坐,在七月的艳阳中感受草与花的温软。不知为什么,一坐到这草毯上就想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也就脱口而出了。

每当我唱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诠释一个具体的情感故事。1939年的夏天,青海金银滩草原上风景如画。中国电影创始人之一的郑君里,率摄制组千里迢迢来到金银滩草原,拍摄一部影片《祖国万岁》,他邀请了正在西宁教书的王洛宾参加。当地同曲乎千户的女儿萨耶卓玛扮演影片中的牧羊女,王洛宾扮演萨耶卓玛的帮工。王洛宾穿上了藏袍,跟着卓玛赶羊群。拍摄的工作晨出夜归,王洛宾在电影世界里过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的生活。

那时金银滩上有个说法:“草原上最美的花儿是格桑花,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是萨耶卓玛。”那时的卓玛正是情窦初开的17岁少女,她头发梳成了十多条小辫披在身后;两只大眼睛闪射着大胆而炽烈的光芒。剧中王洛宾和卓玛同骑一匹马,活泼大胆的卓玛,时而驱马狂奔,时而勒马立起。为了不使自己摔下去,王洛宾只好紧紧抱住卓玛的腰身。黄昏,卓玛和王洛宾共同赶着羊群回到羊圈,夕阳下的卓玛亭亭玉立,王洛宾被这一切陶醉了。卓玛举起了手中的牧羊鞭,轻轻地打在王洛宾的身上,转身跑了。王洛宾呆立在原地,仔细回味着那一鞭的滋味。

在藏语中,萨耶有保佑之意,卓玛是仙女的意思。不知道萨耶卓玛是否真是仙女。但在她的那一皮鞭下,在返回西宁的驼峰上,王洛宾借助哈萨克民族的曲调唱出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传世之作,确实为王洛宾以后成为“西部歌王”打下了基础。我了解王洛宾的创作。就是从他的这首歌曲开始的。精彩绝伦的西部民歌,有着独特的热情、奔放、粗犷、热烈、坦率的音乐气质。民歌的可贵之处,就是歌曲的深情、真挚的抒情气质。

王洛宾传奇的一生让他有一种诗人的气质,或者说,具有流浪诗人的气质,他在流浪的生活中激发创作的灵感。王洛宾好像生来就负有一种使命,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情感。这份使命伴随着他走遍西北的山川,走遍草原,走遍他充满传奇浪漫的一生。

为了寻找那种遥远的感觉,于是在王洛宾浪漫的歌声中,行者于青海浪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25:47